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社会历史调查

出版时间:2009-6  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作者:《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 编  页数:205  

前言

  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包括《中国少数民族》、《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丛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简志丛书》、《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记录了中国55个少数民族从起源至21世纪初的历史发展进程,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内容,荟萃了大量原始的、鲜活的、极其珍贵的资料,是一部关于中国民族问题的大型综合性丛书,是中国民族问题研究的重大项目和重大出版工程。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逐步展开。为了摸清少数民族的社会历史状况,抢救行将消失的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料,1953年,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和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组织进行全国性的民族识别调查,1956年又开始少数民族语言、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在三次大规模的系统调查的基础上,中央民委从1958年开始组织编写《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简志》、《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三种丛书。“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央民委机构撤销,此项工作被迫中断。1978年国家恢复民族工作机构,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改为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1979年,国家民委决定继续组织编写以上三种丛书,并增加编写《中国少数民族》和《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两种丛书,定名为《民族问题五种丛书》。《民族问题五种丛书》的编辑出版列入了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六五”规划的重点科研项目。  《民族问题五种丛书》共计402本,一亿多字,该项目自1958年启动至1991年基本完成,历时30多年,涉及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及中央有关单位400多个编写组,1760多人参与,分别由全国30多家出版社出版。纵观历史,像这样全面系统地调查研究、编辑出版介绍各个少数民族的丛书在中国前所未有;横看世界,像这样由政府部门组织为国内各少数民族著书立说实属罕见。

内容概要

《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是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之五,内容包括了20世纪50年代中央访问团收集的资料,全国人大民委、中央民委等组织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以及民族识别等工作所搜集到的资料,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各省、自治区陆续分别出版,全套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共有84种145本。这些资料集中记录了我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的基本情况,是民族研究和民族工作中的重要参考资料,受到了各方面的欢迎和好评。    《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问世以来,民族自治地方社会和文化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各方面情况有了不少变化,为了进一步发挥这些历史调查资料的作用,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国家民委决定修订、再版《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并将其列为国家民委重点科研项目。     本次修订再版,在尊重史实,基本保持原貌,统一体例、版式的总原则下,主要是订正错误,并以修订注释的形式增补新的人口数据和地方行政隶属的变化情况。另外,原书中统计数据存在的问题较多,但因无资料可查核,部分只能保持原貌,仅供参考。《崩龙族社会历史调查》、《新疆牧区社会历史调查》不再单独出版。新增《吉林省朝鲜族社会历史调查》、《土家族社会历史调查》、《四川木里藏族自治县藏族纳西族社会历史调查》、《广东海南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汇编》4本。修订本合计为86种147本。

书籍目录

那马人风俗习惯的几个专题调查 一、概况 二、婚姻家庭 三、宗教信仰 四、丧葬 五、节日 六、关于杨玉科的一些情况怒江地区白族(白人)社会历史的几个专题调查 一、神话传说 二、腊雄时代 三、蓄奴制 四、国民军进驻怒江地区 五、“开笼放雀”   六、解放前的社会经济形态 七、宗教信仰和习俗 八、十三月的古老历法 九、口头文学艺术洱源县西山地区白族习俗调查  一、居住和土地  二、节日和宗教信仰  三、服饰和婚姻  四、立墓和丧葬  五、西山地区的诗、歌、舞  六、结语大理白族本主信仰调查之一 一、自然崇拜 二、动物崇拜 三、龙的崇拜 四、英雄崇拜和孝子、节妇 五、观音菩萨和大黑天神 六、白族本主崇拜中的恋爱神话 七、本主中的历代苍洱境内的首领、国王、文臣武将 八、挤进白族本主行列的历代封建王朝的文臣武将 九、其他大理白族本主信仰调查之二 一、大理市 二、洱源县 三、云龙县 四、漾濞县 五、祥云县 六、巍山县 七、弥渡县 八、剑川县云龙县白族宗教信仰调查 一、本主崇拜 二、鬼神崇拜 三、其他后记修订后记

章节摘录

  那马人风俗习惯的几个专题调查  调查整理:詹承绪刘龙初修世华  1982年3月,我们在云南省兰坪县营盘公社对白族支系那马人的风俗习惯进行了专题调查,对有争议的那马的历史人物杨玉科也作了一些了解。在调查过程中,中共兰坪县委、兰坪县人民政府和中共兰坪县营盘人民公社委员会的负责同志,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帮助,对此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一、概况  那马人,自称白尼或白子,属白族的一个支系,共有40000多人,绝大部分居住在云南省兰坪县和维西县境内,澜沧江两岸。“那马”是纳西族对他们的称谓,兰坪县是那马人主要聚居区,有35000多人,分布在营盘、石登、中排、河西、兔峨5个公社,其中营盘公社有15000多人。  据老人们介绍,兰坪县那马人的祖先,大多数是从外地迁入的,少数是当地的土著民族。从外地迁入的说法中,又有两种传说:少部分人说他们的祖先来自南京应天府、江西吉安府等地;大部分人说他们的祖先是从云南大理、丽江、鹤庆、云龙、剑川等地先后迁人澜沧江地区的。关于那马人上述族源迁徙的传说,在现实生活中存在不少实例。例如:营盘公社梅冲村有张、罗、何、刘、和、尹、杨等姓。张家由大理迁来,·至今已有七八代;罗家由上关马登迁来,已有十几代;尹、何两家由剑川迁来;和姓为本地人。营盘公社新华村有白、马、和、何、苏、尹等姓。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白族社会历史调查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