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艺术全集 15

出版时间:2002-12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作者:样嵩林  页数:304  

内容概要

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发源于民间。初期,道教的治所和传道场所中是洞、堂、舍、室、石屋等民间建筑,经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改造,接受儒家思想和佛教科仪,转变为皇家道教之后,才有了建造宫观的待遇。唐、宋、金、元时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宫观的建设也达到了极限。本卷突出展现了具有代表性的道教宫、观、殿、阁、庙等的择址、平面布局、空间构成、建筑形制,建筑造型、内外装修等建筑艺术的辉煌成就。

书籍目录

论文图版一 北京白云观牌坊二 北京白云观山门三 北京白云观灵官殿四 北京白云观玉皇殿五 北京白云观老律堂六 北京白云观邱祖殿七 北京白云观三清四御殿八 北京白云观钟楼九 北京白云观后苑妙香亭一0 北京白云观退居楼……图版说明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道教的奉祀建筑,源于华夏先民的墓葬祭祀活动。 在古代,以血缘纽带联结起来的原始时期的先民们,还在母系氏族社会时就『创造』出了人的『魂灵』,待到了父系氏族社会,已经相信人的『魂灵』在死后会进入另一个世界。因此在墓葬中应带去他(她)生活中的必需品,即随葬品,以便于他在另一个世界里生活。特别是对部落的首领,更祈求他在另一个世界里,也要像他生前一样,庇护其子孙们的生活。一旦在他们有不如意的时侯,更加怀念先前的部落首领,便会找到他的墓前,倾诉不幸,祈求护佑。总会有一次,在他们的倾拆和祈求之后,有了称心的生活,他们就会相信这是先前的首领在冥冥中保护了他们。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祭祖的习俗。这是人类的原始文明。先民们在向祖先墓地进行祭享活动以外,又会向象征祖先神灵的『神主』或曰『牌位』祭祀。从夏、商、周到春秋战国时期,逐步规范为『左祖右社』的祭祀制度,并在整个中国封建社会中一直延续不断。反映到道教是对『道祖』的祭享。而祭祀场所常是『道祖』生前的居住、修炼、『升化』之所。这些建筑就是早期民间道教的殿堂,随着道教的改造和向官方道教的衍化,纔逐步移入皇家的宫观。道教宫观的规模与形制,则视其『官化』的程度和为皇家所能接受的程度而定。

编辑推荐

《中国建筑艺术全集(道教建筑)(精)》是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建筑艺术全集 15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