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八)

出版时间:2009-12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钱穆  页数:436  
Tag标签:无  

前言

此为余汇编《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之最后一册。初,余在民国二十年秋始赴北京大学任教,即开设“近三百年学术史”一课,讲论有清一代之学术。越二年,全部讲义成稿,付上海商务印书馆承印出版;距今已四十余年。稿既成,又获戴东原《孟子私淑录》一种,乃戴氏未刊之稿,又章实斋未刊稿二十余篇。时日军已占北平,余藏其稿于衣箱之底,辗转自天津抵香港,携赴衡山南岳,又转自昆明携赴成都;始刊布于四川省立图书馆之《图书集刊》。有关章氏各稿,嗣经大陆再版,又分散人章氏之《文史通义》中;而戴氏一稿,则抗战胜利后,迄未为人注意,今以附刊此集中。又余在成都,受政府之命撰《清儒学案》一书。时政府拟编宋、元、明、清四朝《学案》,其前三朝分嘱他人删约黄、全两《学案》为之;清代以诿余,定时限,定字数。余在成都郊外赖家园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穷日夜之力依约草成。时适有友成都新识彭云生教授亦治理学家言,赴西安,余恳其代搜有关清代关学各家成书。云生觅得近二十种左右携返,有清一代关学材料几备,其中极多外面未流传者。余撰《学案》此一部分,最自惬意。又余为李二曲撰新年谱,凡二曲一生思想著作,分年编人,所化精力为尤多。又余从四川省立图书馆及赖家园某氏藏书中得遍读“宁都七子”之各书,自谓此一编亦甚得意。其次则为苏州汪大绅以下,彭尺木、罗台山各家集,亦提要钩玄,颇费苦心。窃意《学案》一书,此三编或稍有价值。惟其时生活,备极穷窘,中午吃面汤,晚餐进稀粥,终未得白米饭人口。稿成不及另钞副本,即邮寄重庆国立编译馆。不意其他宋、元、明三朝《学案》之节本皆迟未交稿;而编译馆拟俟全稿交齐始付印。而日军忽投降,胜利还都。余之《学案》一稿,乃由编译馆雇船载返南京;有数箱书中途沉没长江中,余稿亦在内。仅有《序目》一篇,余寄稿前录存,曾刊于四川省立图书馆之《图书集刊》内,一鳞片爪,姑供想像者惟此已。及余既撰《朱子新学案》,又草写《研朱余沈》一书。其前诸家均已散人本编之第六、第七两册。此编所收,如顾亭林、吕晚村诸人,于《学术史》为重见,但写法微有不同;如陆桴亭、王白田诸人以下,则于《学术史》后又重写;又有旧稿如顾景范、崔东壁诸篇,乃在北平旧作;本编最后章太炎一篇,则应中央研究院五十周年纪念所写。汇收于此,先后亦逾四十年矣。回念前尘,不胜惘然。余患双目不能见字,及今已近两年。此编各稿皆由及门何君泽恒代为搜集,又代校字;积年陈稿,已不能亲读一过,一仍其旧,未能续有所改定,幸读者谅之。

内容概要

《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共三编八册,汇集了作者六十年来讨论中国历代学术思想而未收入各专著的单篇散论,为作者1976-1979年时自编。上编(一-二册)自上古至先秦,中编(三-四册)自两汉至隋唐五代,下编(五-八册)自两宋迄晚清民国。全书探源溯流,阐幽发微,颇多学术创辟,系统而真切地勾勒了中国几千年学术思想之脉络全景。  本册专论有清一代。作者为治清代学术思想史的名家,其《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影响很大。本册各篇虽写作时间跨度很大,但多为《学术史》后之作,因此本册某种程度上是对该书的补充增订。    作者四十年代还写过一部专著《清儒学案》,惜在抗战中沉埋江底。本书收录了1942年发表的《清儒学案序》,由此可略窥作者当年的写作理路,殊为难得。

作者简介

钱穆(1895-1990),字宾四,著名历史学家,江苏无锡人。1912年始为乡村小学教师,后历中学而大学,先后在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等数校任教。1949年只身去香港,创办新亚书院,1967年起定居台湾。

书籍目录

序前期清儒思想之新天地读《朱舜水集》陆桴亭学述顾亭林学述王船山孟子性善义阐释跋康熙丙午刊本《方舆纪要》跋嘉庆乙丑刻九卷本《读史方舆纪要》陆稼书学述吕晚村学述读张穆著《阎潜邱年谱》再论《尚书古文疏证》记姚立方《礼记通论》续记姚立方《诗经通论》王白田学述记钞本戴东原《孟子私淑录》附《孟子私淑录》读姜白岩《尊行日记》钱竹汀学述读段懋堂《经韵楼集》记《钞本章氏遗书》《崔东壁遗书》序读《古微堂集》罗罗山学述朱九江学述读康南海《欧洲十一国游记》余杭章氏学别记太炎论学述《清儒学案》序

章节摘录

自晚明诸遗老逝世,而清初理学之风渐熄。然尚有朱、王之争。在诸遗老间,不论述王反王,皆不失其宗邦之恫,有亡国之余悲。继起而尊朱者,则多朝廷显贵,仰承帝王意旨,其制行多为人指摘。而宗王者则多尚气节,不为权势屈抑。余已略著其梗概于《近三百年学术史·李穆堂》一章。清廷于康熙五十一年壬辰,特升朱子配享孔庙;雍正二年甲辰,陆稼书从祠两庑,先后仅隔十二年。上距稼书卒岁则已三十二年。稼书两为县尹,一任谏官,仕宦不达。魏环溪荐疏称其“清操如冰,爱民如子”,彭定求序其书,亦谓其“造履严苦,律己服官。一介不取以贞其操,直道而事以遂其志。凛然树乞墦垄断之防,泊然守陋巷簟瓢之素”。《四库提要》称其“操履纯正”。盖其为人,颇自与当时朝贵尊朱者有不同。故清廷崇扬朱子,而特以稼书从祠。然夷考稼书之为学,于朱学后起中,如黄东发、吴草庐、罗整庵、陆桴亭诸人,深沉博大远不逮。《四库全书》收其《三鱼堂文集》、《外集》、《附录》共二十四卷,又《读朱随笔》四卷,《三鱼堂剩言》十二卷,《松阳钞存》二卷,《四书讲义困勉录》三十七卷,《松阳讲义》十二卷,凡六种逾九十卷,可谓丰备。又四库馆臣为《提要》,于宋、明理学家言,掎摭无所不至;独于稼书诸作,皆极称道,绝无贬斥。勇于呵先儒,怯于违朝旨,此亦可见四库馆臣之为态矣。其实稼书于朱学,仅为一种“四书之学”而止。朱子生平学问,用力“四书”最深。其指示后学,亦必先“四书”,谓“五经”为可后,诸史百家自当更次。治朱学而特研四书,固不为非。特当以四书为主,从而求之则可,非谓逐字逐句读四书,即为尽学问之能事也。徒解字义,在汉儒为“章句”,在明儒为“讲章”,显非朱子之学。稼书亦只是明末之讲章家言,又乌得为朱子之正传?治朱学而专重四书,其事远有端绪。至明代永乐时之《四书大全》而集其成。清《四库提要》略云:真德秀始采朱子《语录》,附于《大学章句》之下为《集编》。祝洙仿而足之为《四书附录》。其后蔡模《集疏》、赵顺孙《纂疏》、吴真子《集成》,荟粹众说,不免稍涉泛滥。陈栎《四书发明》、胡炳文《四书通》,较为简当。栎门人倪士毅合二书为一,颇加删正,名曰《四书辑释》。明永乐中,诏儒臣胡广、杨荣等编集诸家传注之说,汇成一编,为《四书大全》。御制序文,颁行天下学校。于是明代士子为制义以应科目者,无不诵习《大全》,而诸家之说尽废。然广等撰集此书,实全以倪氏《辑释》为蓝本。顾炎武谓其中特少有增删。其详其简,或多不如倪氏。朱彝尊亦讥其专攘成书。惟是倪氏原书,义理明备,采择精醇,实迥出他家之上。则当日诸臣据以编订,亦不为无因。且明世解四书者,如蔡清之《蒙引》、陈琛之《浅说》,其折衷是正,皆以此书为宗。今按:《大全》采摭诸儒名氏,首郑玄、孔颖达。宋自濂溪以下至于胡炳文、陈栎、张存中、倪士毅、许谦共逾百人以上。夥颐沉沉,可见以研四书治朱学,宋末迄于明初,已成一大趋。四书与五经同尊,抑且犹增重要。朱子《集注》、《章句》、《或问》诸书,亦尊视如经注。治朱学者循此阐释发挥,则如经注之有疏。《四书大全》乃如唐初之《五经正义》。朝廷功令所在,应举求仕者罔不诵习。然自有《大全》而《大全》所收诸家书乃几于尽废,亦如有《正义》而《正义》所收南北朝诸经疏亦尽废也。倪氏书为《大全》蓝本,有汪克宽一序,亦为《提要》所本,今并录以资参证。序日:紫阳集诸儒之大成,作为《集注》、《章句》、《或问》以惠后学,而其词浑然犹经。于是真氏有《集义》,祝氏有《附录》,蔡氏、赵氏有《集疏》、《纂疏》,而吴氏《集成》最晚出。同郡定宇陈栎、云峰胡炳文,睹《集成》之书辗转承误,莫知所择,乃各摭其精纯,刊繁补缺。定宇著《四书发明》,云峰著《四书通》,而定宇晚年欲合二书而一之,未遂也。友人道川倪氏,实游定宇之门,乃荟萃二家之说,鸠儡精要,考订讹谬,名日《四书辑释》。学者由是而求朱子之意,则思过半矣。

编辑推荐

《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8)》:钱穆作品系列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八)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2条)

 
 

  •   这八卷本学术论丛可谓钱穆先生实学所作,语言简练,体察精要,实有得于先儒之言!
    为登堂必读之书.......
  •   是看了钱穆先生的其他作品,后才买的。质量还特好的。
  •   大师的系列作品之八。
  •   大师论文集,经典之作
  •   陶冶心灵之作
  •   对明清著名学人的点评
  •   大师的书,真是不错,推荐喜爱国学的人,有空都要读读
  •   常看不厌,很有启发
  •   非潜心不可读。
  •   钱老著作,值得收藏!支持!
  •   此书主要是关于清代的学术记录
  •   一版一印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