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深处的忧虑

出版时间:1997-5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林达  页数:320  
Tag标签:无  

前言

美国的面积和中国差不多。和大多数留学生及新移民一样,当我们一脚踏上这块广袤的陌生土地时,最初落脚点的选择是十分偶然的。我们落在了一个普通的地方,居住的环境平常而宁静。周围的美国人老老少少都在辛勤劳作,过着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生活。要想谋出一番好的光景,对他们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还来不及作任何思索,新移民所面临的生活压力就立即把我们投入了同样的辛勤劳作之中。这样,我们和周围的普通美国人之间,自然就有了共同谋生而产生的共同语言,也有了共同的经历,共同的喜怒哀乐。不少美国人还成了我们的好朋友。我们无形中发现,美国已经渐渐地从一堆抽象的概念中走出来,变成了脚下实实在在的土地,变成了一片片森林牧场,变成了一个一个美国人。我们也有过被称之为“边缘人”的苦闷。我们显然不可能在进入这一块国土的同时,就在一瞬间也进入它的文化,而原来的文化背景又由于天长地远而渐显陌生。在实际生活中,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会经常骤然直率地在我们面前相遇碰撞,一开始真有无所适从亦无可躲避的窘迫。然而,时间长了,我们开始对“边缘人”的处境逐渐坦然,甚至悟出了些什么。冷静下来,我们发现自己第一次能够这样坐在一个安静的地方,同时和两个文化保持一个不远也不近的距离,它们不仅开始有可能化为一片风景,而且第一次向我们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意义。“边缘人”的苦恼在新移民中十分普遍,它只是两个强势文化聚焦在一个小人物身上而产生的悲剧性效应。我们庆幸自己能够脱身出来。但是,我们的处境使我们不可能不想到,作为一个夹缝中的移民,尚且感受到矛盾与压力,那么,当这两种文化两个大国真的正面遭遇,彼此实际上是多么陌生和困惑,说是危机四伏似乎也并不过分。我们所处的位置,使我们有可能更多地看到它们的差异。我们发现,它们不仅有各自圆满的价值体系,甚至有各自不同的语汇、语境和逻辑。有时,从一个大前提出发,顺着各自的逻辑走去,竟会走出风马牛不相及的结果来。在这样的基础上,对话只可能显得痛苦而吃力。因此,好像在作出举手相迎或严辞相拒的决定之前,还有一段相当艰苦而漫长的互相了解的路必须去走。否则,轻易称“是”显得没有根据,动辄言“不”也容易文不对题。更何况,历史已经规定了它们不可能永远回避。它们都已尝试过这样做,但是,眼看着毫无结果,于是,它们又试图相互走近。有时,如果不暂时和自己的习惯思维方式生生拉开一段距离,就无法在相互了解的路上走出一步。我们则是以一个普通新移民的身份去了解这个陌生的国家。既来之则安之,这也是我们的必由之路,我们也别无选择。美国不是一个善于遮羞的国家,它投出一片阳光,就落下一片阴影。它全部的阴影都毫无遮掩地暴露在所有的人面前,哪怕你是一个陌生人。所以,即使是像我们这样的平常外来者,也会一眼就看出~大堆毛病来。但是我们马上就明白自己必须从沾沾自喜中醒来,因为后来很快发现,这并不见得就~定是自己比美国人更高明且目光更敏锐。他们似乎也很清楚有这么一片阴影,他们只是迫不得已在承认一个简单的道理,如果你追求阳光,你就躲不开身后的阴影。我们开始奇怪,美国人在容忍这片阴影的时候(这种容忍常常使他们痛苦不堪),什么是他们心中不熄的光明呢?他们在寻求着什么,以至于不惜支付出沉重的代价呢?对于我们,这真是一个问题。在了解它的过程中,我们对这个历史短短的陌生国家产生了与日俱增的兴趣。根据自己作为一个平民的经验,我们发现,了解的第一步就是简单的交往。不论一个大国看上去有着多么坚硬的外壳,它的人民都是一个个平平常常,而再大的大国也就是这些平常人组成的。当人民成为朋友,交流变成友谊,相互了解自然就开始了。任何一方,能以更宽广的视角去看这个世界,总是一件好事情。去年,我们逐渐给自己在国内的好朋友写了这些信。希望能和朋友们分享我们的所读所见所闻所思。在此,衷心感谢三联书店的编辑和所有帮助这本书出版的朋友。林达1996年1月

内容概要

  作者以信件的形式,平实而有魅力的语言讲述着美国现实生活中的故事。书中围绕美国的前十条宪法修正案,即“权利法案”,生动地介绍了美国法律、政治制度的思想原则,建立与发展过程,操作方式,历史价值。美国对公民权利和自由的保障固然重要,可是,更重要的是必须同时理解,美国民众如何为此支付了沉重的代价。

书籍目录

序言 移民、移民费解的国家三K党的故事肥皂箱上的讲坛氢弹秘密诽谤罪的故事总统请我入党?枪在谁手里家就是一个城堡辛普森怎么引起了我的兴趣公平才有看头检察官输了世纪大审判的告诫百万黑人大游行他们就是美国人

章节摘录

书摘新移民多数是近几十年来从台湾和大陆来的留学生及其家属,台湾来美国的移民风要比大陆的早刮几十年,几十年下来都已经基本立足了。最嫩的还是近十几年来从大陆来的留学生。尽管时代不同,新移民和老移民一样,要扎下根来都有一番数不清、道不明的挣扎拼搏。说是闯荡曼哈顿闯荡得自我感觉良好者,确属凤毛麟角,屈指可数。对于华裔新移民,最常见的道路还是读书。在大学里读出一个或数个学位,直至可以找到工作为止。有了一份稳定的技术工作,这就算是成功了。还有一部分人,是拿的短期签证过了签证期的,这样,只能在中国人圈子里找一份低薪工作。所以,对于新移民,就其绝大多数而论,若谈及衣食住行,所谓汽车洋房等等,大致都不亚于一般的美国民众,要说好好品一品自由的滋味,许多人大概还没顾得上。    高等学府里,也有一些专学政治法律或社会制度的学者,也许,他们也难于不知如何向国内的学术圈外人开口,因为听众若是对美国历史不甚了了的话,要向他们解释清楚专门的理论,也实在很吃力,得不偿失。大概正因为以上情况,至今为止,我们还很少看到向国内普通人介绍美国社会一般百姓生活中的法律、政治情况的书籍。所以,你的问题问得很自然:美国的自由到底是什么滋味啊?    我也不敢说已经品出美国自由的滋味来了。我来美国后没有再进过大学的门槛,尤其是刚来时尚有语言障碍,甚至还不能从书本上去了解我已经生活其中的社会。同时,我一直工作和生活在最普通的美国人中间,大多数还是颇为底层的美国人。所以,我也许没有资格从理论上系统地回答你的问题。但是,可不要因此就不读我的信。我作为这里一个最普通的人,可以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谈一些对美国的所见所闻所读所思。我相信,你读了之后,一定也会像我一样,时而大惑不解,时而豁然开朗,最后没准就能品出一些滋味来了。    要下笔谈美国,确实非常犹豫。我记得看到过一个旅美人士写的感想,他说,刚到美国的时候,好像有一肚子可写的,体会特多,可是呆的时间越长,越觉得“参不透”,反而不知如何下笔。因为一深入进去,你就会看到,不论是正面还是反面,美国的真实,都比观光两个月的旅客眼中的美国,要复杂得多。    犹豫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中国和美国,是两个背景非常不同的国家,相互之间的误解和隔阂实际上非常深。到了美国以后我们才发现,美国人是多么的不了解中国,尤其是普通美国民众,他们想了解中国的热情,远远比不上中国民众对于美国的好奇心。但是,同时我们也发现,包括我们在内的中国人,在自己的国家里,感觉自己已经通过“全方位”的信息渠道了解了美国,大致对美国应该有了八九不离十的概念了。跑来一看,居然全然不是一码子事儿!    我举个简单的例子。前两年的春节晚会,有一个非常受欢迎的小品,表演了一个中国父亲给在美国的留学生儿子打越洋电话。这位当父亲的掷地有声地在电话里对儿子说,将来我们国家富强了,让他们美国人来给我们刷盘子!话音一落,下面激动的观众席上,发出一阵如雷般心有共鸣的掌声。这个场面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中国大陆已经有相当多的“游子”在美国留学,他们在餐馆打工的情况非常普遍,他们向自己的家人抱怨在餐馆受到不公平待遇的也很多,由于心疼儿子而产生对美国人愤愤不平的家长及其亲属,在中国已经形成一定的舆论。P2-3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作者以信件的形式讲述美国现实生活中的故事。生动地介绍了美国法律、政治制度的思想原则,建立与发展过程,操作方式,历史价值以及为实行这套制度已付了的和将要付出的代价。

编辑推荐

《历史深处的忧虑》讲的是美国不是一个善于遮羞的国家,它投出一片阳光,就落下一片阴影。它全部的阴影都毫无遮掩地暴露在所有的人面前,哪怕你是一个陌生人。所以,即使是我们这样的平常外来者,也会一眼就看出一大堆毛病来。本书以信件的形式讲述了美国现实生活中的故事! 作者以信件的形式讲述美国现实生活中的故事。生动地介绍了美国法律、政治制度的思想原则,建立与发展过程,操作方式,历史价值以及为实行这套制度已付了的和将要付出的代价。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历史深处的忧虑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8条)

 
 

  •   书中说到让我十分敬佩的一点,那就是美国的建国者和中国历史上的所有的农民起义的领袖都不一样,他们所要的并不是“拉下老皇帝,我当新皇帝”,在他们的眼中,“打江山”和“坐江山”之间似乎没有什么逻辑上的必然联系。我们曾经学习过人文主义思想,他们崇尚人文主义的思想,认为人人生来就是平等的,造物主赋予他们一些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而那些美国独立战争中做出了杰出贡献的将军统帅,还有功臣们,在独立战争胜利后,开始时并没有想到要建立一个“中央政府”,而是都一哄而散的回家该干什么干什么去了。更让人觉得忍俊不禁的是,独立战争最伟大的领袖华盛顿本人一直衷心于园艺与种植,他在独立战争的期间还念念不忘往家里写信,安排庄园的种植安排,并且从国外邮购了很多种子。战争一结束,他迫不及待地回了家,对他的种植园精心照料,过着一种田园般的隐居生活。这使得作者终于了解到为什么在美国的园林史中频频见到华盛顿的身影。也许有人会觉得太可惜了,打下了一片江山,居然不去当个皇帝老子,还跑回家去种花去了。但转念想想,真的是不得不佩服当初美国建国者们的豁达胸襟,以及对理想的追求。但后来为什么会建立政府呢,这也不难理解,因为缺少一个“中央机构”,地方政策的差异,很快使得各个联邦之间的贸易往来状况恶劣。美国人为了维护那些“天赋人权”,终于建立了联邦政府。但在建立联邦政府之前,人们就已...经疑虑重重了,他们害怕刚从英帝国没有人权可言的统治下逃脱,而又跳进了另一个无人权的虎口中。因此,他们小心翼翼的,最终建立了联邦政府,通过《权利法案》及宪法对政府的力量严格限制,以保证每一个公民的人权都得到保障。一个很特殊的地方,美国的人民可以拥有枪支(当然其中是有对型号及数量的限制的。),并且还可以拥有军队,就是所谓的“民兵组织”,真是令人惊讶!(我想这点在中国来说更是令人惊讶。)而为什么宪法规定人民可以拥有枪支和民兵组织呢?因为美国人民认为如果人民手无寸铁,那么若在政府实施“暴行”的时候,人民能用什么去维护自己的权利呢?说到最让人感兴趣的,就是美国的“言论自由”了。在不少的人看来,言论自由很大一部分是出于对“潜在真理”的保护。可是在美国,却完全不是这么回事。让我们看《权利法案》的第一条就是:言论自由与真理完全无关。美国的言论自由的关键,就在于坚持一个原则——内容中性。若不能坚持这个原则,认为言自由的目的就是追求真理,那么终有一天会,会有一群人以“真理”自恃,扼杀别人的言论自由。然而言论自由的真正目的,只有一个:保证每个人能够说出他自己的声音,保证这个世界永远有不同的声音。而绝不是希望到了某一天,人们只发出一种声音,哪怕公认为这是“真理的声音”。美国的司法有一条原则,那就是“宁可放过一千,不可错判一个”。他们没有像“不错判一个好人,不放过一个坏人”的乐观心态,也许正是因为美国人的心中都明白,这只是过于理想化的,大多数的“不放过一个坏人”,背后都“宁可错杀了一千个好人”。作者用最大幅的笔墨为我们讲述了轰动全美甚至全世界的辛普森杀妻案,以这个案件的审理过程为线索,详细地为介绍了美国的司法制度。正是因为坚持“宁可放过一千,不可错判一个”的原则,让一些无辜受害者的正义得不到伸张,也让一些嫌疑犯由于证据不足(书中有提到的“排斥原则”,在此因为篇幅的关系,不细说了)而被释放。当很有可能杀了人的辛普森被无罪释放的那一刻,许多善良的美国人都十分痛苦。可是这,正是他们选择捍卫每个公民的自由,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前面说到美国人民可以拥有枪支和民兵组织,作者提到过一个在举行在华盛顿的活动:有人号召枪下丧生者的亲属把死者的一双鞋拿出来,放在一个广场上。结果广场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鞋,它们承载着一个个突然中止的生命,也承载着亲人的无限悲痛。这正是美国人为持有枪支所付出的沉重代价,他们也反复地问自己,这样是否值得?但在目前为止,美国人民还是选择了自由,而且他们也准备好了为此付出代价。因为他们所惧怕发,仍旧是自己所应有的权利被政府的“暴力”所剥夺。看到这里,我真的不由得为美国人民坚持自由捍卫自由的勇气所折服,以及他们追求自由,勇于为自由献身的气魄所震撼。因为他们所付出的,承担的代价,永远不只是一个人的生命,更有一个国家的安全。正如林达在开篇就说的那样,美国不是一个善于遮羞的国家,它投出一片阳光,就落下一片阴影。我想若要追求阳光,就必定会有阴影,但是若内心充满光明,那又何惧黑暗呢?PS后记:看到网上也有人提到林达这套书的局限性,我们可以理解。人的认识总是在进步的,一个时代的人认识都是有局限的,而我们不应该因为别人的局限而全盘否定,更需要我们去做的,是更广泛的阅读涉猎,更全面和真实的了解索要探究的事物。 阅读更多 ›
  •   林达的这几本书都不错,好读也好看.他(她)反复地给我们说一些事,一些在这里不好想象的事,但却是真实的事.一些今天的中国人,特别是普通老百姓应该知道和明白的事.
  •   非常值得一看的好书,看了这本书才知道以前自己从政治书上了解的关于民主的知识太幼稚了。
  •   林达的文章深入浅出,向我们介绍了民主与自由在美国的实践,在赞扬美国优点的同时也对其中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当年我就是看了这本书,才对宪法学产生出深厚的兴趣。
  •   连续一个星期看完了这本书,首先书本印刷质量不错,纸张光滑,字体大小合适,内容主要以作者在美国亲身感受到的政治、司法、人民的自由观念为主,主要是通过讲故事,告诉我们美国是怎样的一个社会,读后对美国的自由、“个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有了更清楚的了解。难怪美国一直抨击中国没有人权,按照他们那样的自由标准确实我们不在同一起跑线上,中国一直强调的是“个人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这两种完全不同的价值观造成了两种完全不同的社会。不足的是,作者为了更清楚的讲解每个故事,叙述有些罗嗦,前面讲过的内容后面提到时又要再讲一遍,讲的很仔细但是看得有点累。
  •   这本书介绍了很多美国司法制度方面的知识,以中国人的视角来看美国的司法和政治制度,不错
  •   看了这套书之后,会发现自己之前了解的或者想想的“民主”,是多么的不确切!不具体!能了解更多的民主、自由,而且是那麽的贴切合生活化!
  •   林达的书我已经买了好几本,每一本都使我受益匪浅。他们的书语言通俗易懂,没有什么大道理,通过讲述一些故事、事件来介绍美国宪法的原则、演进过程,以及美国人对民主、平等、人权的理解和做法,我已经读了好几遍,每一遍都有一些新的感受,值得推荐。
  •   看完后你会发现我们在思想方面和美国的差距太大了,会很失落的觉得我们怎么也赶不上他们的。更客观的描述美国的发展,美国的思维。
  •   个人很是喜欢这一套读本,受用。。。。
  •   虽然有人推荐,我在推荐下购买了,但是实在提不起兴趣。可能是关注的角度不一样,这些棉柔的文字,让我提不起兴趣。
  •   是二手的就算了,加上邮费其实没差几块钱,已经看过好久了
  •   内容还行 纸张还可以 价格也还合适
  •   我很喜欢,非常非常好的书
  •   相当好看,相当值得收藏,受益匪浅。
  •   床头书,适合细嚼慢咽,慢慢体会
  •   很不错,了解很多美国历史和法律演变的进程。
  •   第一次这么近的了解美国文化,真的感觉自己肤浅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