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冬看中国

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作者:陶冬  页数:232  
Tag标签:无  

前言

  2009年3月初笔者召开一场电话会议,调高中国经济的增长预测,并宣布中国经济可以在短期内步出衰退。这场电话会议吸引了全球各地上万名投资者、企业负责人参加。人员不仅来自传统的金融重镇纽约、伦敦、中国香港、新加坡,还有巴西、南非、阿联酋、文莱等天涯海角的基金经理。5年前,笔者一场电话会议,能够吸引50名听众就相当不错了。  这场电话会议受到追捧,凸显了中国在全球经济事务中的地位。从日本的机械订单到澳大利亚的铁矿石需求,从巴西货币雷亚尔到美国国债利率,中国因素牵动着所有投资者的心。当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啸袭来时,中国经济的相对稳定以及之后的率先复苏,是全世界避免了一场大萧条灾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经济仅有美国经济的1/3,但是它的活力和增长速度却比美国更强劲、更出色。中国需求,已经是商品市场、机械市场、运输市场的绝对主力。中国消费,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新增长点和全球重新均衡的支撑点。中国资金,也在逐步进入世界金融市场的舞台。中国经济已经站在世界经济舞台的中心。  这与15年前笔者入行时的情景形成鲜明对照。1994年年初笔者到香港时,整个投资银行业中,没有一位全职的中国经济分析员,中国经济研究不过是香港经济师本职之外,抽出10%的时间兼顾一下的领域。如今,每家银行都有一支团队负责研究中国经济。  尽管这样,好的中国经济分析员还是屈指可数的。笔者的一位欧洲客户抱怨道:“如果我需要了解美国经济,随时有20位美国经济分析员恭候。如果我需要了解中国经济,好的分析师不超过5个,而且在任何一个时点他们中的一半都在天上飞。”  市场对于中国经济了解的渴望,在以几何级数上升着。投资者、企业和各国政府都需要了解中国;同时中国了解世界的需求,也在以几何级数上升着。政府的要求、企业的疑惑以及各种名义的演讲邀请纷至沓来。笔者花在飞行上的时间,也就一增再增。在刚刚过去的9月,笔者的飞行里程相当于绕地球三圈。  出差欧美,往往一天跑两个城市,每天有六七场会议。早餐会、午餐会往往在豪华酒店或餐厅举行,但是一场午餐会下来,肚子却是空的—别人在吃、笔者在讲。晚上拖着疲惫的脚步进入酒店房间,第一件事是接通笔记本上网,那里还有几百条电邮等着处理。今天见到的客户知道你在出差,可是99%的客户以为你在办公室,希望你以最快时间处理他们的需求。投资银行分析员的生活,并不像外界想象的那样奢华和舒适。  不停地飞行的一个好处,是给了笔者写作的空间。当电邮、电话渗透不进来时,那是难得的闲暇。思想如流水,不写出来也就浪费了。于是当别人打瞌睡、看电视时,笔者往往在埋头写作。思想驰骋在起落架升降之顷刻宁静中,笔触耕耘于小桌板的方寸土地上。  受航程时间所限,笔者的文字往往只要千余字,题材多样。文章力争具有前瞻性、趣味性。观点可能有对有错,且留给读者评判、时间检验。但是必须讲真话,讲实话,讲自认为有用的话。  本书收录了笔者近年发表的一些对中国经济的看法。感谢颜诚若编辑的辛苦劳动,感谢出版社的大力支持。文责笔者自负。

内容概要

陶冬在本书中谈到了中国对世界的巨大影响,也直言不讳地探讨了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和前途。    陶冬长期看好中国的资本市场,并预言中国内地、香港、台湾十年后将只有一个股市,但外汇储备是把双刃剑,十年内人民币兑美元达到1:5,不过短期内实在不宜升值。并购和能源问题都很紧迫,将改变中国;至于中国的房地产,陶冬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展望。    蔓延全球的经济危机对中国既是危又是机,中国的失速风险下降,不过繁荣景象也难返,增长点出现转移,收紧银根是未来的事。    这场危机之下,成长的中国亦有很多学习之处。香港十年金融业转型就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善于制造观点并明确观点的陶冬,将和大家分享他对中国经济未来的预测。

作者简介

陶冬,瑞士信贷董事总经理、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员。于1998年加入公司,主管亚洲区经济研究。他个人更侧重于对中国经济的研究,但同时兼顾亚洲区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研究。在加入瑞士信贷之前,陶冬任香港宝源证券高级经济分析师及中国研究部主管。
陶冬拥有美国犹他大学博

书籍目录

前言另类的序第1章 站在世界经济舞台中心的中国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的中国  中国数据开始登上国际舞台  中国移动超越沃达丰意味深长  崛起中国对世界的冲击第2章 资本市场风生水起  资本市场的新腾挪  资本市场为经济插上了翅膀  破解流动性过剩之道  必须限制海外土地基金的活动  对冲基金与金融风险  中国内地、香港、台湾十年后只有一个股市  长期看好中国资本市场第3章 资金出海的大时代  在中国资金出海的大时代  现在逼人民币升值是三流经济学家的蠢主意  外汇储备的尴尬  人民币兑美元十年内见1:5  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热  现在是收购海外金融机构的好时机  中投,该出手时就出手第4章 房地产何去何从  2010年下半年房地产市场进入调整期  中国的房地产牛市未死  流动性过剩推动房地产继续上扬  楼市调整被推后  买海景房:到三亚还是西班牙  下一轮房地产热正在形成第5章 全球危机下的中国  全球危机对中国既是危又是机  次贷危机与金融开放  中国不要重蹈格林斯潘的覆辙  中国也存在类似“次贷”的借贷行为  中国经济需要新的超级因素  中国:失速风险下降繁荣景象难返  中国宏观调控的做法  中国经济:增长点转移与流动性泛滥  中国何时收银根  出口反弹在即第6章 学习的中国  三星对中国制造业的启示  大企业领袖:请拜德鲁克为师  iPhone为什么会成功  MBA学位值不值  我所看到的香港金融业十年转型  警惕城市中心空洞化  罗杰斯演讲的启示  中国的通货紧缩并非一无是处  后发与后发优势:反思华尔街模式第7章 我看未来的中国经济  中国老龄化改变世界  高油价改变中国  与其高价抢购海外油田,不如全力开  发煤转油技术  中国制造业最多再有十年好景  重视服务业出口  中国消费市场:新的机会、新的挑战  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两个命题附录 一个分析员的自白

章节摘录

  中国证监会公布了新的IPO条例,意味着2008年9月以来停顿下来的A股市场新股集资活动即将重新启动。这是2009年A股市场最大的腾挪变化,对大市究竟祸兮福兮?对此笔者的理解是:  (1)中国政府对经济复苏已经有九  成把握,工作重点开始转移到非宏观领域。  (2)在不影响整体信贷规模的情况下,北京开始着手处理短期资金流动性,利用新股集资来吸走热钱。  (3)股市已经成为政府调控经济的一个重要政策工具,监管部门试图利用新股发行速度来控制股价上升的动力,但又不至于令其大幅下挫。  (4)首次公开募股(IPO)重开,节奏和力度至关重要,估计以先易后难、先小后大为原则,率先启动中小板。  (5)集资顺序上相信国家重点项目,尤其是基建项目会有一定的优先权,让资本平台为国家的财政刺激措施提供一个集资的渠道、市场化的平台。  (6)前几个IPO不仅关系到资本市场的表现,更会影响经济与消费的前景,所以只准成功不许失败,估计在新股定价上会预留足够的上升空间。  中国的A股市场,已成为继4万亿元之后第二个刺激经济的政策工具。与财政刺激、基建投资不同的是,A股市场无须任何政府资金投入,只要政策利好,民间资金便心甘情愿地大量涌入。股市走强,对消费信心的支持是有目共睹的。笔者认为,北京要调控的是股市上涨的速度,而不是方向。另外,前一段时间银行爆出天文数的新增贷款,这对稳定经济至关重要,不过也造成了短期流动性泛滥的后遗症。在经济复苏极不均衡、出口形势依然严峻、就业局面继续恶化的今天,政府暂时无意大幅收缩银根,祭出IPO乃是有针对性地抹干热钱,实为货币政策上的高招。  北京在资本市场的另一项腾挪,是悄悄地引导国内资金流入香港市场。4月开始的QDII专户理财,便允许有实力、可承受风险的国内资金投资港股。汲取上一次QDII出海惨遭伏击的教训,这次入市可谓“静悄悄” ,虽然规模和声势大不如前,但是中资抄到了港股的底。QDII专户理财,主理国内社保基金、保险基金和企业退休基金的海外投资,其潜力应该大过当年的QDII,相信规模会在今后一两年内大增。另外,QDII再次出海也已经重新提到政府的议事日程上来。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陶冬看中国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同志们,陶冬还是很有眼光的
  •   颜色很好看,但是质量不敢恭维啊
  •   书没预期的好,书内文章为陶博近几年在公开媒体发表的评论文章的分类汇总
    原本希望看到的是系统性分析书籍
    之前很多文章都看过
    略有遗憾
    另外一本《看世界》也是这样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