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地域化的近代形态

出版时间:2011-9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杨念群  页数:57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杨念群所著的《儒学地域化的近代形态(增订本三大知识群体互动的比较研究)》尝试着提出一个“儒学地域化”的解释体系,通过研究儒学从官方的意识形态转化为民间的思想资源这一复杂的过程,展示了不同的儒学形态对近代知识分子言行的影响,这项研究不是对个别思想家脉络的追踪,也不是一般传统意义上的思想史著作,而是突破了以往近代史解释的旧有框架,试图借用新的方法把思想史与社会史加以沟通,从而对一些旧有命题提出新解。“儒学地域化”体系的提出可能会引起讨论和争议,但《儒学地域化的近代形态(增订本三大知识群体互动的比较研究)》在运用现代社会科学方法研究历史问题方面无疑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作者简介

杨念群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著有《杨念群自选集》(2000),《中层理论:东西方思想会通下的中国史研究》(2001),《昨日之我与今日之我:当代史学的反思与阐释》(2005),《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2006),《何处是“江南”?》(2010)等,编著有《空间·记忆·社会转型:“新社会史”研究论文精选集》(主编,2001),《雪域求法记:一个汉人喇嘛的口述史》(合编,2003),《新史学:多学科对话的图景》(主编,2004),主持《新史学》丛刊(中华书局版)及《新史学:多元对话》系列丛书。

书籍目录

再版序言:“儒学地域化”概念再诠释——兼谈儒学道德实践的若干形态
导论 知识群体与作为历史话语的儒学
第一节 一个“知识论”问题的设定
第二节 对整体论认知方法的质疑
第三节 “知识分子”内涵的歧义性
第四节 “王者之儒”与“教化之儒”:古代士人群体的双重形态
第五节 儒学地域化与知识群体空间流动的边缘化
第六节 儒学地域化的近代回响
上篇 儒学地域话语的类型化分析——以知识群体为核心
第一章 地域分野类型:近代知识群体话语的三重取向
第一节 两种话语模式的渊源与湖湘士人群体
第二节 内倾感应思维类型对岭南地域的影响
第三节 “徵实”与“崇理”之辨:江浙知识话语的中和效应
第二章 沟通大小传统:政治思维与湖湘儒学流变
第一节 政治思维形成的区域背景
第二节 道统的解构
第三节 经术与治术:湖湘与江浙的比较
第四节 帝王之学:外王剥离于内圣
第三章 维新变革之源:岭南神秘主义的近代意义
第一节 康有为神秘主义思想的地域渊源
第二节 神秘主义之果:岭南学人对“政治神话”的重构
第三节 佛教神秘主义:《大同书》的逻辑起点
第四节 岭南“浙宗”余绪与近代“道德决定论”
第四章 道艺如何相贯:江浙地域的学术专门化思潮
第一节 江浙知识群体的“谋生取向”
第二节 “格致”概念与江浙思维传统
第三节 江浙新思维萌生播衍的双重条件
下篇 儒学地域话语的功能化体现——以书院研究为核心
第五章 权力凝聚的象征:湖湘书院与区域文化霸权
第一节 先贤崇拜与区域时空观念
第二节 朱张会讲与岳麓遗风
第三节 岳麓模式的传承与放大
第四节 符号资本如何转化为权力
第六章 理想主义的没落:岭南书院与精英格局之变
第一节 书院精英特色的流失
第二节 书院与社学功能的吻合
第三节 官学渗透与书院功能的转变
第四节 考据与官学对峙格局的形成
第七章 古典偶像的重塑:江浙书院与学风梯级效应
第一节 经古之学与科举势力的消长
第二节 梯级效应与晚清知识群体流动
第三节 西学与江浙书院课艺网络的形成
第八章 地域文化的冲突:时务学堂与区际学人之争
第一节 理论阐释角度的转变
第二节 从三大学规比较看时务学堂之争
第三节 湘粤冲突的地域儒学根源
参考书目举要
后记
再版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我对此质疑的回答是,我对某个地区的理解并非是以行政区划为单位进行界分的,而恰恰是以学派的流动性所自然形成的状态作为讨论的前提。比如谈到湖湘学派的生成地域使用的是相对模糊的“湖湘地域”这个概念而相对较少使用“湖南”这个地区称呼,就是考虑到湖湘学派的形成是不同地区的学人交流互动的结果,如四川人张械和安徽人朱熹的身份均非行政区划下的所谓“湖南人”所能认定,但却通过在湖湘地区的活动赋予了其独特的人文气质。对区域的观察恰恰是以某个知识群体活动讲学的覆盖范围为依托,而这种活动的边界是不确定的,模糊到很难在行政地理区划的意义上锁定其活动的精确幅员轮廓。但我亦认为,这种人文知识群体流动的不确定性以及由此形成的文化派别尽管难以完全在地理上加以界定,却并不能成为我认同“区域文化建构说”的一个理由。因为某个区域学派一旦经过长期对话切磋,就有可能在某个地点沉淀下来,具有传承其自身思想传统的力量,并最终影响某个区域知识群体的思维和行动方式。这种影响可能具有一定的历史连续性,并非某个时代特殊构造的“历史现象”所能加以说明。

编辑推荐

《儒学地域化的近代形态:三大知识群体互动的比较研究(增订本)》是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儒学地域化的近代形态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1条)

 
 

  •   杨念群先生的作品,对近代儒学做了一些探讨,可以作为探讨近代思想史源流的参考读物
  •   将社会史与思想史结合起来,非常有意思,另外,还是要赞叹一下三联的精品设计!!!
  •   杨念群,偶像
  •   此书虽为近代史的研究,但将其溯源于宋代以来的政治与学术,是其贡献。
  •   对研究中国传统很有帮助
  •   研究悉备精深,推荐。书的印刷也质量不错
  •   还没有看,知道这本书再版了就赶紧买一本,免得又脱销了
  •   很有专业价值
  •   此书现在看起来写的还是蛮粗糙的,很多论证都说服不了我,但毕竟是经典,买来收藏。
  •   本书尝试着提出一个“儒学地域化”的解释体系,通过研究儒学从官方的意识形态转化为民间的思想资源这一复杂的过程,展示了不同的儒学形态对近代知识分子言行的影响,这项研究不是对个别思想家脉络的追踪,也不是一般传统意义上的思想史著作,而是突破了以往近代史解释的日有框架,试图借用新的方法把思想史与社会史加以沟通,从而对一些旧有命题提出新解。“儒学地域化”体系的提出可能会引起讨论和争议,但本书在运用现代社会科学方法研究历史问题方面无疑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     
       湖湘,岭南与江浙,这三个不具有严格标准的文化地域产生了有着不同文化性格的知识群体。在中国近代历史曲折起伏的背景中,其表现形式就是湖湘多军事科技人才与官僚,岭南多出政治家与革命者,江浙多出学者幕僚。我尝试着从本书中归纳其原因:简而言之,从地域文化性格的角度,因为湖湘比较注重实践,功利,与群体——外王之道;岭南多注重内心的修养,道德与个体——内圣之德;江浙则是技术流——外王内圣之术。而杨念群先生继续回溯其历史渊源,则回到了朱熹,张拭,王阳明,陈白沙等学术前辈的影响上。而在本书的下篇中,则着重以疏远这一文化表现形式来分析三大地域文化的历史走向。之中则夹杂有怀着不同文化性格的个体在历史背景中的命运与作用,以及西学冲击下其各自文化区的反应。
      
       以往的近代史书多以这一称谓,以形成一个整体性来作为客体描述与西学碰击的反应。杨念群先生则是再次将“近代知识分子”进行剖析。再次分割成为三个有着典型性的文化群体,追溯其渊源,分析其特点,分析视角可谓新颖。而立体的看来,由于这三片文化区域的文化性格造成的在社会实践中偏向的不同,于是出现了在军事,技术领域,政治舞台,文化战线的各放异彩。所以在整个国家民族的历史命运的阴影中,我们又可以看到其实打上了地方性的文化性格的烙印,试想让岭南士人来做实业,湖湘士人去做学问,也许近代史又会不同了。
       但我仍有两个疑问:1,这种文化性格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当然,涉及到个体研究上,比如说梁启超,就会出现和群体现象有较大的差异。这种影响虽不带有必然性,但其在多大程度上左右了人们的思维与认识?而这种影响的固定性与延续性如何?2,这三种文化传统其实都有对于官方意识形态所差异之处,其在不断追寻社会和政治上的生存空间之时,如何能保证自身的文化传统(不知可不可以说是各自思想世界的道统)的延续性,特别是在中西方文化冲突的大历史背景下。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