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豆耐逆研究

出版时间:1970-1  出版社:林汉明、常汝镇、邵桂花、 刘忠堂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9-07出版)  作者:林汉明 等 著  页数:428  

前言

《中国大豆耐逆研究》专著即将问世,主编林汉明和常汝镇先生嘱为作序,欣然命笔。遍查我国的大豆专著,未见专门写耐逆研究的,因此本书的出版乃是应时、应需之举。大豆生产和其他作物一样,产量和品质具有很好的遗传潜力,但是实际生产中所获得的产量和营养成分含量往往没有预想的好,原因是生长环境没有完全满足基因型的需要。大田中作物的生长环境是变化多端的,人们可以通过栽培技术来调节生长环境使之适合作物的要求,但这种调节是有限度的,有些条件是可控的,有些条件是难以控制的。这些不易控制的就构成了作物生产的“逆境”,是有待人类想办法来控制的。通常“逆境”是指非生物性的环境因子,包括空气和土壤的各种环境因子,称为非生物逆境。广义的逆境还包括了生物性的环境因子,包括病、虫、草等,称为生物逆境。本书从广义的逆境出发,包含了大豆非生物和生物逆境两方面的研究内容。对于大范围的非生物逆境,作物难以左右,一般通过耐受机制去抗衡,这种机制称为耐逆性;对于生物逆境,作物在受到生物攻击时一些物质对于攻击者有害,能抑制有害生物的攻击,这种机制称为抗病(虫)性,但也有的对攻击者并无抑制机能而只有单纯的忍耐,称为耐病(虫)性。非生物和生物环境是相互关联的整体。以往在常规的生产水平上,非生物和生物环境的胁迫保持相对稳定,人们经过数千年的实践已经有所掌握。但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加,人类活动的干扰,地球生存环境正不断加速变化。现代工业的无序发展更加剧了环境的恶化,二氧化碳排放量猛增,温室效应加剧,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海水倒灌,盐渍土面积扩大,干旱、洪涝、冰雪风暴灾害频繁发生,既干扰了人类的生境,又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的维持和发展。另一方面,气候条件的动荡还改变了人类和农作物的生存环境,加上高强度的农作使植物病原物和有害昆虫越冬量剧增,生物种群结构改变,病虫草害加剧。无论非生物逆境还是生物逆境给农业生产不仅已经造成巨大的危害,而且有更大的潜在威胁。因而面向未来,加强农作物应对环境胁迫的研究愈益重要。

内容概要

  《中国大豆耐逆研究(精)》从广义的逆境出发,包含了大豆非生物和生物逆境两方面的研究内容。对于大范围的非生物逆境,作物难以左右,一般通过耐受机制去抗衡,这种机制称为耐逆性;对于生物逆境,作物在受到生物攻击时一些物质对于攻击者有害,能抑制有害生物的攻击,这种机制称为抗病(虫)性,但也有的对攻击者并无抑制机能而只有单纯的忍耐,称为耐病(虫)性。

书籍目录

序言前言第一章 干旱第一节 大豆抗旱性概论第二节 大豆的水分生理特点及抗旱生理表现第三节 抗旱形态第四节 大豆的抗旱性鉴定第五节 大豆抗旱育种第六节 大豆抗旱栽培参考文献英文摘要第二章 盐碱第一节 中国盐碱地的类型、成因及分布第二节 盐碱地的栽培改良措施第三节 盐对大豆主要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第四节 大豆耐盐性鉴定与资源评价第五节 大豆耐盐性与盐渍土的关系第六节 大豆耐盐性遗传与育种第七节 大豆耐盐机理的研究参考文献英文摘要第三章 酸铝毒害第一节 铝毒的症状及毒害机理第二节 大豆的耐酸铝筛选评价方法第三节 大豆的耐酸铝机理第四节 我国大豆耐酸铝育种第五节 酸性土壤大豆高产栽培技术参考文献英文摘要第四章 大豆胞囊线虫第一节 大豆胞囊线虫的生物学特征第二节 大豆胞囊线虫的生态学第三节 大豆胞囊线虫与大豆的相互关系第四节 大豆胞囊线虫的防治第五节 抗病育种参考文献英文摘要第五章 大豆花叶病毒病第一节 大豆花叶病毒的特性第二节 大豆花叶病毒的流行第三节 SMV的防治第四节 大豆对SMV的抗性遗传及其抗病品种选育参考文献英文摘要第六章 大豆灰斑病第一节 大豆灰斑病的分布与危害第二节 大豆灰斑病的发生规律第三节 大豆灰斑病的鉴定与抗源筛选第四节 大豆灰斑病的遗传与抗病育种第五节 大豆灰斑病的防治技术参考文献英文摘要第七章 大豆锈病第一节 大豆锈病的分布与危害第二节 大豆锈菌的生物学特性第三节 大豆锈病的流行规律第四节 大豆寄主抗锈性遗传及其改良第五节 大豆锈病的防治方法参考文献英文摘要第八章 大豆食心虫第一节 大豆食心虫的危害和习性第二节 大豆食心虫田间发生规律第三节 大豆食心虫发生预测第四节 大豆对食心虫抗性机制第五节 大豆食心虫的防治参考文献英文摘要第九章 大豆食叶性害虫第一节 大豆食叶性害虫的分布和种类第二节 大豆抗食叶性害虫的鉴定第三节 大豆的抗虫性机制第四节 大豆的抗虫遗传与育种第五节 重要大豆食叶性害虫参考文献英文摘要第十章 重迎茬第一节 大豆重迎茬生产与研究概况第二节 重迎茬对大豆的影响第三节 大豆重迎茬减产原因与机理第四节 控制大豆重迎茬减产的措施参考文献英文摘要第十一章 抗逆性大豆种质资源的评价和利用第一节 中国大豆种质资源的搜集和保存第二节 生物性逆境抗性种质的筛选和评价第三节 非生物性逆境抗性种质的筛选和评价第四节 耐重迎茬大豆品种的筛选第五节 耐逆种质的创新和利用参考文献英文摘要第十二章 中国大豆生产逆境研究的展望第一节 世界及中国大豆供求状况第二节 增加中国大豆产量的策略第三节 耐逆抗病研究在大豆生产上的重要性第四节 分子生物学在大豆耐逆抗病的应用参考文献英文摘要

章节摘录

插图:第二,大豆在轮作中具有重要地位。早在2000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将大豆广泛地应用于轮作制度中。到了后魏时代,豆谷轮作有了很大的发展。宋朝把豆谷轮作、精耕细作以及增施粪肥等作为土壤耕作的基本措施。当代的作物轮作仍是维持地力平衡,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我国半干旱地区农业中豆类和其他作物的轮作意义尤为重要。黄土高原旱地农业区,大部分为黄土覆盖,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土壤瘠薄,加之相对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大,许多地方无施肥条件,耕作粗放,种植相当比例的大豆无疑成为培养和恢复地力的重要措施。虽然现代农业生产条件和技术的发展如修筑水平梯田、推广蓄水丰产沟和化肥的使用,对培土增产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豆类在轮作中的应用仍然是提高和维护土壤肥力的重要手段。第三,大豆在畜牧业的发展中起重要桥梁和纽带作用。半干旱地区多属于农牧交错区,牧业占有一定的比例。大豆及其茎秆均是饲料的主要来源,从客观上看,半干旱地区农业是建立在有限自然降水量的基础上,单纯的种植业常受到自然降水的影响而稳定性极差;一些区域内由于降雨的短缺,发展林业也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种植大豆和发展养殖业相结合是一条可取的振兴经济途径。第四,大豆是半干旱地区农业经济中传统而又重要的创收产品,是农民群众的主要经济来源。近代历史上,半干旱地区农民群众用大豆换取必要的生活用品是维持生计的方式之一。在目前半干旱区区域经济中,大豆在市场上也极为活跃。进入21世纪以来,据陕北榆林、延安地区的调查,在各种粮食作物中,大豆仍是当地主要的外销产品,与薯类加工的粉丝并称为区域经济产业链中两大支柱产品。除我国半干旱地区外,半湿润地区雨养农业中,大豆生产也占有重要的位置。单纯的灌溉大豆在我国北方地区所占比例很少,经常受到干旱的威胁,而大豆相对而言稳产性好,经济价值较高,成为农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三、干旱及其对大豆的影响(一)干旱干旱是在无灌水条件下,长期无雨或少雨,气温高,湿度小,土壤水分不能满足农作物的需要,使作物生长受到抑制,甚至枯死,造成减产或无收的一种自然现象。干旱可以分为大气干旱和土壤干旱两种。大气干旱是土壤干旱的成因,两者有密切联系。干旱灾害问题实际包含了干旱和旱灾两个不同的内容。干旱通常指淡水总量少,不足以满足人的生存和经济发展的气候现象;旱灾指因久晴无雨或少雨、土壤缺水、空气干燥而造成农作物受到抑制甚至枯死、人畜饮水不足等的灾害现象。对农作物生产来说,干旱是区域性正常的气候现象,而旱灾是偶发性的异常气候现象。我国干旱区域主要集中在西北部,而旱灾在全国范围内均可以出现。从天气状况考虑,旱灾还包括干热风、高温和热浪等种类。干旱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持续性、地域性、潜伏性和年际变化等多个特点。

编辑推荐

《中国大豆耐逆研究(精)》是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大豆耐逆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