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大成

出版时间:2006-6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作者:杨继洲  页数:492  
Tag标签:无  

前言

  中医药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生命科学,是科学与人文融合得比较好的学科,在人才培养方面,只要遵循中医药学自身发展的规律,只要把中医理论知识的深厚积淀与临床经验的活用有机的结合起来,就能培养出优秀的中医临床人才。  近百余年西学东渐,再加上当今市场经济价值取向的作用,使得一些中医师诊治疾病,常以西药打头阵,中药作陪衬,不论病情是否需要,一概是中药加西药。更有甚者不切脉、不辨证,凡遇炎症均以解毒消炎处理,如此失去了中医理论对诊疗实践的指导,则不可能培养出合格的中医临床人才。  对此,中医学界许多有识之士颇感忧虑而痛心疾首。中医中药人才的培养,从国家社会的需求出发,应该在多种模式多个层面展开。当务之急是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要倡导求真求异,学术民主的学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设立了培育名医的研修项目,首先是参师襄诊,拜名师制订好读书计划,因人因材施教,务求实效。论其共性则需重视“悟性”的提高,医理与易理相通,重视易经相关理论的学习;还有文献学、逻辑学,生命科学原理与生物信息学等知识的学习运用。“悟性”主要体现在联系临床,提高思想思考思辩的能力,破解疑难病例获取疗效。再者是熟读一本临证案头书,研修项目精选的书目可以任选,作为读经典医籍研修晋阶保底的基本功。第二是诊疗环境,我建议城市与乡村、医院与诊所、病房与门诊可以兼顾,总以多临证多研讨为主。若参师三五位以上,年诊千例以上,必有上乘学问。第三是求真务实,“读经典做临床”关键在“做”字上苦下功夫,敢于置疑而后验证、诠释进而创新,诠证创新自然寓于继承之中。  中医治学当溯本求源,古为今用,继承是基础,创新是归宿,认真继承中医经典理论与临床诊疗经验,做到中医不能丢,进而才是中医现代化的实施。厚积薄发、厚今薄古为治学常理。所谓勤求古训、融汇新知,即是运用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以显著的疗效、诠释、求证前贤的理论,寓继承之中求创新发展,从理论层面阐发古人前贤之未备,以推进中医学科的进步。  综观古往今来贤哲名医均是熟谙经典,勤于临证,发遑古义,创立新说者。通常所言的“学术思想”应是高层次的成就,是锲而不舍长期坚持“读经典做临床”在取得若干鲜活的诊疗经验的基础上,应是学术闪光点凝聚提炼出的精华。笔者以弘扬中医学学科的学术思想为己任而决不敢言自己有什么学术思想,因为学术思想一定要具备有创新思维与创新成果,当然是在继承为基础上的创新;学术思想必有理论内涵指导临床实践,能以提高防治水平;再者学术思想不应是一病一证一法一方的诊治经验与心得体会。如金元大家刘完素著有《素问玄机原病式》,自述“法之与术,悉出《内经》之玄机”,于刻苦钻研运气学说之后,倡“六气皆从火化”,阐发火热病证脉治,创立脏腑六气病机、玄府气液理论。其学术思想至今仍能指导温热、瘟疫的防治。非典型传染性肺炎(SAP,S)流行时,运用玄府气液理论分析证候病机,确立治则治法,遣药组方获取疗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造福群众。  毋庸置疑刘完素是“读经典做临床”的楷模,而学习历史,凡成中医大家名师者基本如此,即使当今名医具有卓越学术思想者,亦无例外,因为经典医籍所提供的科学原理至今仍是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准则,至今仍葆其青春,因此“读经典做临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值得指出,培养临床中坚骨干人才,造就学科领军人物是当务之急。在需要强化“读经典做临床”的同时,以唯物主义史观学习易经易道易图,与文、史、哲,逻辑学交叉渗透融合,提高“悟性”指导诊疗工作。面对新世纪东学西渐是另一股潮流,国外学者研究老聃、孔丘、朱熹、沈括之学,以应对技术高速发展与理论相对滞后的矛盾日趋突出的现状。譬如老聃是中国宇宙论的开拓者,惠施则注重宇宙中一般事物的观察。他解释宇宙为总包一切之“大一”与极微无内之“小一”构成,大而无外小而无内,大一寓有小一,小一中又涵有大一,两者相兼容而为用。如此见解不仅对中医学术研究具有指导作用,对宏观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的链接,纳入到系统复杂科学的领域至关重要。近日有学者撰文讨论自我感受的主观症状对医学的贡献和医师参照的意义;有学者从分子水平寻求直接调节整体功能的物质,而突破靶细胞的发病机制;有医生运用助阳化气,通利小便的方药能同时改善胃肠症状治疗幽门螺杆菌引起的胃炎,还有医生使用中成药治疗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运用非线性方法,优化观察指标,不把增生前列腺的直径作为惟一的“ 金”指标,用综合量表评价疗效而获得认许,这就是中医的思维,要坚定地走中国人自己的路。  人民卫生出版社为了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设立的培育名医的研修项目,先从研修项目中精选20种古典医籍予以出版,余下50余种陆续刊行,为我们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只要我们“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就会学有所得、学有所长、学有所进、学有所成。治经典之学要落脚临床,实实在在去“做”,切忌坐而论道,应端正学风,尊重参师,教学相长,使自己成为中医界骨干人才。名医不是自封的,需要同行认可,而社会认可更为重要。让我们互相勉励,为中国中医名医战略实施取得实效多做有益的工作。  王永光 2005年7月5日

内容概要

本书由明代杨继洲原著、靳贤补辑重编,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刊行。共10卷。所述内容十分广泛,首论《内经》、《难经》中有关针灸的论述,其次有针灸歌赋选、经络腧穴、刺法针法、灸法、针灸证治、杨继洲医案和小儿按摩法。由于作者是经验丰富的中医针灸临床家,使得本书具有鲜明的临床实用特征,其间不乏作者的精辟论述,对明以后针灸学的发展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成为针灸临床的必读之书,在当今仍不失为一部具有启发实用作用的临床针灸参考书。且有图表140余幅,十分方便读者理解、记忆。本次整理采取最精良的版本,书前增加导读,书末附有穴名索引,便于读者查阅。本书为针灸专业人员的必读之书,可供中医临床各科医生研读,也可供针灸爱好者学习之用。

书籍目录

仰人周身总穴图伏人周身总穴图卷之一  针道源流  针灸直指《素问》    针灸方宜始论以下至刺法论俱《素问》    刺热论    刺疟论    刺咳论    刺腰痛论    奇病论    刺要论    刺齐论    刺志论    长刺节论    皮部论    经络论    骨空论    刺水热穴论    调经论    缪刺论    经刺论    巨刺论    手足阴阳流注论    卫气行论    诊要经终论    刺禁论    五夺不可泻    四季不可刺    死期不可刺    刺法论    五刺应五脏论    九刺应九变论    十二刺应十二经论    手足阴阳经脉刺论    标本论    刺王公布衣    刺常人黑白肥瘦    刺壮士    刺婴儿    人身左右上下虚实不同刺  难经《难经本义》卷之二  周身经穴赋《医经小学》  百症赋《聚英》  标幽赋杨氏注解  席弘赋《针灸大全》  金针赋杨氏注解  玉龙赋《聚英》  通玄指要赋杨氏注解  灵光赋《针灸大全》  兰江赋杨氏集  流注指微赋窦氏卷之三  五运主病歌《医经小学》  六气为病歌  百穴法歌《神应经》  十二经脉歌《聚英》  玉龙歌杨氏注解  胜玉歌杨氏  杂病穴法歌《医学入门》  杂病十一穴歌《聚英》   长桑君天星秘诀歌以下《乾坤生意》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  四总穴歌《聚英》  肘后歌《聚英》  回阳九针歌  针内障秘歌杨氏  针内障要歌杨氏  补泻雪心歌以下俱《聚英》  行针总要歌  行针指要歌  刺法启玄歌六言  针法歌  策杨氏考卷    ……卷之四卷之五卷之六卷之七卷之八卷之九卷之十穴名索引

章节摘录

  口诀烧山火,能除寒,三进一退热涌涌,鼻吸气一口,呵五口。  烧山之火能除寒,一退三飞病自安,始是五分终一寸,三番出入慢提看。  凡用针之时,须捻运人五分之中,行九阳之数,其一寸者,即先浅后深也。若得气,便行运针之道。运者男左女右,渐渐运人一寸之内,三出三入,慢提紧按,若觉针头沉紧,其针插之时,热气复生,冷气自除;未效,依前再施也。  四肢似水最难禁,憎寒不住便来临,医师运起烧山火,患人时下得安宁。  口诀透天凉,能除热,三退一进冷冰冰,口吸气一口,鼻出五口。  凡用针时,进一寸内,行六阴之数,其五分者,即先深后浅也。若得气,便退而伸之,退至五分之中,三入三出,紧提慢按,觉针头沉紧,徐徐举之,则凉气自生,热病自除;如不效,依前法再施。  一身浑似火来烧,不住时时热上潮,若能加入清凉法,须臾热毒自然消。  口诀阳中隐阴,能治先寒后热,浅而深。  阳中隐个阴,先寒后热人,五分阳九数,一寸六阴行。  凡用针之时,先运人五分,乃行九阳之数,如觉微热,便运一寸之内,却行六阴之数以得气。此乃阳中隐阴,可治先寒后热之症,先补后泻也。  先寒后热身如疟,医师不晓实和弱,叮咛针要阴阳刺,祛除寒热免灾恶。  口诀阴中隐阳,能治先热后寒,深而浅。  凡用针之时,先运一寸,乃行六阴之数,如觉病微凉,即退至五分之中,却行九阳之数,以得气。此乃阴中隐阳,可治先热后寒之症,先泻后补也。  先热后寒如疟疾,先阴后阳号通天,针师运起云雨泽,荣卫调和病自痊。  补者直须热至,泻者直待寒侵,犹如搓线,慢慢转针,法在浅则当浅,法在深则当深,二者不可兼而紊乱也。  口诀留气法,能破气,伸九提六。  留气运针先七分,纯阳得气十分深,伸时用九提时六,癥瘕消溶气块匀。  凡用针之时,先运人七分之中,行纯阳之数,若得气,便深刺一寸中,微伸提之,却退至原处;若未得气,依前法再行,可治癥瘕气块之疾。  痃癖癥瘕疾宜休,却在医师志意求,指头手法为留气,身除疾痛再无忧。  口诀运气法,能泻,先直后卧。  运气用纯阴,气来便倒针,令人吸五口,疼痛病除根。  凡用针之时,先行纯阴之数,若觉针下气满,便倒其针,令患人吸气五口,使针力至病所。此乃运气之法,可治疼痛之病。  运气行针好用工,遍身疼痛忽无踪,此法密传堪济世,论金宜值万千钟。  口诀提气法,提气从阴微捻提,冷麻之症一时除。  凡用针之时,先从阴数,以觉气至,微捻轻提其针,使针下经络气聚,可治冷麻之症。 提气从阴六数同,堪除顽痹有奇功,欲知奥妙先师诀,取次机关一掌中。  口诀中气法,能除积,先直后卧,泻之。  凡用针之时,先行运气之法,或阳或阴,便卧其针,向外至痛疼,立起其针,不与内气回也。 中气须知运气同,一般造化两般功,手中运气叮咛使,妙理玄机起疲癃。  若关节阻涩,气不通者,以龙虎大段之法,通经接气,驱而运之,仍以循摄切摩,无不应矣。又按扪摩屈伸,导引之法而行。  口诀苍龙摆尾手法,补。  苍龙摆尾行关节,回拨将针慢慢扶,一似江中船上舵,周身遍体气流普。  或用补法而就得气,则纯补;补法而未得气,则用泻,此亦人之活变也。  凡欲下针之时,飞气至关节去处,便使回拨者,将针慢慢扶之,如船之舵,左右随其气而拨之,其气自然交感,左右慢慢拨动,周身遍体,夺流不失其所矣。  苍龙摆尾气交流,气血夺来遍体周,任君体有千般症,一插须交疾病休。  口诀赤凤摇头手法,泻。  凡下针得气,如要使之上,须关其下,要下须关其下,连连进针,从辰至已,退针;从已至午,拨左而左点,拨右而右点,其实只在左右动,似手摇铃,退方进圆,兼之左右摇而振之。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针灸大成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32条)

 
 

  •   本书成于公元1601年,杨继洲原著,靳贤补辑重编,属明代官修本,体现了集体智慧的结晶,内容系统全面。集明以前的针灸学术精华而成,有很高的临床指导意义。本书与其他针灸书不同,穴数、次序、尺寸迥异,因它于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配套,此图与本书表现出图文一致,因历代官修版,皆据铜人图进行统一,但图经失传,所以本书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非同寻常。杨继洲不仅具有很高的中医针灸理论素养,同时还是一位经验丰富的中医针灸临床家,成而使得本书带有鲜明的临床气息,杨氏学贯古今,吸取了历代针灸学的精华,但许多优秀名著早已失传,杨氏非常重视本书,更彰显出本书的珍贵,本书共分十卷,所述内容十分广泛,首论内经、难经中有关针灸的论述,其次有针灸歌赋选、经络腧穴、刺法针法、灸法、针灸证治,以及杨氏医案,最后附有小儿按摩法。全书共有图表140副,图文并茂,非常有助于对文字的理解。本书是一部针灸学珍本,与铜人图配套,值得珍藏、研究、学习,也是当今针灸学的重要参考文献,值得强力推荐。
  •   《针灸大成》是杨继洲的个人著作,如果非要说是与人合作不可,那就是在他的家传基础上,整理、发挥而成!与靳贤无关,与现在学者的著作出版不了,找名人、领导作序、挂名一样,这一点,老前辈范行准先生失察!!!
  •   此书为杨继洲毕生针灸经验之总结。图文并茂,旁征博引。其中一些歌诀更是有助于学习者的记忆。还有其中的案例,对于我们现在针灸临床治疗有着非常高的指导意义。
  •   此书集人体经络学,(内经)(难经)中有关针灸的论述之大成,是一部不可多得的针灸学著作。
  •   明代是针灸发展的盛世,针灸著作也是辈出,针灸大成集针灸之大成,融名家之亲身临床,资料丰富,内容翔实,读至悦然!
  •   这本书是针灸学集大成的著作,老师讲说进入针灸临床最好要读一下,很重要的书,常读常新。
  •   此本书是临床针灸医生必读之经典!
  •   很好的书 是学针灸的必读经典 打好基础再上临床,少走好多弯路
  •   是指导中医针灸理论与实践的好书,虽然是明朝名医杨继洲撰写的,但是至今仍有很高的使用价值。
  •   买回来才知道,原来误传杨继洲著。杨继洲针好了巡抚大人的萎病,巡抚大人一高兴,出钱出版了针灸整理汇集----针灸大全。针灸的作用之大,由此可见。
  •   针灸大成成书于明代,是针灸学的集大成!研究针灸者理当拜读
  •   太好了,超喜欢,结合了内经等部关于针灸取穴的内容,本人认为好于针灸甲乙经。
  •   针灸从业者必读之书,内容实用
  •   针灸界三大名著之一,而且也是最好读最能直接指导临床的一本,必须反复仔细阅读
  •   针灸大成是一本很经典很实用的针灸必读书籍。
  •   针灸大成 汇集各家针灸经典于一身 不愧为“大成” 学习中医特别是学习针灸推拿的 都应当好好拜读一下
  •   此书一直都是借着读的,现在买了,更要好好研究一番。此乃针灸必读之书。
  •   学针灸必读之书
  •   书的质量不错。内容是集针灸理论技法之大成,值得收藏和学习
  •   这本比甲乙经实用性好很多,配图很全面,但是也没做一个系统的比较和探讨,我在网上下载的一个灸经里面把历来所有针灸的分歧观点都统筹然后分辨好坏,很实用。不过本书也可以了,个人自己用的话还是买现代人写的书吧。
  •   这个版本的针灸大成内容上还算不错,适合入门的呢~
  •   针灸学的大作,对于针灸爱好者来说很好
  •   我妈妈得了面瘫,请老中医来我家针灸,她直夸这本书很好。我买了是为送给她的。书其实是文言文,外行看不懂!不过老中医说针灸就是要看古书!
  •   学中医针灸,很不错的一本书。
  •   期待能从中学到知识!这本也厚,知识性一定很强。是历代人的结晶。也是学习针灸必读的好书。
  •   《针灸大成》是学习针灸的人必备的一本书,需要背诵,需要实践。
  •   书籍好,对于我这个学针灸的医学生来说,用处相当大。很多朗朗上口的歌让我把难背的经络熟记于心。
  •   早就想买这本书了,针灸重要参考书。学医就得好好学习前人经验
  •   要了解中医针灸的必读书目之一,古人的智慧必定不比现代人差。
  •   中医针灸的经典之作,值得慢慢研究
  •   不读针灸 不懂中医
  •   学中医针灸的不买这个做参考是不行的
  •   从书本身内容来讲,巨人评价也高,看简单看了一下,的确不错,是学习针灸的好教材资料,作业经典书,价格不便宜,纸质包装却有待加强
  •   对针灸感兴正趣,这是不可缺少的读物,里面有图,虽是古文,对照其它针灸书,尚可理解.
  •   看看很有好处的,适合针灸专业人士购买,搞针灸是一定要买针灸大成的。
  •   针灸甲乙经之后最详细的针灸著作,集古代之大成
  •   针灸大成是学习针灸的典籍。
  •   刚被老师带进门,想继续学习针灸,所以这本必备之书。希望可以帮到我。
  •   很不错的书,学习针灸的人必备
  •   还是经典的书好,此书是针灸的集大成之作。觉得要专门学习针灸还是看经典的书好,但是文言文的,初学者学起来难度较大。总之物有所值。
  •   学习针灸的经典,好好研读。
  •   针灸重要参考书。学医就得好好学习前人经验 .
  •   虽然没有很多的创新,但是收集了比较全的针灸歌诀,而且附录的医案能给初学者启示
  •   这本书不错 很便宜也很实用 学针灸的推荐购买
  •   不愧是针灸大成,没让我失望
  •   学针灸的,不看针灸大成真的不要说学针灸!非常棒!如果能出本繁体版的就更好!一定买来收藏!
  •   此书真可谓集针灸之大成,能将此书融会贯通必可成一代大师
  •   好书 好书 好的没字
    针灸 针灸 真的无图
    无字成书
  •   针灸方面的好书啊,值得用心去阅读,书的质量不错。推荐购买。
  •   我自己是学针灸的,真的,书很好
  •   挺不错的一本以针灸为题材的书
  •   学针灸必须拥有的书
  •   很喜欢,学针灸必看的书,书的质量很好。
  •   书写的很经典,不愧是古籍,看着书就会觉得比现代版的针灸类书籍有深度,支持经典
  •   这本书确实是针灸爱好者应读的一本好书。
  •   经典图书终于等到有货了~~~~~
    觉得比针灸甲乙经实用
  •   内容很丰富,学针灸的好书
  •   学针灸的必看的一本书
  •   针灸经典,学习必备,有很多穴位歌诀需要背诵,继续学习。
  •   针灸中的圣经
  •   经典就是经典啊,学针灸的都应该好好看看
  •   学针灸看它挺不错的,很好用
  •   学针灸必备的经典,人手一册吧
  •   帮朋友买的,是针灸经典,他很满意
  •   学针灸 的圣经
  •   以前买过一本,很详细的针灸书籍
  •   针灸经典读本,值得一读
  •   收集了很多针灸名篇,集大成者
  •   对针灸的总结,好好研究下
  •   神奇针灸,还是需要老师现场指导
  •   刚拿到,好书,值得研究,搞针灸,值得一辈子研究!
  •   老师专门推荐的好书,学针灸必备
  •   还没仔细研究,但是一起想买关于针灸的书籍,觉得这本似乎还不错
  •   针灸的经典,还是应该读读的
  •   针灸方面的经典书籍,收藏,慢慢研究。
  •   针灸经典,慢慢看
  •   学针灸必须品
  •   学针灸的应该好好看下,很有用,很经典
  •   不用说了,针灸名著。
  •   针灸之重要著述
  •   一本针灸好字典,里面太多套系统
  •   我们作为针灸铁杆,最最忌讳的事情莫过于将“针灸”写成“针炙”。
  •   好书!值得看!针灸者必看!
  •   正在慢慢品味!如能译成现代文就好了!对于想在针灸方面有所领悟的话,此书必备!!
  •   关于针灸的书籍,建议大家人手里一本。
  •   书是朋友推荐的,因为是明朝杨继洲的,算是古人流传下来的。所以里面不会出现现代版的好多错误和无根据的戏说。但是书确实有些专业性,如果没有中医的基础,看起来是有些费事。
  •   不愧是临床医生的必读丛书,真的很不错!新货,超满意。
  •   书的纸质很差,人卫出版社都是这样的?对于我这个初学者来说,有用的是书后的穴名索引。内容翻了翻还不错,留着慢慢看。
  •   老师推荐的,针灸学的同学必看的临床书记哈
  •   看后你就知道,杨继洲所写
  •   此本书是中医必读之经典!
  •   读经典做临床。。。
  •   此书为中医必读经典
  •   学中医之必读!只要看完定能受益!
  •   中医必读丛书嘛,还是有买本慢慢细读的价值的,不错!
  •   针灸学必读好书
  •   如果学习中医的话,是必备的吧。。。里面的东西很实用
  •   书很不错,很传统,学中医的好资料
  •   不错,值得收藏和好好学习的书,我要用上面的知识来帮助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医
  •   中医不错的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