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财政农业支持及其效率研究

出版时间:1970-1  出版社:中国农业  作者:沈淑霞  页数:214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农业是公益性较强的特殊产业,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农业始终受到政府的干预和扶持。财政支持作为政府调控和保护农业的核心措施,在市场经济和WTO《农业协议》政策空间的双重约束下,其支持水平、支持方式和支持效率日益受到各国政府和有关研究人员的关注。  市场经济是一种效率经济。提高财政支出效率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转变政府职能的客观需要,也是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财政农业支持是政府公共支出政策的重要内容,如何在国家财力有限性的客观约束下,完善财政农业支持体系,提高财政农业支持效率是我国财政农业支持政策改革和支持资金管理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国财政农业支持及其效率研究》在详尽阐述财政农业支持的理论依据和我国财政农业支持客观必然性的基础上,首先运用趋势分析方法、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以及比较研究方法对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财政农业支持规模、支持方式和支持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然后,进一步运用相关的经济学理论对影响我国政府财政农业支持行为和支持效率的制度因素和利益相关者行为因素进行了经济学分析。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针对我国政府财政农业支持行为和支持效率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并希望对进一步完善财政农业支持体系和财政农业支出管理制度有所启发。  研究表明,政府作为投资主体,为提供农业公共产品和服务而对农业领域进行的投入性支持是当前我国财政农业支持的主导方式;而政府通过辅助性支出形式向农业生产、流通、贸易活动或某些居民提供的补贴性支持仍属于财政农业支持的辅助方式。  就国家现有财力而言,我国财政农业投入性支持的绝对规模和相对规模均处于正常水平,强调支持总额的稳定增长比单纯强调扩大支持的相对规模更具有现实意义。从长远看,投入性支持绝对规模的稳定增长和相对规模的动态下降是一种必然趋势。

作者简介

  沈淑霞,女,1965年9月生于吉林省农安县。1987年和1990年先后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农经系,分别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获得管理学博士学位。现任北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北华大学会计学科带头人、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员,主要从事会计学、审计学、农业经济管理等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参加工作以来,在各类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编和参编教材各一部。

书籍目录

序一序二内容提要Abstract第1章导论1.1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1.1.1研究背景1.1.2研究目的1.2国内外相关研究评述1.2.1国外相关研究评述1.2.2国内相关研究评述1.3有关概念和研究范围的界定1.3.1有关概念的界定1.3.2研究范围的界定1.3.3资料来源说明1.4研究方法和研究的基本框架1.4.1研究方法1.4.2研究的基本框架1.5研究的创新说明第2章财政农业支持的理论依据和客观必然性2.1市场失灵与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2.1.1市场失灵理论2.1.2国家干预经济理论2.2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理论2.2.1凯恩斯的赤字财政与经济增长理论2.2.2汉森—萨缪尔森的乘数理论和加速原则2.2.3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财政支出与经济发展阶段理论2.2.4舒尔茨的农业与经济增长理论2.3财政农业支持的理论依据2.3.1公共产品理论2.3.2农业经济中存在外部效益2.3.3农业产业的风险属性2.4我国财政农业支持的客观必然性2.4.1我国农业基础产业地位的特殊性2.4.2实现新时期农业发展目标的客观需要2.5我国财政农业支持的原则2.5.1要与国家农业发展的总体目标相协调2.5.2要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2.5.3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第3章财政农业支持范围、总量及效率的一般性说明3.1财政农业支持的范围3.1.1支持范围的进一步划分3.1.2财政农业投入性支持3.1.3财政农业补贴性支持3.2财政农业支持总量3.2.1财政农业支持总量的构成3.2.2财政农业支持总量与农业支持总量的区别3.3财政农业支持效率3.3.1财政支出效率的基本理论3.3.2财政农业支持效率的内涵3.3.3财政农业支持效率的内容和主要影响因素第4章财政农业投入性支持效率的实证分析4.1投入性支持规模效率的实证分析4.1.1投入性支持绝对规模的效率分析4.1.2投入性支持相对规模的效率分析4.1.3影响我国财政农业投入性支持规模的客观因素4.2投入性支持结构效率的实证分析4.2.1财政农业投入性支持资金的使用结构效率4.2.2财政农业投入性支持的预算体制结构效率4.3投入性支持资金的使用效率分析4.3.1投入性支持资金使用效率的一般分析4.3.2投入性支出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计量经济学分析第5章财政农业补贴性支持及效率5.1主要农业补贴方式及其经济学含义5.1.1市场价格支持5.1.2直接收入补贴5.2美国、欧盟和韩国农业补贴方式改革的比较分析5.2.1美国农业补贴方式的改革5.2.2欧盟农业补贴方式的改革5.2.3韩国农业补贴方式的改革5.2.4三国农业补贴方式改革的动因与效果分析5.3我国农业补贴方式的特点及效率分析5.3.1农业补贴性支持的特点5.3.2粮食价格支持政策的效率分析5.4我国农业补贴方式的改革5.4.1现实选择5.4.2发展趋势第6章财政农业支持效率的制度经济理论分析6.1制度因素对经济效率的影响6.1.1制度的含义6.1.2制度安排与经济效率之间的关系6.1.3制度因素对经济效率的作用机制6.2影响财政农业支持效率的制度因素6.2.1财政制度的作用6.2.2影响我国财政农业支持的制度因素6.3财政预算管理体制与财政农业支持效率6.3.1财政分权理论与中央和地方政府职能划分6.3.2我国财政体制的分权化改革6.3.3财政分权对我国地方财政农业支持行为的影响6.4财政农业支出管理制度效率6.4.1预算支出管理制度效率的理论基础6.4.2我国财政农业支出管理的制度效率6.4.3财政农业支出预算管理制度创新第7章财政农业支持效率的评估7.1效率的特点和效率评估的必要性7.1.1效率的特点7.1.2效率评估的必要性7.2效率评估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7.2.1成本—收益分析方法的原理7.2.2我国财政农业支出的性质及成本—收益分析的特殊性7.2.3财政农业支出成本和收益的评估7.3成本—收益分析法的局限和替代方法选择7.3.1成本—收益分析法的局限性7.3.2可供选择的其他评估方法7.4财政农业支持效率评估应注意的问题第8章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8.1主要研究结论8.2政策建议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4.对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  在对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中,通常将财政支出划分为公共资本和经常性支出,分别研究各自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公共资本是指政府在公共部门的公共投资形成的资本,通常是指基本建设投资形成的公共设施资本。许多研究表明,公共资本存量是经济增长和生产率的重要决定因素。Barro(1990)对公共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用于生产公共产品的支出具有正的外部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现倒u型模式,说明存在最优的公共产出水平;同时还表明政府的消费性支出与经济增长呈负相关;政府投资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他指出,从长期讲政府投资性支出对经济增长无重要影响。Aschaner(1989)强调要区分政府消费与政府资本积累的不同作用。他的经验分析指出,政府资本存量对生产率的增长具有正效应,但政府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就要小得多。  就理论研究而言,财政与农业发展的关系属于公共产品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公共产品理论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财政理论,是西方国家政府制定财政政策和财政农业支持政策的重要理论基础。按照公共产品理论的观点,财政就是要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着眼于社会经济的长远利益和社会公共需要,弥补市场的固有缺陷,矫正市场失灵,以实现社会经济协调、稳定和健康发展。西方学者认为,农业本身属于私人部门,农产品本身的生产与分配也具有私人物品的性质,但从农业提供的产品和成果来看,它又是公益性很强的产业。农业的运行过程需要公共设施的支撑,如大型农业水利工程、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业信息服务系统、生产环境保护等农业基础设施体系。此外,农业的发展还具有明显的正外部性,例如,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就业机会、维护社会稳定等。基于以上考虑,公共产品理论又认为农产品具有一部分公共物品性质,需要政府通过财政政策进行宏观调控。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我国财政农业支持及其效率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