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送我一把小提琴

出版时间:2010-10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黄飞立 口述,文靖 执笔  页数:319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黄飞立是我国著名的指挥家、音乐教育家。他十岁开始学习小提琴,曾赴美国耶鲁大学音乐学院,跟随音乐大师保罗?兴德米特学习作曲理论,1951年回国后在中央音乐学院执教,1956年参与创办指挥系,任教授、系主任,执教三十余年,桃李满天下。  黄飞立的口述史《上帝送我一把小提琴》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推出。书中讲述了一位音乐家的成长故事和传奇经历。读者会通过上一辈音乐人对音乐的热爱和执著、他们的音乐表演天赋和非凡技巧、他们所经历的种种人生波澜、他们的理想和友谊,以及他们对音乐表现力最高境界的永无止境的追求和探索,在更深层次上理解音乐之妙和人生之美。

作者简介

口述者简介:黄飞立(1917-),著名指挥家、音乐教育家。1941年毕业于沪江大学生物系。1948年负笈美国耶鲁大学音乐学院,师从音乐大师保罗-兴德米特学习作曲理论。1951年回国,历任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和管弦系副教授、系主任,1956年创办指挥系,任教授、系主任,执教三十余年。其他责任者简介:文靖(1975-),原名文静,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哲学系,曾执笔《上学记》(何兆武口述),现任三联书店编辑。

书籍目录

上帝送我一把小提琴 Ⅰ.以马内利 Ⅱ.敬礼,童子军 Ⅲ.我想学长笛,父亲买来一把小提琴 Ⅳ.我想当医生,上帝说:“不,你去搞音乐。” Ⅴ.告别上海 Ⅵ.在路上 Ⅶ.一笑回头问吉山  1.国立福建音专的三个新老师  2.立记茶室  3.记Nicoloff与蔡校长  4.“妈妈,Nicoloff又来啦!”  5.记卢前校长  6.记我的离开 Ⅷ.又在路上 Ⅸ.聪明人俱乐部 Ⅹ.赚钱、赚钱、赚钱  Ⅺ.耶鲁大学记事  Ⅻ.高压锅、打字机与电熨斗  ⅩⅢ.在天津  1.难得的“土改”良机  2.记苏联专家  3.“就是你,你就是指挥系主任”  4.哦,今天又打倒谁了  5.管弦系做木工活,指挥系办造纸厂 ⅩⅣ姒在北京  1.南线阁忆旧  2.从《嘎达梅林》到《红色娘子军》  3.“我是牛鬼蛇神”  4.清风店琐记  5.复校了发烫的青春 Ⅰ.马思聪、父亲和我 Ⅱ.安伦小子 Ⅲ.指挥系里的一级运动员 Ⅳ.Cetto,cello上帝,也送我一把小提琴(后记)

章节摘录

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租界区就像一个被日本包围着的孤岛,相对还是安全的。国民党在租界有许多抗日宣传,其中包括对日本汉奸的暗杀。比如当时,我家住在沪西静安寺路附近的新闸路,后面住的一个邻居是汉奸,就在小区里被打死了。那时候在租界里,只要有工作,生活还算稳定。我除了拿一份助教的工资、教几个小提琴学生,还有电影配音的收入,所以这方面不发愁的,除了开销,还可以给家里帮补一些。1941年底,珍珠港事件爆发,上海的租界也沦陷了。生物实验室就在南京路百货公司的楼上,那天上午,我亲眼看见日本军队沿着南京路向西进入租界,虽然撑着太阳旗好像耀武扬威,但是马路两旁很冷清,没有人观看。许多外国人的写字楼都从窗口冒出黑烟,显然是在焚烧文件。那种觉得将要被占领、被统治的滋味,很难用语言来表达,至今不能忘。日本人接管了租界,也接管了各种机关,表面上好像还平静,人们还去上班,学校还在上课,商店还照常营业,实际上已经有许多情况不断变化了。和我直接有关的,就是所有电影制片厂的被接收。开始我们还不知道,偶尔也被请去配音,还是原来那班人马,但不久就有一个据说是从东北来的、并且很有发言权的人参与进来。后来又听说,日本人要另组织一个电影配音的乐队,那么到时候一定要拉我们这个圈子里的人。因为这个消息,我知道上海不能呆下去了,得找个机会离开。那时候,有个很有名望的电影导演叫费穆,搞了一个上海艺术剧团(我们都叫它“上艺”),把那些来不及撤退的电影、话剧界的演员以“合作”的名义招进去,在卡尔登戏院演话剧。因为这是在租界还没有沦陷就已经成立的话剧团,所以我估计,国民党是有出钱补贴的。当然费穆确实也很不错,全靠他组织,至少让那些搞艺术、搞电影的人可以生活下去,不至于被日本人拉去做汉奸。而且,“上艺”很多都是名演员,比如后来演过《女篮五号》的刘琼,“话剧皇帝”石挥,还有张伐、乔奇、司马英才等等。因为都是名演员、名导演,加之剧本中常常有台词是骂汉奸或日本人的,观众喜欢看,所以很卖座。

编辑推荐

《上帝送我一把小提琴》:我是十岁以后才开始正式学音乐的。那天,我的远房舅舅到上海来,父亲陪他去办货,于是我提出一个要求,希望他给我买一支长笛。可是等父亲回来,发现他买的是一把小提琴一也许是小提琴的价钱更便宜吧,不知道,呵呵,那就学呗。我家五个兄弟姐妹都会乐器,大姐学钢琴,二姐学小提琴,妹妹在上海音专学钢琴,弟弟后来是学大提琴和声乐。那时候,许多亲戚朋友都主张我考上海音专,但我不愿意,因为我的志向是要做医生的,像Livingscone那样,治病救人。那时候,我报考了燕京大学生物系,那是协和医学院的预科,并且已经考取了。但是不久,卢沟桥事件爆发,母亲不让我去,只好留在沪江生物系念医预科。没想到仗一直打下去,直到我1941年毕业,上海依然沦陷。二十六岁那年,忽然意识到:我这辈子大概是做不成医生了。——黄飞立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上帝送我一把小提琴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5条)

 
 

  •   这是一本折射出了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史;是广大音乐学子在克服演奏(演唱)技术难题后为什么成不了大师的这一难题的解释;更是我国当前完整人格教育的启示。
  •   书的侧边有点破了,但这点毛病可以原谅。还是不错的
  •   内容感人
  •   很不错的一本书!孩子很喜欢!
  •   像是采访笔记,不像书,不过有些记忆弥足珍贵。比如黄安伦写文革中,他们买了一架钢琴到下放的不对,整个下放点的人都来迎接这架钢琴:“我还没反应过来,钢琴已经向火柴盒一样漂了出去,稳稳落在驴车上”。饶有兴味的回忆,饶有兴味的句子
  •   整本书的叙述有些乱,但内容值得一看
  •   因为看过撰写者写过《上学记》,于是就买了这本书。但这本书比《上学记》差远了。无论思想,文字,结构。比预期是相当地失望。
  •   当初买这本书,想必是被其名字吸引,以为是讲述一个小提琴家怎样与小提琴结缘、怎样努力投入于小提琴学习、和他的音乐世界等等,但读后不禁有点失望,黄用了很大篇幅忆述过往所遇到的人和事,严格来说,述人的比述事的多,无可否认,黄先生是一位颇有成就的人,因为他有机会接受良好教育,在各方面的学习领域中都能遇到好老师,书中用大部分篇幅介绍黄的良师益友,尽管他们都是出色的人物,但作为读者,我实在没有兴趣知道那些名不经传的人,出生何地、有什么专长、那里读书、后来移居何方等等,这本书可以说没有带出任何主题和意义。
  •   看了《上学记》后,再看《上帝送我一把小提琴》,非常钦佩和欣赏作者娓娓道来的文字功底。读者在音乐家平实的叙事中了解那段特殊的历史,颇感亲切。比起那些故作高深的文字来,不知要高明多少倍。
  •   一个引人神思的书名,平淡无味的内容,唉又上当了。
  •   本书看起来易懂,实质上想真正弄懂音乐人的内心世界,这本书远远不够。
  •   非常推荐本书,本书另一个特点是从音乐家成长的角度看抗战、内战、文革时期的故事,视角与一般书籍不同,非常亲切,特别是对于音乐爱好者,专业与业余小提琴演奏者都是非常值得一读的书。本书还有吴灵芬、向泽沛等音乐前辈的口述。可以说本书一本视角独特的西方古典音乐在中国的发展史
  •   肯定是喜欢上学记才买这本书文靖笔端还是好的 尤其喜欢她的自述和作者儿子的文章 阿尔巴尼亚革命歌曲 笑死我了对于不学音乐的我 对于音乐家的生活很感兴趣 也很吸引我但是文章中穿插别人的转述 稍显凌乱对于音乐学院怀着好奇 崇拜的人还是推荐这本书
  •     历史淹没了多少故事,其实是很无奈,也没所谓的,但如果我们能从一瓢饮中得一点点精神,并且融化成自己的一部分,历史便不仅仅是“过去了的事”或者“他们的故事”。
      
      第二部分“发烫的青春”也很好看,欢迎阅读。另外,如果有百分之一的人能坚持到最后,读一读“后记”,我将倍感荣幸。这是一本写“他们”的书,也是写我自己的书,希望和大家成为朋友。文靖
  •   文靖先生您好,很荣幸今天我坐在三联的楼梯上看了书中的两章,一个是一位大提琴家的文章cello,一个就是您的后记。我一个人在那里傻笑了好几次,很感动。我已买了一本送同事,因为她儿子学了4年小提琴后最近厌学就停下了,实在让人可惜。我还会在网上买两本,一本自己看,一本送我的老师。我是一个大提琴爱好者,37岁才开始学习大提琴,但是音乐带给我从未有过的开心。很高兴看到您的书,很喜欢。不知您能否看到我的回复,如果有可能希望能和您联系,我的邮箱rourou737@163.com
    希望看到您更多的作品。
  •   我也要看看这本书,因为小提琴已陪伴我两年多了。
  •   现在的孩子学音乐都很早,而且有点儿太早了,但是我们翻看老一辈的音乐人,他们实际上就是“玩儿”起来的,是一个非常自然的过程。而且,他们那时候的水平未必有多高,有些大学毕业的还不如今天音乐学院附小的水平。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音乐带给他们快乐。而今天那些学音乐的小孩子,音乐带给他们什么?有时候我去听音乐会,觉得除了指挥、独奏、首席之外,台上那些人其实并不快乐,嘟噜个脸,混饭吃而已。所以,我很为佩服那些业余玩儿音乐的人,因为在他们那里,还依然保持着音乐存在的原始意义,那种非功利的价值。而且,音乐最好要找同好一起玩儿起来,二重奏、三重奏等等,一个人拉独奏很容易泄气的。
  •   文靖先生您好。刚刚读完这本书,特别喜欢《安伦小子》那段。我不懂乐器,去年因为看日本电视连续剧《交响情人梦》开始接触交响乐,但是范围还是很窄。在香港念大学,所以总有机会去听音乐会。每次都是挑自己熟悉的曲目或者作曲家去尝试,积累下来也有十几几十场了,都是很开心的经历。
    您将他们那一辈音乐家的故事展现在我们面前,那个纯朴的年代给了我很大的感动,也有不小的触动,感叹人在一辈子里其实是可以做很多事情。老一辈音乐家各个都是多方面能手,而且我也很相信人的整体素质,即即使是专业音乐人,文化课上也是要有追求的。我自己嘛,反过来,啥都只知道一点。但我很满足,读完您的书也是很满足,真的。
    我读了后记噢,看来是百分之一之一了,哈哈。看来您也是和音乐有缘的人,能完成这本书也是对自己的一份礼物吧。非常感谢!
  •   我读完了整本书,也算是百分之一的其中了。民国时期纷乱的时局下老音乐人们“玩儿”音乐的纯真的那股气确实是现在所缺少的。
    “阿尔巴尼亚革命歌曲”,这词看了笑了好一会儿。
  •   向先生向马思聪先生学琴的那一篇,我最先在读书上看到,也是您书中我最喜欢的章节。殊途同归,任何事情要做好,不光是术,还要有神。很喜欢这本书,感谢!
  •   我对音乐一窍不通,读完这本书之后,决定开始试着听古典音乐。
  •   多谢执笔人,让我在大年三十入定般看到这本回忆录。被音乐笼罩住的人们,头上即使是彩色气泡,也是快乐的吧。
    多谢黄先生和一众老前辈们!
  •   我恰恰是先看的后记,以及第二部分,精彩极了!
  •   执笔人好!从头到尾认认真真读完了,不禁感动于音乐的魅力,音乐家的可爱,同样感动于您的热诚。活泼细腻的文笔给全书增色不少。多谢!
  •   文靖老师您好,谢谢您能送给我们这么一本满有温暖和感情的书,我在看过第四章后,先翻看了您的后记。那里面记得满满的欢笑和童年,满满的相信和爱。”我-爱-上-了我们演奏出来的随便什么狗屁玩意儿,我-爱-上-了我们中间的每个人。音乐就像一大堆飘来飘去的彩色气泡,落在谁的头顶,谁就戴上了圣环。…于是我知道,上帝是存在的。”我边看后记边笑,就像看到曾经美好童年的样子,不时的就想到自己的小时候。虽然已经不在进行学习和训练但音乐带给我的影响却时常能够感觉得到。因为相信上帝才买了这本书,在惊喜和喜欢中使自己受益匪浅。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