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结构转型研究

出版时间:2008-1  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作者:李育红  页数:231  

内容概要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结构转型研究》从传统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历史大视野,对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结构转型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指出这一地区从以农牧业为主的农耕、游牧经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从部分的或完全的“政教合一”制度向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民族习惯法向现代法制社会的转型;从民族传统的多元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型,目的在于探索这一地区现代化发展道路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最后,该书对社会结构转型的哲学观做了一定的理论比较分析。

书籍目录

导论一、社会结构转型理论的历史发展二、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的特殊性三、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结构转型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四、社会结构转型的哲学方法论意义第一章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结构转型一、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历史回顾二、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结构的现状分析三、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结构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四、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结构的调整第二章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结构转型一、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历史上部分的或完全的政教合一制度二、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新中国成立后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三、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由民族习惯法向现代法制社会转型第三章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结构转型一、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结构转型的一般性与特殊性二、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特征分析三、从世界范围内考察伊斯兰文化的发展四、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结构现代化转型的基础与道路五、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文化转型的实践与经验教训第四章 社会结构转型的哲学分析一、社会结构转型的基本前提:人类社会是一个有机系统二、社会结构转型的活动方式:人的行动或实践活动方式的转变三、社会结构转型的表现形式:人的自觉选择性和社会客观规律性的统一四、社会结构转型的基本内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结构的全方位变化五、社会结构转型的过程:不同社会形态质变和量变的统一后记

章节摘录

  第二章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结构转型  一、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历史上部分的或完全的政教合一制度  (一)西北回族社会政治结构的特点:“出仕”与“门宦”相结合  据专家学者研究,自唐永徽二年(651年),阿拉伯穆罕默德的第三位继位者鄂斯曼派遣使节访唐,回族先民便开始进入中国境内。到贞元十四年(798年)的148年间,“大食”(阿拉伯国家的古称)遣使来华仅史籍中有确切文字记载的就有39次之多,波斯派往中国的使节达20余次,这种友好往来一直持续,至宋不衰。从北宋开宝元年(968年)到南宋乾道四年(1168年)的200年间,大食国共遣使至宋49次之多,平均每四年就有一次。这批波斯、大食国贡使、商人被允许“住唐”即侨居于中国后,就成为中国大地上第一批穆斯林,唐代文献称其为“商胡”、“贾胡”、“蕃客”,宋代文献称其为“土生蕃客”,这些“商胡”、“蕃客”是构成早期穆斯林回族先民的最重要来源。唐德宗贞元三年(787年),宰相李泌对留居人口进行了一次户籍清理,仅留居长安一地的穆斯林商人及军士就达四千人。“……李泌知胡客留长安久者,或四十余年,皆有妻子,买田宅,举质取利,安居不欲归。命检括胡客有田宅者停其给。凡得四千人,将停其给。胡客皆诣政府诉之。泌曰:‘……岂有外国朝贡使者留京师数十年不听归乎!今当假道于回纥,或自海道各遣归国。有不愿归,当于鸿胪自陈,授以职位,给俸禄为唐臣……’于是胡客无一人愿归者”。这是最早落籍中国西北的穆斯林,他们因为在当地娶妻生子繁衍后代后,自愿留居中国,自然而然地过渡成中国土生土长的穆斯林。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结构转型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