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与台湾

出版时间:1970-1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作者:王文壮  页数:471  

内容概要

  台湾与海南分别为我国的第一、第二大岛,由于地理、气候等条件极为相似,被国人称之为姐妹岛。琼台两地同是陆地面积最小、海洋面积最大的省份。根据考古发现,台湾与海南在100万年前均与大陆相连。两岛地形地貌特征相同,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相近,物种相似,同属于岛屿性经济,构成了彼此在农业方面合作的基本前提。但是,两岛农业发展却存在很大的差异:台湾的现代农业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而海南仍处在农业现代化的起步阶段,但农业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裕。这些因素使得琼台两地农业合作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优势、取长补短,符合经济合作的比较优势原则。为了加强两岛间的农业合作,促进两岛经济的共同发展,特编写《海南与台湾:农业发展比较与合作竞争》。  《海南与台湾:农业发展比较与合作竞争》从农业资源、农林牧渔各业发展、农业发展环境与条件几方面对琼台两地情况进行了阐述与比较,并对琼台合作与竞争,包括琼台农业合作现状、琼台农业合作的突破口,以及农业合作的政策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作者简介

  王文壮,1952年2月生,广东省汕头市人。中共党员,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1977年7月毕业于华南热带作物学院栽培系。1977-1988年在热作两院科研处工作。1981年9月-1982年9月参加农业部英语培训班学习;1985年4月一1986年4月到美国夏威夷州农业实习。1988年10月-1995年1月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工作,先后任副所长、副书记、所长兼书记。1998年9月-2000年7月参加华南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研究生班学习。1995年2月起任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副校长,先后分管过科研、国资、基建和总务后勤等工作。1993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中国热带作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热带作物学会科技咨询委员会主任。  "九五"期间曾主持国家重点科技项目--橡胶树选育种及农业部"948"项目--国外优良椰子品种引进等研究课题。先后发表论文十余篇,科普作品一部,有多篇论文分别获得"全国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中国现代农业探索新论文库论文一等奖"、"海南区科协优秀论文三等奖"、"海南省人才战略论坛文库论文优秀奖"、"中国热带作物学会二十大优秀论文奖"。从2002年开始,主要进行琼台农业比较发展研究。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篇 地理与资源第一章 地理位置与地形地貌第一节 琼台地理位置第二节 琼台的地形地貌第二章 农业气候资源比较第一节 气温第二节 雨量第三节 常风与台风第三章 人力资源第一节 海南的人力资源第二节 台湾的人力资源第四章 土地资源第一节 海南的土地资源第二节 台湾的土地资源第五章 水资源第一节 海南的水资源第二节 台湾的水资源第六章 生物资源比较第一节 海南的生物资源第二节 台湾的生物资源第三节 琼台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多样性研究第二篇 农林牧渔各业发展第七章 农业开发历程第一节 农业开发简史第二节 近半个世纪琼台农业发展过程第八章 种植业发展比较第一节 海南的种植业第二节 台湾的种植业第九章 琼台林业发展比较第一节 海南林业发展第二节 台湾林业发展情况第十章 畜牧业发展比较第一节 海南畜牧业生产发展情况第二节 台湾畜牧业生产发展情况第十一章 渔业发展第一节 海南渔业第二节 台湾的渔业生产第三篇 农业发展环境与条件第十二章 化肥农药第一节 海南的化肥农药第二节 台湾的化肥农药第十三章 琼台农业机械化比较第一节 海南农业机械化第二节 台湾农业机械化第十四章 农产贸易与市场建设比较第一节 海南农产贸易第二节 台湾的农产贸易第三节 海南农产品市场建设第四节 台湾农产品市场建设第五节 比较分析第十五章 农产品加工……第四篇 琼台农业合作与竞争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海南藤类资源丰富,仅尖峰岭林区的统计,即有藤本植物68科206属547种。在海南的棕榈科藤本3属16种中,有7种适宜推广种植,是制作高档藤质家具的上等原料。海南藤类植物的利用方式主要有:做中药材,如绞股蓝等,以及民间常用跌打风湿药;食用果品和淀粉食品等。红白藤是红藤、白藤、厘藤、竹藤、棉藤等热带藤类的总称,20世纪60年代,海南红白藤常年产量约12万担,占全国总产量70 9/6以上。海南以红白藤为材料纺织各种工艺品有悠久的历史,唐代琼州藤器已行销内地。明清时期成为外销的大宗商品。《黎岐纪闻》中有“黎产唯藤之利最大”的记载。1952年后,红白藤加工后运销国内外,很受欢迎。  20世纪90年代,海南曾掀起了种藤热,“热作两院”还进行了防护林内间种红白藤的试验,并推广至国营农场。至2005年底,海南棕榈藤的种植面积达6 852公顷,竹子l 420公顷,年总产值约3.66亿元。目前,海南陵水藤竹工艺品有限公司是海南最大的藤竹制品加工企业,产品的90%出口,年出口创汇200万美元。  为保护中国热带林生态系统,国际竹藤组织、德国政府与海南省,联手实施热带竹藤计划。五指山区为海南发展竹藤项目的重点示范区。2001年底,海南省已引进国内外棕榈藤优良品种9个,培育竹藤种苗100万株。同年海南开始实 、施中部山区生态扶贫示范项目,于陵水县种植竹藤,经几年发展,效果显著,但至今因相关政策对发展藤类不利,因而农民对种植藤类尚缺乏积极性。  海南岛原有竹种38种,近年引进新种41种,种类已达79种。天然竹集中于中南部山区天然林及丘陵台地灌丛,在山地河谷及平原村落,则散生大量人工或天然丛生竹群落。人工栽培的竹林主要用于食用、筑材、编织、绿化及充当防护林等。育苗方法有埋节育苗、主枝育苗、主枝空中压条等,组培育苗尚处实验阶段。1993年以来,海南的笋用竹林面积虽有较大增长,但是对大量的天然竹林和材用人工林的经营仍很落后,综合效益较低。海南竹林主要分布于琼山、琼中、儋州、通什、三亚、定安等市县。 海南竹藤产业已纳入全省“林业发展‘十五’计划及到2010年规划”,计划用5~10年的时间,发展3.3万公顷热带竹和6.7万公顷棕榈藤。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海南与台湾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