广西京族社会历史调查

出版时间:2009-6  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作者:《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委委员会 编  页数:163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包括《中国少数民族》、《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丛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简志丛书》、《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记录了中国55个少数民族从起源至21世纪初的历史发展进程,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内容。荟萃了大量原始的、鲜活的、极其珍贵的资料,是一部关于中国民族问题的大型综合性丛书,是中国民族问题研究的重大项目和重大出版工程。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逐步展开。为了摸清少数民族的社会历史状况,抢救行将消失的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料,1953年,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和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组织进行全国性的民族识别调查,1956年又开始少数民族语言、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

书籍目录

广西京族社会历史调查 一、概况 二、历史由来和迁移情况 三、解放前的经济结构和阶级关系 四、解放前的政治情况和反抗斗争 五、社会组织和文化艺术 六、生活习俗和宗教迷信 七、人民政权的建立民族区域自治的实现 八、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成就防城越族情况调查 一、人口分布 二、名称 三、历史来源 四、社会政治文教卫生情况 五、语言 六、风俗习惯 七、民族关系 八、经济生活后记修订后记

章节摘录

  广西京族社会历史调查  一、概况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京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据1982年统计,人口约有9800余人,居住在广西防城各族自治县境内。  防城各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南端。西隔北(山仓)河与越南相望,东接钦州县,北倚十万大山与上思县毗邻,南濒北部湾,是祖国南疆的海边防地区。京族分布在北部湾沿海一带的山心、巫头、沥尾、竹山、潭吉、红坎、恒望、寨头、米漏等村和江平镇。主要聚居在江平附近的山心、巫头、沥尾、潭吉等地。山心是一个约4公里宽,7公里长,周围高、中间低,形状好像一个四字一样的小岛,早已与大陆相连。巫头是一个只有5.3平方公里的小岛,整个地形的两端往下垂,中间部分凸出,好像一个山字状。沥尾岛的面积有13.7平方公里,海拔不到10米。竹山、潭吉、红坎、恒望等地都是海边的村落。  居在山心、巫头、沥尾、潭吉等地的京族人口最集中,约占京族总人口的60%。居住在市镇的很少,约占京族总人口的3.2%,与汉族杂居在江平镇上。此外,还有一些在东兴镇做工。居住在乡村的,从一个村来看虽较聚居,但从整个地区来看,也是与汉族人民杂居在一起。  解放前,京族的通婚范围,以本民族内部为主,但很早以前,京、汉两族已发生了通婚关系,主要是京族妇女嫁给汉族;巫头、沥尾、山心、潭吉、寨头、龙岭、鱼囊等地的汉族妇女也有少数嫁给京族的。  京族有本民族的语言。很早以来就使用了汉族文字,也曾使用过“喃”字。它是采用汉字的构字方法,并以汉字表音表义而创造出来的。如“三”写作“(巴彡)”,“五”写作“(南五)”左边表音,右边表义,是民间的一种土俗字。这种字笔画过繁,结构复杂,仅限于记载族谱和抄写“唱哈”歌本时才使用,到解放前夕,懂得的人已极少了。  京族居住的地方,风景秀丽,屋前屋后多种上瓜菜,周围种植许多菠萝、剑麻、仙人掌等,作为篱障。  京族地区还保留一些古迹,如山心的三婆婆庙、本境神庙等都有了数百年的历史。巫头岛灵光寺保存的一口铁钟,是很好的文物。沥尾的“哈亭”是用一种特殊材料建筑的,形式美观,别具一格。  山心、巫头、沥尾3个海岛的土质不尽相同。山心岛的土地较肥沃,土壤多含泥层,宜种花生和杂粮作物。巫头岛的中部以含泥层为主,水分较少,可以种植经济作物。沥尾岛的滨海地带以含沙层为主,颜色由灰白色到灰褐色,个别坡地以泥沙层为主,多种红薯、玉米等。京族地区的淡水溪流少、土地干燥,主要靠雨水灌溉。解放后,修筑了连接大陆的海堤,把大陆的淡水引到岛上,大大改变了过去的“吃水靠天,等雨灌田”的状况。  京族地区属亚热带气候,全年不见冰雪,树木四季常青。年最高温度为摄氏34度,最低温度为摄氏3.4度,平均温度为摄氏21.5度至23.3度,夏季气温较高,但由于海风调剂,并不太干燥炎热。  沿海多季风,每年9月至翌年1月为东北季风期,风力一般4至7级。4至7月为西南季风期,风力不很强,但海面浪较大。季风期以内的月份,除7至10月常受台风的侵袭外,其余为转风期,风向不稳定,但多数是偏东或偏南的风,风力一般为3级以下。解放后,江平沿海一带设立了台风警报站,遇有台风,立即报警,对保障渔、农业生产起了很大作用。  雨量充沛,全年降雨量达1300毫米至2700毫米,以6、7、8月雨量较多,几乎占全年降雨量的一半;1月和12月雨量较少,仅占全年降雨量的十分之一二。1至4月多细雨,海面常有浓雾,清晨雾气更多,是雾季。  京族地区物产资源丰富,浩瀚的北部湾是我国著名的渔场之一。北部湾沿岸江河纵横,由于含有大量有机物质的淡水不断冲注,又因气候水温适宜,遂成为鱼、贝类的天然产卵场和培育场。鱼类极多,有青鳞、鲔鱼、赤鱼,龟(鱼仓)等浅水上中层鱼类和中下层鱼类的红(鱼立)、墨鱼、石斑、季母、奎龙、鲨鱼、铺鱼、鲈鱼等七百多种。其中经济价值较高的有二百多种,最主要的是有马鲛、青鳞、赤鱼、鲮鱼、石斑、鱿鱼、墨鱼等数十种。此外,杂海鱼产,如沙虫、蚧、大虾、螃蟹、贝类等也很多。至于珍珠、海马、海龙也出产不少,是医药上名贵的药材。北部湾海水含盐度达30.01%~33.91%,宜制食盐,所以京族地区有着大量的盐业资源。山心岛有盐田二十多公顷,巫头岛有盐田五十多公顷。这些盐田都是由京汉两族人民共同开辟的。每年出产的食盐分生盐和熟盐两种,以生盐居多,除用以腌鱼和自用外,大部分运销外地。  林产较有经济价值的有车元木、龙眼木、红树等。车元木和龙眼木的主要用途是制造船只。红树亦称“海榄”,生长在海滩上,潮涨时,淹没在水里,所以又称为“海底森林”。红树的经济价值很高,树皮含有大量的“单宁酸”,可作为工业上的鞣料、染料。而且由于红树的大片生长,对于防止海潮的冲击,巩固沿海海堤和盐田都起了重要作用。果树方面有龙眼、荔枝、菠萝、芭蕉、黄皮果、杨桃、柑子、柚子、拉提、拉那、拉呀等。  矿产方面,根据初步勘探,在沥尾岛和巫头岛有钛矿、磁铁矿、独居石、错石英和玻璃砂。在竹山的滨海地层中也有铁矿、磁铁矿、独居石、错石英等。  二、历史由来和迁移情况  京族,解放后曾一度被称为“越族”,1958年成立东兴各族自治县时,根据其历史、语言、文化艺术、生活习俗的特点和本民族的意愿,经国务院正式公布,定名为京族。  根据京族老人口述,山心、巫头、沥尾、潭吉、红坎、恒望等地的京族,是从越南的涂山、春花、宜安、瑞溪等地陆续迁来的。迄今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在沥尾的《乡约》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承先祖父洪顺三年,贯在淦(涂)山,漂流出到……立居乡邑,一社二村,各有亭祠。”洪顺是16世纪中叶越南封建王朝的年号。洪顺三年,相当于我国明朝正德年间,即公元1511年。由此可见,迁来沥尾的这一部分京族,至少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据京族老人传说,他们的祖先在涂山时,有一次在海上捕鱼,发现一群鱼群,一直追到白龙尾地方,发现那里水深,鱼多,是一个好的天然渔场,往后又发现巫头、山心、沥尾也是很好的捕鱼场所,于是他们便先迁到巫头岛,后再迁到山心、沥尾、潭吉居住。后来,又有一部分京族群众迁到邻近的贵明、佳邦、红坎、恒望、竹山等地,定居繁衍,建立家园。  京族共有刘、阮、黄、吴、苏、武、裴、陶、何、张、潘、孔、曾、段、杜、高、梁、龚、李、范、杨、罗、施、林、陆、黎、陈、冯、邓、郑等30个姓氏。其中人数最多的是刘姓,占京族总人数的20%左右,最少的是郑姓,只有一户。从总平均数来看,刘、阮、黄、吴、苏、武等六个姓氏的最多,它的总和约占京族总人口的61%。  在上述30个姓氏中,巫头京族中有刘、阮、吴、何、段、陶、黄、裴、张、武、潘、孔、曾等13个姓氏。其中以刘、阮二姓迁来的年代最早,已有十六七代,曾姓迁来的年代最迟,仅有3代。  迁来沥尾岛的京族,计有黎、杜、吴、高、阮、黄、孔、苏、梁、武、龚、何、李、范、杨、罗、裴等17个姓氏。他们迁来的年代都不清楚,只有杜姓,说是9代了。  迁来山心岛的京族,计有刘、阮、黄、武、黎、裴、梁、杜、何、李、段、陈、龚、范、施、张、林、陆等18个姓氏。其中以刘、阮二姓迁来时间最久,已有13代了。裴姓迁来的只有两代。  迁来潭吉的京族,计有阮、曾、黎、裴等4个姓氏。其中以曾、黎二姓迁来的时间最久,均8代了。阮、裴二姓迁来的代数只有5至6代。  迁来红坎的京族,计有范、裴、阮、吴、陈、冯、刘等7个姓氏。其中范、裴、阮、吴迁来的代数均有7代了,其他姓氏迁入的代数不明。  迁来竹山的京族,计有黎、邓、阮、黄、梁等5个姓氏,均达5代之久。  迁来恒望的京族,计有黎、阮、陈、裴、陶、黄、丁等7个姓氏。其中以黎、阮两个姓氏迁入的时间最久,均有12代了。丁姓迁入代数最少,只有4代。  从现有材料来看,迁来最早的京族是巫头刘姓、阮姓。  据一位90岁的老人何新膝追述,当时岛上全无田地,大家都以捕鱼为生,岁月十分艰苦。但在涂山时更苦,因而大家都愿意迁到这里来。往后,经过京、汉两族人民的辛勤开拓,驱除了毒蛇野兽,开辟了田地,建立了家园。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广西京族社会历史调查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核心透析minzu tese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