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朝采蓝

出版时间:2008-11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扬之水  页数:354  字数:20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作为诗的物与作为物的诗与扬之水初识于探访福建窑址的路途中。沿途聊些身边人物,考古故事。感觉她为人真挚,博闻,好问,图画得好,笔记精徽。回来发现她写作速度惊人,每次见面送给我一叠新作,说的都是古人生活中的寻常物用,文字间流露出一种纯粹的古典韵味,淡雅,深致。后来她让我为她的新文集作序,理由是,每篇都认真读过了,而且能坦率的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是作研究生常从老师那里听到的话,但从没听说是写序的理由。我珍惜这份浓厚的友情,也知道她是一个性格坚决的人,就答应下来这件自知不可能做好的事情。书里的篇章考证古诗文名物,内容从先秦到明清,而多宋人故事,或从文到物,或从物到文,或是风俗故实。文笔是她一贯的风格,行云流水般,气韵淡远,好像更无我。偶尔幽默一下,意趣横生,令人惊喜。视野广博,考证精深,又举重若轻,了无痕迹。所述好像随机拍摄的平凡的生活特写,但镜头又总是落在这个文明恬静从容的瞬间。读来仿佛走入一间文人的书房,主人刚离开。想到这种雅致的场景在古今的干戈不息中总是那么短暂,就觉得她精心描述的是一种蕴于物中的理想,是这个文明一直怀想的生活。因为美,所以近乎静止。习惯了演绎推理,总是认为,大概在寻常物用后面有一种对历史和文化的看法贯穿始终。于是仔细研究,欲寻找树叶后面的“枝干”。但扬之水自己说,写这些题目,好像低头拣起一片树叶,然后就开始琢磨,它是从哪里来的呢,最终抬头找到树,也可能没找着。我想,这意象很美,因为拾起的片片落叶皆是诗。明亡的时代,常见一种青花碟子,只画一片写意的秋叶,边上写着“落叶无声”,或者“一叶知秋”,我一直都没弄明白它的来历,有时就是这样,叶子还在,树没了。书中对文房清玩细致的描述里,蕴涵着一个长时段的物质文化变局对生活体验和审美趋向带来的微妙而深远的影响。这大树的主干便是生活姿态与家具的变化,——居室陈设以凭几和坐席为中心而转变为以桌椅为中心。从跪坐向高坐具的转变,宋人已有自觉,。而扬之水通过对寻常器物的追本溯源,探究生活方式的改变如何牵动了诸多方面的生活细节,由此枝繁叶茂,导致文化传统的变迁。回头再看,“明窗净几,罗列布置”,“乌篆蜗书,奇峰远水”,“端砚涌岩泉,焦桐鸣玉佩”(赵希鹄《洞天清禄》序),宋人笔下的人间清趣是在历史舒缓的潜流中悄然涌现。

内容概要

收入书中的二十一题,时代从秦汉直到明清,皆是由名物研究人手,而在文献、实物、图像三者的碰合处复原起历史场景中的若干细节。它以考证为底色,而用了叙事的方式,意在历史、文物与文学的结合中,使语言成为一种亲切的媒介。借助考古发现而复原的古典记忆,应有它独特的鲜明,虽然相对原初的丰厚,它只是星星点点。

作者简介

扬之水,原名赵丽雅,醉心文史,博学多识。开过卡车,卖过西瓜。1986年至1996年担任《读书》编辑。1996年起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开始深入研究文物考古,用考古学的成果来研究文学作品,对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名物或物象考据精彩杰出,著作有《诗经名物新证》、《诗经别裁》、《脂麻通鉴》、《先秦诗文史》等。

书籍目录

序唐宋时代的床和桌行障与挂轴宋代花瓶工艺品中的人物故事图雷峰塔地宫出土光流素月镜线刻画考宋代茶角笔筒、诗筒与香筒提匣与行具名刺、拜帖与拜匣砚山与砚屏熏笼与手炉摺叠扇十八子剔牙杖领边秀三清茶与三清茶瓯春盘五月故事寻微纸被、纸衣及纸帐杨柳岸晓风残月一花一世界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唐宋时代的床和桌小引由席坐而转为高坐具上的垂足坐是中国家具发展史中的一次大变革,虽只是家具的增高,但在社会生活中引起的变化却很大,比如观念,比如生活习俗乃至礼俗种种,甚至可以说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这一番变革并非成于一朝一夕,而是经过了一个持久的过渡。中国古代建筑以框架结构体系为主,且以此贯穿始终。在框架结构中,任何作为空间分隔的构造和设施都不与房屋的结构发生力学上的关系,因而在材料的选择,形式和构造等方面都有完全的自由。先秦时代的室内布置便是在这样的基本条件下完成。其时家具简质,却极有灵活布置之便,也因此而临时性的设施为多,支撑室内陈设的,下为几与席与床;上为幄,帘,幕,帐;中为戾。日常活动,在室内便以坐席为中心。王及诸侯临时的听政与休憩之所,则根据需要,用这些可以随时移易的设施布置于上下左右前后,而用“扆”隔出一个“尊位”来。可以说,家具的灵活是和建筑结构亦即室内空间分隔的灵活一致的,当日生活习俗和礼仪的框架与主干,也便在这样的基础上建立起来。汉承先秦,基本原则没有很大的改变,只是使席坐时代的家具不断完备与成熟。比如几案之类。有置于帷帐之前的长案,时或延续先秦已有的名称而呼作裎。裎的上面可以更置食案。食案也还可以细分,如无足而方者曰棜,有足而圆者曰檈。

后记

副题“古名物寻微”原是这本集子的正题,但朋友说要有一个软性一点的名字才好,于是从《诗》中拈来这样一句。十乙年前有一本小书名作《终朝采绿》,那么《终朝采蓝》可以算作它的呼应了。“采绿”,“采蓝”,皆是“寻徽”,虽然所“寻”之“微”有异,但“寻微”中所具有的发现的快乐却是相同的。收在这里的《唐宋时代的床和襄》,原来题作《家具发畏史中若干细节的考证——以唐五代两宋为中心》,发表于《故宫学刊》二○○五年第二期。这篇文章的搜集资料以及写怍过程使我想到了相关的一系列问题,觉得好像发现了一个新的思考角度。由席坐转向高坐具的垂足坐,观念、习俗的影响竟是渗透到了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家具不必说,居室的格局,服饰的样式,各种新器具的出现,等等,甚至有一些看起来毫不相关的事情,比如古琴的演奏。——郭平《古琴丛炎》曰:“古琴指法的变化有这样一种倾向:早期琴谱更注重右手的丰富,而明清琴谱更重左手取韵的变化。琴界将此特点归纳为早期‘声多韵少’,而明清则‘韵多声少’。因为早期琴曲具体弹奏的效果我们目前很难确证,这个问题的研究有一定的困难。但明清琴乐戏曲音乐的影响,注重左手吟猱的韵味变化,则是可以肯定的。”(页178,山东画报出版社二○○六年)这里揭示的应该是变化的主要原因,不过是否还有一个物质的原因呢,即它是由于琴桌的出现,使得琴可以平稳放置,双手于是完全解放出来,因而才有了指法、尤其是左手指法的前所未有的丰富。当然这只是随想而已。而收在集子里的《行障与挂轴》,《宋代花瓶》,便都是由类似的一些随想而引发。本来还计划对文房清玩作一番细致的梳理,考校一器一物的始末源流,从而揭示背后所隐含的共同的历史因卡,《砚山与砚屏》,《笔筒、诗筒和香筒》,《提匣与行具》,《名剌、拜帖与拜匣》,由此系列题目中的几则。只是尚未完成设想,中途又把兴趣转到了别的方面。兴趣之一,是工艺品纹样的变化,即由唐而宋元,装饰纹样全面中土化的完成,促使这一变化的各种因素究竟是什么。原来也可一个规模不算小的计划,《工艺品中的人物故事图》,《毛女故事》,即此计划中的可则(今已合为一篇),却依然是尚未完成设想,又有了新的兴趣转移,便是转到了宋元金银器,未完成的设想于是放到了目前正在做的题目里。

编辑推荐

《终朝采蓝:古名物寻微》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唐宋时代的床和桌,宋代花瓶与茶角,砚山与砚屏,熏笼与手炉,摺叠扇、剔牙杖等。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终朝采蓝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92条)

 
 

  •   这是我第一本网上邮购的书籍,先前想象中很麻烦,此书第一次预定单由于是相隔了数日才从银行汇款,被废了也不知道,等了近一个月也不见书,才再仔细研究门道,再下定单,邮箱告知8月4日发货,不期望10日就收到了此书,很方便快捷,第二笔购书款240.50元已于7日从邮局汇出,昨晚查询,书籍也已于此日邮寄出.邮购如此方便,又折扣令人心动,今后又多一条购书通道,许多心仪的书也不怕买不到了,真是令人兴奋.扬之水是我第一次读她的《脂麻通鉴》(书趣文丛第一辑)就喜爱得很的一位文史作者,又被学界称之才女,文笔轻灵,知识丰厚,难能可贵的是见解剔透,不偏激,不故做惊人语,平易中见真知,深得读书三味,有大家之境界.《终朝采蓝》久有仰慕而不得,时时憾叹之,今终借网邮方便,一偿所愿,快意哉.本书是扬之水厚积厚发的一部对历代古物,特别是生活日常之平凡趣物小件(如床、桌、笔筒、拜帖、熏笼、剔牙杖等等),通过文献、实物、图像的组织考核,用文学手法还原历史细节的力作,从而使此书具有了历史、文物考古和文学的三重属性,虽然只是星星点点的历史片段,联缀起来却有着悠长的历史厚重感,更有读者文学性阅读的快感.
  •   扬之水之名,据说取自《诗经》,乃“激扬之水”之意。用作女子名,倒是愈发显出其清厉昂扬的姿态。
    念大学时,对面团校的门口辟出一间窄室,是为“席殊书店”。中文系课业负担轻,看书读书乃课业之一,于是常常光顾。到大三时,书店终因经营不善行将倒闭,关门前便是例行的大甩卖,自然是不能错过。
    于是,“巧遇”了扬之水。
    她的《脂麻通鉴》这本书装帧很普通,用的是蓝白相间的底色,加上作者手书的书名,摆在一堆外表鲜丽的书里,实在很难出挑。好在价格便宜,厚厚的一本只要7块钱,翻开目录一看,前半部讲的是文物,后半部是作者的中国游历记,似乎还有点看头,于是拿下。
    她的考古研究,实在算不得“博大”,往往是对一些考古发现中或者古诗文中的器物展开研究,而这些器物又常常是极不起眼的、零敲零碎的东西。她以女性独特的细腻和精巧之心,旁征博引,触类旁通。看她的书,切忌快,一定得慢慢品、慢慢记,否则看完尚不知其所云。
    她的游记和她的专业研究相似,是轻灵而婉约的,细节描写尤其出众,一如她观察古名物的独特视角和匠心。
    《脂麻通鉴》之后,又陆续买了《诗经名物新证》、《终朝采蓝》、《古诗文名物新证》、《奢华之色》等等,风格一如既往,令人手不释卷。
  •   喜欢读书看书的朋友都会购买 终朝采蓝:古名物寻微
  •   终朝采蓝:古名物寻微
  •   在这浮躁的社会有《古诗文名物新证》和《终朝采蓝》是读书人之福。好书值得推荐。
  •   和预期的比较相符。虽然有些名物与其他的考古类书籍有些重叠,但是还有有很独特的地方。很好的睡前读物。
  •   内容丰富详实,插图精美。书中大量引经据典,如果不是有一定文化积淀的人读起来可能会觉得有些乏味。但从这些古名物中不仅能感受古代工艺技巧的高超,更能借此一窥古人的生活习性。读此书,须沉下心来细细品味
  •   不懂考古也不懂名物,只是一时敢兴趣买回来看看,单对图书质量进行评价:图书质量很好里面的插图很美。
  •   通过一套《古诗文名物新证》知道扬之水后,已经买了她(真的是“她”哦)好几本著作了,可谓是本本精彩!文章考证严谨,引据翔实,内容丰满,文笔洗练而独具神韵,随手拈来不沾一丝匠气。难得中国现在还有这样潜心做学问的人!不过我想她既然能给阅读者带来如此醇厚的享受,她自己一定更是乐在其中喽!愿快乐的学者能为我们带来更多的好文章。
  •   先要夸夸当当最近的送货速度真是太快了,比预料的早2、3天就捧上了书。
    不足是配货时在白色的封面上留下了两个手指印。。。
    价格很贵,本以为是像《古诗文名物新证》那样挺括的铜版纸,不想却是普通薄纸张,好在纸背不透,图片色彩还鲜亮。但包装还是让我怨念的。
    还在扬之水的文字质量值得信赖,准备读了~
  •   不是藏家也可以鉴赏和欣赏到一些名物
  •   “雨还在下落满一湖烟,断桥绢伞黑白了思念,谁在船上写我的从前,一笔誓言满纸离散

    雨,站在湖边
    雨,遥望北岸

    雨还在下落满一湖烟,断桥绢伞黑白了思念,谁在船上写我的从前,一笔蝴蝶满纸离散

    我的告别从没有间断,西子湖上一遍一遍,白色翅膀分飞了流年,长叹一声天上人间

    雨还在下淋湿千年,湖水连天黑白相间,谁在船上写我从前,一说人间再说江山”

    这是极难得的机缘,正好坐在西湖边极清丽的一角,正好有《印象西湖雨》的悠扬歌声,正好手边有一册《终朝采绿》、一冊《终朝采蓝》,而衣袋里有一笺抄录的诗经·小雅——《采绿》,妇人思夫,期逝不至之作:

    终朝采绿,不盈一匊,予发曲局,薄言归沐。

    终朝采蓝,不盈一襜,五日为期,六日不詹。

    之子于狩,言韔其弓,之子于钓,言纶之绳。

    其钓维何,维鲂及鱮,维鲂及鱮,薄言观者。

    我猜扬之水是杭州人,原来是西施故里诸暨人,也是爷爷的故乡……
  •   物证学派的书,从细节来看历史,有根有据。
  •   扬之水的文章养眼怡神,气质清明,于细节处带出悠长的意蕴,实为我等后学之福!
  •   扬之水的书都很好,知识和文采并存,以一类器物起文,将当时的生活一并娓娓道来,呈现一幅古人的生活场景图画。
  •   很早就听闻的一本书,细细读来,果然不负盛名。考证详实,内容细致,很适合坐在桌边慢慢的看。
  •   文风委婉清丽,对物考证严谨,却是一本图文并茂的好书.
  •   图文搭配挺好的。文物休闲读物。
  •   高手之作,从小处讲起,有意思的书.
  •   作者以一种平实的语言讲述了古代的生活故事
  •   好古者得。
  •   非常精美的书,窃以为中国文化,包括当代设计,绘画等,要突破创新走自己的路,单靠所谓的中国风还是不行,还是得从传统语言里面提炼,日本就是很好的例子,我想,通过这本书,我们每个人对所谓真正的中国应该会有一个自己新的认识,这些在传统意义上被归类为“工艺美术”的东西事实上在某种程度上比中国文人画更好的体现了这一点,强烈推荐!
  •   精微之处见功夫
  •   收了她的几本书,这本比故宫出的那个新证感觉还好,我是说用纸的感觉,这种纸比铜版纸更深入我心.
    扬之水说"于落花处收拾一片旧风景",这就是她的写照!
    期待有出版社可以再版<终朝采绿>
  •   如题,还没有看完,不过已经非常喜欢了.
  •   整本书拿在手上,就有一种要看完的冲动,非常细腻的娓娓道来
  •   封面质地都很喜欢内容也很赞不过需有一定文学底子特别是古文学术的味道比较重总之很好的一本书
  •   还原优雅生活方式
  •   有点遗憾的是这本书在快递的过程中似乎没被保护好,封面有点损,不过不是很严重。内容还好,不是很深涩,但有点难理解,因为有诸多引经据典的地方,一些文言文没多大耐心读下去。还好,还是能增长见识的。有些看法和描述还是挺喜欢。
  •   很喜欢这类书,准备退休时研究。
  •   挺喜欢的,别有韵味。尽管自己的水平有限,不能深切体会,但是对了解古代家具陈设以及对古诗词、名著的理解很有帮助,真佩服作者这么细致深入的研究。
  •   本以为趣味性很强,看来才知太过专业了。宋朝花瓶一章连我对瓷器有些研究的都认为简单的让她说复杂了。
  •   扬之水的书,自是不错。但提请当当注意,书封弄得脏兮兮的,十分不满。
  •   买过很多扬之水的书 文章很好 就是太高深 理解不了太深入 再有它的外形比较奇怪 是正方形的
  •   买孟晖书的注意了,里面有很多都是对本书的介绍或引用,所以还不如买本书,作者很厉害。
  •   小书但是非常专业,可以一睹!
  •   可惜了,书的外装帧有些破损,算是美中不足吧。
  •   买的时候正值打折,非常划算,书的封面设计很有古朴的味道,印刷纸张都很好,拿在手里很有品质感,是一本可以放在案头常常品味的好书
  •   很文艺的书,还带有彩图。
  •   书不各方面都很好。内傛不用说。只是价格偏高,赞一个。
  •   喜欢扬之水先生的书,睡前慢慢翻几页,印刷也不错
  •   一下买了多本杨之水的书,这本还没来的及看。
  •   很久没有看过文化类的书了,读起来有些惭愧,觉得知识肤浅,搜索了作者,对作者佩服之极,这是一位非科班出身的学者,能静心思考,追求自己所喜所爱。中国古人生活的多么有情趣,古人的器具细致考究,因时因意, 非工厂流水线千篇一律的简单无趣,即便是中原文明眼中野蛮的契丹人,也有那么可爱的剔指小趣味。
  •   书内容很好……书角折了虽然我给了全五分但是这并不能掩饰我的心痛!塑封死了吗!!!!!!!!!!!!!!!!!!这不会是试阅书吧?!?!?!?!?!!!!
  •   很喜欢,扬之水先生的书很好看。可惜当当送来的这一本后封有些破损。。
  •   扬之水的书就是不一般
  •   扬之水的粉丝必备,喜好小资雅玩品茶看书必备
  •   扬之水的书也买了好多本了都挺好的
  •   这书放收藏夹都快半年了,看到这次活动,一激动就买下来了,还不错,赞一个!
  •   扬先生的书是珍品,考究严谨,资料翔实,言语优美。可惜这书送来时稍有折痕,影响美观。
  •   很好。不过,书有点脏。
  •   当当做活动买的这本书,结果刚一买就降价了七八块,自己又钻到活动的套子去了。不过,书还是好书,扬之水的著作一如既往的高水准,想着自己总之要买的,比书店买的便宜还是可以的。
  •   书很不错,读懂有难度。
  •   最近一直在收杨先生的书
  •   最先看到的是书的名字,不惹眼,很有韵味,封面是白的,舍不得不包上书皮就看。内容很是细腻详实,图片、文字,让人看了久久品味,才女之作!!
  •   收货员一送来,是贪婪的翻开来看,彩图不是很清晰,但不影响阅读,读这样的书对我是一次传统的洗礼。
  •   杨之水的书没话说,本本都想拥有,这是为数不多的平本,价格很亲民啊。杨之水的书都适合反复阅读,每次看后都有收获。
  •   买的时候还觉得太贵了,犹豫了一下,没想到拿到手的时候是这么精致而又沉甸甸的书。决定把作者其他几本买齐~
  •   很喜欢扬之水的书
  •   作者的书都比较过硬,我已经买好几本了,以后再出新书我还会考虑买的
  •   扬之水的书一本一本是要买齐的,书很漂亮,还没开始看,但内容不用看就肯定满意的~~对当当满意,对扬之水先生也满意哈~~
  •   现在很少能够看到这样严谨且言之有物的文字了。安静,无浮华之气。配图详实、看得出作者之用心。
    在这里买过这么多书,这还是第一次有来给个评价的冲动。书本质量也不错。值得购买的一本书。强烈推荐。当然,是要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文艺术强烈感兴趣并有所涉猎的人才会有意义。
    整体感觉学术味会浓一些,但贵在严谨。也不贸然下定结论。
  •   三联的书,这个价钱,质量都不用说了。

    装帧、版式、纸张、印刷俱是一流。

    作者一介女流,探寻的领域如此广而深,非常难得。不愧是《读书》编辑部的五朵金花之一。
  •   书收到了,但是包装有问题,封面有些污迹,第一次感到失望。
    书很不错,粗粗翻阅,内容很丰富的一本书。
  •   期待已久的书,拿到手中,惊喜不已。
  •   描绘细腻博闻雅识,粗略看过,还须细细再看。值得收藏的书。
  •   很不错,装帧和里面配图都很不错。内容还需要细看
  •   特价买的,刚收到,还不错。。。。。
  •   不错,适合初读,要是图片多点儿就好了。
  •   内容丰富,纸质尚好,杨老师的著作值得一读
  •   闲时慢慢翻看,让心沉静下来
  •   作者鼎鼎大名,买来看下。包装和印刷都很赞
  •   这本书送到的时候封面 有压痕 书脊部下方 有邹摺
  •   资料翔实,有文有图,很容易读进去~
  •   早就想买了,果然不错
  •   质量高发货快,包装完好无存
  •   一本内容丰富的好书!!!
  •   拿到的时候有点小失望,书面不是很干净,底部有黄印,不过不是很严重就算了。大概翻了一下,内容不错。
  •   装帧精美,非常专业详实,很多插图,信息量很丰富,值得细细品读。
  •   内容不错,还算全面,还配有图文,易懂。内容不错,还算全面,还配有图文,易懂。
  •   谁买谁知道,这本书从题目看就值得买
  •   很耐读 长知识 包装很好
  •   扬之水的文章一贯的不错,三联的品味也一直超过其他的出版社。版式设计让人感觉很舒服,特别是每页的注释,既清晰又方便。
  •   否则很难看懂和理会里面的妙处
  •   虽然贵了一点,但名家的作品就是不一样,确实物有所值。细腻的文笔,精致的图片,爱不释手。文艺女孩会非常喜欢,但潮女会觉得有点闷。
  •   简单翻了一下,感觉还不错。
  •   首先这本书比我想象的要薄、小得多,不过内容很有趣,配图、纸张也很好
  •   扬之水一直对古代名物进行考证,挖掘出文字中已经模糊的历史,这本书通过对古代一个个名物的考证,辅以实物或古代书画、壁画、文物等方面的图案,让古人的生活鲜活起来,小至牙签,大至几案,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不嫌弃,而古人正是生活于这种大大小小的器物之中。多读扬之水的书,古代的生活才会在意识变得立体。这本书感觉还是不够精美,一是封面,虽然很素雅,但太容易脏了,不包书衣很快就会变得又脏又破,包上书衣又欣赏不到封面;二是开本有点小,里面文图并茂,却略显促狭,如果开本再大一点就好了;三是有的地方印刷不清楚,尤其是300页以后,好在只是文字不清,图案倒是很清晰。
  •   作者考据精辟,就是文字稍欠生动
  •   曾经在《读书》上,看过杨之水写的“记事珠”,考据精妙,不错的。就是偏贵,狠狠心,拍了。还有《美源》也挺好,就是贵。
  •   书不错,要是精装的话价格还算合理,可惜只是平装。
  •   有点酸的文字,枯涩与光滑,有无趣之间。虽史实清晰,但论述尤长,有裹脚布之嫌。图片多书籍中摘录,有点失望。
  •   大家都说这个作者写的不错,同类的书籍,当然选这个了。就是封面太素雅了,有点冷清。
  •   装帧还不错纸质印制也好图片也很精美内容翔实就是贵了点。。。。。。。。。。
  •   我觉得 应该是 中级水平的人看得会比较方便。
  •   书包装纸张都不错。。。就是贵啊。。
  •   书很不错,正如大家提到的,唯一的缺点就是贵,就算是彩印的吧,你又不是铜版纸,居然这么贵,还真把我们读书人当成冤大头了。哎,不过还真是冤大头= =,抱怨归抱怨,买还是要买,周瑜黄盖愿打愿挨~钱就是真这么没的,好大一锭银子啊~~书口还参差不齐,这质量真无语。书中还是看到了好几个熟悉的名字。王世襄啊唐鲁孙啊,不过他两的书我都还只看了几册,都是大部头,慢慢来吧~~
  •   需要实物来对应,还是有点看不懂,书蛮不错的
  •   涨知识啊。。。好书。挺不错的书
  •   如果是日常消遣读物,就避开吧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