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考古学论文集

出版时间:2013-3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张光直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中国考古学论文集》是作者考古学论文的精选结集,收录有19篇论文。包括考古学学科意义及其与历史学的关系、中国相互作用圈与文明的形成、古代巫觋文化的特点及其在王权形成中的作用、东南沿海尤其是台湾原始社会考古、殷墟考古等。作者立足于实践调查和中国考古学实际材料、吸收区域文化多元说等新理论,在文明的交互作用、东南沿海与南岛语族的关系、古代王权兴起等问题上提出了自己严谨精当的见解。

作者简介

张光直,华裔考古人类学家。祖籍台湾,自称"番薯人"。1950年代在台湾大学读人类学,师从李济。后负笈美国,哈佛大学人类学系研究生院毕业。曾任哈佛大学人类学系教授兼系主任、台湾中研院副院长。为美国科学院及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台湾中研院院士。张光直一生致力于中国考古学与考古学理论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他通过一系列有影响的专著和大量学术论文,把祖国古代文明的丰富考古材料介绍给世界。更倡导以世界性的眼光来研究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及其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力求通过中国文明进程和发展模式的建立,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科学理论的内涵做出原创性的贡献。

书籍目录

前言 考古学与“如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人类学” 考古学和中国历史学 对中国先秦史新结构的一个建议 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断代 中国远古时代仪式生活的若干资料 仰韶文化的巫觋资料 中国相互作用圈与文明的形成 中国东南海岸的“富裕的食物采集文化” 中国东南海岸考古与南岛语旗起源问题 台湾省原始社会考古概述 新石器时代的台湾海峡 “浊大计划”与1972年至1974年浊大流域考古调查 浊水溪大肚溪流域考古——“浊大计划”第一期考古工作总结 圆山出土的一颗人齿 中国古代文明的环太平洋的底层 古代贸易研究是经济学还是生态学 中国古代王的兴起与城邦的形成 殷墟5号墓与殷墟考古上的盘庚、小辛、小乙时代问题 《李济考古学论文选集》编者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放射出来的文化扩展是合理的解释。作这种解释的基础是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在中原有一串完整的系列,而在东部和东南海岸当时没有这样的一个完整的发展系列,因此在东部和东南海岸地区的与中原类似的文化想必是自中原较早的文化传布而来的。可是到今天这个基础已经不复存在了,因为在好几个区域中今天也已经有了完整的或近乎完整的发展系列了。因此,“龙山形成期的大扩张”不能再来作为解释龙山形成期的理论基础。但如西谚所云,我们却不可把婴儿与洗婴儿的水一起倒掉,因为婴儿——龙山形成期——是真有的。 沿着史前时代交互往来的路线在几个区域文化之间移动,我们不妨自大汶口开始。沿着海岸平原我们可以走人马家浜文化的领域。从这里我们有两条路线可走:向南穿过杭州湾到河姆渡的领域及其更南到东南海岸,在这里稍后我们可以接触福建的昙石山与溪头文化和台湾的凤鼻头文化。另一条路是自马家浜转向西而沿长江向上游走。在这条路上我们先碰到安徽的薛家岗文化,然后在江西又碰到跑马岭文化(或称为山背文化)。从这里我们可以再向上游走到湖北的大溪和屈家岭文化,或沿赣江转向南方走人粤北和石峡文化。在这些区域的已知的文化和遗址不都是完全同时的,但它们的文化传统都是彼此平行的,只是多半都还没有为考古学所揭露。一般而言,在年代学上看北方稍早(公元前第四千纪)而南方稍晚(公元前第三千纪早期),但这可能只是由于资料不全所产生的幻象,而且至少所有的区域之间都有重叠现象。 沿着东海岸和长江流域做这个贯穿各个考古文化区的假想中的旅行,我们会看到我们所遇的史前居民在物质文化上有许多相似之点。

编辑推荐

《中国考古学论文集》作者立足于实践调查和中国考古学实际材料、吸收区域文化多元说等新理论,在文明的交互作用、东南沿海与南岛语族的关系、古代王权兴起等问题上提出了自己严谨精当的见解。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考古学论文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该著作涵盖张先生的十九篇文章,都是经过本人慎重择选出的,价值之重无需细谈,读来感受最为贴切。
  •   精装硬壳本,装帧有诚意。纸张白皙。一套九本,目前未出版一本:古代中国考古,期待这本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