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人的未来

出版时间:2006-3  出版社:机械工业  作者:彼得·德鲁克  译者:余向华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工业人的未来》被许多朋友和一些评论家一致认为是所有书中最棒的。确实,作者自己也认为这《工业人的未来》是作者最得意之作。它也是作者惟一一部公开阐发基本社会理论的书籍。事实上,《工业人的未来》尝试阐发的不是一个社会理论,而是两个。一个或者可称为“一般性社会理论”,它提出任何一个社会都必然有其功能性和合法性方面的要求。另一个或者可称为“特殊性工业社会理论”,并将这些一般性社会理论应用于工业社会这一特例,这种工业社会出现于20世纪,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逐渐获得主导地位。作者曾经给《工业人的未来》加了一个副标题“保守之路”,其原因就在于书中有两个关键性概念,“身份”和“功能”,它们从根本上说是保守性的术语。这两个术语可以追溯到埃德蒙·伯克或者詹姆斯·麦迪逊,而不是约翰·洛克,更不是法国大革命,也不是卡尔·马克思。《工业人的未来》的第三个关键术语是“合法性”,这基本上也是一个保守性的术语。如果当时这个术语已创造出来的话,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很可能就会用这个术语,而本杰明·迪斯雷利则确实使用过该术语。这个术语随认合法性权力已是一种社会现实,但要求这种权力必须建立在普遍公义、义务责任和共识的基础之上。

作者简介

作者:(美)彼得·德鲁克彼得·德鲁克,美国著名管理学家,现代管理学理论的奠基人。杜拉克著述颇丰,计有15部管理学著作,13部经济学、政治学和社会问题著作,2部小说,1部自传。他的著作被译成了20多种文字,畅销于世界各地。他卓越的学术成就给他带来了20多个名誉博士学位。作为管理学界的“智叟”,杜拉克年逾九旬而不辍耕耘,目前仍执教于加州克莱蒙特研究院,并不断解深刻的著述。代表作有《管理的实践》,《管理:任务、责任与实践》、《公司的概念》、《有效的管理者》、《后资本主义社会》、《旁观者》、《剧变时代的管理》等。

书籍目录

推荐序(包政)序言第1章 工业社会之战第2章 什么是功能性社会第3章 19世纪的重商主义社会第4章 20世纪的工业现实第5章 希特勒主义的挑战与失败第6章 自由社会和自由政府第7章 从卢梭到希特勒第8章 1776年的保守主义反革命第9章 保守之路译者后记

章节摘录

书摘这次世界大战是为工业社会的结构而起,它所谋求的,是工业社会的原则、目标和制度。工业社会的一个论题,也是其惟一的一个论题就是社会与政治秩序问题:自詹姆斯·瓦特发明蒸汽机以来的大约200年期间,整个西方为自己创建起了一个全新的栖息地,在这个丰裕的物质世界里,其秩序是否与旧的社会和政治秩序有什么相同或不同呢?    最能清晰地反映这个论题的是这样一个事实:它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作为工业战争的一次大战——在这场大战中,工业不再是一个附属品,而成了战斗主力。工业战争所带来的必然是工业和平——在这种和平状态下,工业不再仅是和平时期社会组织的外围而成了其中心。和平时期和战争时期的社会组织必然都建立在同样的原则基础上,遵从同样的结构规则,这是政治生活的一个规律。有时,它可能表现为一场缔造新社会,或者至少是逐渐显化新社会的战争;而在另外一些时候,它却可能表现为和平。这就出现了第一个论题,一个最为古老的推想——也是最无意义的推想——关于政治哲学的推想,实用主义的政治家可能感觉这无异于“鸡生蛋还是蛋生鸡”之类的推想。但是作为事实本身,并不存在任何疑问:战争社会与和平社会必然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当今的工业战争社会,必将成为明天的工业和平社会的先导。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还可能将工业体系及其社会组织仅仅视为纯粹的从属性副产品。虽然有用好用坏之嫌,机枪、飞机、坦克和汽车都还是被作为了步兵作战这种传统模式的辅助手段。就基本的社会单位而言,1914年的战争仍然反映的是封建社会的组织结构:步兵团中没有职能和技能的分工,它们几乎原样照搬封建社会的结构特征,治安官带领佃户和农    的确,在那场战争的最后阶段,战争就已经开始演变为一种工业战争。1917年和1918年的诸多重大战役,都已是工业战役。但最后的和平并非是工业的和平。大战期间,西方世界的社会组织未曾解决工业社会的问题,它甚至未曾尝试找寻这种解决方案。而恰恰是由于这种差距,导致了凡尔赛体系的崩溃垮塌。凡尔赛时期及此后的若干年——直到1929年,很多国家甚至直到1939年——断然延迟和逃避解决这个工业体系的政治和社会问题,尽管这样做往往并无意识。此时,有一种试图恢复前工业社会(1913年)基本状态的强大愿望。基本上,在战争间隔之间的人们(其时间间隔非常接近,然而其思想甚至对于我们这些同类都完全难以理解)非常清楚差距所在。这点表现为他们坚持认为持久和平是维系凡尔赛体系的社会结构的一种方式。    认为自由社会经受不住再次战争的考验,这种想法(在1928年或者1934年很少有人会怀疑这点)就等于是说我们已知的自由社会不能够寻找到适合工业体系的社会和政治组织结构。如果这一点还有什么意义的话,这实际上是宣判了自由社会的死刑,惟一可能的最大奇迹也就是祈望缓刑。指望永久的和平属于幻想中的太平盛世,而不是任何人间社会所能为的。事实上,死刑在即,随时可被执行。。我们今天之所以还能够为自由而战斗,并非是由于自由国家中缓和姑息之类情绪有什么回归返潮,这种情感根源于认为工业战争将不可避免地导致自由社会的终结,实际上,我们还能够为自由而战斗只是因为希特勒自己的根本错误。    在下一次的和平会议上,我们可能再次致力于构建永久和平——尽管我认为我们都已经开始怀疑这种尝试是否明智。但是,我们无疑不能也不会推卸寻找解决工业体系基本政治和社会问题的责任。而工业战争的现实,且不提战后的现实,更将使得它不可能去推卸这个责任。    今天,战争的工业机器是自发形成的,其他一切都以此为中心来构建。步兵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次要的战斗力。轰炸机的领航员与机组工作人员之间的社会权力关系,或者坦克指挥与部下之间的社会权力关系,如同生产线上的领班和工人之间的关系一样。它建立在技能和职能层级基础之上,同样也建立在指挥层级基础之上。今天,每一支军队的社会性困境,如旧军律、旧的升迁制度和论资排辈(个人技能水平无足轻重)等都无以维系甚至于难以为继,这些现象都表明了一个事实,军队陈旧的前工业社会状态已经无法组织和驾驭新工业社会的现实。在今天的每一支军队中,陈旧的社会形态都让位于新的社会形态——这点在纳粹军团中表现得最为剧烈,军队的战斗力和士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此。在未来社会里,前工业时代的旧社会形态将必须让位于新工业社会形态。    每一位历史学家都知道,由于法国军队需要在新的社会形态基础上组织军队,这就迫使拿破仑战争期间的普鲁士和奥地利接受法国革命的基本社会准则。未来的历史学家将看到,正是出于要在工业体系基础上组织战斗的需要,促使我们这代人努力构建一个工业社会。确定我们这个社会要建构于什么基础之上,是我们这代人的特权,,也是我们的责任。    这与参战本身的善恶问题完全无关。我也不会断言战争就是有意义的,它造就了什么东西或者解决了任何问题。相反,我确信,战争本身是毫无意义的,它不能创造任何东西,或者解决任何问题。我要说的就是战争已是一个现实——一个至关重要、无法否认但又仅仅只是现实的现实。现实本身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它不能创造任何东西,或者解决任何问题。它们只是存在于那里。它们是否有意义,如果有意义,又是什么意义;它们是创造还是毁灭;它们是否解决问题以及如何解决问题——这取决于我们如何对待它们。     无疑正确的是,战争的当务之急是如何设法克敌制胜。然而,同样正确的是,我们希望赢得胜利难道不是为了赋予这次战争以及随之而来的和平以某种意义吗。思考一下:这个问题是什么,它有什么意义,我们如何找到自己的解决方法,这些就是本书惟一关注的问题。因此,全书的惟一主题就是:如何才能将一个工业社会建构为一个自由社会?    人微言轻,对于诸如战后蓝图规划、疆域划分、国际同盟、国家联盟或者金本位制之类问题,我显然很少能说什么,甚至根本就无法置喙,无话可说。当然我不是认为那些国内国际组织的现实问题就不够重要。实际上这种片面的想法就像我们某些蓝图制作者一样愚蠢,他们认为自己在寻找惟一可行的社会机制。总是不让两全——要么选择社会机制而没有政治原则,要么相反——这比无用更糟糕,而且非常有害。有时,具体现实的结果恰恰滋生于观点和原则的讨论当中。有时,一个政治上的堵漏人员,丝毫不曾考虑到一般的规则而只是单纯凭借现场随机应变一拍脑袋得出的一些贸然发现,就缔造了一门新的哲学。在政治领域,只能要么是个二元论者要么什么也不是,因此,“现实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都排除了单纯的政治效果论。然而,本书的研究并非是要试图就某些具体的情况给出具体的解决之道,而仅仅只是因为作为研究者很难了解未来变化的具体情况。按照笔者的观点,今天解决战后具体问题的惟一正确方法,应该是收集拟定多种在不同可能情况和偶然情况下的应对之道,以作为今后的方案选择备选——这就类似于参谋本部那样,总是要拟制很多作战方案,以便从中选择最适宜的方案。当然,完全达成这一任务不仅超出了压缩进一本书的范围所限,而且即便是穷一个人毕生精力也不可能完成。何况,也根本不存在什么办法能够将战时自身的问题隔离开来,而单独只讨论战后的问题。在我看来,将来的某一天,和平得以在历史的旅程中实现只能是通过改车换骑,而不是结束我们的旅程或者重新开始我们的旅程。    简而言之,本书的任务是深人思考一些基本性问题,详解阐明一些基本性论题,基于我们现有的自由社会,未雨绸缪勾画准备一个全新的方案。在此笔者无意妄称自己未卜先知,能够洞察未来工业社会的图景,而只是希望能够指明如何平稳到达这一未来彼岸。    P3-6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  全世界的管理者都应该感谢这个人,因为他贡献了毕生的精力,来理清我们社会中人的角色和组织机构的角色,我认为彼得·德鲁克比任何其他人都更有效地做到了这一点。                          ——通用电气前首席执行官 杰克·韦尔奇    在所有的管理学书籍中,德鲁克的著作对我影响最深。                                        ——微软总裁 比尔·盖茨    德鲁克是我心中的英雄。他的著作和思想非常清晰,在那些狂热追求时髦思想的人群中独树一帜。                                    ——英特尔主席 安迪·格鲁夫    如果说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是管理的话,那么彼得·德鲁克无疑是伟大的发明家。                                               ——美国管理协会    这本书被许多朋友和评论家一致认为是我所有书中最棒的一本。确实,我自己也认为本书是我最得力的作品。                                                ——彼得·德鲁克

编辑推荐

《工业人的未来》整体规划完美,行文清晰透彻,读来琅琅上口,每一页的字里行间,都散发着不断的学习、长期思考的果实芬芳,因此,值得研究、思考和逐字逐句地仔细分析。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工业人的未来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这是德鲁克为数不多的条理清晰的作品。德鲁克大多数书比较散,呵呵。其中关于工业社会下国家的马太效应替代互补效应,确实是有预见性。
  •   没有管理的实践这么经典
  •   虽然是德鲁克的老作品了,但依然不落后于时代,因为他说的是行之四海皆准的道理。虽然是讲道理,但人家德鲁克就不是光说不练,不像国内的某些假把式。老而弥坚,这就是德鲁克。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