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万里疆域

出版时间:2010-7  出版社:人民教育  作者:杨伯震  页数:309  

内容概要

  《中国省区地理新编:中华万里疆域》是杨伯震同志从事中学地理教育39年的实践与经验的结晶,可以说这是他热爱地理、热爱地理教育的最重要的成果。  《中国省区地理新编:中华万里疆域》采用点面结合形式,对各个省区的重要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历史地理内容作综合介绍。本书也介绍了各省区内国内外知名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书籍目录

国家的心脏——北京市在全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过渡处由北方军事重镇到全国政治中心凸字形城郭内外名扬中外的文化城全国重要经济中心之一和最大交通枢纽华北的门户——天津市九河下梢天津卫随漕运兴起的城市北方的经济中心地处京畿的河北省重要地理界线太行山浊泥所湮的海河平原海河平原上的主要城市从平原向高原过渡的冀北山地表里山河的山西省一个山地型高原咆哮的黄色“巨龙”山西之长在于煤同蒲铁路上的三晋名城横卧北疆的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的主要分布区高原为主的地形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东西递变从骑在羊背到立足煤矿“青城”和“鹿城”中国东北唯一的沿海省——辽宁省清王朝的龙兴之地地势阶梯下降的辽西山地楔人黄海、渤海间的千山辽河和辽河平原全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一对耀眼的城市“双子星”长白山下的吉林省从东到西风光殊东北第一名山长白山天池和“天河”先后两省会城市“白衣同胞”的聚居地:“金鸡之冠”——黑龙江省在中俄界河黑龙江上好一派北国风光“天鹅”的骨架从“北大荒”到“北大仓”“一”字排列的“哈大齐”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上海市泥沙淤成的上海滩区位优越港城兴在全国举足轻重的经济地位浦西和浦东跨江临海的江苏省典型的平原省大河和大湖经济发达的苏南走出沿海经济低谷的苏北东海之滨的浙江省七山一水二分田名山、胜水、巨潮岛屿众多海岸长充满活力的经济“长三角”南翼的重镇兼跨江淮的安徽省横亘皖北的淮河两大自然特征地区发展的不同轨迹皖南名山、名城、名村台湾海峡西岸的福建省东南沿海的“山国”独特的人文景象具比较优势的茶、果生产福建人与海港口和城市变迁不在江西而在江南的江西省不规则的盆地赣鄱大地多名山水乡和红土地瓷都和钨都今昔京九线上的城市黄海和渤海环抱的山东省泰山为首的鲁中南山地伸入黄海和渤海的山东半岛原野平展的鲁西北城市多分布在山麓和海边居九州之中的河南省扇状散开的山脉中原大地的名山胜景约束在大堤内的黄河大平原、“大粮仓”和“大厨房”曾为古都的中州名城亦东亦西亦南亦北的湖北省层峦叠嶂的鄂西山地水乡泽国江汉平原滚滚长江东流去三城合一和两城合一洞庭湖以南的湖南省马蹄形的地形结构洞庭湖和四水衡山独秀、武陵峰奇湘江边上有名城岭南海北的广东省山丘广布、高温多雨一条独特的河流——珠江广东人和广东话率先实行改革开放的“珠三角”以广州和深圳为主的城市南方既沿边又沿海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以壮族为主体的自治区奇峰异洞装点的盆地地形“游龙”东去奔梧州大西南最近的出海口热带海洋中的海南省和大陆一衣带水的海南岛一个热带宝岛·环行看琼崖散落在南海中的“珍珠”中西部年轻的直辖市——重庆市“山城”和山区市“雾都”和“火炉”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夔门内外变化多东西迥异的西部大省——四川省拥有大半个四川盆地以成都为中心的铁路和工业新城与东部大相径庭的西部西部的山地省——贵州省多民族的省份崎岖不平的低纬高原洞穴飞瀑留美景从周边推向中心的“拼盘”西南边疆的云南省民族复杂全国为最春光常驻的云南高原高原两名城景观独特的三江并流区走出三江并流区雪域高原上的西藏自治区西藏的主体民族——藏族离太阳最近的地方中国最大的高寒区世界最高的大河和湖区从旧西藏到新西藏承东启西的陕西省“黄色海洋”中的陕北“八百里秦川”千年古都西安中国南北分界线上的秦岭扼古丝路咽喉的甘肃省多元化的自然环境黄河穿过重重峡谷全国唯一跨越黄河的城市——兰州世界最长的“走廊”“中华水塔”——青海省全省的核心区——河湟谷地日月山那边别有天以盐湖闻名的柴达木盆地“水塔”和“天路”黄河上游的一块宝地——宁夏回族自治区散居全国的回族“天下黄河富宁夏”平原屏障和高原“湿岛”一个城市和一条铁路天山南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古为多民族聚居区三山夹两盆干旱的自然环境高山孕育大河两大经济龙头——“黑白产业”向西开放的前沿紫荆花区旗下——香港特别行政区山和海的组合追溯发展历史高度国际化的经济莲花区旗下——澳门特别行政区三分之二土地来自填海弹丸之地挤满人以旅游博采业为支柱的经济面向太平洋——台湾省高山耸峙的年轻海岛从亚热带过渡到热带台湾人根在大陆发达的工农业城市和景区巡礼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春秋中期,燕灭蓟。由于蓟城交通和战略位置重要,都城迁此,后人因而以燕京作为北京别称。战国时期,燕国国力强盛,疆域大大扩展,为当时诸侯国的“七雄”之一,都城蓟城也算得上是名城。自秦一统天下到唐的1100多年间,蓟城是郡、州一级行政区的治所,北方的军事重镇。中原王朝力量强大时,它是经略北方游牧民族区的前沿基地;当力量式微时,又成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南侵的边防前哨;一旦边防失守,则转而为北方游牧民族人侵中原的据点。但在和平时期,它是汉族和北方少数民族、农业区和牧业区间的一个物资交流中心。从南京到中都历史上,北京曾称南京。唐朝末年,北方游牧民族契丹人崛起,势力一天天强大。进入五代,中国处于分裂时期,中原地区政权更替频繁,你方唱罢我登场。后唐的军阀石敬瑭为了篡夺政权,以割让燕云十六州(包括时称幽州城的蓟城在内)为代价,在契丹的军事力量支持下,爬上儿皇帝的宝座。契丹人在吞并燕云十六州后,于938年改国号为辽,并将幽州城作为陪都。幽州城在辽国疆域南部,因而称南京。辽国有5个都城,南京并非首都,但规模居首。在辽国统治下的女真人日渐壮大,建立金国。金先是联宋灭辽,后又乘胜南下,攻灭北宋。1153年,金将都城从远在松花江流域的上京会宁府(今哈尔滨东南的阿城)迁到当时的南京。由于它在金国统治区域中心,改称中都。这是北京作为封建王朝首都的开端。金中都城是在辽南京城的基础上大规模改造和扩建的,是在蓟城旧址营建的最后一座城池。元代起成为全国政治中心1215年,蒙古骑兵突破八达岭一南口一线天险,直取中都城。金代宫阙被乱兵付之一炬,成为“瓦砾填塞,荆棘成林”的废墟。过了40多年,已夺取蒙古大汗宝座的忽必烈为了消灭南宋,统一全国,下诏以中都城为陪都。由于旧中都城已成废墟,便在其东北水源有保障处,即以忽必烈曾驻跸的琼华岛(今北海公园白塔山)为中心建造新的宫阙。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将新都定名大都。大都城是全部重砌炉灶建造的新城,规模宏大。曾在元朝做官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返回故乡威尼斯后,在他口述的《马可·波罗行记》中称它为“汗八里”,意思是“大汗之城”,赞叹这一城市“又大又繁华”,“城是如此的美丽,布置的如此巧妙,我们竟是不能描写它了!”明初,大都城改名北平。为了便于防守,缩减北城,在原来的北城墙南2.5千米处另筑新城墙,还将元代宫殿尽行拆毁。明成祖夺取帝位后,又决定将都城由南京迁来。经过延续15年的城池改建和宫殿建设,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正式迁都。1644年,清兵人关进占北京的当年,即由原来的盛京(今沈阳)改为以北京为都。清朝建都北京,全部继承了明朝时修建的城池和宫殿。北京作为首都始于金代,但金和南宋对峙,它只统治全国半壁江山。元、明、清三代,北京才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以南京为都,但在北伐战争取得胜利前,控制中央政权的北洋军阀仍以北京为统治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北京成为共和国的首都。凸字形坡郭内外人类建造的最伟大单体作品你可曾注意到,北京二环线沿途的地名中都含有“门”字,整个北京老城区有很多带“门”字的地名。这是因为北京原来有城墙,二环线便是绕着旧城郭修的。北京旧城郭即明清北京城,原有内外两城。内城是明永乐年间在元大都城基础上改建的,中央筑有皇城包围的紫禁城,为皇宫(今称故宫)所在地。100多年后的明嘉靖年间,加筑外城,原计划将内城全部包围起来,因财力不济,只修筑了环抱南部的部分。内城和外城在平面布局上成独特的凸字形轮廓,全长36千米,分别有9座和7座城门。当年所有城门上都高筑城台,建有十分壮观的高大城楼,城门外又围筑瓮城和坚固的箭楼。全城以皇宫三大殿为中心,南出天安门、正阳门(前门)至永定门,北经景山、地安门到鼓楼和钟楼,形成一条全长7.8千米的中轴线,构成北京城的脊梁。除正阳门和中华门外,内外城的城门都左右对称。由南往北,左安门对右安门,广渠门对广安门,东便门对西便门,崇文门对宣武门,朝阳门对阜成门,东直门对西直门,安定门对德胜门,建国门和复兴门是1939年新开的。城内大街小巷纵横交错,方方正正。全城布局均衡对称,从高空俯瞰,如一大棋盘。数十年前,一位美国城市规划专家高度评价“北京可能是人类在地球上建造的最伟大的单体作品”。

编辑推荐

为了充分反映全国各省区的地理特征,《中华万里疆域:中国省区地理新编》采用点面结合形式,对各个省区的重要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历史地理内容作综合介绍。《中华万里疆域:中国省区地理新编》也介绍了各省区内国内外知名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华万里疆域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