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学名著

出版时间:2005-02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钱穆  页数:326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为一本简明的史学史著作。在讲座的基础上写成,一作者从学科史的角度,以点带面、提纲挈领地勾勒了中国史学的发生、发展、特征和存在的问题,并从中西史学的比照中见出中国史学乃至中国思想和学术的精神与大义。

作者简介

钱穆(1895-1990),字宾四,著名历史学家,江苏无锡人。1912年始于乡村小学教师,后历中学而大学,先后在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数校任教。1949年只身去香港,创办新亚书院,1967年起定居台湾。

书籍目录

自序《尚书》《春秋》《春秋》三传《左传》(附《国语》《国策》《史记》(上)《史记》(中)《史记》(下)《汉书》范晔《后汉书》和陈寿《三国志》综论东汉到隋的史学演进《高僧传》、《水经注》、《世说新语》刘知几《史通》杜佑《通典》(上)杜佑《通典》(下)(附吴兢《贞观政要》)欧阳修《新五代史》与《新唐书》司马光《资治通鉴》朱子《通鉴纲目》与袁枢《通鉴纪事本末》郑樵《通志》马端临《文献通考》黄梨洲的《明儒学案》、全谢山的《宋元学案》从黄全两学案讲到章实斋《文史通义》章实斋《文史通义》

章节摘录

《史记》今天讲司马迁《史记》。《史记》是中国第一部所谓的“正史”,此下接着还有二十四史。在司马迁当时,大家只知有经学、子学、文学这些观念,而没有史学的独立观念。所以《汉书·艺文志》里,只有《六艺略》、《诸子略》、僻赋略》,而司马迁的《史记》则附在《六艺略·春秋门》。可见当时学术分类,史学还是包括在经学中,并未独立成一门学问。但司马迁却能创造出第一部“正史”,为以后几乎两千年所沿用,这不是一个极值得注意讨论的问题吗?依照现在人讲法,司马迁《史记》可说是一个大创造。司马迁如何能完成这创造,这是一个大问题。上一堂讲,中国历史有三种体裁。一是重事的,一件一件事分别记下,像《西周书》。第二是注重年代的,每一事都按着年代先后来编排,这是孔子《春秋》。第三注重人物,历史上一切动力发生在人,人是历史的中心,历史的主脑,这一观念应说是从太史公《史记》开始。所以《史记》是一种“列传体”,一人一人分着立传,就是以人物为中心。我那年在美国耶鲁讲中国史,曾说历史应把人物作中心,没有人怎么会有历史?历史记载的是人事,人的事应以人为主,事为副,事情只是由人所表演出来的。有一位史学教授特地和我讨论,他说:历史应该以人物为中心,为主脑,这层很有意思。但这人没有事情表现,便跑不上历史。我说:在这上,乃是东西方学术上一很大不同之点。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并无事情上的表现而成为历史上重要人物的。诸位试把此观点去读二十四史,这样的人不知有多少。譬如《左传》两百四二十年,里面就没有颜渊,岂不因他没有事情表现,就不上历史。但颜渊这一人在历史上有他不可磨灭的地位,东汉以下人就特别看重颜渊。宋明时代人讲理学,也特别看重颜渊。怎能说颜渊不是一历史人物呢?既是一历史人物,就该上历史。所以司马迁以人物来作历史中心,创为列传体,那是中国史学上一极大创见。直到今天,西方人写历史,仍都像中国《尚书》的体裁,以事为主,忽略了人。今天我们写历史,也跟着西方化,如我写的《国史大纲》,也就分年分事,而又以事为主。但此为求简便则可。若进一层讲,也可说西洋史学还停留在我们周公《西周书》的阶段,还没有一个大的著作能像孔子《春秋》,乃至于如《左传》般一年一月这样分着的,当然更没有像《史记》之列传体,这是史学上一极大问题。清代乾嘉时章实斋著《文史通义》,他讲中国史学上盛行的是《左传》与《史记》,分年分人,将来该发展《尚书》体,把事情作主要单位。那时西方新学还没有来中国。道光以后,慢慢地来了,中国人读他们的历史,就觉得章学诚已先见到了,西方的史学就是这样,所以特别在清末民初,大家认章学诚是中国史学一大师。但我们还得进一步讲,这问题并不这样简单。在我看法,中国人从《尚书》演进到《春秋》、《左传》,又演进到《史记》,这是中国史学上的大进步。并不能说中国的《春秋》、《左传》到《史记》都不如西方把事情作中心的历史体裁。这问题我虽今天只提起这样一句话,不拟详细讲,但这话殊值诸位注意。今天我要讲的是司马迁怎样会创造出这一种新的历史体裁,就是列传体来?他怎样会提出一个新观点、新主张,把人物为历史中心?诸位今天不是大家做学问总喜欢要能创造,能开新吗?那么太史公《史记》在史学著作上,他是一个极大的创造,开了一条极新的路,使得人都跟他这条路跑,继续有二十五史到今天,请问司马迁怎么样走上这条路?我们能不能在这里用心研究一下呢?诸位要知道,我已经讲过,做学问要懂得发生问题,这就是所谓“会疑”。有了问题才要求解决。诸位不愿意摹仿,要创造,那应先懂得别人怎样创造的。这问题不是一凌空的问题。司马迁怎会能创造出史学上的新体裁?我们上面已讲过,《西周书》和周公有关系,《春秋》则是孔子所作,即是孔子的创造。孔子最佩服周公,然而他来写历史,却是一个新创造。孔子为什么来写这部《春秋》?为什么要来一个新创造?我亦曾根据孟子书里的几句话来发挥孔子作《春秋》的大义。现在到了司马迁,他作《史记》,他自己曾有一番详细讲法,在他《史记》的“自序”里。诸位要懂得,读一部书,先该注意读这书的作者自序。这也就是一个新体。孔子《春秋》没有序,序是后来新兴的。如《庄子·天下篇》,叙述庄子为什么要讲这样一套思想,作这样一套学术?也就是庄子书的自序。但此序不是庄子自己所写。又如《孟子》七篇,最后一段就等于是孟子的自序。所以太史公自序这一体例,在孟子,庄子书中已经有了。以后人写序,不放在最后,而放到最前来,这不是一重要问题。那么我们要读一人的著作,最好应该注意先读他的“序”,他自己说怎样又为什么来写这一部书,应有一讲法,这部书的价值就在这地方。有的序只短短几句。如顾事林《日知录》、黄梨洲《明儒学案》开头都有一篇序,都很重要。至于我们写了书请人家来写序,这又另当别论了。今天我就根据《史记·太史公自序》来讲《史记》,或许诸位已经读过这序,但此文不易读。最好是读了《太史公自序》,便去读《史记》,待读了《史记》,再来读《自序》,庶乎易于明白。当知读一篇文章大不易。但只要能读一篇,就能读一切篇。这一篇不能读,别篇也一样不能读。今天大家读白话文,在学术上够标准的著作不多,大家只是随便翻,不懂得用心,都是一目十行地看过去,我们称之曰“翻书”,又或说“查书”,所查又称是参考书,没有说“读”书,这样总不行。照《太史公自序》讲,他们这个司马氏家是“世典周史”的,他的祖宗就掌管周史,做历史官。到了春秋时代,周惠王襄王时,司马氏跑到晋国,那时周朝已衰。到了晋国后,司马氏一家又分散到魏国、赵国,又到秦国。司马迁就生在黄河的西岸,陕西的龙门。他父亲司马谈“学天官于唐都,受易于杨何,习道论于黄子”,他虽是一史官,也学天文、历法、学易、学老庄。曾写有一篇《论六家要指》,讨论战国诸子各家大义,这文章写得极好。他分别着战国时六大家思想,各自长处在哪里?短处在哪里?他自然写到儒家,当时的《易经》就算儒家了,但实际上《易经》就近于道家,所以司马谈的最后结论是佩服道家的。他在汉朝是做的太史令,但他不仅通经学,又通百家言,而推尊的是黄老。汉武帝去封禅泰山,司马谈同其他一般方士讲封禅的意见不同,汉武帝就不要司马谈跟着去,司马谈就留在洛阳。他儿子司马迁到外边去游历,那时还很年轻,回来时,他父亲在洛阳病了,就对司马迁说:若使我死后你再做史官,不要忘了我所要讨论的很多事,你须把它写出来。所以我们说太史公写《史记》是承他父亲遗命,这些或许诸位都知道。而《太史公自序》里讲他父亲的话,更重要的在下面,读《太史公自序》的人或许会不注意。《太史公自序》又记他父亲说:“天下称颂周公,言其能论歌文武之德,宣周召之风,达太王王季之思虑,爱及公刘,以尊后稷。”他说:我们到现在为什么大家推尊周公?这因周公作了《诗经》之雅、颂、二南,而雅颂二南就是周人的历史,从后稷下来,一路到文、武、周。召。周朝人的历史,由周公写出。我也根据孟子说:“诗亡而后春秋作”,来证明《诗经》跟历史有关系,一部周代的开国史尽在《诗经》。不过我们今天来讲中国史学名著,照一般讲法,只讲《尚书》,不讲《诗经》。其实司马谈就以史学眼光来看重周公的《诗经》,而周公《诗经》的贡献依照这话讲,便在它能宣扬周代的历史。所以又有一句话:“汤武之隆,诗人歌之”,这是说诗人所歌的便是历史了。后来直到唐代,韩昌黎《平淮西碑》,李义山诗极称之,谓其:点窜尧典舜典字,涂改清庙生民诗。这就是把《尚书》和《诗经》并提。当然我们不能根据李义山来讲《尧典》、《舜典》是真《尚书》,但可讲《诗经》也就是历史。这里便见各人读书,可以有见识不同。诸位不要认为一句书只有一条路讲。我此所说,从古代直到唐时人,像李义山是一个诗人,他也懂得《诗》、《书》两经都同史学有关系。周公为什么被人称重?由司马谈讲,是因他在宣扬史学上有了贡献。周代到了幽厉之后,“王道缺,礼乐衰,孔子修旧起废,论诗书,作春秋,学者至今则之”,这就是孟子所说“诗亡而后春秋作”了。诸位至此应知,我此刻讲中国史学名著,从周公《西周书》讲到孔子《春秋》,接着讲太史公《史记》,其实太史公父亲就已这样讲。他又说:“汉兴,天下一统,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余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他是说:我做汉朝的太史官,我没有能把汉代这些事情好好儿记下,那么这个天下的史文不是在我手里废了吗?这几句话,就是我上面所引“无忘吾所欲论者”的话。而后来读《太史公自序》的人,只注意了上一段,不注意到下一段。甚至于说:司马谈因汉武帝没有要他跟着上泰山,他气出病来,对他儿子说:等我死了,你做太史官,你该把许多事情写出来,于是遂说太史公史记是一部“谤书”,来谤毁汉武帝这个朝廷的。他父亲一口怨气死了,所以司马迁《史记》就是要写《封禅书》。请问这样,一部《史记》尚有何价值可言2太史公父亲司马谈就因做了汉朝太史官,而没有为汉朝写下一部历史,所以遗命司马迁要完成父志。今试问写历史从哪里来?岂不是从周公。孔子来,那岂不是历史应以人物为中心,也就跃然纸上了吗?诸位听着我前面几堂讲,便知读书不易。读了孟子“诗亡而后春秋作”,不是不懂这句话怎讲么?读了《太史公自序》,恰恰有如孟子“诗亡而后春秋作”的注脚。你能说司马谈没有读过《孟子》吗?诸位只有翻书的习惯,《史记·太史公自序》是翻得到的,孟子这句话便不易翻到。读到太史公这里,孟子这句话便有用了。此是书之不易读。而《大史公自序》记他父亲司马谈讲话,大家又只读了上一截不再读下一截,不是不曾读,乃是读了仍如不曾读,此是读书不易之又一例。

编辑推荐

  是钱穆先生为博士生讲课的讲义,由钱先生根据学生的笔记、录音删润而成。这是一本简明的史学史著作,钱穆从学科史的角度,以点带面、提纲挈领地勾勒了中国史学的发生、发展,其特征和存在的问题,并从中西史学的比较中阐述中国思想和学术精神。他分篇讲述中国史书经典,对想读中国史书的读者大有帮助。  本书作者“旨求通俗,义取综合”,从中国的社会文化演变、传统的政治教育制度等多个侧面,融古今、贯诸端,对中国几千年历史之特质、症结、演变及对当今社会现实的巨大影响,作了高屋建瓴、深入浅出的精彩剖析,内中各篇,“有以分别眼光治史所得,有以变化眼光治史所得。每一论题,必分古今先后时代之不同,而提示其演变。而各篇著作有其共通之本源,则本之于当前社会之思潮”。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史学名著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60条)

 
 

  •   本书为一本简明的史学史著作。在讲座的基础上写成,一作者从学科史的角度,以点带面、提纲挈领地勾勒了中国史学的发生、发展、特征和存在的问题,并从中西史学的比照中见出中国史学乃至中国思想和学术的精神与大义。
  •   钱先生是书,我读后感触有四点:
    一是治学须有规模。先生反复教诲的是,治史须明经,须读诸子,极力反对为了一个题目而找材料,在一个小圈子里走不出来。这都是为打开治学的格局。
    二是读书要有系统。先生列出这些史学名著,即可以作为治中国古史的一个大致线索,旁及其它,形成一个系统的阅读体系,才可能真正有一点底子。
    三是读史要讲究方法。先生讲材料是死的,运用起来却是活的,从这个角度思考去利用材料就有这个方面的作用,从另一个方面去思考去利用材料则又有其作用,这样来说,我们读书就贵在精,贵在达到一种熟能生巧的境界。对经典的好书要认认真真读,反反复复读,悟出其中的精义,做到了然于胸。
    四是善于理解书背后的人。书是人写的,写书的人是决定书的最大因素。先生讲迁固之巨大差异即为一例。这里边全靠我们平时阅读时细细体悟。
  •   自打购书以来,淘宝网多次邀请发表评论,虽然有点过早,但依然乐于接受。
    钱穆先生这本《中国史学名著》,以演讲的文字记录汇集而成,之前接触过《朱子语类》,心想,这种日常的语言交流得以付诸文字并流通,足见华夏民族文化气脉之涵宏!
  •   本书是先生讲学录音整理所成,其实也是一本中国史学简史。先生讲史,高屋建瓴,目光远大,又言简意赅,从不故作深沉;书中所讲,每每谆谆劝学,苦口婆心,讲的都是读书做学问的大法。可以看出,不管做那门学问,到了先生那个程度,都有相通的地方,所谓殊途同归,就是这个意思吧。本书和《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样,呕血推荐大家都读下!
  •   钱穆的书虽然好像有些史观值得商榷,但现在想要找他这样水平的书,难!而这本《中国史学名著》又似乎应该是相当不错的代表,呵呵,当然,那是因为我还没看过其他的……
  •   作者是史学大家钱穆,书中对历史书籍的形成过程以及同时期的历史著作都做了比较好的对比及介绍!
  •   这些年读了不少钱穆先生的书,才真懂现代中国所失去的是什么!以及什么才是我们需要的知识!而奇怪的是,连我这种历史的业余爱好人都受用不尽的书,为什么对于大多数专攻历史的人,却起不了启发和指导的作用呢?!

    主要的原因,应该是近代中国人的心中对自己的历史已有过多的成见,就像习惯用一句封建思想,四个字就把祖宗遗产弃置一边。我们现在还在歌颂五四新文化运动,但回头翻翻文献,那之前象样的学者至少还讲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但五四之后,一批留洋回来的带头,加上国内一批自以为的先进,利用全国人民对新思想的渴望,就这样组成了中国近代第一轮百家讲坛,推动了第一波的文化革命,将中国纳入全盘西化的思想殖民地,直到今天还风气不衰 (严格说来是更盛了,如今做学问已根本不需要具备中国历史文化知识,有时看来有一些却都是片面甚或歪曲的)。

    西方人的炮火已打不进中国,但西方人的思想和价值观,还在透过这些管道轰炸我们的头脑和生活。幸好有钱先生的书帮我们认清这些,并教我们如何直接去阅读古书、欣赏古人、汲取古代智慧、创造属于中国的现代文化。
  •   钱先生学养深厚,高屋建瓴!看其书,想见其人!先生为人之中正平和、温润如玉跃然眼前今日看完,直有“生不愿封万户侯,但愿一见韩荆州”的感觉!这本史学名著,从中不仅能读出名著更重要的是从钱先生那学到治史之道甚至是更多超出史学范围的东西比如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对我们祖宗的态度进而就是我们现在应该善待、珍惜、自豪并传承自己的文明!强烈推荐大家用心来读!
  •   http://tieba.baidu.com/f?kz=559105415有志国学然而不知下手处之学者,可试读三联《中国史学名著》、《中国思想通俗讲话》、《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由此三本书中可得途径。本书内容丰富,实不止讲史学。中国学术史大半已经涉及,可成为读古书入门。讲演体,如耳提面命,是本书特见精神处。
  •   这本书对史学名著有很好的讲解,让我了解了很多史学上的知识,不仅如此,钱穆老师还讲了很多关于读书治学方面的看法,让我获益匪浅,是一本很好的书。
  •   不愧是大家作品,很值得一读。钱老板对名著的解读能让我们更深刻的理解这些史学名著,给我们指导方向,而且指出了读书的方法。
    而且理出了中国史学著作的发展方向。
  •   其实这本书是买了送朋友的,史学类的书看着还是比较有收获的,作为一个中国人,接触中国的史学会让我们站在一个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眼光去重新认识中国。
  •   钱穆史学著作,值得收藏
  •   作为一个喜欢历史的人来说,钱穆先生的作品不用多讲,尤其这本能跟着钱穆先生细思史学,更是一大乐趣
  •   这书也是课堂演讲转录过来的,比较口语话,好理解,易懂,对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几大史学著作一一娓娓道来,对于我这种历史爱好者来说,是增加知识的大好机会。这书比较适合对历史感兴趣的人
  •   好多著名史学,跟着钱穆大师先了解摘要是不错的
  •   钱穆,民国时期的史学大家,经典书籍
  •   看了钱先生的《国史大纲》才认识到这位国学大师,又买了这本《中国史学名著》,要仔细阅读。好书是一定要珍藏的。
  •   真的好喜欢这本书,难得的好书,知识丰富,深入浅出,兼带治学的态度与方法,而且把平时看的一些书的知识给窜连了起来,给人醍醐灌顶的感觉,并且钱穆写史,不仅仅是就史写史,而且兼带其他,经、文学等等,甚至如何看待历史事件的背后,这个作者的思想,当时的时代背景等等,总之受益匪浅,还准备买他的其他书,该书的纸张和印刷质量也很上乘,总之值,我是以15.7元的钻石会员价买的。
  •   钱穆先生从个人视角,对历史上史记、汉书等名著进行剖析,观点新颖,有助于读者品读史料,是一部很好的史著导书。
  •   中国人比较注重治史的,从《尚书》(记言体)开始,到《春秋》(编年体)再到《史记》(纪传体),一直延续到《明史》。刘知几在《史通》中强调的治史之人必须具备史才、史学、史识,可见中国人早在唐朝就有了如此见解,即使到了今天,仍旧是治史之人应该关注的地方。
  •   这本书我刚看了个开头,是对史学名著的点评,做中国史研究,尤其是古代史研究的有必要一读。可以起到事半功本之效果。
  •   确实是史学大师手笔,与古史名著中纵横捭阂,十分过瘾!!
  •   这本书说到的很多内容都是比较独到的,钱穆大师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敢于怀疑,敢于批判;也是我们学习过程中所必需的一种精神。书中的内容让我们对我们的历史名著由一个更加正确的认识。
  •   这本书是我看到的钱穆作品中正宗的白话文,因为,这本书本来就是别人根据钱老的讲课录音整理的,所以是绝对白话,绝对好懂,正适合我这种文言文基础不是很好的读者。但是白话并没有削弱钱老的思想震撼力,我还没有读完,就觉得受益匪浅了。
  •   一本好书。不是学术著作,是讲义。正因为是讲义,反倒可以从中看出钱穆先生授课时的风采。为师者当如是!
  •   钱先生的作品没的说!本书可以帮助初学史学的读者一个指导。并有极大的借鉴价值!
  •   一本书通读了历代史学名著,的确钱老的角度的确非同一般!
  •   很经典的史学名著,对研究历史的帮助很大
  •   读过钱穆的国史大纲后,就有关注这位学者的其他著作,钱很推崇国史,平实、博学强识、旁征博引,不过可能钱太醉心传统制度,个人感觉有溢美之嫌,一家之言。
  •   精确的分析了古代主要的史学名著,读此书后可以对各个名著有个清晰的了解
  •   不愧是史学大家的作品啊!读后,不仅补了课,对我国史学名著有了更多了解,而钱老在字里行间里流露出的治学态度及对我传承我中华文化的强烈使命感每每让我感动不已!
  •   钱穆———中国近代著名史学家!
  •   通过先生的讲解,让我对史学名著有了个整体的认识,受益匪浅。
  •   名为讲史,实际上既讲史,又讲了很多治史的方法,还有对当代及古代许多人物的点评,都很深入,特别是对民国以后的学术风气进行了很严厉的批评,学风日下,没有真正的大师,现在只有大款。学术跟社会风气关系极大。讲古代、讲现代,批评现代人的盲目崇洋,批评现代的各项制度。从古代的许多史实来阐发对现代社会寄予的厚望。书这样来读确实就不多了。“通经致用”,多读这样的书不至于妄自菲薄,也不至心无所至。
  •   钱先生是二十世纪仅有的几个史学大家,有兴趣的朋友应该读读
  •   书收到了,很不错.
    史学功底扎实,所站角度公允.
  •   书写得不错,可介绍给喜欢史学著作的朋友看
  •   大师的对史学名著的梳理!
  •   对史学名著的点评,有兴趣的会感觉很好,没兴趣的会感觉一般,没看过那些名著的就更不会有感觉
  •   全面把握历代史学名著的极好选择。
  •   大师对史学名著逐一点评,如明灯指路。
  •   可看作是进一步阅读史学名著的导览。
  •   钱穆先生的著作都很值得一读。
  •   史学经典,值得一读
  •   钱穆是一位大学者,这本书的内容很好。至于书的版式,印刷,外观,我都很喜欢。我还买了很多三联书店的钱穆的这套书。
  •   作为理科生,以前没接触过多少大家名作,钱穆这本书读来真有惊艳之感!大开眼界。。。醍醐灌顶。。。立即把三联的钱穆作品系列全部订购,可惜不全。
  •   感叹钱老先生博大的史学素养,是对中华古典文明的一部鼎力之作,希望我们这些后继者能够将中华古典文明传承广大。
  •   将历史讲的如此深入浅出,不愧大师之名。被蒙蔽的心与对历史的偏见,随着钱穆大师的讲述而逐渐剥落。对过往的真实,有人知道、有人述说,还有人感兴趣,这是一件令人感到鼓舞的事。今天也是历史。
  •   钱穆先生的书写得好,不仅因为其一针见血的笔锋,更因为他的客观态度和引人深思、使人受益匪浅的道理。这本书便可以集中体现出来。
    三联的书,纸质好,大小适中,无错别字。
    总体而言,这是一本很赞的书。
  •   史学大师普及性巨著
  •   史学入门必读。
  •   史学大师
  •   钱穆老师的作品一向是史学界的经典,再加上老师的强烈推荐,质量自然是不必说了,不过钱穆老师的作品还是有一定深度,正在研读中
  •   钱穆的先生的书,质量是毋庸置疑的。不错的书,很有收获
  •   钱穆先生大作,绝对值得一读再读。
  •   基本是采用钱穆在讲课时的原话笔录的形式,可读性很好,内容可以用惊艳来形容啊!
  •   钱穆这俩字就是名牌,刚读完,非常好~
  •   作为国学大师,钱穆的这些书还是很可读
  •   钱穆的书,加上三联的招牌,没的说,买了一个系列的,一次可以看完,一段时间才能消化。绝对的好书。
  •   钱穆不愧是大师,每本书都是如此的经典
  •   好书就是好书,钱穆先生不愧是大家
  •   钱穆先生,国学大师
  •   这是钱穆先生的一个教案,感觉不错。。。
  •   没看完,钱穆的书感觉有些深奥。
  •   钱穆的书我灰常喜欢!
    钱穆的书我灰常喜欢!
    钱穆的书我灰常喜欢!
    钱穆的书我灰常喜欢!
    钱穆的书我灰常喜欢!
    钱穆的书我灰常喜欢!
    钱穆的书我灰常喜欢!
    钱穆的书我灰常喜欢!
    钱穆的书我灰常喜欢!
    钱穆的书我灰常喜欢!
    钱穆的书我灰常喜欢!
  •   这是一本由钱穆授课内容编成的书,这门课就开了2年,但编辑的很好,如临其境。
  •   钱穆从来都是最棒的历史作家。。。
  •   钱穆,少有的大家;恐怕再也没有这样的好作品了。
  •   喜欢钱穆
  •   从此,再也没有所谓的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了;我只信钱穆的历史观!
  •   对中国历史名著开始加深理解
  •   毕竟是国学大师的著作,又是为思想和学术而作,信实可靠又富于启发。增长知识,增加对那对历史的了解
  •   毕竟是历史大家啊,深入浅出,看后对中国历史的入门及修为路径就很清楚了
  •   上一本是中国历史得失,开始喜欢,现在这是第二本,发现当当上的这类书很全,但可能是不够热销,总不是从最近的仓库发货,需要等待几天,还好,都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   钱宾四先生的作品国内已经出版了很多,建议三联能够出版一套《钱宾四全集》,全集已经在台湾出版,我看过很漂亮,共为54册,等待大陆可以出版一套!
  •   钱先生的著作值得一读,这套丛书质量也不错,值得收藏
  •   不错的
    看来中国历代政治的施展才有卖这本书的,值得看
  •   宾四先生的好书。虽然是讲义编成,但是还是大家风范不可抵挡。
  •   钱先生的大名很早就听说了,可是一直没有机会读一下作品,今天收到书,看了一下,才真正明白什么是大师.很不错的一本书,讲的很生动,很适合一般人阅读.
  •   如题。这本书应该算是钱先生上课笔记的整理,所以读起来相当易于接近,虽然也夹杂这一些现在不怎么使用的词,但总体来说是本好书。老师也是极力推荐。
  •   读钱先生的书,有一种如临大川大河的感觉,蓬勃奔涌,滔滔不绝。学问之大,难以描述。初看他的书浅显,越读越觉深广,仿佛登山,开始缓缓,不觉费力,但越走越发现四周左右,群山环抱,上不见峰顶,下不见谷底,无边无界,层峦叠嶂,缥缥缈缈。
  •   以前看书,总是漫无目的,因为喜欢历史,后接触到钱老先生的书,不愧是大师,值得细细看。曾经听老师说过一句话:读度应多读“大家”的读这些前辈的书,很受启发,尤其是在今天,在浮躁环境下更应该聆听先辈们的教导
  •   此书能在短时间内给读者一个古史大观,对接下来选择史书进行阅读大为有利。横版简体既和本书白话文相配,也确实能提高阅读速度。
  •   确实是一部非常优秀的著作,可惜不能亲听作者的教导。
  •   看书名,经常觉得不敢看,怕看不懂。不过真看下去,发现虽然是给博士生的讲课稿,可到底是讲课稿,比专著还是要通俗许多,所以看的还是很轻松的,不过到最后的时候发现还是看不懂了。
  •   刚拿到手,慢慢学习。光看题目,涉猎了中国国学的各个领域,大家手笔。
  •   入门级读物,带你走进中国史的世界。
  •   钱先生的作品,都是经典,可以值得细细品味的。
  •   钱先生的书就不用说了。繁体的就更好。
  •   钱先生的书,当静思细读
  •   高屋建瓴,对有致于历史的爱好者给出了指引,很好的书!
  •   大师的作品,读后确实对史书加深了认识。结合《国史概论》一块读,个人觉得更能体会作者的历史观,强烈推荐给热爱历史的人
  •   大师的书总是很通的,非专业人士也不会觉得看起来头疼,我甚至只是在睡觉前每晚一章,不会觉得无趣。钱老的观点明确但不会偏激,以中庸为主调,自信不自负,有责任感,其传统儒家知识分子的责任感令人印象深刻。
  •   钱先生的功底真是没的说
  •   钱老的书真是精品中的精品呀,我喜欢的作者之一。
  •   写的比较通俗易懂。好好
  •   大师著作,受益匪浅,毋庸多言。
  •   多个角度看历史
  •   当时是因想读史书而找的导读,结果发现宝了,评论既博且精,是很好的指路明灯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