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全国环境艺术设计论坛优秀论文集

出版时间:1970-1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作者: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环境设计艺术委员会,西安美术学  页数:422  

前言

  2010年是中国经济在夯实复苏基础的调整之年,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年,同时也是中国与世界发展进一步融合的一年。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中国美术家协会环境设计艺术委员会和西安美术学院承办的2010年“为中国而设计”第四届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展在古都长安举办。为了更好地体现西部开发的成果和中国环境设计领域的成就,大展暨论坛以“为农民而设计”为主题,无论是大展的作品评选,还是论文集的编辑,我们都希望能够展示中国“十一五”规划为新农村建设中环境艺术设计界所取得的成就,同时,在环境艺术设计领域提倡设计的独创性和原生态,为中国的环境设计发展提出具有核心价值与现实意义的导向。  与大展同时进行的论坛得到了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工作者和在校学生的支持,今年大展组委会共收到了有关环境艺术设计的论文近两百篇。由于论文集版面所限,只能选取部分发表。经过评选,我们选取了那些体现严肃的治学态度、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关注学科学术前沿和环境艺术设计健康发展,并且言之有物,体现了科学的学术思路的部分论文发表。对于一些内容相似、观点雷同的论文,我们仅保留了一至两篇,其余的忍痛割舍。  本次征集的论文内容包括为农民而设计、低碳与生态、环境艺术设计及其教育、建筑城市景观环境设计、环境设计理论及探索五大领域。参与单位近百家,所撰论文较为全面完整地反映了本次大展的主题以及环境艺术发展的前沿问题。并反映出业界专业人士对探讨如何解决中国环境实际问题以及国际地位的关注和关心,让我们感受到中国环境设计工作者的思想和思考。  中国美术家协会自成立以来,一直以推动中国环境设计学科的发展为己任,希望通过举办大展和论坛关注中国当前环境设计领域的热点问题,引导中国环境设计学术健康发展,并且通过大展的作品评选和论坛极力提倡为中国设计,为中国的普通人设计,为中国的多数人设计,关注民生、关注环境、关注现实问题的解决。我们的活动得到了全国环境艺术设计界和院校的同学们的积极关注和参与,由此带动的学术思考对中国环境设计的健康发展必定产生良性作用。

内容概要

  中国美术家协会自成立以来,一直以推动中国环境设计学科的发展为己任,希望通过举办大展和论坛关注中国当前环境设计领域的热点问题,引导中国环境设计学术健康发展,并且通过大展的作品评选和论坛极力提倡为中国设计,为中国的普通人设计,为中国的多数人设计,关注民生、关注环境、关注现实问题的解决。我们的活动得到了全国环境艺术设计界和院校的同学们的积极关注和参与,由此带动的学术思考对中国环境设计的健康发展必定产生良性作用。

书籍目录

为农民而设计12 研究地域居住环境保护民居建筑遗产18 从生态美学的视角看地坑窑的环境艺术价值22 从实际出发,为农民而设计——湘中地区农村住宅设计初探25 让乡土文化走进今天的村镇景观设计31 渝东南土家族农村中心场镇的再生——以重庆黔江濯水场镇历史文化保护为例36 为农民而设计——农村住宅规划与设计探索40 人文生态的理想——生土窑洞原生态民居的失落与再生研究51 节能节地与低碳的居住环境艺术——以陕西三原柏社村生土地坑窑研究为例59 乡村景观色彩营造的置换路径64 刍议吐鲁番生土民居建筑形制的文化传承——读吐峪沟麻扎阿勒迪村生土民居68 农村、环境与审美72 走出城市化思维的怪圈——论乡土文脉视界下的新农村环境景观艺术设计75 绿色窑居动态空间的拓扑形态研究81 渭北旱原农村住宅规划设计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84 生土建筑的生命观88 米脂窑洞古城民居院落形态特征分析90 “再生”——三原柏社村地坑窑洞民居文化传承与保护性研究97 师法自然——黄土地低碳设计的实践101 新民居村落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以南石碑村景观规划设计为例109 新农村建设中的节能环保方略113 保护文化传承的陕西新农村建设118 延续传统聚落形态、营造新村交往空间——以山西窦庄新村建设为例123 农村公共空间的设计转型与治理127 生土艺术表现与陕西地坑窑空间设计实践研究134 初探乡村聚落环境文化性修缮设计方法——以陕西乡村民俗环境设计系列为例137乡土之脉大地之美低碳与生态142 中国现代城市化进程的思考144 低碳化人居环境建设初探——以上海崇明岛低碳建设为例148 论低碳理念下的室内设计实质151 低碳时代的绿色设计——从理论到实践156 天津近代建筑景观的保护与地域文化遗产特色的研究162 低碳风景区规划设计与人的社会五心思想探究——以大雁塔文化休闲景区为例170 工业遗址的公共空间改造设计研究——以南通唐闸工业遗址景观改造设计为例184 城市建筑立面色彩的选择与节能187 论我国绿色会展设计的实现途径191 浅谈生态建筑的空间形态194 北方城市内河综合改造规划与实践研究——以沈阳市浑河综合提升改造规划为例199 城市现存老剧场的改造设计202 生态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205 建筑与自然共生刍议208 低碳展示:会展发展的新方向环境艺术设计及教育214 中国未来环境艺术中的艺术可能性——关于中欧环境艺术交流工作三年感想216 环境艺术设计与人文素质教育——感悟2010上海世博会219 “大环境”中的设计与环境中的“大设计”——当代环境艺术设计的视野222 西北生土窑洞研究及其环境改造设计之教学实践227 共性与个性——浅谈艺术类院校景观建筑学的特色教育232 试论美术院校营建学院教学与实践的核心价值观236 材料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地位与作用239 浅议室内设计教学与创新人才培养242 环境艺术概念设计的意义及其创作实践探索250 现代景观设计风格定位的思维培养——关于景观设计学科教育的探索254 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开办及其思考257 绿色设计课程多维教学目标的设定及实现262 对环境艺术设计中创造力培养的思考265 信息化时代下的环境艺术设计手绘教学初探268 材料整合与肌理探索在设计素描教学中的探讨一室内设计专业基础素描教学的案例分析283 测绘生土窑洞民居,认识建筑本原文化290 环境艺术设计的边际效用理论浅谈295 职业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理论教学的缺失及其对策研究298 地方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特色教学体系探索301 教学模式的新探索——以湖北美术学院环艺系为例304 浅探建筑与室内外空间设计发展的几个趋势——环艺毕业生获奖设计作品解析310 设计教育领域中的“通识教育314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学习心理与行为特点分析317 结合乡土材料的构筑训练课程探索建筑、城市、景观环境设计324 从传统与时尚的共生看日本景观价值取向329 照明设计作为一种空间视觉意义的传达——中央美术学院图书馆室内空间及照明改造设计335 对自然的回应——技术体系对城市环境形态的影响探微338 浅谈现代城市街道景观设计342 矿山公园的创意策划与景观资源评价346 地铁站台空间的人性化设计——以北京地铁为例349 森林博物馆展示形式室外化的探讨352 论建筑艺术中艺术思想实质的表现特征——从安徽宏村到万科·第五园355 微观社会学背景下的内城公共空间景观设计361 灾后重建地区的儿童游戏场所设计原则初探环境设计理论与探索366 解读世博369 “在场”审美经验下的场所特征与营造374 寻找功能中的美感379 现代景观的语言学艺术探析385 明代民间“祠堂”营建现象、空间意义及其对当代的启示389 景观设计与“科学”三辩392 浅议“新中式风格”之回溯现象395 传统环境营建理念的艺术核心规律399 融入自然的有机设计402 阿道夫·洛斯:装饰不是罪恶405 乡土建筑中高技术与低技术之辩408 关于四川地震地区特色旅游纪念品整体研发的思考412 价值视阈下展示设计传播符号的解读416 景观设计中的隐喻性420 历史文脉在城市景观中的传承

章节摘录

  国务院2008年颁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定义“核心保护范围内的历史建筑应当保持原有的高度、体量、外观、形象和色彩”,表明文物类建筑保护力度强,改变可能性降低,而历史建筑在保持原有高度、体量、外观形象和色彩的前提下,允许调整其内部空间及内部结构和构造,允许有一定的设施更新和本体改造。此条例对历史民居建筑的界定.为我国的民居建筑遗产的保护,提供了全新的理论模式和运作依据。  近几年的建筑遗产保护运动的发展,改变了以往仅仅针对文物单位的保护模式,大量的近现代特别是砖混结构的建筑遗产纳入保护单位,在这样的社会研究背景下,研究地域居住环境,保护民居建筑遗产已是历史的必然。  任何文化都具有传承性。城乡历史建筑是历史长河中,孕育华夏民族生生不息的本源。陕西地区中,陕北、关中现存的大量地域性居住环境值得研究与探讨,对聚落性人文建筑的探索,有利于发现本原文化与人类生态环境之间的联系;如果在推进乡土聚落建筑生态环境保护中保护不当,那么根基性的本原文化断层势在难免。在长期的调研中发现大多数聚落性历史民居建筑更多融合于地方的自然地形与地貌中,自身有着其发展的脉络和良性的循环机能,因此整理与挖掘其固有的本质性联系,是未来生态型环境民居建筑发展走向不容忽视的课题。  近年来,西安美术学院建筑环境艺术系组织大量师生参与新农村规划建设、地方历史民居古城的调研,体验了陕北窑洞民居的敦厚朴实,陕南民居的竹木建筑,以及关中青砖建筑所特有的大气磅礴的底蕴,都深刻感受到了地域性传统民居聚落所具有的建筑历史价值、人文价值及艺术价值。在聚落历史建筑中,从多元化的角度反映各个不同历史阶段态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和演变。历经百年沧桑的建筑聚落群,经过人文历史的沉淀,遗存了大量的民俗文化传统,以及传统手工艺。面对历史民居建筑文化的丛生,我们需要通过多种保护形式,去探索和发现历史民居建筑在地域性环境中的生态型、延续性和生命力,在人类生存的本能下寻找民居建筑文化本原,为未来的城市扩容埋下理想的“种子”。同时,文化的发展总是与经济相并行,提升地方资源的有效性、利用性,是地域性生态环境生命力与延续性发展必备的基石。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第四届全国环境艺术设计论坛优秀论文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发货的速度和服务都还不错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