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魂

出版时间:2012-5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上海三联书店  作者:[美] 孔飞力  页数:368  字数:270000  译者:陈兼,刘昶  
Tag标签:无  

前言

1984年,当我来到北京开始在第一历史档案馆从事研究工作时,全然不知道最终会写出《叫魂》这样一本书。我本来打算研究的,是清政府内部的通讯体系是如何影响其政策的实际运作的。有名的“剪辫案”似乎为此提供了一个理想的个案研究机会:事实上,在一段并不太长的时间里,有关叫魂案的所有文献都可以得到并被作为一个有着相互关联的体系来进行研究。尽管我仍然在有关清代通讯体系的问题上得出了一些初步的研究结论,但我很快就发现,叫魂案所揭示的一些历史问题值得更为深入地探讨。    这些问题包括:政府如何对待“离经叛道者”(即那些生活方式和信仰同官方认可的常规不同的人们);专制权力如何凌驾于法律之上而不是受到法律的限制;官僚机制如何试图通过操纵通讯体系来控制最高统治者,而最高统治者又如何试图摆脱这种控制。    这些问题在所有社会中(包括我自己所生活的社会中)均普遍存在。但是,作为一个研究中国的学者,当我读到乾隆时期的这些文献时,仍然受到了特别的感染。这是因为,这些文献也揭示了近现代中国历史中一些很有意思的问题。本书完成于八十年代的最后一个春天,但那时我并不知道以后的情况会如何发展。我所关心的问题涉及到的是更为广阔的近现代,尤其是二十世纪五十与六十年代的历史。    每个社会都以自己的方式对政治权力的限度作出界定。没有哪个社会愿意长期容忍不受限制的专权。在清代,普通民众对于政治体制几乎没有任何影响;他们在官方的滥用权力面前,也几乎得不到任何保护。然而,历史也表明,皇帝与官僚专制在实施威权时还是受到了某种限制的。在今天的中国,对威权同样明显地存在着某种形式的限制。在我看来,在这些限制因素继续发展成长的过程中,中国文化与历史的经验将对之产生巨大的影响。    对于陈兼博士和刘昶博士将本书译为中文,我谨在此表示感谢。我也希望中国读者能与我分享他们对于本书的批评,以及他们对于本书所提出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的看法。    孔飞力(Phmp A.Kuhn)    1998年夏于美国麻州剑桥

内容概要

《叫魂》所讲述的是一个关于“盛世妖术”的故事。在中国的千年帝制时代,乾隆皇帝可谓是空前绝后的一人。他建立并巩固起来的大清帝国达到了权力与威望的顶端。然而整个大清的政治与社会生活却被一股名为“叫魂”的妖术之天错地暗。在1768年由春天到秋天的那几个月里,这股妖风竟然冲击了半个中国,百性为之惶恐,官员为之奔命,连乾隆也为之寝食难安。作者细致入微的描写令人颤栗,他生动地再现了各省的恐慌是如何演变成一场全国性的除妖运动。
本书也表现出了一种更为宏大的学术视野,在构建以“叫魂”案为中心的“大叙事”的过程中,在方法论的层次上将社会史、文化史、政治史、经济史、区域分析、官僚科层制度分析以及心理分析等研究方法结合在一起。本书可作为学生必读参考书。

作者简介

  孔飞力(Philip
A.Kuhn)1933年出生于英国伦敦,1964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当费正清1977年从哈佛大学荣休后,孔飞力由己任教十年的芝加哥大学转回母校接替其空缺,任哈佛大学历史系和东亚语言文化系讲座教授。他曾担任过芝加哥大学远东语言文化系主任、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主任、哈佛大学东亚研究委员会主席,曾获得包括古根汉姆学术研究奖在内的多种学术荣誉,美国艺术人文科学院院士。
《叫魂》(1990)是他的代表作,获“列文森中国研究最佳著作奖”;此外他所著《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1970)、
《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2002)和《他者世界中的华人》(2009)等,均有重要深远的影响。

书籍目录

中译本序言
第一章 中国窃贼传奇
第二章 盛世
第三章 或现或隐的威胁
第四章 罪的界定
第五章 妖术大恐慌的由来
第六章 各省的清剿
第七章 妖首的踪迹
第八章 终结
第九章 政治罪与官僚君主制
第十章 主题和变奏
参考文献书目
致谢
索引
译者后记
《叫魂》译后——翻译札记及若干随想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然而,公众情绪受到的干扰极为深广,使得屠知县不能认为案子就此已经了结。5月9日,他发布告示称:“本县访有剪辫匪徒,为害不法。”调查仍在继续。尽管乞丐们的罪行未获证实,但屠知县的告示要求那些也许曾受他们之害的人们不应畏惧可能会受到骚扰,而应挺身而出,对害人者及其谎言予以揭发。然而,人犯之一却未能获得释放。5月5日,那两个最初捕人的捕役。(他们因而也在人犯被拘在县的整个期间负有看管他们的责任)报告说,张姓人犯正在发高烧,并已不能进食。屠知县立即下令找来医生为他看病。如果人犯在狱中死去,那便意味着繁琐的发文填表。同时,要是知县被发现有玩忽职守或虐待人犯的过错的话,还会受到罚俸的处分。可是,捕役们又报告道,张姓人犯的情况继续恶化,到了5月20日,他已经只剩一口气了。医生发现,他脉息微弱,皮肤燥热,舌苔发黄。捕役们还报告说,虽经使用草药,却未见效果。当天晚上,病人就死了。一个乞丐死在狱中自然不会惊动什么人。虽然清代的牢房大概不会比当时其他国家的牢房糟糕多少;但即便对一位意志坚强的英国人来说,1860年在刑部牢房被短暂关押的经历,也算得上是一种考验了:监狱的纪律本身并不十分严厉。-如果不是因为饥饿,臂上和腿上有镣铐与绳索之处引起的疼痛,脊骨上受到铁制颈梏的重压,爬来爬去的臭虫弄得到处感染,再加犯人们不时会被带走遭到殴打用刑(当被送回来时,他们腿上和身上总是鲜血淋淋,虚弱得连爬都爬不动了)——如果不是因为这一切,狱_中就没有什么别的太大的痛苦了。一位中国文人曾在同一监狱被关押过一年(1712一1713年),他对同狱难友们的遭遇作过这样的描述:“他们原先的寝食习惯均被忽略,如果得病,亦得不到医药。这就是他们为什么这么容易死亡的原因所在。”现在,刚才提及的苏州这个张姓乞丐的案卷被人小心翼翼地塞进了各种证词,用以证明他的死因。证词中有来自狱卒的(“小的并没有把他凌辱”),有来自同狱囚犯的(狱卒“实无凌辱他的,情愿具结”),有来自县医的(“不治之症”),还有来自验尸官的(“生前患病身死”)。县里出资为他买了一口棺材,同时,他的原籍所在县也得到了通知,以备他的亲属会提出认尸的要求。一个囚犯死了,另两个则因缺乏证据而获开释,这实在算不得是一件值得记忆的司法案例。然而,因为这样一件颇令人棘手的事终于得到了解决,屠知县却免不了感到如释重负。虽然为使自己不致在今后受到玩忽职守的指责,他必须发布那道关于这一剪发公案的公告,但他并不因此便认为有理由继续关押丘、陈两个乞丐。这只不过是一件荒谬的小事,只不过是一些在愚昧百姓中流传的迷信谣言而已。至于那个令人讨厌的孩子,也许只是在胡思乱想。死了一个囚犯?—-可是囚犯死亡是什么时候都会发生的事。会因为此事而惹出别的麻烦?——可能性实在不大。浙江省湖州府的法云庵是净庄和尚居住并从事法事的地方,它正好座落在离吴石匠遭遇妖术事件处不远的南苕溪下游。1768年春,又到了要到苏州为庙里补充供给(例如,采备焚香之类的供品)并探亲访友的时候。净庄雇用了一位姚姓的船民,送他和六个同行的和尚乘船顺太湖东岸去苏z州城。净庄和侍僧大来随身共携带了一千文铜钱。其他人身上则带钱不等。他们是5月4日(亦即乞丐们在苏州被逮捕的第二天)出发的。第二天下午,他们的船停泊于湖边的商镇胥口镇。净庄和尚与船夫上岸去置办食物时,在胥王庙歇脚休息。一位名叫张子法的渔夫进得庙来,问净庄是不是从湖州来的。近来,可怖的谣言已使当地人相信,湖州来的和尚们正在当地剪取人们的发辫。难道净庄和尚也是他们中的一个吗?张子法威胁说,他要抓住他们探个究竟,吓得净庄和船夫逃出庙来。张以为自己的怀疑得到了证实,也大喊大叫地尾随他们追出庙来。市场上的人群将这两人团团围住,并开始对他们拳打脚踢,使姚姓船夫受了重伤。—个匆匆赶来调查此事的捕役收缴了净庄的物品,对之并连同姚姓船夫船上的行李物品一起,.进行了搜查,并没有发现任何可疑的物件(诸如剪刀等剪人发辫的工具,或是用来害人的迷魂药粉,等等)。然而,周围的人们是如此激喷,使他实在不敢擅自放走这些人。于是,他押着净庄、姚姓船夫、原告张渔夫以及其他和尚上了船,启程前往位于去苏州水路中途的木渎镇上的县丞衙门。天黑后,船停泊在木渎镇码头。捕役将其他人留在船上,自己押着净庄和尚去衙门。路上,他曾停下来向当地的兵营报到。到了衙门,他发现县丞出去了,便又押着净庄回到了营房。此时,在当地市场上,人们已得知剪人发辫的和尚被逮捕的消息,于是一大群人吵吵嚷嚷地聚集到了码头上。一批以唐华和李三为首的当地泼皮发现船上还有几个和尚,便将他们和船夫一起拖上岸来,带到了兵营。当天深夜,几个不明身份的人上了船,偷走了那几个过路和尚的钱财衣物,姚船夫的船也被毁坏了。现在,捕役开始担心,如果这几个嫌犯在木渎镇停留更久,恐怕会惹出大麻烦来。于是,他另雇了一条船,连夜将这批可怜的人送往苏州,让吴县知县亲自审理。因为缺乏剪人发辫的确切证据,知县判定,净庄及其同伴不过是几个守规守矩的和尚。他还进一步判定,张子法作为此事的肇始者,应对整个事件负责。可是,和尚们对自己仅仅获得了开释却并不感到满足。他们又越过知县,直接向知府衙门告状,要求对他们失落的钱财与衣物进行赔偿。尽管并无证据表明张子法本人偷过任何东西,知府仍命令吴县知县将他扣押起来,并强令他归还和尚们的钱物。

后记

《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所讲述的是一个关于“盛世妖术”的故事。套用国内出版界朋友们的一句行话,这是近年来美国汉学研究中出现的一本“大书”。    在中国的千年帝制时代,清高宗弘历(乾隆皇帝)可谓空前绝后的一人。在他治下的六十余年间,经顺治、康熙、雍正三朝而建立并巩固起来的大清帝国达到了权力与威望的顶端。然而,正是在弘历治下的盛世似乎达到了登峰造极之时,整个大清帝国的政治与社会生活却被一股名为“叫魂”的妖术之风搅得天昏地暗。在1768年(乾隆三十三年)由春天到秋天的那几个月里,这股妖风竟然冲击到了几乎半个中国,其影响所及,小民百姓为之人心惶惶,各级官员为之疲于奔命,皇帝陛下为之寝食不宁。于是,人们不禁要问:既为盛世,何以会妖术横行?仔细读过这个故事,不禁又会问: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个故事到底有什么意义?在二百多年后的今天再来讲述这个故事,又能令生活于今天的人们得到怎样的启示?在我们看来,这正是《叫魂》这本书使人觉得可读和耐读的地方(尽管人们对于书中关于历史事件的理解与解释是会有见仁见智之处的)。读这本书,是在读历史。但每每又会让人联想到自己所亲身经历过的许多事情——至少我们在翻译此书时常常是有这样的感觉的。    孔飞力教授是美国及西方中国史研究领域中为人们所公认的一位大家。他于1964年在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是国内读者所熟悉的费正清教授的高足。1977年,当费正清教授从哈佛大学荣退后,孔飞力教授便由已任教十多年的芝加哥大学转回母校接替费正清留下的空缺,一直任教至今。他曾担任过芝加哥大学远东语言文化系主任、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主任、哈佛大学东亚研究委员会主席;获得过包括古根汉姆学术研究奖在内的多种学术荣誉;并是美国艺术人文科学院院士。    孔飞力教授并不属于那种“著作等身”的学者。事实上,在他迄今三十余年的研究写作生涯中,他只出版过两本专著。一本是写于七十年代初的《中华帝制晚期的叛乱及其敌对力量》(此书中译本于九十年代初由北京的一家出版社出版),另一本便是我们现在翻译成中文的这本《叫魂》。这两本书出版后,都在美国历史学界引起了极大反响,普遍被人们认为起到了开学术研究风气之先的作用。《中华帝制晚期的叛乱及其敌对力量》一书将政治军事史研究同社会史研究结合起来,对促成近代中国国家与社会巨大变化的内在历史动因进行了探讨。《叫魂》则表现出了一种更为宏大的学术视野,在构建以“叫魂”案为中心的“大叙事”的过程中,在方法论的层次上将社会史、文化史、政治史、经济史、.区域分析、官僚科层制度分析以及心理分析等研究方法结合在一起。此书于1990年出版后,获得了当年的“列文森中国研究最佳著作奖”。我们两人在美国大学教授中国历史课的时候,都曾以《叫魂》作为学生的必读参考书,颇受学生欢迎,并因而萌生了将此书译成中文,介绍给中国读者的想法。尽管我们自己都有着极为繁重的教学任务与早已排得满满的研究写作计划,我们最终还是决定担负起将《叫魂》一书译成中文的工作。我们采取了分工合作的方法,由陈兼翻译第一至第五章,刘昶翻译第六至第十章,然后两人分别校阅对方所译章节,最后由陈兼对全书译文进行统校。    但是,在翻译的过程中,我们竞时时感到承担翻译此书也许是一个“错误”。《叫魂》不是一本好译的书。尽管我们都是历史科班出身(但并非专治清史),在国内及美国大学历史系也都已任教多年,但在翻译此书时,仍然感到十分吃力。孔飞力教授写作此书时大量引用了清代的文献档案资料,在论述过程中,又在娓娓道出一段段曲折稀奇的故事的同时,将它们同自己对于种种社会科学理论的理解与一种深刻的历史人文关怀糅合在一起,以极为生动精巧的英文写成了这本书。要以流畅的中文忠实地反映出原书的意思与风格,真是谈何容易!我们在翻译此书时,对原文与译文都反复推敲,可谓殚精竭虑,自以为是尽了力量的。经过两年多的努力,译文最终是完成了,但其中定然会有许多不妥乃至不达之处,我们只能诚恳地期望读者诸君予以批评教正。    在完成本书翻译的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很多友人和同行的帮助。孔飞力教授为我们提供了大量清官原始档案的复印件,并认真解答了我们的许多问题。姚平教授和陈之宏博士仔细阅读了部分章节的译稿,并提出了不少可贵的修改意见。胡少华和李迪两位先生在担任译者之一的研究助手期间,做了许多具体甚至琐碎的服务工作。此外,我们还曾得到林满红教授和韩书瑞(susan Naquin)教授及时提供的帮助。我们谨在此深表谢意。    陈兼刘昶    1998年10月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一位在西方世界首屈一指的中国历史专家所写的关于东方古老国家的伟大著作。    ——(美)魏菲德 摘自《纽约书评》杂志    孔飞力的细节性描述是那样地引人入胜而又令人颤栗,生动地展现了各省的恐慌怎样演变成一场全国性的除妖运动。    ——摘自《纽约人》杂志    本书对于专制统治的原动力作了细致、强有力却依然十分准确而又得体的探讨。    ——摘自“李文森中国研究最佳作奖”评语

编辑推荐

《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于1990年获“列文森中国研究最佳著作奖”。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叫魂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71条)

 
 

  •   一、孔飞力(Philip A.Kuhn,1933—)个人简介
      1933年出生于伦敦。但在美国度过了其中学、大学生涯。除了青年时期短暂的三年从军岁月,他的一生几乎都在学校,尤其是哈佛大学度过的 。
      他有过两次婚姻,第一任妻子正是他在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求学的恩师——费正清的秘书。他有两本专著,影响最大。一本是写于七十年代的《中华帝制晚期的叛乱及其敌对力量》,第二本,就是本书《叫魂》。这本书写于他从芝加哥大学转回哈佛接手费正清之职务却因久无作品问世而为人议论之时。
      孔飞力在其求学生涯中,初期受到两位学者的影响,一位是克拉克洪,一位是马克斯?韦伯。但对其学术影响最大的是他在哈佛的两位恩师:费正清和史华慈。
      他在本书中所体现的史学取向:对“冲击—反应”模式的回应,主张从社会内部寻找动因。
      
      二、《叫魂》主要内容
      全书围绕“1768年席卷中国的妖术大恐慌”或称之为“叫魂案”展开论述。
      
      一)、何为“叫魂案”(主要由本书第一章论述,其他散见于各章)
      本书所征引的案例,主要以事件发生的先后为线索。
      时间维度
      横跨不同地域的案子,通过“时间”这条主线贯穿在一起:
      1月 德清石匠吴东明案。
      4月 萧山巨成和尚案、白铁匠案
      5月 苏州张乞丐剪辫案 胥口镇净庄和尚案
      6月 书生韩沛显剪发案。
      7月 乞丐蔡庭章剪辫案。
      8月 乞婆剪侍女衣角案
      10月初 觉性和尚案。
      可以看出,一直到当年的10月份,仍有嫌犯被抓捕归案。
      空间维度
      首发在浙江、江苏,然后从江南地区迅速蔓延到山东、湖广、北京、安徽、河南、陕西及福建。总体呈现一个由南到北,由东部地区向中部地区转移的趋势。
      
      1768年的叫魂案从时空上来势凶猛,蔓延全国,造成了不可避免的大恐慌。初秋,清廷对于妖术的清剿也随之展开。在持续长达几个月的清剿行动中,制造了一系列冤案,戕害了许多无辜无助的性命,终于因为破绽百出而被叫停。
      二)、叫魂案的总体图示
      1、它所涉及的社会背景(主要由本书第二章论述)
      作者在第二章中用“镀金时代”来形容弘历统治下的帝制中国。在对叫魂危机始发之地长江下游地区进行描述时,除了承认存在一个令人欢欣鼓舞的繁荣昌盛景象之外,还揭露出了江南地区的人口/资源比例不协调,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失衡等现象。甚至,不止于此。他还有意识地试图穿过历史的迷雾进入当事人(十八世纪乾隆年间普通百姓)的意义世界,对“盛世”发出诘难:“盛世”之中的百姓大概不会因为商业的发展而更富有更具有安全感,反而意味着处于一个充满竞争并十分拥挤的社会,他的生存空间更小了 。因此研究十八世纪的经济、人口状况的目的也在于理解这些变化如何决定了人们对周围社会环境的认识。变化主要在三个方面发生:一是日益抬高的稻米价格及日益增长的人口数量,使得米价成为普通百姓的沉重负担;二是地区之间的不平衡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心与地缘,富庶三角洲与贫瘠山区之间;三是由前两方面原因带来的人口的流动方向的变迁:即由内向外,由中上层向下层。叫魂案的主角也集中在流浪者、“游方僧道”上。至此 ,在构筑叫魂案的社会图景时,孔飞力试图建立这样一种阐释:十八世纪的中国社会,由于资源人口压力,人们将侵入社区生活的四处游荡的陌生人视为危险。但仅以经济焦虑为叫魂作解,显然不够。所以接下来需要考察叫魂案所涉及的社会心理层面。
      2、它所涉及的社会心理
      1)民间威胁:游方道僧、陌生人(由第五章)(以游方道僧、乞丐等陌生人为核心的对于民间产生的威胁)
      1.“叫魂”释义:民间之所以有“叫魂”恐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民间有身心二元的古老信仰。灵魂与肉身的可分离性使得中国人相信灵魂可以被别有用心的掌握妖术的“术士”施以超自然的力量而偷走。这里的叫魂,意义上更倾向于“偷魂 ”。施以妖术的仪式过程显然是模糊不堪的。但在众多侵害身心的妖术活动记载中,普遍存在两个关键的物品:头发和纸人。在很多文化中头发具有神奇的魔力,被认为与生育能力有关,或与自身灵魂力量的效力扩展有关。头发,在1768年的叫魂案中还具有突出的政治意涵。这里的重点是古代帝制中国的纷繁复杂的法术观念表面上反映的是身处十八世纪乾隆年间的百姓对于超自然力量的恐惧,实质上更突显了这样一个社会事实:身处日常生活中的人们对于无法抵抗天灾人祸、疾病灾害的焦虑而自然而然地将不幸诉诸于对未知的恐惧。
      2. 和尚/道士、陌生人/社区人
      因此,如果从这点上来看,也许就能更全面地理解为什么叫魂案中妖术施行者通常是和尚/道士或乞丐了。民间百姓对于他们的反扑显得齐心协力,除了“妖道淫僧”的惯常解释之外 ,对于复杂的差异化现象,显然还存在解释的其他维度。和尚相对于道士来说,更敦厚善良,道士被认为符咒法术联系更紧密;同时,社区内的和尚比外来的和尚,更和蔼可信,外来的和尚被认为携带有未知的破坏力量或污染。以二元的坐标系为例,如果横轴自左向右代表的是以自我为参考系的距离远近,左代表社区外,右代表社区内。如果纵轴代表的自上而下,分别代表和尚和道士。我们可以发现是否为外来者优先于和尚和道士的区分。由此,我们可以从古老的鬼神信仰和民间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距离两方面瞥见十八世纪妖术大恐慌的民间社会心理的大致图景。
      。
      2)统治者威胁:谋反罪与汉化(由第三、四章)(以谋反罪与汉化为核心的对于统治者产生的威胁)
      早在妖术盛行,叫魂恐慌发生之前,十八世纪中叶的统治者又已经为怎样的焦虑所困扰呢?显然,作为外来者的清朝政权,在朝野无法回避满汉官僚之间的权力利益博弈;在民间无法回避汉人对满人的敌意。尽管时至弘历统治,他的危机似乎已然消除。然而透过保存下来的朱批,从中似乎读出了弘历在处理满汉冲突中的谨慎态度,因此可能,危机非但没有消除,而且因焦虑感被长久积聚使他甚至试图利用叫魂案来对抗满汉之争的矛盾带给他的焦虑。孔飞力的解释图示拓展到了一个更宽广的历史图景中,这里必须提到的两个关键词是:谋反罪及汉化 。这两个关键词实际上是围绕同一个满汉冲突的主题而展现的两个不同侧面而已。这里的弘历,是一个充满割裂和矛盾的清朝帝国统治者形象:作为征服者,必须保持满族文化特性;作为管理者,必须与汉族地主精英共享儒家文化。弘历本人对汉化的态度可以在他对江南地区的态度中窥见一二。书中提到弘历之所以既为江南所吸引,又为江南所排斥,是因为江南地区被认为是具有鲜明汉人特征的儒学文化的中心。作为中华帝国皇帝的立场使他不得不对汉文化亲近至少是表现出亲近的态度,虽然我们不得而知他的实际心态(这种亲近是否只是一种政治表演等等),但通过对满族中坚分子尹继善的处理态度,我们至少可以肯定弘历对满族汉化带来的腐化深恶痛绝。另外,统治者对于谋叛罪的敏感态度可以从典型的马朝柱案中有所窥探。对于谋逆者马朝柱定罪的官方文献中,弘历有意突出的是谋反者冒犯了“列祖列宗”,而不是一个外来人的政权。尽管长达一年的妖术大恐慌案件中屡屡与剪辫行为发生联系,弘历却未有在其朱批奏折中公开提及。因为似乎一旦提及,即便是在其与行省官吏的秘密通信中提及,就在实际生活中造成了或承认了这种罪恶的发生,这将动摇作为外来政权的清
  •   这本书已经买了将近1年了,迟迟没有给评论,原因是看不透这本书要表达的意思,后来发挥历史联系现实以后,才发现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就写下了评论。不喜勿喷(有些地方是借鉴他人的观点,在此谢过)。
    本书作者通过分析清朝前中期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一起妖术大恐慌事件,来分析清朝乃至整个封建王朝的政治运作特点,主要是清朝皇帝与各省官员之间的互动。
    故事的开始是在1768年春天,一位名叫吴东明的石匠带着他们队伍修复城墙水门,在他们往河底打桩的过程中,农夫沈士良为了惩罚他两个对其不孝暴戾的侄子,恳求吴石匠将写有侄子姓名的纸片贴在木桩顶部,借力锤打,并以此窃取其不孝侄子的灵魂。而当时的人们普遍认为,石匠木匠等工匠都拥有“凶险不祥的魔力”。并认为只要人们的灵魂精气被他人所窃取就会生病、甚至死去,会被窃取他人灵魂的人所利用而去做一些不合法的勾当。“盛世妖术”的故事也就此开始。
    很快,这个牵扯到窃取人们灵魂的传言在普通百姓中散布开来,引起了普通百姓内心无比的恐慌。从1768年春天一直持续到秋天,在这大半年的时间里,整个清朝都被叫魂案所动员起来,百姓们为了自我保护,制造了一起又一起对乞丐、游方僧的暴虐事件。而各级的官员也被百姓不断上报的叫魂案牵扯进来,他们为了维护自己地所管辖地方的管制,严肃的处理着这些案件,许多冤案在毒打和夹棍等刑法中应运而生。
    随后,在地方密报的接连上报的情况下,身在皇宫的乾隆皇帝极大重视。乾隆下谕旨,在全国各地对叫魂事件进行清剿,一定要抓到他自己所以为中的“主谋”。各级官员为保自己的乌纱帽,加大力度抓拿各地的“妖人”。事情持续到大半年之后,在越来越多的冤案被澄清之后,越来越多的子于虚有的事情被揭穿之后,在越来越多的官员因为执行不力而被撤职之后,最后,在军机处的介入之下,最终真相大白,所谓的叫魂案只不过是一场虚无的流言而已,根本没有所以的勾取人们灵魂的妖术,也就没有乾隆皇帝口里所讲的“主犯”。这是叫魂案件发展的来龙去脉,也是孔飞力书本的前大半部分给我们所绘声绘色的描述出来的故事。
    此事件由莫须有的故事演化为全国性事件,从中可以看出当时中国社会中存在的许多问题。
    这个故事中,有三类不同的人:第一个类是以普通百姓为主体的,通过普通百姓对叫魂事件如何看待和应付,以及处于社会较底层的他们对难以把握自己命运的危机感和对于社会权力的渴望,这也是他们把比自己社会地位更低的乞丐、游方僧当成叫魂犯打压的主要原因,是他们对权力的渴望;第二个类是以各级官员为主体的,从他们一开始接受百姓上报的叫魂案件的审判,到后来皇帝下谕旨大规模的清剿,他们要应对来自上层朝廷和下层百姓两个方面的压力。第三个类是来自乾隆皇帝本人。一方面官僚机制试图通过操纵通讯体系来控制最高统治者,另一方面,作为最高统治者,乾隆又试图摆脱这种控制。
    整个叫魂事件的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其实都映射出当时官僚君主制的不完善。君主对官僚的控制主要是通过对效率的监督与指导,通过三年考绩的形式来评定。官员根据简单的分类分为三等,并且会得到一个总结他们表现成语。可以看出当时常规控制制度是有很大的缺陷的。然而弘历对这样的制度并无不满,在他看来问题在于这一制度的滥用。所以1768年的妖术危机不仅对政府来说是一种紧急情况,而且对乾隆皇帝来说为他对官僚制度的极深猜忌提供了一个出气孔。此事件透漏出他内心最深层的忧虑,即常规化和汉化,等威胁到其皇权统治的根基。
    当时,对乾隆皇帝维护其统治上,最重要的且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是“政治罪”的存在。“政治罪”的形式打破常规,将整个官僚机器置于皇帝的威权之下。以这种特殊的手段来重新整治朝廷下面的官僚体系,是一种非常规权力的运用,也是叫魂故事以皇帝为主体的角度的一种诠释。
    以上几点就是我对叫魂案件的分析。其实,在我们现代社会,类似于叫魂的事件不也存在吗?请不要随便联想。
  •   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孔飞力 学术巨作)获1990年“列文森中国研究最佳著作奖”必读
  •   知道《叫魂》这本书已经很久了,可惜自从关注之时它就已经陷入了全面缺货的境地,幸好三联对其进行了再版,这样才有机会将它放入了书架。最初看到书名的时候,想当然的将它理解为民俗学上进行了田野调查之后推出的著作,实则不然,如果用通俗的语言来概括,可否将这事件理解为,一群和尚引发的骚乱?当然这本书并无意于过度讲述骚乱本身,而是以更高的维度揭示了它背后的东西。 说在历史中找到现实的影子,是因为在书里对历史的描述中可以隐约看到非常相近似的现实,虽然作者毫无这样着笔的迹象。影子主要有三:一、流言风行。一个小寺庙制造的谣言居然可以风行于全国并引发大恐慌,可以想象民众对其进行了怎样的利用并以讹传讹,现在有了网络让这件事更容易办到,回忆一下512地震时化工原料泄露以及日本地震时核辐射扩散的谣言吧,想起这些是否觉得不负责任的对任何消息进行疯传似乎是一件中国人几百年前就乐于干的事。二、不受待见的外乡人。书中许多被诬陷的“割辫人”之所以被抓捕无非就是因为他的外地口音以及陌生的面容,本位主义似乎在那时就已经很流行,以至于几百年后的今天,北京人依然会把外地人称作“王德彪”,上海人会瞧不起“乡下人”。三、法制,这样一个格外敏感的话题自然是心照不宣了,“李庄案”、重庆小公务员因言获罪,远在1768近在2012啊。 之所以有一种时间改变了很多又什么都没有的感觉,这背后可能还是要归结到制度上的问题来。一样的制度会遇到一样的问题,现如今政令不畅的问题依然严重,弘历遇到的烦心事依然在困扰着当代的统治者。 除此之外,另一个让人觉得不解的问题便是,为何这些有分量的著作都是由孔飞力、黄仁宇这样的外籍人士写作出来,中国的历史研究者的成果何在?我自己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是:一、外籍人士身份的优势。比如孔飞力在写作此书时得到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大力支持,而如果大家有过去中国第一或者第二历史档案馆查阅档案的经历便会知道,这对于一个普通的中国公民来说到底有多难。二、中国本土学者都争着去当学术超女、学术快男了,论文被当成了各种指标,写的都很粗线条,这也不怪,在这个人人出名五分钟的年代,谁耐得住寂寞呢?
  •   本书在构建以“叫魂”案为中心的“大叙事”的过程中,在方法论的层次上将社会史、文化史、政治史、经济史、区域分析、官僚科层制度分析以及心理分析等研究方法结合在一起。
  •   孔飞力先生根据一个并不起眼的年份——乾隆三十三年,通过对当时盛行妖术案的分析,阐述的是帝制清廷皇帝与官僚的斗争,也是古代中国文官制度的矛盾。
  •   孔飞力不愧是大家。他把乾隆盛世中的妖术恐慌描写的如此精彩。对于这种集体无意识的产物,我们今天仍有无尽的思考。如何在中国社会树立理性思考,要不要启蒙,都是值得不断思考的问题。
  •   孔飞力作为一个外国人,对于乾隆时代盛世表象下隐藏的“妖术”危机及其引发的民众大恐慌有一些有趣而深刻的理解。我教授推荐,很有故事性的历史书。
  •   孔飞力教授具有国内很多学者没有的大视角大眼光,借叫魂恐慌相当全面地剖析了乾隆时的中国社会
  •   孔飞力先生跻身中国历史第一档案馆,埋头研究三个月的艰辛成果!这本书带领我们回到乾隆朝,通过叫魂案这个例子,教给我们去认知当时的中国政治。
  •   外国人对中国历史研究总是别具一格眼光独到,史景迁如此,孔飞力亦然。此书从具体叫魂个案出发,层层演进敷衍成章,既廓清事件的来龙去脉,又揭示其后隐藏的深刻原因,这种能力非一般学者可达到。另外语言文字非常优美,这点堪与史景迁相比,也是我辈值得学习之处。须知,学术见解得有,但文字太差难以卒读,也不会有什么成就。
  •   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很好
  •   《叫魂》我目前还没有看完,这本书的确很有意思。清朝的剪辫事件、民间百姓中关于叫魂妖术的流言以及文字狱,这些看似沧海一粟的事件、人物,放映的不仅仅是清帝国盛极必衰,腐朽封建直至走向灭亡,在我看来于一定程度上也放映出了中国现今社会中种种劣性的根源,包括对同胞异乡(地)人的排挤、偏见,遇事总喜欢起哄架秧子、围观、不问青红皂白,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政府与百姓间的信任感等等。亦是可笑亦是可悲。。。。。。 其实我认为叫魂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这人从来就没有过魂。
  •   本书和《万历十五年》一样以视角见长。从清朝蔓延十余省的全国妖术大恐慌事件及其应对中,探讨了清乾隆这一极权巅峰时期专制权力与常规权力之间的冲突和限制。从一个不太为今人熟知的年代里挖掘出一次重大事件的前因后果,在这个过程中一层层地把帝国运转的体制揭示出来。
  •   本书以一件并不是当下民众熟知的历史往事,深刻,系统,全面刻画了乾隆朝的高层政治,官僚集团和民间风俗等与该事件相关的各个层面。包括巫术如何引起底层民众的恐慌,皇帝本人对此事件的另一个层面的担忧以及如何控制他的官僚处理案件。最后两章的分析入木三分。而全书的资料索引都是来自中国历史档案馆那个时代的第一手资料,包括朱批档案,刑部案宗以及奏折等。加之翻译的流畅与严谨,读起来没有生涩之障碍。五颗星的经典。
  •   正在看,社会恐慌正是由于一点,到面,从源头就是捕风捉影,从乾隆时候的叫魂案,到前阵子日本地震后的食盐恐慌.....提升民智是一方面,宣传解惑是另一方面,加大食盐供应也是手段.....
  •   外国汉学家写的书.作者通过1867年间乾隆时代的所谓黑妖术来透视整个中国封建官位制度的运行机制,视角相当独特,但我觉得结论还是可以探讨.另外,作者的文字相当的通俗流畅!
  •   作为现代中国的前奏,叫魂大恐慌向中国社会的观察者们凸显了一个特别令人难过的现象。值得一看!!!
  •   是美国人写的中国清朝乾隆年间妖术的故事,个人感觉深度一般般,但是实在有点毛骨悚然,还好吧,读一读也不错!
  •   盛世竟遇妖术大恐慌,本就让人好奇,想一探究竟
  •   书质量不错,作者对妖术大恐慌的叙述展开和切入角度也很好,学习到了很多,对清朝统治者的心理揣测感觉比较到位,对了解清朝比较有帮助
  •   这本书是我目前除了《悲惨世界》《红楼梦》以外看的最好看的书了,期间的内容实在太有吸引了了作者细腻的想法,甚至都勾起我小时候经历,以叫魂这一事件作者仔细的陈述了所谓盛世下百姓与整个社会的经济状况,生活状况,身份地位。当然作者还更准确的描述了弘历的愤怒,汉化的趋势已经政府官僚的腐败现象,真实入木三分。绝对的赞
  •   老师推荐看的书,非常好,作者写的书不多,本本都很经典,文献功夫很深。从叫魂这件表面并不是那么重要的事作为切入点,一点点展开,深刻分析了当时皇帝,群臣和平民在事件中的反映,从而洞悉当时从上至下的整个社会结构。
  •   是孔飞力教授的代表作,也是社会史的必读著作,反映了封建社会下人们的迷信心态,关于此书的专业书评也有很多,可以一同拿来看看,不论是不是拿来当做专业书来看,这本书都是一本不折不扣的好书,值得一看。
  •   跟我想象的不一样,但是很好看。主要是非常有诚意。书中详尽论述了清朝中期到末期因对叫魂这种巫术的恐惧而引发的现在看来甚不可解的社会动荡和民众恐慌。作为一个外国人的考据,他们的视角看起来别有一番意思。推荐爱看书的人看此书。
  •   这是一位外国学者写的关于中国清朝乾隆时代的一本学术巨作,虽为学术著作,但写得很吸引人,作者做了大量的史料收集工作,进行了科学分析写出此书,作为一位外国学者实属难得。
  •   这是我心仪已久的一本书。这部获得列文森奖的大作,展示了西方史学写作的某种魅力,即通过一些小事,展示官僚帝国的运作模式。其实,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已经对此做了很好的示范。
  •   通过叫魂这件全国性的事件作为一个角度来看这个官僚体制。
  •   书中记述了清朝一次公共危机事件,反映了中国社会的现状,说有一些人实施剪断辫子的妖术,各级官府大吉了很多无辜的人,反映了封建专制的社会机制。
  •   截止到拿到书的时候,网上的资料还没有显示。既无作者,也无封面。
    特别说明一下:就是孔飞立那边,99年上海三联出过的。现在是北京三联和上海三联一起出版。内容和以前一样,价格是原来的两倍还多。
    无论如何,孔飞立的治学精神值得推崇,从一个典型的社会现象入手,把背后博大精深的政治、文化、传统、信仰等因素都分析进来,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几面交错呈现出一个完整的理型世界,除了研究方法独特,尤其是他对中国清朝的研究,是国际汉学界的一座高峰了。
    看后又遗憾,为啥汉学研究最强大的人,不是中国人呢?
    我们本土的砖家学者在干什么,在关心什么?
  •   了解了一段中国的历史、妖术对中国的影响太巨大了、
  •   刚看过,作者从多个角度描述了1768年中国妖术的发生、蔓延及各方面的应变,很有趣味,又不失学识,值得品读!!
  •   作者以叫魂事件为切入点,充分运用社会史等方面的知识,解读了君主与管理体制的平衡机制。以小见大,生动有趣,可以一读。
  •   一位外国人能如此见微知著、深刻地研究中国制度和历史,对中国如今很多浮心气躁却无甚大作的研究人员很有反讽意味。同时,作为很多大学专业的推荐必读书目,有一种社会启蒙的作用,这样的经典著作,需要去多读精读,推荐!
  •   买这本书的时候,在其他地方都缺货,看到此处有货,毫不犹豫下单~
    拿到手后没有塑封,不过崭新~
    译者的翻译比较到位,毕竟和作者有交情,而且沟通过~
    就像作者开篇所交代的,“叫魂”不是一种简单的形式或者文化,它是封建统治的一种工具~
  •   孔飞力的经典之作,分析细致入微,逻辑缜密,文笔流畅,绝对值得专业人士和非专业人士一读。
  •   如何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影像遍及一个湖泊?只要将一块石头投进水中,就能让水波荡漾开来。叫魂事件,就是这么一个撼动了清朝的一块小石头。着一块石头不仅测试出政权的深度,更验证了特殊事件传播的速度和广度,三个维度的交织,最终绘出了近现代中国的全图。
  •   研究视角很独到,孔飞力的书真心不错
  •   孔飞力先生十九年研究的成果,值得一读!
  •   今年打击网络虚假新闻,可谓费心费力,齐心协力!把1768年发生的叫魂事件放在今年,也算是虚假新闻一件!仅仅是传播途径不一样,传播速度不一样,那是几乎是一年,放在现在仅需要几天就可以!就爆发叫魂的深层次原因,也与如今传播虚假新闻差不多,取决于老百姓心态而已
  •   美国著名汉学家孔飞力的代表作
  •   孔飞力教授的代表作,绝对的精品
  •   写的很细腻,不愧是孔飞力教授的代表作.
  •   如果抱着这是本妖术书来买的话,你就会像我一样兴趣减半。但这确实是一本好书。
  •   想好好看看一本关于妖术的书
  •   期待孔飞力的其它著作早日出中文版
  •   是看到了凤凰网的推荐,才开始从当当网购买此书的,开始还以为是中国人写的,没想到是美国人写的。读后大为惊叹,由一些事件开始联想,考证,抽丝剥茧的分析,竟然把此事件的深层次原因,帝制的运行,包括一些我们自己也许很少去评论的东西写得入木三分,令人深思。看看我们所谓专家学者的学术著作,无非东拼西凑,胡乱写成,连自己都不知道写些什么,遑论说服别人。
  •   这是一本记述中国清朝乾隆年间发生的一起政治“闹剧”。在啼笑之余,我们不免深思,今天中国政治虽已开始民主化现代化,但是官场的腐败党羽现象却一如以往,岂能不讽笑之?
  •   非常好的一本书,揭示了时代的问题,叫魂,值得人心思
  •   读古是喻今吗?叫魂这种下三烂的事,却做了这么一篇大文章.有意思.
  •   孔飞力教授的作品,需要静心细细品读,去挖掘
  •   被标题吸引 细读后感悟很多 这是本透过现象看本质的书 透过叫魂来看清朝
  •   这本书真心可以好好地读一下~很好看,孔飞力的经典之作~
  •   这本书十分不错~从很多层面说“叫魂”事件的发生~
    受益匪浅
  •   孔飞力不愧是大家!!!!!!非常的棒,有很高的可读性~~~发人深思~~~~~
  •   孔飞力的作品,非常好
  •   大家孔飞力的经典之作,正在细细阅读。
  •   孔飞力的评论一针见血,确实是好书
  •   孔飞力值得一读!
  •   孔飞力的力作,新版。值得一买一读。
  •   看似写叫魂,其实写清朝政府内部运作机制,不错
  •   叫魂究竟叫的是什么
  •   这是一本外国视角观察乾隆时期政治文化的好书,见微知著,非常赞!反观当下,其实亦然!语言平实,史料详实,很耐读。
  •   可以说是一本“野史”中的正史,作者观察历史的视角独特。谣言历代都有,而在中国历史上也多次演变成了社会运动,看清朝政府如何应对,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另外,读此书让我们能对历史有了一份亲近近真实的感觉。书质量也非常好。
  •   不仅是研究中国社会史的学者应该读,研究中国政治史的学者同样也应该读。
  •   是朋友推荐的书,还没看完,折射出当时中国政治组织、政治心理等,非常有意思、非常学术的一本书,值得推荐
  •   本书和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很相似,都是以很平凡的年份为切入点,通过详尽的历史事件描述,间接地揭露中国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甚至中国当今所发生的一些问题,我们从中也能找到历史根源。本书是海外中国研究中很有参考价值的著作,我们都应读读。
  •   作者用寥寥几笔勾勒出大清的官僚种种,虽然在初读时有些不知所云,仔细品味后却发现,自有一番韵味
  •   近来开始关注学术著作,感觉国外的部分作品,其研究角度和思路值得借鉴
  •   一个美国的历史学家对中国近代历史的研究达到了怎样的深度,于中可见一斑。
  •   好看的学术专著,有深度,又有趣。娓娓道来的历史呈现出一个真实的中国社会。
  •   这样的书还有多少?就那么几本研究著作。世界越来越抛弃中国了。
  •   学术著作有文学价值,写得很生动挺好看的。注意到脚注多为汉学家的著作,但脚注对一般读者意义不大。
  •   正如评论所言,这确实是研究中国历史的一本伟大的著作,看得太晚了,有点遗憾。
  •   以一系列事件为观察对象,考察18世纪的中国政治,社会,社会心理等等,挺有启发的
  •   这种学术气息浓厚的书还是不太适合我,虽然内容深刻分析到位考据翔实,但这也正是让我昏昏欲睡的原因。
    而且英文写出来的东西再翻译过来着实不适合我的语言习惯,很多读起来非常费解。
  •   有一定的专业相关性 适合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史的来阅读
  •   恐慌来自于无知,无知才让这些助长
  •   大学时期老师推荐的专业书,以外国人的角度看待中国的历史,值得一看
  •   这本书好不容易才又重新出版了,一直是老师推荐的必读书目之一,其经典程度可想而知。
    书是一个外国人写的,其写作风格与脉络,其中的结构框架也与中国一般的历史学读物的写法不一样,可以多看看这样类型的著作,增长见识,开拓视野。
    再者,也可以由此而知,一个在古代中国而言,再顺理成章、司空见惯的事情在外国人眼中又是一副怎样不同的景象。
    总之,看此书获益良多,非常推荐
  •   社会史研究必读经典,好书,好书!
  •   说是中国历史的研究,不如说是对中国历史一个点的演绎。但这并不能掩盖本书的精彩
  •   美国人研究中国,比中国人自己还透彻。书很有趣,通俗易懂知识性强。
  •   一直想买的一本书,海外中国研究中很有意思的关注点,三联的装帧非常赞
  •   历史的一个横断面,从一个事件入手,看历史犹如看推理小说,将学术著作写得引人入胜
  •   老师推荐的,外国人经常研究中国的历史,从另外一个角度去观察中国
  •   经典中的经典,对于中国问题的研究早已高于中国人自己的认识。
  •   讲述了一个令人深思的故事,中国传统的信仰,独有的传播而引发的匪夷所思的故事。其中也能发现满汉之间的隔阂与满族维护统治的煞费苦心
  •   非常推荐这本书,比较能了解当时的政治制度啊,官僚作风啊,民生之类的。也可以当做小说看
  •   分析细腻,透彻。中国学的大家的代表作。
  •   学术著作但读起来一点也不生涩,翻译的也比较好
  •   严谨而通俗易懂,但毕竟是学术著作,情节没有小说那么惊险曲折。没有宣传的那么惊悚。
  •   再版的学术著作不多,这个属佳作
  •   这是一本学术著作,学术的严谨和专注是国人欠缺的!除了震撼还是震撼!
  •   很好的一本书~_~从各个阶层的角度看问题,引发不同的社会影响,却原来一场笑话而已←_←
  •   也许所有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中国学者都至少应该学习一下西方学者的治学方法和态度,别说那么多废话,文人误国的评价,请都扪心自问吧
  •   西方历史研究与中国最大的差别体现在对作为历史主体的人的关注。读后颇有启发。推荐阅读!
  •   研究社会史的一个好书
  •   民间、官僚、专制皇帝眼中的巫术
  •   融历史与小说一体,一点不枯燥的学术代表作,经典中的经典!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