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建宜居城市理论与实践

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作者:胡宝哲  页数:339  字数:33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关于宜居城市营建的专著,是关于如何规划、设计宜于“普通人”生活和居住的城市环境的论著。城市发展到现代信息化、生态和网络时代,城市问题包罗万象,人类需求又错综复杂,城市环境设计的复杂程度,已远远超出了以建筑学为基础的、传统的城市规划和设计的理论、方法、内容的范畴。本书试图通过对近些年来国内、国外宜居城市环境营建的实践、实例的调研、分析,以及对近几年来笔者亲身参与的规划设计的工作实践的总结,从整体和宏观的视点,从不同的侧面和层面,着重探讨和论述营建宜居城市的理论、原则以及有效进行宜居城市规划设计的方式和具体规划设计手法。    本书共由以下八章构成:    第1章是全书的引章,重点对城市环境意识、宜居城市的概念和标准、宜居环境的构成要素、营建理论、方法与研究课题等进行概述和讨论。    第2章重点结合美国、欧洲、日本以及国内一些城市的规划设计的实践和调研结果,论述宜居城市环境营建的人性化理念,人的需求问题,讨论环境的人性化课题、人性化城市的方策以及环境细节与舒适性等问题。同时,通过对在东京和西雅图等城市调研结果的系统分析,论证建筑环境对人的行为的影响,如对人流、车辆分布的影响要素、对街道行人行为特征的影响以及对广场使用效果的影响要素等。    第3章着重从内涵与意义、空间和时间、观念和方法等方面对营建的系统观进行论述,对整体化和系统化设计思想进行讨论,并结合对美国、欧洲、日本和我国的规划设计实例的分析,从步道空间系统、绿化和公共空间系统、环境细部、“动”“静”空间的系统化、小规模地段的整体和系统化设计等方面,对宜居城市营建的系统观以及具体规划设计手法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第4章是关于永续发展城市的讨论。在本章中,主要结合对国内外规划设计实例的分析,对可持续发展理念在现代城市环境设计中的重要地位、永续发展城市的概念和环境特点、永续发展的规划设计思想、内容、永续发展城市环境营建的主要措施和规划设计方法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和讨论。    第5章主要围绕城市景观与城市特色的课题进行讨论。通过对国内外规划设计实例的分析研究,重点对景观与特色、城市景观的构成要素、特色的内涵、城市特色的塑造等方面,从城市景观和特色对现代城市文化层面上的意义、城市景观体系的确立、具体内容到规划设计原则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论述。    第6章是关于城市空间体系的立体化营建。在本章中,结合美国、日本、意大利的成功规划设计实例,论述多层面立体化城市空间营建的必然性,体系的内容、特点以及在解决现代城市各种矛盾、问题和在环境设计中的重要作用,重点对多层面道路及公交系统、竖向便捷度与高架步道系统、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地形地貌的有效利用等方面进行讨论。    第7章是对公共空间多元化的论述。在本章中,从对公共空间本质的讨论、完善既有城市的环境特征、公共空间的环境改善及措施、室内公共空间的营建几个方面,重点论述室内外公共空间营建的理论、设计原则和方法,并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的视点,分析讨论国内外成功的规划设计的实例。    第8章是关于宜居城市环境营建中的公众参与和规划立法课题。在本章中,结合欧美、日本的成功实例,从城市与人类文化、市民与城市关系的视角,对公众参与和决策程序、公众参与的内容和形式、公众参与的意义、作用以及如何推动公众积极参与宜居城市环境设计的方法等方面进行讨论。此外,通过对国外有关成功实例的分析,阐述了规划立法在良好城市环境营建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总结了现代城市通过规划立法促进城市环境改善的主要内容、类型和方法,同时,对规划立法的主观性和局限性等课题也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作者简介

胡宝哲,1981年北京清华大学毕业,获建筑学士;1986年清华大学毕业。获城市规划硕士;1993年日本东京大学毕业,获博士学位。曾任清华大学讲师,日本丹下健三都市建筑设计研究所高级建筑师。现任美国贝禾设计公司(BHA DeSign Inc.)首席设计师、合伙人,注册城市规划师/建筑

书籍目录

前言1  宜居城市概述  1.1  城市环境意识    1.1.1  城市环境    1.1.2  城市环境意识    1.1.3  城市环境改造    1.1.4  环境改善三大措施  1.2  宜居城市的概念和标准    1.2.1  背景资料    1.2.2 宜居概念和标准    1.2.3  宜居要素  1.3  营建理论、方法和课题    1.3.1  理论构架    1.3.2 营建理论和方法    1.3.3  研究课题2  人性化理念  2.1  满足人的需求    2.1.1  关于“人性化”    2.1.2  人的需求问题  2.2  环境的人性化    2.2.1  交通出行环境——人性化城市建设的重点    2.2.2  人性化城市方策  2.3  细节与舒适性    2.3.1  道路交通设施    2.3.2  公共服务和便利设施    2.3.3  公共空间方面    2.3.4  规划和功能布局    2.3.5  城市管理方面    2.3.6  步行环境方面    2.3.7  停车方面  2.4  行为与建筑环境    2.4.1  建筑环境与人流分布    2.4.2  建筑环境与行为特征    2.4.3  广场活力影响要素3  营建的系统观  3.1  内涵与意义  3.2  空间和时间  3.3  步道空间的系统化    3.3.1  步行者权益    3.3.2  步道空间的分类    3.3.3  步道空间系统的营建  3.4  绿化和公共空间系统    3.4.1  项链式    3.4.2  “鱼骨状”结构    3.4.3  网络式  3.5  “动”“静”空间的系统化  3.6  环境细部的系统化  3.7  小规模地段的系统化设计4  永续发展观  4.1  关于永续发展观  4.2  城市的永续发展课题  4.3  永续发展的衡量标准  4.4  永续发展的主要措施    4.4.1  城市选址与布局    4.4.2  生态优先与植被绿化    4.4.3  水资源保护和利用    4.4.4  高渗透性铺装材料    4.4.5  节能和永续能源利用    4.4.6  “绿色”生态建筑技术    4.4.7  屋顶及立体绿化    4.4.8  交通方式    4.4.9  自然和人文环境    4.4.10  场地要求方面5  城市景观与特色  5.1  关于景观与特色  5.2  城市特色的塑造    5.2.1  因地制宜    5.2.2  传承传统    5.2.3  城市标志    5.2.4  城市轮廓线    5.2.5  建筑环境品质    5.2.6  城市雕塑    5.2.7  色彩基调  5.3  城市景观体系    5.3.1  体系的内容    5.3.2  体系的规划  5.4  规划设计实例    5.4.1  连云港国际商务中心    5.4.2  包头稀土工业园区    5.4.3  杭州华达商业综合体    5.4.4  武汉长江紫都    5.4.5  宜昌国际会展中心及周边地区规划设计6  立体化营建  6.1  需求与资源——立体化的必然性    6.2  综合立体开发    6.2.1  大型化和多功能化    6.2.2  与公共和基础设施一体化    6.2.3  人工地坪与立体交通系统  6.3  多层面道路及公交系统    6.3.1  地铁系统    6.3.2  其他大容量轨道交通    6.3.3  地下公交车专用道  6.4  竖向便捷度与立体步道体系    6.4.1  关于竖向便捷度    6.4.2  立体步道体系    6.4.3  高架步道分类和体系营建  6.5  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    6.5.1  发展历史和分类    6.5.2  地下街与地下城    6.5.3  课题与发展趋势  6.6  地形地貌的有效利用    6.6.1  利用高低差进行人车分流    6.6.2  营建立体公共空间    6.6.3  城市环境美化  6.7  实例分析    6.7.1  东京    6.7.2  明尼阿波利斯    6.7.3  那不勒斯    6.7.4  西雅图中心区    6.7.5  北京CBD核心区和西苑商业区    6.7.6  大阪江坂公园    6.7.7  幕张新都心7  公共空间的多元化  7.1  公共空间的本质  7.2  完善既有空间环境特征  7.3  公共空间的环境改善    7.3.1  环境改善内容    7.3.2  街道环境改善  7.4  室内公共空间    7.4.1  共享大厅    7.4.2  室内街道8  公众参与和规划立法  8.1  公众参与和决策程序    8.1.1  现状与课题    8.1.2  规划和决策程序    8.1.3  主动和积极参与    8.1.4  程序的建立  8.2  公众参与的内容、形式和特点    8.2.1  公众参与的内容    8.2.2  公众参与的形式    8.2.3  公众参与的特点  8.3  规划立法的意义和内容    8.3.1  国外规划立法情况    8.3.2  规划立法主要内容  8.4  规划立法的主观性主要参考文献结语与谢词

章节摘录

  1 宜居城市概述  1.1 城市环境意识  城市是人类创造的伟大成就,是人类文明和物质成就的集中体现,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城市不是一种巨大的、偶然事件的产物。确切可考的四千多年的城市发展历史表明,城市产生于农业文明,发展在工业社会,需要在随之而来的生态文明中完善,这是目前对城市发展的规律、必然性的普遍认识和概括总结。  1.1.1 城市环境  什么是城市环境?具体而言,城市环境是由物质环境,经济社会和文化环境组成的。城市中的物质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两大类构成要素。在自然环境构成要素中有大地、江河、湖泊、山川、空气、水、植物、动物、矿藏资源等,人工环境构成要素中有建筑、街道、广场、公园、庭院、铁路、桥梁、各类生活服务设施、地铁、市政基础设施等。而经济、社会和文化环境则包含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治安、文化氛围、就业机会、社会保障和福利、教育水平、物价和消费水平、道德风气等。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营建宜居城市理论与实践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条)

 
 

  •   一直觉得自己对于城市建设这块缺乏深入地了解,看完书后,收获挺大的。
  •   这本书还是很不错的,对我最近写的课题有帮助。
  •   参考一下还可以,在当当买书不错。
  •   很多细节还是不错的推荐规划设计和管理人员作为常识阅读
  •   读后感觉尚可。
  •   比较好的专业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