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

出版时间:2007-8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美]科林·埃文斯  页数:330  译者:毕小青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介绍了都灵的耶稣裹尸布、拿破仑·波拿巴的死亡、肯尼迪总统遇刺等一系列发生在世界各地的著名疑案,对这些案件一直未能作出令人满意的科学结论,其中一些至今仍然未能视为最终结案。作者列举了这些案件中各种相互矛盾的医学和科学证据,并揭示人们是如何使用或者错误使用这些证据并导致法院判决结果的。这些案件表朗,在疑难案件的侦破方面,即使是最高效的刑事证据实验室和司法鉴定也可能无法做得使所有人完全满意。本书就像一本引人入胜的侦探小说一样充满悬念,吸引读者不断作出各种猜测。

作者简介

科林·埃文斯(Colin Evans),是一位资深作家,主要写作领域是法医学。其著作包括《法医侦探案例》、《历史上重大的世仇》和《白衣死亡天使》。他目前生活在英国,正在编纂一本法医学百科全书。

书籍目录

感谢导言第一章 都灵裹尸布(1355年):是真正的圣物还是中世纪的赝品?第二章 拿破仑·波拿巴(1821年):毒药,到处都是毒药第三章 艾尔弗雷德·帕克(1874年):科罗拉多的食人恶魔第四章 唐纳德·梅里特(1926年):法医学使他重获自由并再次杀人第五章 威廉·兰开斯特(1932年):黑夜中射出的一颗子弹第六章 亨利·约翰·德尔夫斯·布劳顿勋爵(1941年):高层谋杀第七章 艾尔弗雷德·德马里尼(1943年):伪造的指纹第八章 塞缪尔·谢泼德(1954年):医疗事故和山姆大夫第九章 史蒂文·特拉斯科特(1959年):死亡时间第十章 李·哈维·奥斯瓦尔德(1963年):一个精于算计的傻瓜第十一章 杰弗里·麦克唐纳(1970年):致命的修正第十二章 林迪·张伯伦(1980年):澳大利亚的法医学噩梦第十三章 罗伯托·卡尔维(1982年):“上帝的银行家”之离奇死亡第十四章 科林·斯塔格(1992年):心理游戏第十五章 O·J·辛普森(1994年):金钱与科学的较量

编辑推荐

《证据:历史上最具争议的法医学案例>就像一本引人入胜的侦探小说一样充满悬念,吸引读者为断作出各处猜测。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证据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02条)

 
 

  •   我们都认为事实就是事实,在很多情况下,特别是诉讼中,一定要还事实的本来面目。但是,究竟有多少人知道,我们所谓的事实是什么?我们所谓的客观是真正的可观吗?这好像是一个有点拗口的哲学问题,但他的现实意义在于,让我们重新理解事实,理解法律程序的意义。这本书是好书,不是因为他道理讲得好,而是因为他故事将得好。要告诉你的道理,都在故事里头。我的理解就浅显多了。1、我喜欢看侦探故事,喜欢看真相之类的节目,这本书就是这样电视节目的文字版。其实其中很多故事在真实频道中的确有播放,比如美国的吃人恶魔。2、法律不可能完善,但立法者一直希望能探索案件本相,扬善除恶,是理性的。但民意往往容易被煽动,不理性,所以,若出现法律与民意的冲突,法律其实是弱势的。3、证据的解读是一个很有意思而又很严肃的话题,什么是证据,证据如何去证明事实,证据链的编串还是放在人的手中,所以,同样的黑子、白子,不同人放在棋盘上就会摆出不同的局面。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没有办法。4、司法的公正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千万别希望一蹴而就,美国也有黑暗的时代,而且就在2000年左右,美国的法医中也有着各种错误解读、制造证据的垃圾,有主观故意,也有过时。这书我喜欢!
  •   作为现代医学病理学的分支,法医科学以其独特功能形式于各个案件和司法鉴定。本书所提及的案件,有些熟知,有些陌生,但多是法医科学初期所造成的博弈现状。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发现各个国家冗长的司法程序以及许多关于陪审团的司法鉴定方式。当然,书中所提及的法医科学错误以及所谓的“伪科学”,在当今司法系统越发简明公正化得大背景下,显得难以发生。然而,作为一名学习法医科学的学生,我通过书中的案例,自有一份对法医科学的态度。本书的行文以侧面描写,情节生动,并附有简洁的科学术语介绍,特别还在案例中插入了图片。我想,这本书无论对于专业的病理学工作者还是普通读者而言,都是一部非常有益有趣的案例集合。
  •   
    这真是一本好书,用一个虚构的案件,揭开了法律神秘的面纱。
    书不大,薄薄的一个小册子,如果去掉前面两篇推荐、两篇导读、一个序言一个导言的话,内容还会少很多,而且剩下的这些还是由相距五十年的两位作家来完成的,第一位是富勒,只写了三十多页,剩下的是萨伯,写了一百页。即便如此,这一百多页里面还是有很多为了迎合法律专家和学者而采用法律专业语言进行的冗长的叙述,如果去掉这些东西,全书用二十多页就可以把所有内容都阐述清楚。
    虽然这本书的内容就这么多,一会儿就可以看完,但是一点都不妨碍这本书的精彩,而且没有谁会怀疑这本书在法学中的地位和意义。
    这是一个虚构的案件,在科学界也经常会设计一些现实当中并不存在或者无法完成的理想实验,在法律界也会设计一些现实中并不存在的理想化的案例,在这些极端化的案例中,会让我们现行的法律中的一些缺陷一些矛盾尖锐地凸显出来,让我们感觉无论你如何宣判都会遇到问题。在这样设计出来的案例中,洞窟奇案无疑是最精彩的一个。
    其实这个案例也是有根可寻的,那就是真实发生过的两次海难,海难以后在救生艇上漂泊了很多天,在面临饿死的威胁中,曾经发生过杀死同伴,以同伴的身体为食物的惨剧发生,那么我们的法律如何面对如此情况呢?他们到底有罪无罪?他们有罪的话,应该接受什么样的惩罚?如果他们在只能吃掉一位同伴的情况下,才能够让其他人生存下来,那么他们如何选择被杀死同伴?是选择身体最虚弱的,还是应该抓阄?
    在洞窟奇案中,通过一个洞穴探险队的历险模拟了这一场景,公元4300年,纽卡斯联邦有五个洞窟爱好者组成的探险队,深入一座山洞进行探险,在探险的过程中发生了塌方,他们被困在了山洞中,当救援人员展开救援的时候,发现他们还携带有无线电,通过无线电他们进行了联系,他们已经在山洞中等待了二十天。当探险者们知道自己获救还得十天的时候,他们询问医生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他们还能不能活到获救的时候,医生认为很难坚持那么久。他们讨论后决定要杀死一个人,然后靠吃他的尸体来维持到最后,可是他们咨询法律专家、政府公务员、牧师,这些人都没有给他们回答。这时候通讯中断了,等到十天以后打通了山洞,发现他们杀死了其中的一个人,而剩下的四个人活了下来,当然等待着他们的将是一场审判。
    五位大法官,根据法律做出五种判词,两位认为有罪,两位认为无罪,一人弃权,最后还是判处四人谋杀罪成立,执行了绞刑。这就是富勒讲述的案子。五十年以后萨伯继续了这场审判,按照富勒的描述当事人都已经进行了终审宣判,并且执行了死刑,案件没有翻案的可能,于是萨伯巧妙的修改了一下故事,让案件得以继续下来,五十年以后,4350年的纽卡斯联邦,发现了当年洞窟探险原来一共有六个人,其中一位偷偷藏了起来,逃过了审判,现在因为发现了第五个凶手,所以继续审判这个案子,九位大法官做出判决,依次陈述自己的观点,最后四人判他有罪,四人判他无罪,一人弃权,最后还是维持原判,把这个人送上了绞架。
    这样围绕这个案子的两次审判一下子就有了十四种观点,前面五种代表了传统的法律观点,而后面的九种代表了这五十年来法律的发展。其实如果详细分析起来,每个法官的判词中都不止一种观点,所以案件变得异常复杂,有法官认为应该尊重法律条文,这就是谋杀;有法官认为应该探究一下立法的精神,“一个人可以违反法律的表面规定而不违反法律本身。”;还有法官声称该洞穴在特殊的情况下已经不再属于纽卡斯联邦,所以被告不能够用纽卡斯联邦的法律来进行宣判……
    就我们普通读者而言,感觉每个法官的宣判都非常有道理,很合乎法律。看看这些观点真实让你大开眼界,可是这十四种观点,让你感觉到了法律的茫然无助和无所适从,法律的权威开始动摇了起来。道德、经济、社会、契约、人道、规则……都加入其中,让我们看到了原来法律并不是简单明确的,而是建立在这么多这么复杂的东西之上的,而这个案件动摇的正是法律的基础,因此让你感觉到在某种极端的情况下法律的无能为力。这的确让每个人去思考,法律到底是一个什么东西,法律到底能够做什么!法律还有那些不完善的地方?法律还需要进行那些方面的修改?《洞穴奇案》好像一把尖刀,挑开了法律神秘的面纱,让我们看到了这个世界的复杂。
  •   历史
    编辑
    这些政治事件已经影响了整个国家的历史,正在塑造来到这个伟大国家的人民的思想,波士顿在其中扮演了领头的角色。 ——亨利·卡伯特·洛奇
    1630年9月17日,来自英国的清教徒移民创建了波士顿。1620年11月21日,马萨诸塞湾殖民地和附近60千米外建立的普利茅斯殖民地(位于今天的布里斯托尔县、普利茅斯县和巴恩斯特布尔县)这2个清教徒团体在宗教实行方面截然不同,互相不太有来往。这2个分开的殖民地直到1691年才联合起来,形成马萨诸塞湾省。
    波士顿建造在一个半岛上, 通过一个狭窄的地峡与大陆相连,并被马萨诸塞湾和后湾--
    波士顿(4张)
    查尔斯河的河口所环绕。波士顿的早期欧洲移民最初根据这里的三座小山丘命名为三山城(Triqountaine);后来根据移民中一些杰出人物的家乡--英格兰波士顿 (林肯郡)的名称重新命名。当时,波士顿的居民绝大多数是来自英国的清教徒。马萨诸塞湾殖民地最初的统治者约翰·温斯罗普发表过一篇著名的布道词,题为“基督徒慈善的典范”,认为波士顿与上帝之间存在着特别的契约。温斯罗普还带动了剑桥协定的签署,这份协定被认为是创建该市的关键文献。清教徒的道德规范在波士顿塑造了一个极端稳定、结构良好的社会。例如,在波士顿建立不久,清教徒就创立了美国第一所公立学校波士顿拉丁学校(1635年),和美国第一所大学哈佛大学(1636年)。直到今天,努力工作、道德正直、重视教育仍然是波士顿文化的一部分。[1]
    1770年代初,英国人尝试全面控制13个殖民地,主要通过征税,促使波士顿人发动了美国革命。波士顿屠杀、波士顿茶叶事件,以及美国革命几个早期的战役——列克星敦和康科德战役、邦克山战役和波士顿围城战,都发生在该市或附近的地方。保罗·里维尔著名的午夜骑行也发生在这一时期。
    美国革命以后一段时期内,由于波士顿是美国距离欧洲最近的一个主要港口,因而它迅速发展了海外贸易,向欧洲出口朗姆酒、鱼、食盐和烟草,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富裕的国际商港之一。这一时期,一些波士顿名门世家的后代成为了美国社会文化的精英;他们后来被称为波士顿婆罗门。1822年,波士顿得到特许状,正式取得了城市身份。
    19世纪中叶,波士顿的制造业在重要性上压倒了国际贸易。此后直到20世纪初,波士顿仍然是美国最大的制造业中心之一,其中特别以服装、皮革制品和机械工业著称。该市通过附近的小型河流连接了附近地区,方便的货运使工厂的增设成为可能。后来,密集的铁路网更加促进了该地区的工商业繁荣。从19世纪中后期起,波士顿的文化开始繁荣起来,以慷慨的艺术捐助者著称。这一时期的波士顿还成了废奴主义运动的一个中心。
    1820年代,由于第一波欧洲移民潮的到来,波士顿的人口构成开始发生戏剧性的变化。大批爱尔兰人和意大利人移居该市,将他们的罗马天主教也带到这座城市。截止至2013年,天主教是波士顿最大的宗教团体,从20世纪初起,爱尔兰人开始在波士顿政治中扮演重要角色,肯尼迪家族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之一。
    从1630年到1890年,通过填平沼泽、海滨泥滩和码头之间的缝隙,波士顿的城市规模扩大了三倍。[7] 在19世纪进行了巨大的“削山填海”的改造工程。1807年开始,灯塔山的山顶被用于填平一个面积50英亩(20公顷)的池塘,后来那里形成了干草市场广场。今天,马萨诸塞州政府就坐落在变矮后的灯塔山的山顶。19世纪中叶的工程形成了波士顿南区、波士顿西区、金融区、和波士顿唐人街。1872年波士顿大火之后,工人用碎石重建了濒水的市中心地区。在19世纪中后期,工人们用铁轨从尼达姆高地取来泥土,填平了波士顿西面大约600英亩(2.4平方千米)的查尔斯河沼泽地。另外,该市陆续合并了附近的市镇——洛克斯伯里(1868年)、多尔切斯特(1,870年)、布莱顿、西洛克斯伯里、查尔斯镇和海德公园。1874年,波士顿最后一次合并了3个镇,从此市区界限固定了下来,未再变动。
    20世纪早期和中期,波士顿由于工厂陈旧老化开始衰落,工厂纷纷迁往劳动力更低廉的地区。波士顿做出了反应,开始建造各种城市更新项目,包括拆除业已陈旧的西区,和建造波士顿政府中心。1970年代,波士顿在长达30年的经济低迷时期之后恢复了繁荣,并带动了共同基金的发展。波士顿因其**的医疗服务享有盛誉,麻省总医院、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疗中心和布莱根妇女医院等医院在疾病治疗和医疗创新方面在全美国领先。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波士顿学院、东北大学和波士顿大学等高等学府吸引了许多学生来到波士顿都会区求学深造。
    21世纪初,波士顿已经成为一个智力、技术与政治思想的中心。不过,该市还必须解决1990年代以来因房价急剧上涨造成生活费用过高的问题。2004年,波士顿大都会区已经成为全美国生活开支最高的地方,而马萨诸塞州是全国唯一人口下降的州。
    2地理
    编辑
    由于定型较早的缘故,波士顿非常紧凑。根据美国人口调查局资料,该市的总面积为89.6平方英里(232.1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为48.4平方英里(125.4平方千米),水域面积为41.2平方英里(106.7平方千米,占46.0%)。而其它许多人口相仿的城市,如丹佛有154.9平方英里,而夏洛特有280.5平方英里。在50万人口以上的美国城市中,只有旧金山和华盛顿的面积小于波士顿。波士顿的海拔高度,以洛根国际机场为标准,是19英尺(5.8米)。波士顿的最高点是贝勒维尔山,海拔330英尺(101米)。与波士顿毗邻的城镇有温索普、里维尔、切尔西、艾弗瑞、萨默维尔、剑桥、水城、牛顿、布鲁克兰、尼达姆、戴得汉姆、坎顿、米尔顿和昆西,通常都被认为是大波士顿的一部分。
    波士顿市区(2张)
    后湾和波士顿南区的大部分是用**碎石填海形成,面积是波士顿最初的3座小山区域的2倍半。最初的3座小山中只有最小的灯塔山被削低以后被保留了部分。市中心区域及近邻地区主要由低层砖砌或石砌建筑组成,有许多联邦建筑风格的古老建筑,其中一些与现代高层建筑混杂在一起,特别是在金融区、政府中心、南波士顿滨水地区和后湾,有波士顿公共图书馆、基督教科学派教堂、科普来广场、纽伯里街等许多杰出的地标建筑,还有新英格兰最高的2座建筑:约翰·汉考克塔楼和慎重塔楼。约翰·汉考克塔楼的近旁有伯克莱大厦(老约翰·汉考克大厦)及其醒目的气象塔。在由单户居住的别墅和多户居住的砖木结构的联排式房屋构成的住宅区中,则散布着一些较小的商业区。街区。
    波士顿公园(Boston ***mon)位于金融区和灯塔山附近,是美国最古老的公园。连同附近的波士顿公共花园,都属于“翡翠项链”(一系列环绕城市的公园)的一部分,并且都是由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泰德所设计。主要公园还有沿着查尔斯河的河岸休闲公园。其他公园则散布全市。主要的公园与海滩都靠近查尔斯镇、城堡岛,或沿着多尔切斯特、南波士顿和东波士顿的海岸线。该市最大的公园是弗兰克林公园,包括动物园、阿诺德植物园,和石溪国家保留地。查尔斯河将波士顿市区和剑桥、水城以及邻近的查尔斯镇分隔开来,向东面是波士顿港和波士顿港岛国家休闲区。尼本赛特河构成波士顿南区与昆西、米尔顿2市的界河。神秘河则将查尔斯镇与切尔西和艾弗瑞分开,而切尔西溪与波士顿港将波士顿和东波士顿分开。
  •   比较轻松的一本书。全书选取了历史上有争议的一些“案件”,但个人觉得,作者的结论应该也是一家之言。
  •   在看完了《与骸骨交谈》后,我就一直想再寻找一本有关法医学的书籍充实一下自己的好奇心,本着加强法医学专业知识的目的买了这本书,不过却有了别样的体验。这本书其实主要通过不同的十几个争议性案例,让读者对法医学在庭审中的运用方式和程序有了一定的了解,让我体会到取证的正确方式和糟糕的法医工作会带来如何截然不同的审判结果,别有收获。
  •   号称史上最具争议的法医学案例,十五个故事,十五把钥匙,故事情节环环相扣,有的插图照片看起来有点惊悚效果,特别是在半夜两点看。。。。

    很吸引人,尽管里面还涉及那些表面看上去很枯燥的碳十四测年和弹道痕迹。
  •   历史上最具争议的法医学案例要认真的读,很有意思
  •   西方案例多为反映博弈的战场,判决胜负更取决于证据的合法有效与可信性,正义——只是不懂法律精神的人的一种误解或误读而已!!!
  •   此书有三联一贯的风格,简洁大方,光拿着感觉就非常好了。内容也不错。每一个案件,从侦查、取证到分析、判决等各个环节都是由人来参与完成的,只要有人参与的案件就避免不了主观性或者利益的驱动这种由人类与生俱来的弱点所造成的偏差。案件的真相也许只有天知道,我们所能做的,并且不断追求的目标只能是无限的去接近真相,减少偏差。
  •   历史上最具争议的法医学案给别人买的,自己不敢看
  •   想买很久了,具争议的法医学案例,法医学专业的可以好好看看思考
  •   法医学,一门很严密、细致的学科;法医,一种很神秘、高深的职业;法医鉴定,一个很刺激、很有挑战性的工作。
  •   历史上非常有趣的犯罪证据,值得阅读与深思
  •   证据是无比重要的也。。。。真地了解了很多不知道的旧闻最喜欢研究这种高智商的东西了嘿嘿嘿嘿
  •   证据,这本书不错,在业余休闲时可以适合看一下。
  •   三联的这一套书都像是图书版的“探索·发现”,读起来非常有意思,既有故事的好玩儿和传奇性,又有知识的丰富,角度都很特别。这一套已经买全了,《证据》这本,狗故事,还有颜色的故事,都超喜欢。
  •   都是法医学的经典案例
  •   从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西方法医学作为一门科学的严谨,以及从科学出发,客观办事的精神。许多实际操作的细节,值得我国有关部门学习:)
  •   对法医学有兴趣的且有一定基础的推荐
  •   对证据学专业的人士应该很有帮助,现代科技并不是万能的,同时也不可盲目相信法医学!
  •   最最最喜欢法医类的书籍了 案例很赞
  •   内容非常专业,所以有些沉闷,与我想的具体分析案例的类似侦探系的书不一样。分析也大多是国外案例。
  •   讲了一些案例,然后分析了法医在其中起了怎样的作用,然而由于一些场外因素,法医的意见并没有起到伸张正义的作用(如果存在的话)。
  •   内容是一些案例 看之前还以为是会讲一些法医的解剖过程什么的 如果想学这方面知识 就不要看了
  •   最富盛名的法医悬案,均没有盖棺定论的。时而判处死刑、终身监禁,时而又立马改判释放,像看美国间谍大片一样,很过瘾。这套书是目前为止我最喜欢的一套书。三联果然有质量保证啊。
  •   呵呵,一直喜欢侦探类型的书籍和剧集,所以毫不犹豫地买来看。的确也很好看,喜欢这方面的值得一看。
  •   历史是一面镜子。几个不同年代不同国家的案例,在血淋淋的物证下,有的平反昭雪,有的逍遥法外,再次揭示了权贵金钱对法制社会的强奸,其奈我何!连着几天爱不释手地看完了,但是,身上,心上,都有不寒而栗的感觉!通过案例,揭示人性,三联的这套书,深刻而好!
  •   法医的经典案例,让我们一窥究竟
  •   科学fans上推荐的就买来看看了,本身对法医很感兴趣,很棒的一本书。
  •   内容不错,就是一个个争议比较大的案例,不过还是没给出什么答案来啊
  •   有很多都是歷史上耳熟能詳的案例來的!但是真的挺有趣的。本人每次買到書之後都會想包好才看的,這次連包都沒包,看了第一個案例就愛不釋手了!雖然有些地方會感覺作者過分主觀。但是完全可以無視的!
  •   呵呵,曾经的理想就是做一名法医
  •   这个真心不错,很吸引人的案例
  •   人名很多,而且都是外国名,所以读起来比较费力,不过跌宕起伏很吸引人,而且都是很有名的案例,看完有收获。
  •   这本书作者翻译的很好,很引人入胜。虽然是一个一个的事件组成,但是毫不影响到读者的兴趣。丝丝入扣,值得拜读
  •   这本书没有结论,但充满了精彩,不仅书写的好,翻译者也辛苦了,为什么不买一本呢?除了借口,就得买了吧!哈哈
  •   还没有看啊 只是之前上过关于法医的课 挺有意思的
  •   个人很喜欢这方面的事~

    也许是因为喜欢推理小说的关系吧~ 我经常在网上查一些类似的东西

    这一次入手这本书~我真的很兴奋啊!!抱着看了好久!!!

    很喜欢!!写的很好!!还有配图!!

  •   这一系列的书买了几本,每一本都很有意思,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讲解一些较为专业的知识,很好看~~
  •   非常有趣的十個案例……三天就看完,非常好看的一本書!
  •   很灵很令很令很灵
  •   很有趣,对司法制度的一次深刻剖析!
  •   文笔不错,翻译的也不错,挺吸引人的故事
  •   很好看啊,受益匪浅,有不同的见解,,很吸引人继续看下去
  •   文章属于纪实类的,但是选题选的非常好,很吸引我
  •   本来以为会和专业有关,拿到手后虽然感觉对专业帮助不大,但是却可以帮助增加知识面,第一篇就已经深深的把我吸引住了,对与福尔摩斯迷的我来说,很是喜欢这一类书籍,而且还是三联书店出版,好极啦!
  •   不错,很好看,这一系列书都不错
  •   研究生期间就读了两遍,后来一直买不到,现在终于收了!
  •   非常有意思的一本书,比较有娱乐性,可惜不够专业,但是针对一般的读者来说还是很有可读性的了。
  •   书不错,作者的笔锋很犀利
  •   就好像在看CSI一样,但是更深度,另外作者三不五十的调侃很可爱。哈哈。
  •   不错的书,作者观点十分客观,文字简洁有力,翻译也不错。
  •   别人介绍买的,很好看
  •   同学从网上看到介绍推荐买的 很感兴趣
  •   这本书,没有一下看完,但是还得说,内容很精彩,让我学到了很多,三联书店的书,总是不让我失望!!
  •   最近老是看美剧,基本都是各大电视台热播罪案调查类,比如“CSI”,“BONES”,“DEXTER”,呵呵这一部,好像比较不同一点了。美剧编辑罢工,我的电视煲也搁置了,所以抱着这本书解解馋,开篇讲基督教圣物,呵呵,想起达芬奇密码。不错,但是看着这些未解之谜,总觉得意犹未尽啊。
  •   超级趣味的一本书,你可以不连续阅读。
  •   消遣中感受深度。阅读中体会人类文明的脚步:深深觉得——文明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   很好哦!性价比高~~!
  •   黑好黑好黑好黑好黑好黑好。。。。。。。。。。。。
  •   非常不错,刚开始看有点困难,看进去就好了
  •   已经读了两本新知文库系列里的书了,其深度和广度都不是普通图书所能表现的,谢谢三联!
  •   朋友很喜欢,还在看中。我自己也想买一本了。
  •   阅读该书,可以从更加宏观的视角体察社会与法律的运行。
  •   书还没看,送货倒是蛮快的
  •   真的是一本好书真的是一本好书
  •   书本都不错
  •   还没看,不过发货特别快
  •   还好啦打发时间看一看
  •   好看,有点意思
  •   读完好久了
  •   三联,新知文库系列,都收着。
  •   之前已经买过一次,不过书有点破又退回去了,还好这次的书没事。
  •   文字 很精美,纸张也不错
  •   质量很好也便宜,真的很好看!!
  •   这个系列的书过于严肃,就这本还比较普通,适合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消遣
  •   在图书馆读过,然后决定购入一本
  •   强!!!!写的很好
  •   不错的书,名家
    这套书都很好的
  •   书本的质量很高,我觉得大家都有必要读一下。
  •   长了不少知识。
  •   很感兴趣,服务很到位
  •   新知文库,想要凑齐真难啊
  •   很赞!很喜欢这种类型的书!很过瘾
  •   还没看,对书名感兴趣。
  •   不枯燥,内容丰富,没有买错
  •   很恐怖 蛮吓人的 胆小者不要买
  •   很快
































































  •   陷入逻辑混乱,不过很刺激。
  •   朋友推荐买的,拿到之后略翻了一下还没来得及看,是悬疑爱好者的菜啦~~
  •   如题目,某一评分:8.5.
  •   逻辑性强,学到不少东西。
  •   非常喜欢 书的质量也很好 外包装也没有破
  •   看完第一章 真不错
  •   书上内容十分精彩,不过时不时突然出现的照片让我有点接受不了。总的来说,比较有意思
  •   帮同事买的 内容还可以
  •   给妹妹买的书 她喜欢就好了 好评
  •   对于学习法学和刑侦学的人来说此书堪称案头必备。
  •   一本没有说教的好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