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枝可依

出版时间:2009-11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李零  页数:344  
Tag标签:无  

前言

  韩非子讲过一个故事:守株待兔。  宋国有个庄稼汉,别提多傻。他家地里有棵树,给他带来好运。有只倒霉的兔子,眼神不好,一头撞死在树上,让他想入非非(他算了一下,兔肉总比粮食值钱)。从此,他把手中那件叫“耒”的吃饭家伙扔了,天天蹲树下等兔子,就像《敖包相会》唱的那样,耐心等待,眼巴巴等兔子来,等它们前来送死(《韩非子·五蠹》)。  战国那阵儿,大家尽拿宋人打镲,逮谁犯傻,就说谁是宋人。他的事,据说在宋国都被人耻笑,可见是个超级死心眼儿。过去,我也纳闷儿,天下傻子多,怎么全在宋国?我猜,当时的聪明人之所以糟改宋人,只因宋国是古国,特讲老礼儿,打商代传下的老礼儿,太古板。  兔子会撞在树上吗?我一直不信。  然而,有一天,我终于信了。  1981年10月7日-12月10日,我参加过一次考古发掘(作为研究生的毕业实习),地点在陕西宝鸡县西高泉村。那里真的有泉水,泉水挨家挨户流,夜深人静,哗哗作响。  老卢(卢连成)、陈平和我,就三人,一共挖了72座墓,都是东周秦墓。天天晚上粘陶片,画图,做记录,忙得不亦乐乎。  临走,天寒地冻,突然发现一座汉墓,是座大墓。大墓被盗.老卢决定大揭盖,墓顶被揭开,土堆得像座小山。墓坑很深,上面的天很小,有只兔子从天而降,落在一个民工的怀里,谁都想不到。  原来,秋后的旷野,地里光秃秃,无遮无拦,三线工厂的职工。骑着摩托端着枪,正在到处打兔子。兔子慌不择路,不知“小山,,顶上有陷阱,一头扎下。  墓是空墓,只剩骨粉和棺钉,兔子是唯一收获。  民工说,他只要皮,肉归我们。  我们,“三月不知肉味”,顿顿一碗芹菜辣子面,从没换过口,这可是第一次开斋。兔肉,放在炉子上烤,倍儿香。  我的斋号就是这么起的。  本集所收,主要是读书笔记。  读什么书?主要是闲书。  笔记的传统是丛谈琐语,但此书不一样。  我是借读闲书说闲话,冷眼向洋看世界。  世界处在岔路口,又一个世纪的岔路口。  2000年的冬天,日本东京银座,豪华商店林立,灯红酒绿,到处在庆祝“千禧年”。  回到北京,有一堆电话,都是约写新世纪的来临,但我却感到一种莫名的悲哀。  我知道,整整一代人,我父辈那一代人,他们正在离开这个世界。  大树飘零: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内容概要

  韩非子讲过一个故事:守株待兔。宋国有个庄稼汉,别提多傻。他家地里有棵树,给他带来好运。有只倒霉的兔子,眼神不好,一头撞死在树上,让他想入非非(他算了一下,兔肉总比粮食值钱)。从此,他把手中那件叫“耒”的吃饭家伙扔了,天天蹲树下等兔子,就像《敖包相会》唱的那样,耐心等待,眼巴巴等兔子来,等它们前来送死(《韩非子·五蠹》)。  战国那阵儿,大家尽拿宋人打镲,逮谁犯傻,就说谁是宋人。他的事,据说在宋国都被人耻笑,可见是个超级死心眼儿。过去,我也纳闷儿,天下傻子多,怎么全在宋国?我猜,当时的聪明人之所以糟改宋人,只因宋国是古国,特讲老礼儿,打商代传下的老礼儿,太古板。  兔子会撞在树上吗?我一直不信。  然而,有一天,我终于信了。  1981年10月7日-12月10日,我参加过一次考古发掘(作为研究生的毕业实习),地点在陕西宝鸡县西高泉村。那里真的有泉水,泉水挨家挨户流,夜深人静,哗哗作响。

作者简介

  李零,1948年生,祖籍山西武乡。北京大学教授。主要从事考古、古文字和古文献的研究。  主要著作:  《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  《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研究》  《郭店楚简校读记》  《上博楚简三篇校读记》  《〈孙子〉十三篇综合研究》  《兵以诈立——我读〈孙子〉》  《丧家狗——我读〈论语〉》  《中国方术正考》  《中国方术续考》  《入山与出塞》  《铄古铸今》  《李零自选集》  《放虎归山》  《花间-壶酒》

书籍目录

自序 历史篇  读《费尔巴哈》章——说唯物史观的原始表述  中国史学现状的反省  两种怀疑——从孔子之死想到的  先秦诸子的思想地图——读钱穆《先秦诸子系年》 考古篇  说考古“围城”  一个考古读者的希望——“新世纪中国考古学传播”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考古:与谁共享——读《赫章可乐二〇〇〇年发掘报告》 汉学篇  学术“科索沃”——一场围绕巫鸿新作的讨论  答田曉菲  秦汉罗马:一场时空遥隔的对话——写给法国远东学院北京中心 战争篇  中国历史上的恐怖主义:刺杀和劫持  读《剑桥战争史》——杀人艺术的“主导传统”和“成功秘密”  读《西洋世界军事史》(上)  读《西洋世界军事史》(中)  读《西洋世界军事史》(下) 革命篇  读《动物农场》(一)  读《动物农场》(二)  读《动物农场》(三)

章节摘录

  历史篇  中国史学现状的反省  目前,中国史学界有不少人都在谈论“史学危机”,但这个“危机”的实质到底是什么,大家好像说不清。就像鲁迅讲的“来了”,只是众口相传“来了,来了”,听起来挺吓人,可到底什么来了,却并不知道。  我从史学研究中常常发现一些问题,和专家们的想法不大一样。有次和朋友谈起,他们劝我把想法讲出来,以为即使是从“观众角度”讲一些老问题、常识问题,或许也有一定用处。我就遵照朋友们的愿望,谈谈这些大家关心的问题。  一 观察角度的变换:中国也是“正常的儿童”  中国的历史研究,重心始终是在中国史上面。  我们对中国史的研究,无论从民族需求来看,还是从世界需求来看,很重要的一个任务是对背景的认识,即对中国传统社会的认识。中国的背景问题很大很深,与现实问题处处相关。这个问题,本来是中国近代以来的老问题了,过去叫“认清中国国情”。现在随着中国重新开放,人们又一次面临新的文化冲突,这个问题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突出,它不仅与历史学家有关,也与我们每一个人有关。近时出现的“文化热”已表明了这一点。  “传统社会”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一般说,它是有别于近代工业社会的一个概念。传统社会与近代工业社会的对比很重要,它是世界史的一个基本出发点。一个粗略的时间表可以告诉我们,人类历史,狩猎采集有三百万年之久,农耕畜牧有一万年左右,文明出现有几千年的时间,而现代工业社会则只有几百年的历史。世界史是个逆溯比较体系,它是站在这个“几百年”之上去认识几千年、上万年和几百万年的。欧洲人发现我们这个世界时,他们呆的那个地方是被不同阶段和不同类型的传统文化(主要是农业文化)包围着,像一座孤岛。这本身是一个历史形成的环境。他们是在近代工业社会与传统社会的冲突中去认识这个世界。这种冲突把历史学家常常说的“过去”与“现在”,“活历史”与“死历史”、“非主体历史”与“主体历史”摆在了同一个平面上。  中国史是世界史的一部分。世界史作为一种认识体系,无论从纵的方面看还是从横的方面看,都要有一个观察主体。中国史也一样。可是我们应当注意的是,世界史的观察主体最初只能是欧洲人。当初欧洲人认识世界其他地区,很像是搜集动植物标本。他们到处搜集所谓“野蛮人”的各种资料,从肤发体貌、语言风俗直到地下掘出的遗物、遗迹,乃至一切一切,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像体质人类学、文化人类学(或民族学)、考古学等学科,以及埃及学、亚述学、印度学、汉学等研究地区文化的学问。他们对传统世界的理解最初只能是以自身为参照系或标尺。像汤姆森的三期法,法国史前考古确立的一系列标准,以及希腊罗马的古典时代、欧洲中世纪,这些都是他们观察的一些出发点。  以欧洲历史作标尺去观察其他地区的历史有它一定的进步意义,就是它毕竟找到一个支点,以这个支点把整个比较体系的架子搭起来了。但是由于当时欧洲历史学家对落后地区的文化内涵还非常隔膜,特别是由于缺乏被观察者真实可靠的“主诉”,这种观察往往充满各种偏见。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何枝可依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9条)

 
 

  •   要说这本读书笔记中我最喜欢的文章,还是从前《花间一壶酒》等文集中收过的那几篇。但对奥威尔作品的评论也很有趣。
  •   我认为《何枝可依》是李零先生最好的书之一,给我震憾和惊心。

    只有一个小问题:“凿枘”本为“枘凿”吧?(49页)

    同意“先解决挨打,再解决挨饿,其他问题慢慢来”(344页)“我们不可能回到过去。”但不同意“一个时代已经结束,另一个时代还没开始。”(自序5)

    倒是觉得:
    “改革要赶早不赶晚,经济起飞之初,是建立小民百姓的权利﹑重植草根的最佳时机。等精英们彻底垄断了既得利益,并把规矩按他们的利益定下来后,改革就变得几乎不可能了。”(薛涌《仇富》)

    然后中国接着一个循环:贫富分化加剧,动乱,挨打,挨饿。。。。。。
  •   李零先生的书不错,值得阅读。赞一个。
  •   李零的伟大之处是说实话,而且多说在了点儿上,换句话说,就是看得明白,说得明白。不像某些人揣着明白装糊涂或是揣着糊涂装明白,前者老于世故,而后者则不免误认子弟。
  •   名字我很喜欢“绕树三匝,何枝可依”,道出了现代人的窘境,何枝可依?
  •   刚收到货,还没有读,有难度有打挑战,期待。
  •   很喜欢他的文字,中国少有的独立思想者。
  •   慢慢看。 好
  •   不错,作者作为历史考古学家,历史眼光很独到,冷眼看世界,越看越清晰,激赏的同时增添了几分佩服!!!希望能看到作者的其他新作,比如,绝地天通,造反有理等,翘首期待!!!
  •   有点深奥,看不是很懂。亟需努力
  •   满肚
  •   好书,值得去看去品味。
  •   文学功底深厚的学者著作,很喜欢。
  •   一般,考据太多,学术性太强
  •   他的书本本耐读。买一本赚一本,值!
  •   感觉意犹未尽.
  •   李零何许人也,何样人物?恕我孤陋寡闻,背景有所耳闻但不熟悉,也不想熟悉,或许不想被也许的名头影响自己的独立判断。这也是我第一次真正沉下心来读李零的作品,其他的作品在书店匆匆略过。
    买此书的原因是因为它的名字“何枝可依”,我以为它是一部关于社会转型的当今社会因信仰的缺失、文化的不自信、精神的无所依而产生的一番评论的作品。大多时候这也是我买书的初步动机,不过有时候会很过瘾,有时候会很失望。但这本书《何枝可依》我却心情很是复杂与纠结,有所失是因为作者,有所得是因为他所介绍的他人作品。
    作者在书的封底说,“笔记的传统是丛谈琐语,但此书不一样,我是借读闲书说闲话,冷眼向洋看世界”。说的很好但是写得没有说的好,这就是一本丛谈琐语的读书笔记而已,而且剧透的非常厉害,作者是乐在其中的自娱,而作为付钱买书的读者的我就有些郁闷了:还不如去买他所介绍的那些书来的过瘾。
    全书涉及历史、考古、汉学、战争、革命等五大方面,共计14篇文章,不过有两篇在作者另外一部作品《花间一壶酒》同时出现过,且占了本书15.8%的篇幅,六分之一还多。14篇文章中6篇是他人作品的介绍,占本书57.8%的篇幅,其它的8篇,要么是介绍学者间的学术争论,要么是研讨会的比较官面的发言,要么是某个专业国内外学术现状的介绍,真正表达作者观点的文章至多两篇半,但也不够新颖和深刻。
    作者总是一付超脱的学者和事佬的姿态来公平、公正的评论国内外的学术异同和争论,安慰和调解国内外双方,我们看不到他的真实观点,不过还是能够感觉的出来:作者是持内不如外的观点的。不过作者也说了一句无奈的现实的真话:什么是国际的学术规范?强国的就是国际的,弱国是没有自己也无法坚持自己的学术认识的。这句话令人很是感慨与心痛,但不得不承认他是对的。纵使你有上下五千年的连续文明,二千多年统一大帝国的政治与文化,但是近几百年你落伍了,你的这些文明与文化就被人忽略,瞧不起,认为是落后的、腐朽的。
    文化的好说,也有的说,但是关于战争与革命,特别是近代的如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专政、极权、民主、自由,总是国外的好说,国内的含蓄再含蓄左右而言他,非不能说而是世事使然,作者也不能幸免。
    作者花了大量的篇幅介绍了英国左翼作家奥威尔的《动物庄园》一书,以动物隐喻火红年代的政治,意味深长,或许是本书所依的“枝”吧,也值得没有读到奥威尔作品的读者(包括我)仔细看一看作者对于本书的剧透。不过介绍奥威尔作品的话在报纸的副刊发表一篇书评足以,用不着集成一本书,浪费资源。
    建议已经买了本书或者打算购买本书的读者,本书最后的介绍奥威尔《动物庄园》的革命篇还是值得读上一读的,因为很剧透,基本等于买了原著,花一本书的钱读了两本书,对于《西洋世界军事史》感兴趣的读者更是划算,剧透的介绍等于您买了三本书。
    虽然不是很乐,但还是要感谢作者给我介绍了本值得一读的好书《动物庄园》。很是同意作者在本书最后写的一句话:“一百年来,所有为中国革命捐躯的烈士(从秋瑾到江姐)永垂不朽!”
    无论“中国”还是“中华”应该有更广阔的内涵,国富民强、自信宽容与开放的中国将会使“国际”一词的更加的名副其实,在某些方面中国的也可以是“国际的”,这不是什么狭义的民族主义和自卑心理在作怪,是真正的学术使然。我想那个时候作者也才能写出真正的“何枝可依”的作品。那个时候我想作者之乐也许会是我之所乐。
  •   “一个时代已经结束,另一个时代还没有来临”真的很有同感。正统的书读得多,读点闲书是非常有益的呀。读过他在地理杂志上写的岳镇海渎,再来看这本,又是另外的精彩。
  •   这本散文集值得一读。李零先生文笔平实,思想深邃,读来使人犹如饮甘醇之感。
  •   本书,继承了作者一贯的风格,对事物有独到的见解,特别是对儒家、兵家,值得一读。
  •   立意深远
  •   喜欢李教授的。。。。。。就是太深!我水平有限啊
  •   如题。虽然看不大懂,但还是学到了不少有用的东西。
  •   学者在某个专业上有了深厚的学问,便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错觉,以为可以将自己的洞察力外推至其他的领域。李零先生对政治、军事、经济、外交越来越有兴趣,可惜他的认识陈腐而啰嗦,而毕竟名头大,竟不乏赞美。难道就不怕误人子弟吗?李先生仿佛是远视眼,越是隔得远的,越看得清楚,最好是三黄五帝;越是眼前的东西,便越糊涂,不顾常识和事实。原来这就是我们的文化精英。真是可怜。
  •   很文艺范
  •   李零的读书笔记
  •   何枝可依
  •   李零的文集,犀利
  •   待兔轩读书记作品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