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中福建农民教育研究

出版时间:1970-1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作者:林克显  页数:193  

前言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首要问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新农村需要新农民。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开展农民教育是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措施。  笔者出生在农村,成长在农村,1986年考入福建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后留校工作,与“农”结下了不解之缘。2003年9月,笔者考取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持续发展与推广学在职博士研究生,2004年5月,笔者又调任福建农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主持工作。在学习和工作实践中,对福建省农民教育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有了更多的接触和思考,深感加强农民教育在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民收入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性、紧迫性。  鉴于此,笔者以“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福建省农民教育”为题,以科学发展观、人力资本理论和二元经济理论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比较分析法、个案分析法,对发达国家和地区农民教育的先进经验进行概括,对福建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与农民教育的相互关系进行论证,对近年来福建省农民教育的实践进行总结,对福建省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农民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

内容概要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首要问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新农村需要新农民。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开展农民教育是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措施。

作者简介

  林克显,男,1969年5月出生于福建省大田县,1986年9月考入福建农学院农学系,1990年8月留校参加工作,1998年7月获福建农业大学农学硕士学位,2001年12月被聘为副研究员,2003年9月考取福建农林大学“持续发展与推广学”在职博士研究生,2007年被聘为“成人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引言1.1 农民教育的内涵、特点1.1.1 农民教育的内涵1.1.2 农民教育的特点1.2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1.2.1 问题的提出1.2.2 研究意义1.3 研究内容及基本理论1.3.1 研究内容1.3.2 基本理论1.4 研究方法和技术思路1.4.1 研究方法1.4.2 研究的技术路线1.5 本章小结第二章 国内外农民教育的研究与实践2.1 国外农民教育研究综述2.1.1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关于农民教育的研究2.1.2 国外经济学家关于农民教育的研究2.1.3 国外教育学家关于农民教育的研究2.2 中国学者关于农民教育的研究2.2.1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教育研究的发展历程2.2.2 我国农民教育研究存在的问题2.3 发达国家和地区农民教育的实践2.3.1 美国的农民教育2.3.2 欧盟主要国家的农民教育2.3.3 日本的农民教育2.3.4 韩国的农民教育2.3.5 我国台湾地区的农民教育2.4 本章小结第三章 福建省农业与农村经济对农民教育的需求分析3.1 福建省农业和农村经济概况3.1.1 福建省农林牧渔业经济运行态势3.1.2 福建省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3.2 福建省农民收人调查3.2.1 近五年福建省农民收入调查分析3.2.2 影响福建省农民增收的因素分析3.3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对农民教育的需求分析3.3.1 教育对经济增长作用的研究3.3.2 福建省农村劳动力素质分析3.3.3 福建省农村实用人才资源抽样调查分析3.3.4 福建省农民教育的需求分析3.4 本章小结第四章 福建省农民教育现状研究4.1 福建省农民教育的政策和措施4.1.1 新农村建设前的政策继续贯彻落实4.1.2 农民教育的新政策法规不断出台4.2 福建省的农民教育资源4.2.1 农业技术推广机构4.2.2 农林牧渔业高等院校4.2.3 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所4.2.4 中等职业学校4.2.5 各种科研学会4.2.6 电视、广播、电话、网络等现代教育资源4.2.7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4.2.8 农业科技示范园区4.3 近年福建省农民教育的实践4.3.1 “绿色证书”工程4.3.2 “阳光工程4.3.3 福建省“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工程(新型农民培训)4.3.4 福建省妇女教育培训4.3.5 福建省“百万农民技术员培训工程4.3.6 福建省“星火计划4.3.7 福建省农业“五新”推广工程4.3.8 福建省其他农民教育工程4.4 福建省农民教育存在问题剖析4.4.1 农民教育的法律问题4.4.2 农民教育的管理问题4.4.3 农民教育的观念问题4.4.4 农民教育的经费问题4.4.5 农民教育的体系问题4.5 本章小结第五章 福建省农民教育的实证研究——“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官工程”的个案调查5.1 “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官工程”的缘起5.2 问卷设计与调查方案5.2.1 问卷设计5.2.2 调查方案5.3 结果与分析5.3.1 家庭收入情况5.3.2 教学方法5.3.3 教学时间5.3.4 教学内容5.3.5 师资情况5.3.6 学费来源5.3.7 学习效果5.4 “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官工程”的经验总结5.4.1 政府推动,上下联动是推进村官培养工程的前提5.4.2 立足实际,面向农村是开展村官培养工程的根本5.4.3 经费保证,重视投入是搞好村官培训工程的关键5.5 本章小结第六章 福建省农民教育的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6.1 新时期福建省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目标6.1.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本目标6.1.2 福建省新农村建设的阶段目标6.2 新时期福建省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6.2.1 农业现代化6.2.2 农村城镇化6.2.3 农民知识化6.3 福建省农民教育的未来发展战略6.3.1 基本原则6.3.2 总体目标6.3.3 战略重点6.3.4 战略步骤6.4 加强和改进福建省农民教育的对策研究6.4.1 构建福建省农民教育的法律体系6.4.2 完善福建省农民教育的管理体系6.4.3 健全福建省农民教育的投入体系6.4.4 创新福建省农民教育的运行机制6.4.5 改革福建省农民教育的教学体系6.5 本章小结第七章 结语7.1 本研究的基本结论7.2 研究可能的创新7.3 研究存在的不足7.4 有待研究的问题7.5 本章小结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3.3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对农民教育的需求分析  教育与经济之间关系的联结点是劳动力再生产。教育的基本功能是生产人的劳动能力。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是社会再生产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是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现代社会中,教育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经济的发展需要创新,而创新必须以知识和技术为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主要是靠教育。教育虽然不能增加劳动力的数量,却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以满足技术创新的需要。二战后,日本经济的迅速增长,究其原因在于日本政府注重对人力资本的投资。  邓小平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中认为“从长远看,要注意教育和科学技术……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于牺牲一些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要优先发展教育,把我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实践也证明了,教育对我国经济的增长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教育投资产生的外溢作用显著推动着经济增长,教育投资水平越高,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就越大。因此,要提高综合国力,就必须重视对国民的教育,使之成为一项基本的国策。  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主要是通过育人这一途径实现的。因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主要受制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而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就是人。一个国家所培养的劳动力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该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的程度。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新农村建设中福建农民教育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