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健康养殖技术

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作者:徐兴川,徐维烈,蔡增山 编著  页数:173  字数:160000  

前言

  我国是世界渔业大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直高度重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十多年来我国的水产品产量高居世界首位。水产养殖业已经成为改善营养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推动新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行业。  我国的水产养殖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养殖品种日益多样化,一些名特优新的珍贵鱼类品种逐渐形成了一定的养殖规模,其产业化结构日趋完善。但在养殖规模日趋扩大的同时,养殖中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养殖规划、放养密度上的不合理,饵料投喂、药物施用上的不科学,以及养殖水域污染、病害流行等。水生动物病害防治问题、渔药残留问题、水产品质量问题、养殖环境与周边环境质量问题,都将影响水产养殖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无法满足当前水产养殖业高效、节水、环保、质量安全的要求。特别是我国成功加入WTO以及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国内外两大消费市场呼唤健康安全的水产品。  水产养殖是人类利用水资源发展经济、改善生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推广和利用水产养殖技术,则是水产养殖科技工作者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的职责和义务。《21世纪水产品养殖技术丛书》的组织编写,站在国内外水产养殖科学技术的前沿,顺应了行业和市场发展的需要,集最新水产增养殖技术和实践于一体,发挥了行业内一线专家的专业优势。本套丛书,集中介绍了新技术、新经验、新成果,并强调健康生产,科学育苗、投喂、用药等内容,对健全水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提高水产品市场竞争实力、确保水产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丛书选择经济效益好、养殖面积广的种类,内容丰富,技术含量高,集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于一体,特别适合水产养殖专业技术人员和养殖从业人员参考使用。

内容概要

本书在介绍河蟹生物学和生态学知识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河蟹的人工育苗、种苗的质量识别和运输、养殖投喂、养殖管理以及病害防治等技术,并对湖泊养蟹、池塘养蟹、稻田养蟹等养殖模式进行深入讲解,是作者多年来从事河蟹养殖实践的技术和经验总结,力求将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融为一体,指导性强。    可供从事河蟹养殖业的技术、生产和管理人员参考使用,并可作为行业技术培训教材。

书籍目录

绪论第一章 河蟹的生物学与生态学基础 第一节 河蟹的生物学基础 第二节 河蟹的生态学知识第二章 河蟹的摄食习性与投饲技术 第一节 河蟹的摄食习性 第二节 河蟹的营养需求与饲料种类 第三节 投喂技术第三章 河蟹的人工育苗技术 第一节 河蟹的人工育苗方法与育苗场的建立 第二节 育苗过程与管理第四章 河蟹种苗的质量识别与运输 第一节 蟹苗的质量识别与运输 第二节 蟹种的质量识别与运输第五章 湖泊养蟹的方式与技术 第一节 湖泊养蟹的方式 第二节 湖泊围栏养蟹的技术要点 第三节 种草养蟹技术 第四节 辽河水系河蟹的养殖技术第六章 池塘养蟹技术 第一节 池塘养蟹的环境条件与主要技术 第二节 池塘养蟹存在的问题第七章 稻田健康养蟹 第一节 稻田养蟹的环境特点与工程建设 第二节 稻田养蟹的主要技术第八章 河蟹养殖常见病害的防治 第一节 河蟹的病害发生因素与主要特点 第二节 河蟹传染性疾病的防治 第三节 河蟹侵袭性疾病的防治 第四节 河蟹其他病害的防治 第五节 河蟹敌害的防治 第六节 国外对蟹病防治的研究第九章 微生态制剂的应用 第一节 微生态制剂与生物复合肥 第二节 酵素菌与酵素菌生物肥使用技术附录 附录一 河蟹的无公害养殖要点 附录二 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渔药残留限量NY5070-2002 附录三 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5071-2002 附录四 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NY5072-2002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河蟹的摄食习性与投饲技术  摄食是河蟹的基本生命特征之一。河蟹通过摄食活动获得能量和营养,为个体的生活、蜕壳、生长、育肥、繁衍后代以及种群的增长提供物质基础。河蟹具有独特的摄食器官和摄食行为,在摄食习性和营养需求方面也不同于常见的鱼类。因此,掌握有关摄食知识和投饲技术是取得养蟹成功至关重要的环节。  第一节 河蟹的摄食习性  一、摄食器官与消化系统  1.摄食器官  (1)螯足河蟹身体前端的1对螯足主要是用来夹取食物。螯足指节的形状为钳状,摄食时用指节钳住食物送往口器。有趣的是,在摄食过程中,不是2只螯足同时摄食,而是不断地交替进行。  (2)口器河蟹的口器位于头胸甲腹面的腹甲前端正中,它由6对肢体组成。这6对肢体自里向外依次是1对大颚、2对小颚和3对颚足,它们依次层叠在一起犹如排成的屏门,食物必须通过这6道门才能进入食道。  (3)摄取方式河蟹找到食物时,先用螯足夹取食物,并送到口器边,再用第二对步足的指尖捧住食物递交给第三对颚足,第三对颚足把食物传递给大颚,大颚再把食物切断或磨碎,同时运用2对小颚来防止细小食物的散失。磨碎后的食物经较短的食道被送人胃中。  2.消化系统  (1)组成河蟹的消化管分为前肠、中肠、后肠。对幼体研究表明,Z1~Z5期幼体和大眼幼体消化道平均全长分别为0.912毫米、1.332毫米、1.628毫米、1.998毫米、2.331毫米和2.664毫米。成蟹前、后肠比较发达,都有几丁质的内壁。中肠较短,没有几丁质内壁。前肠包括口、食道和胃。  (2)口与食道河蟹的口在大颚之问,外围有3片瓣膜,上方一片称上唇,下方左右两片称下唇,前者粗大,形似鸟喙,后者较小。口后连一短的食道,内有3条纵褶,为上、下唇的延长部分。食道与胃相连。  (3)胃河蟹的胃具有磨碎食物和过滤食物的作用。胃在Z1期时呈椭圆形,在Z3期分化成两部分,即贲门胃和幽门胃。贲门胃为一囊状体,主要用作贮藏和磨碎食物。幽门胃的胃腔较小,从横切面看呈三叶状,经过贲门胃磨碎的食物颗粒通过此腔到达中肠。  (4)中肠和后肠中肠较短,在其背面有细长的突出物,即盲管。由腹侧发出1对中肠腺,即肝脏。肝脏与卵巢合称为蟹黄。肝脏体积较大,有1对肝管通人中肠,消化液由此输入,食物的消化吸收主要在这里进行。河蟹的肝脏既能分泌消化液,又能储存养料,通常性腺发育需要养料时,肝脏就将其储存的营养物质大量输往性腺,所以肝脏和性腺的重量往往是成反比的。中肠后面是较长的后肠,后肠随腹部弯折向前。末端为肛门,开口于腹部的末节。

编辑推荐

  可供从事河蟹养殖业的技术、生产和管理人员参考使用,并可作为行业技术培训教材。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河蟹健康养殖技术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东西不错,贴近实际使用!
  •   本以为书很薄内容不会太多,打开一看,知识很实用。
  •   帮朋友买的,挺实用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