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泽堰

出版时间:2012-9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郑碧贤  页数:373  字数:27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君子之风,山高水长    王康    正像黑海的寒涛汹涌澎湃,奔进马尔马拉海,直冲达达尼尔海峡,永远不会后退一样,我的风驰电掣的带血的思绪,在复仇的目的没有完全实现以前,也绝不会踟蹰回顾,化为绕指的柔情。    [英]威廉·莎士比亚:《奥赛罗》    莎士比亚1604年完成《奥赛罗》时,恐怕不曾料到他这让无数欧洲男女一掬热泪的五幕悲剧,会在三百七十九年后的1983年,被改编成中国京剧在北京公演。改编者是跟苔丝德蒙娜一样年轻的女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郑碧贤,她因为公开表达对中国最臭名昭著的女人江青的厌恶而被押往渤海湾,在那里承受酷寒、苦役和羞辱——她也在那里暗中策动最大胆的艺术构思。    跟巴金、胡风等旧式文人不约而同地躲进马恩列斯和鲁迅以求多少躲避可怕的暴虐不同,身为阶下囚的年轻女大学生竟然利用“文革”梦魇般的罅隙,如同利用穿过牢狱高墙铁窗的阳光一样,寄情莎士比亚。这一构思堪称中国1949年后最惊世骇俗的个人艺术行为。    1983年,京剧《奥赛罗》堂而皇之搬上北京舞台,轰动中外戏剧界。郑碧贤却因《奥赛罗》再次锒铛入狱,罪名是那个时代中国人闻如噩耗却永远不明就里的“里通外国”。莎翁阅尽人性世道,恐怕也难以理喻东方这则与他有关的小小悲剧。尽管江青的八个样板已被弃若敝屣,尽管有曹禺等大师级人物言辞撑持,始作俑者还是在劫难逃。    之后,郑碧贤带着伤痛远赴欧陆,另辟人生之路。以戏剧艺术的神圣理由移居自由浪漫的法兰西。不知登上埃菲尔铁塔时,这位在历史与传奇的风雨波涛中注定要“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东方亚马逊,是以怎样的心绪眺望自己的未来。    1992年,郑碧贤远赴英国莎翁故乡伯明翰大学,播放京剧《奥赛罗》录像,全体观众起立长时间鼓掌。2005年,《在法兰西的命运》出版,三位中、法翻译家耗时二十七年将《红楼梦》译为三千四百页法文巨卷的心血历程,被郑碧贤转述给中、法读书界。    毫无疑问,在1949年后的中国天性中,郑碧贤属逆经叛道一类。孤女般的她从小不做看客,不认命,“心中有一颗北斗星”,直到五十开外,才从兄长奇迹般保存的一本亡父日记中,发现自己是一名英雄父亲的女儿。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从京剧《奥赛罗》到《在法兰西的命运》,从北京到巴黎,郑碧贤半生活在异国他乡和梦幻世界。父亲的偶然出现,才真正改变了她人生。郑家小妹蓦然发现,父亲的世界原来如此奇特,那是与郑碧贤备受折磨、伤心失望而必欲“乘桴浮于海”的国家迥然不同的社会。    中国近年悄然出现一股“民国·抗战”热。作家野夫从台北回来,发现这座城市四处都有动人景致,温文尔雅、自然率性和从容自任构成每个市民的常态。大陆几代人或暴戾、虚骄,或惊恐、卑怯的反常姿态在这里完全绝迹,令人侧目皱眉的浮华喧嚣被一条海峡隔断,台湾原来是“民国屐履”,一路走来,不曾中断。画家陈丹青突然发表《民国范儿》,更让人欷歇不已:原来中国曾有那般颜色,斑驳陆离而可诗可画。就连中共人士的言语文字都有棱有角并且不失风雅。但郑碧贤的父亲、抗战时期四川三台县县长郑献徵却是中华民国的典型人物。    国民政府可称为“小政府”或“弱政府”,权力不下县,县长就是最小芝麻官。郑县长治县,不外兴修水利,建学校,征兵征粮,抚I血孤寡……最大的两件事,是修筑一条长达四十六点五公里的水渠“郑泽堰”以及接纳东北大学。    为此郑县长惊扰了若干民国政要名流:蒋介石、张澜、张群、陈立夫、刘湘、王陵基、王瓒绪、邓锡侯、张道藩、黄炎培、何北衡、卢作孚、刘航琛等人,又延聘留美博士曹瑞芝、黄万里,留日医学博士丁玉隽,留法建筑师刁泰乾以及英国和丹麦女传教士麦迪森和梯佩蒂。没有请客送礼拉关系走后门——因为事由光明正大。    两件事情都不可思议地顺遂通畅,一名文弱书生式的年轻县长,在短短两年半时间里完成令后人长久感念的德政,其实正在情理之中。抗战中国,有“新生活运动”,有“国民精神总动员”,有国难当头、相濡以沫的时代精神。每个人必须表现出最优秀最高尚的品德,整个民族才可能免于奴隶牛马之奴役而走向独立自由。    并非不重要的是,即使在“军事第一”、“胜利第一”、“国家至上”、“民族至匕,,的战争状态下,国民政府仍然没有对国民生活严加管束,而把广阔的社会空间和个人自由留给了各级政府、社会贤达、地方士绅和普通民众。没有这种上行下效的开明兼容,郑献徵治理三台县不可能获致那般不同寻常的成就。    国民政府抗战时期,无数中国人都有一套修身养性的自我约法。从蒋介石开始,坚持写日记,晨祷(基督徒),每日三省吾身,所谨守所遵循者,大都孔孟成人希贤慕圣之道。其人生操守、价值观和理想没有被权力、金钱和名位污染。八年抗战期间,中国人没有发生伤天害理的事件,仁人志士大批涌现,可歌可泣者遍布中华。不如此,中国就只是沙聚之邦,绝无可能战胜强虏,创下中国有史以来惊天地泣鬼神的战争胜利和精神创新。    绝非没有分歧和痛苦。东方官场难以痊愈的权争腐败痼疾,人生在世各种失意缺憾,也使郑县长常生孤独无助之叹。但他自有自我安顿自我疗救自我慰勉的道德天地:不怨天不尤人,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那是一个真正撼天动地涤荡人心的大时代。当郑碧贤回到巴黎,复印放大,一页页一篇篇一字字读亡父日记时,丹麦王子哈姆莱特痛悉其父王魂灵的悲愤叙述后所发的誓言,也许会闪现在这名饱经风霜的女子的脑海里:    我要从我的记忆的碑版上,拭去一切琐碎愚蠢的记录、一切书本上的格言、一切陈词滥调、一切过去的印象、我的阅历所留下的痕迹,只让你的命令留在我头脑的书卷里,不掺杂一些下贱的废料。是的,上天为我作证!    正是这样一种烛照幽明款通人鬼的“触媒”,一本穿越七十年风雨人间的日记,再次改变了“已经不是小女人”的郑碧贤,命令她沿北京一巴黎一北京一西宁一美国一北京一湖南一成都一三台……上下奔波,唇焦口燥,陈情,光火,央求,如此循环往复,像儿童时代以其天真打动了文化部部长茅盾一样,又以其不变的天真感动了水利部部长陈雷,于是有重修郑泽堰的壮举……    爱因斯坦的女秘书杜卡斯在前者去世二十年后,一直到她本人去世前几天,每天都在履行自己作为爱因斯坦遗嘱执行人的承诺。她一直与全球无数的人保持通信联系,不断地在意料不到的地方发现新的爱因斯坦的文件。没有人能够像她那样,只需要看一眼就知道某份未注明日期的信件是什么时候写的,写些什么以及为什么要写,也没有人能像她那样,记住所有爱因斯坦认识的人的姓名,以及他们的出生日期、头衔、工作和家庭关系。杜卡斯的最大贡献是,决绝地抵御了出于各种目的要把爱因斯坦遗产“五马分尸’’的企图,在自己八十二岁临终前成功地把爱因斯坦浩若烟海的手稿、资料、信息和每一片文字送达以色列希伯来大学图书馆。    这绝不是孤例。弗兰茨·梅林1918年3月完成《马克思传》时,特地在序文中对马克思小女儿劳拉·拉法格夫人、德国社会民主党两名女性领袖罗莎·卢森堡和克拉拉·蔡特金致意,感谢她们允许他的小船“打着她们的旗帜驶出公海”。梅林以不胜感慨的文字作结他的序言:在那么多社会主义的英勇而坚决的先进战士们被大风暴像秋风扫落叶似的扫掉的年代里,这几位妇女的友谊对我来说是无上的安慰。    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女性对亲情、事实真相、天才和真理拥有远比男性更纯粹更专注更富牺牲精神的天赋。在中国的特定时代,冲破谎言和暴力舍生取义的豪杰中,女性占压倒优势:林昭、张志新、李九莲、王佩英……    二十二年以来,对自由、民主、人道主义和人性尊严更执著更不夹杂个人名利的中国女性,以其感人至深的谦卑、敬畏、感恩、信仰、希望和爱,以其孱弱微末的身躯抵制着山呼海啸般的物化和兽性浊浪。我们时代,为历史作证,为父辈招魂的作家,女性也站在前列:齐邦媛、章诒和、龙应台、艾晓明、熊景明……    欧美俄国男人其雄性生物特征显然比中国男人更为突出,体格更高大,生性更勇猛、进取、冒险……因为希腊艺术、哲学,因为一部《圣经》,一次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因为莎士比亚们,爱因斯坦们,他们竟然葆有了浪漫的骑士精神和温柔的贵族风范。女性在他们心里上升为女神,圣洁美丽,其地位之神圣仅次于上帝,胜过世间万物,包括生命甚至自由。    东方国家自古是绝对男权社会,没有不朽的爱情悲剧,没有对母爱的神圣崇拜。几千年只懂文韬武略,征战杀伐,尔虞我诈,利欲熏心……不一而足,至今还陷溺于“崛起…‘胜出”式丛林法则。    “文革”时期,公开标榜暴力、仇恨、歧视、残忍。后来又全力推行发展、成功、科学、生产力、核心价值,战略利益,都不免带着男权社会的强权意志和功利主义。女性世界的温存、抚慰、同情、仁慈、悲悯、善良、羞涩、怜爱、天真,纯洁……几乎无处藏身。中国是男性原则及其哲学、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语言逻辑居绝对统治地位的国度。然而男性世界的博大、深沉、英勇、宽厚、慷慨、豪迈、独立、幽默、绅士风度、君子之道,尤其是保护尊重赞美崇拜女性的自然天赋和文明美德却几乎丧失殆尽。    2006年春夏之交,郑碧贤出现在我的办公室,悄悄拿出她父亲的日记,在座的几位男人立即发生兴趣,“猎奇”心理跃然脸上,却不曾体察到日记保管人刻骨铭心的感情。五年下来,我们完成了将近一千公尺巨构《浩气长流》,郑碧贤也继承父志,重修了郑泽堰,并完成了这本椎心沥血之作。碧贤以一己之力复活了一段往事,让我们一窥中国士人曾经的风仪神情,其意义又不在一家一姓。    我热切地推荐此书,深信它会给时人展示一种永远老旧也永远簇新的中国性格,一个保留在老一代国人记忆深处、尘封在郑县长日记里的堂堂正正的中国性格。我向那些热衷于秦皇汉武王朝官闱秘史的电视剧制作者和投资人建言,勿需远求,民国时代、尤其抗战中国那些人物事件,才是你们名利双收并无愧于中国人良知的题材。    亡羊补牢犹未晚也。太史公两千多年前就立下“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绝誓;故述往事,思来者,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以达王道之大者。    君子之风,山高水长。    谨以此零散文字祭献于郑献徵先生灵前,亦愿郑碧贤女士长路畅行。“古今中外的天地,无不如此循环着,创造着,推动着”,心怀如此高旷超迈境界的人,是应该受到祝福的。    2012年1月10日重庆

内容概要

《郑泽堰:民国县长郑献徵传奇》再现了民国时期一位深受传统文化、道德熏染的儒官,在盛年完成自己人生使命的种种作为:他从事过教育,管理过中学乃至大学;他当过四川省建设厅的官员,当过县长、市长、水利局长,其中不乏“肥缺”,却始终两袖清风,而且还卖掉祖产,为一方造福—
—作为川北穷县三台县的县长,他在任上两年半,却做成了造福一方、支持抗战的几件大事:兴修水利工程“郑泽堰”,将乾隆二十六年以来,屡建屡废的工程圆满完成并泽被今朝;训练乡民,其中不少后来参加了中国远征军,为抗战英勇战斗;支持拦截日军飞机的军用机场;安置抗战中内迁的东北大学……
《郑泽堰:民国县长郑献徵传奇》作者法籍华人作家郑碧贤为郑献徵幺女,其个人故事亦颇具传奇色彩。2006年,一本尘封的旧日记带领她来到三台县,进而继承父亲遗愿,四处奔走,重修“郑泽堰”。书中,她将自己的人生故事与追寻父亲足迹的过程相互交织,描绘了大时代背景下国人的精神和物质生活图景,进而从一家两代人的遭际折射出二十世纪国家兴亡、时代变迁的大历史。

作者简介

郑碧贤,生于四川成都,长在北京,住在巴黎。
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后在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任教,1983年将莎士比亚戏剧《奥赛罗》改编并导演成中国京剧,而一举成名。
1991年定居巴黎,精力用于写作散文、小说、剧本和演出,长期从事中法文化交流活动。
已出版的小说:《醒着的梦》、《红楼梦在法兰西的命运》。 在法公演的戏剧:《地球是圆的》、《戈壁滩的情人》等。
善于通过简单的文字,把画面、人物性格、矛盾冲突、故事悬念,生动地传递给读者……认真、执著的探索,构成了她每一篇散文、每一部小说、每一出戏剧的深层内涵。

书籍目录

君子之风,山高水长
第一章 百年日记
第二章 初识郑泽堰
第三章 成都记忆
第四章 “七六”之后
第五章 四海为家
第六章 雾都重庆
第七章 后方要塞
第八章 东大入川
第九章 蒋介石以川为乡
第十章 自贡市,一座很特殊的城
第十一章 崩溃的催化剂
第十二章 再访郑泽堰
第十三章 古堰交响曲
第十四章 故乡是神圣的
第十五章 永恒的丰碑
后记

章节摘录

从太空看地球,有条看不见的细线,叫郑泽堰。堰水,源自涪江。    这条堰,建于特殊的抗战时期,国存堰存,国亡堰亦亡。    “……惟有全国同胞一致奋起以与日寇为殊死之战争,宁可四万万人完全死绝而万不能投降。盖今日之事处处皆是死路,惟抗战为有生路,与其坐而待亡,固不若拼命一争之为愈也**”这是父亲日记中的一段记述。我反复读了好几遍,每个字都在震动。    在那个全民奋起抗日的大时代,为国捐躯,甘洒热血,可歌可泣者遍布神州大地。这是中华民族最伟大、最壮烈的时代。父亲以他堂堂中国人之人格,有担当、有胆识、有热血,在神州大地创造了一段难忘的历史。    2006年11月4日,我怀揣着父亲的日记,匆匆来到三台县。我急切地想到三台县那些街道、城郭、乡村走走,重温父亲往日的激情;更急切地盼望着一睹那条以父亲之姓命名的郑泽堰风采。+米+花+在+线+书+库+ http://BoOK.miHUa.nET    在我去之前,三台县接到四川省外事办一封信函,说有位叫郑碧贤的法籍华裔女作家,近日将去三台寻根,他父亲郑献徵抗战时曾任三台县县长,请予以接待云云**按程序,县档案局首先要查清郑献徵历史资料,弄清他是何许人,毕竟他曾是集党、政、军、法大权于一身的县长,在任期间是否有贪、杀、占、恶等等欺压百姓的行为劣迹。父亲当年的行为,决定他们对我的接待规格。我原以为这是私人行为,不知道为什么上升到外事程序。他们在认真执行“外事无小事”的原则。也许父亲并不喜欢我这个假洋鬼子身份,但没办法,我也是迫于无奈,纯为自保。    三台县以档案保存的完整而闻名于川。档案局的人用了三天时间连夜加班查看整理。出乎他们意料的是,郑献徵先生得了个满分,是个爱民的好县长;国民党等于恶人、坏人的长年阶级教育逻辑,一时间被这位有根有据、有血有肉的郑县长给否定了。    当县档案局的人,郑重地把厚厚一本复印整理的档案材料《郑献徵先生在三台期间档案史料摘要(民国二十六年十月十六日—民国二十九年五月五日)》交给我的时候,禁不住感叹那尘封了七十多年的历史,感叹那个年代竟有这样一位肯于变卖家产为百姓修堰的好官。他们说:时间太短,来不及整理,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我双手接过这本装载着厚重历史的档案,真有说不出的感慨;我读过他的日记,但父亲七十年前亲笔书写、批示的文件,我是第一次看到;父亲用毛笔书写的《新三台建设大纲》特别让我心动,好亲切!    那是父亲在1938年元旦凌晨,洋洋洒洒写了十一篇,字迹苍劲有力。我用指尖轻轻抚摸,慢慢一页页轻轻翻看;已遥远流逝的岁月又重新铺开;从兴修水利、生产种植、治安保卫、防止贪腐、如何办学到全民抗战;既有发展生产长期抗战的充分准备,更对未来建设充满信念。    我感受到他平静的呼吸,感受到他不畏强寇的坚韧精神,感受到他与三台山水紧紧相融的生命力。他这份充满抗战必胜的自信,从容规划未来的精神是多么可贵啊!心中泛起难以抑制的热流;它展示出民族危难时,中国人那种真实的民族责任。悲哀的是,恢复历史的真实竟等了半个多世纪!    在中华民族最危难的战乱年代,趁机大发国难财者有,屈膝投降者有,消极悲观者有,投机卖国者也有。而他是个有良知的一县之长,必须带领民众发展生产誓死抗战到底。    我不曾来过三台,父亲也不是三台人,他只是抗战时在三台当过两年半县长。在两年半任期中,他以抗战的精神,以超出常人的精力,以他瘦弱的身体,带领民工兴修水利,全长四十六点五公里的渠系,仅用十四个月就竣工,结束了遇灾则逃荒要饭的历史。三台,变成抗战粮仓。┌米┌花┌在┌线┌书┌库┌ http://book.mihua.net    两年半任期中,西安双十二事变后,东北大学面临被毁灭的危机,为保护这股民族建设的希望,他伸出援手迎接东大到三台落户发展,直至抗战胜利。    两年半任期中,他亲自督修飞机场、飞机洞和防空壕,向前线输送装备最好的新兵。三台,被评为抗战模范县。    两年半任期中,大力发展农业,种植水稻、桑桐,增加经济收入。富裕,减少了盗匪。    父亲离开三台那天,百姓以万民伞相送的情景更让我热血沸腾,这种盛典在历史书中看过,何曾想到它竟真实地发生在父亲身上!    接待我的是主管农业的副县长,很年轻,话不多,有份文人的气质。这是我出国多年后首次与国内新一代官员近距离接触。这位副县长和其他主管外事、旅游、文化的官员一样,对堰史不甚了解,特意把水管所退休的老所长李永双老先生请来作解说。    李所长说,这条堰过去叫郑泽堰,1953年之后改名永和堰,但老一辈农民喊惯了,还是喜欢叫它郑泽堰。李所长是老水利人,他父亲当年就曾参加过修郑泽堰,从小耳濡目染,后来又当上水管所所长,对这条堰的每一个沟渠都了如指掌。如今说起这条堰的历史、现状,如数家珍,滔滔不绝。但他说的是三台方言,我基本上听不懂,全靠县办公室一位小伙子给我翻译。    当年他接任水管所所长之职时,他的父亲就对他说:你要像管理自己的家产一样管理好这条堰,当年郑县长带领我们修堰不容易啊。敌人的飞机在头顶上飞,嗡嗡直叫,向我们扔了好多炸弹,涪江水被炸起冲天的水柱,我们两万多名修堰的汉子没有一个退缩,怕啥子?哪个怕他龟儿子!我们知道有了这条堰,才吃得上白米饭……    P14-17

后记

如果没有父亲这本日记,便不会有古堰的新生;如果没有对修建防洪闸的执著追求,便不会有这本书;如果不写这本书,我不会认识那么多富有民族尊严的普通人;更不会与三联书店结缘,与读者共同回顾那撼天动地的抗战大时代精神。    为完成父亲七十年前的遗愿,为了却堰民百姓对防洪闸七十年的企盼,为求证古堰历史,为追寻父亲的足迹,我从南到北走访了一百多名知情者,最高龄的长者有九十八岁,最年轻的也与我同龄,他们也在孜孜求证他们的父辈、祖父辈的历史。我们虽素不相识,却因父辈的情谊,忆及当年那段荡气回肠的往事,激动不已。现在,有几位老人已经仙逝,但他们的音容笑貌已融入在我的书里,没有他们的记述,将遗失许多生动有趣的史实。    重大校史馆、重庆七中、北碚兼善中学、卢作孚研究室、三台县档案局、自贡市档案局、四川省水利厅资料室、荣昌县统战部、东北大学校史馆的各位,在我走访时,热诚接待了我,还有位朋友特意从美国国会图书馆查找到当年曰寇轰炸自贡的报道。我感谢他们的支持和帮助。    三台县录制的纪录片《后方城纪》,还原了抗战时兴修水利,迎接东北大学到三台的历史真实。摄制组的朋友为寻找一个个亲历战争的人,走南闯北、爬山涉水,为的是留下一组组珍贵的记忆。这是三台有史以来的第一部大型史诗纪录片。    2012年4月10日于成都

媒体关注与评论

我热切地推荐此书,深信它会给时人展示一种永远老旧也永远簇新的中国性格,一个保留在老一代国人记忆深处、尘封在郑县长日记里的堂堂正正的中国性格。    一名文弱书生式的年轻县长,在短短两年半时间里完成令后人长久感念的德政,其实正在情理之中。抗战中国,有“新生活运动”,有“国民精神总动员”,有国难当头、相濡以沫的时代精神。每个人必须表现出最优秀最高尚的品德,整个民族才可能免于奴隶牛马之奴役而走向独立自由。    ——王康

编辑推荐

郑碧贤编写的这本《郑泽堰:民国县长郑献徵传奇》是一部催泪史诗,一曲回肠挽歌!    它讲述了一位民国官员廉洁奉公、毁家纾难的尘封往事,再现了父女两代尽忠尽孝、造福一方的历史传奇。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郑泽堰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0条)

 
 

  •   这本书是传记而似小说,似传奇而实为真事,为民国以及当代历史留下一份珍贵的记忆。书中真实地反映出清官修堰,惠泽于民,女承父愿,大忠大孝的动人情节。读完全文为郑氏父女的情怀感动。几度噙着眼泪,几度泪眼婆娑,几度欲罢不忍,几度击节拍案!好书
  •   这样的官员真是难得,看来这位郑献徵比我们的共产党员还优秀,希望我们的党组织要求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都应读一读这本书,从中受到教益和启示。
  •   很多事我知道些,后来外公也当了县长,解放后被镇压,80年胡耀邦主持给予平反,家里只留下几张母亲在外读书带走的几张照片。。。。。现在,母亲正在读这本书。。。。
  •   呈现给读者的很真实,值得一读。
  •   比现在当官的强多了
  •   很感人,很有触动
  •   只能算还行吧。
  •   长期以来,许多真实的历史被掩盖,亟需还历史真面目。本书说明:和共产党里也有鱼肉百姓的坏人一样,国民党里也有为人民服务的好人。
  •   表扬与自我表扬之作,感情超越了历史,主观成份较大,不是一个客观真实的历史回顾。
  •   非常好,他让我们看到抗战时期一个中国人以及一个中国官员的那种铮铮铁骨!!!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