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学

出版时间:2008-10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作者:胡大一 等主编  

前言

很高兴这本医学研究生教材——《心血管内科学》即将面世。相信本教材将完善教材建设,丰富教材层次。本教材在编写指导思想上,要求作者运用历史的眼光,站在人文的高度,采用哲学的观点,回顾过去,牢记教训,总结成败;面对现在,找出问题,克服弊端;展望未来,谋求发展,指出方向。我们希望借鉴国外培养医学专家的模式,加强对研究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所以本书在编写内容上,注重人文医学背景、把握循证医学事实、提出预防医学发展观,注重研究生能力的训练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在写作方法上,体现了述评专家的洞察力和专家述评的写作风范。希望研究生在拿到这本教材时,感觉像是拿到了一张鱼网,而不仅仅是得到了一条鱼。本书不是面面俱到地讲具体疾病的诊断治疗,而是以医学科学事件的历史观、现实观和发展观为主线,贯以人文、哲学、辩证法的内容。以一个病种或其分支为主线,分析历史事件的发展、意义和地位,探讨和展望未来发展策略和发展目标。以高血压为例,过去认为老年高血压的发生是一种代偿机制,脑动脉硬化后需要提高灌注压才有助于健康;而现在认为,降压有助于减少脑卒中。又比如,治疗心衰方面,过去强调地高辛正性肌力为一线治疗,而今把具有负性肌力作用的13受体阻滞剂推到了第一线。希望这些内容能起到启迪智慧、开拓思维的作用。感谢各位作者在百忙之中整理思路,与青年朋友们分享自己多年行医的感悟和体会。由于这种历史、人文、哲学与医学结合的写作方式难度很大,很多作者都是首次尝试,存在瑕疵在所难免。我们希望以后再版过程中不断完善,也希望研究生同学们在阅读后提出宝贵意见。

内容概要

作者运用历史的眼光,站在人文的高度,采用哲学的观点,回顾过去,牢记教训,总结成败;面对现在,找出问题,克服弊端;展望未来,谋求发展,指出方向。本书希望借鉴国外培养医学专家的模式,加强对研究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本书在编写内容上,注重人文医学背景、把握循证医学事实、提出预防医学发展观,注重研究生能力的训练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在写作方法上,体现了述评专家的洞察力和专家述评的写作风范。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医学生的另外几堂课第二章  循证医学在临床研究领域中的应用第三章  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管理第四章  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治与哲学思考第五章  高血压药物治疗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第六章  药物洗脱支架发展的现状与前景第七章  心血管疾病和肾脏疾病的关系第八章  心力衰竭治疗的思考与展望第九章  心血管危险因素与炎症因子第十章  从临床药理的角度理解有关他汀类的争论第十一章  心律失常治疗的回顾和发展第十二章  房颤导管消融策略选择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第十三章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历史和挑战

章节摘录

西医开始有规模地进人中国是1840年鸦片战争后。那时,大量传教士来到中国,他们的活动集中在三个方面——布道、办学、传医。医学传教士是传教士中的一种,他们的工作可以阐述为:慈善济世,在拯救异教徒身体的同时,连灵魂一同拯救。用一位医学传教士的话说,他们“服从两个天职的召唤:一是基督世界的召唤,二是世俗世界的召唤”。只是到了后来,传教色彩渐渐转淡,医学传教士越来越像医疗专业人员。19世纪30年代在广州开设第一家医院的美国人伯驾(PeterParker)说:“每周都有成百上千的病人投医,我急于医好他们的病体,却无暇代表他们的灵魂向天堂呼救”。有人将中国的西医医学教育,分为三个时期:1900年以前,是教会医院时期,虽然也有一些医学校陆续开办,但多依靠教会医院,兼收少数学徒,传授医学知识。1901~1912年是医学教育的萌芽时期。这期间有:法国人在上海的震旦大学增办医科,德国人开办同济医学校,南满铁路在奉天设“南满医学堂”。1913年,正规的中国医学教育开始成形。这一年,中华民国教育部颁布医学专门学校规程。此后,政府对教会医院采取了维护主权的办法:不得以传播宗教为宗旨,校长、董事会成员必须有中国人。政府还设立了医学教育委员会、护士教育委员会。1917年开始招收医预科的北京协和医学院,后来在一二十年间,逐渐显示了在中国可以达到的西医教育的高峰,曾被誉为“东方的约翰·霍普金斯”。自西方医疗技术逐步渗入中国后,它渐渐开始改变中国人对治病方式的选择,也渐渐地改变着传统的医患关系。中国传统的医生和病人之间的关系,深深扎根在传统医学的模式之上。那时的医生,不用现代科学的标准作为治病依据,凭经验诊病,“常用平稳之方治半轻不重的病,以维持声名”。而对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方式,病人有着让现代人艳羡的自主空间。为了让病人满意,医生必须用人性化、生活化的语言来解释病情。病人自己感觉到的症状,更是医生关注和诊治的焦点。病人在选择医生时,对医生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缺乏耐心。常常是迟疑不定,时不时就更换医生。医生对病人谈不上负责,也没有太高的威信。在这样的关系之中,医生相对比较被动,也比较难树立自己的权威。病人占了上风,他可以自由选择医生,有时可能全家都上场,一起参加治病过程。此外,整个传统的看病过程,几乎都是在一种富有人情味的气氛中进行。医生要用生活化的语言来解释病人用口语诉说的症状,看病护理又多半是在家中完成,家属积极参与,和病人的日常起居也保持着不可割断的亲情关系。而西医引入了“医院”这个封闭空间,强制性地把病人的身体和他的日常生活分割开来。“在中国某个时期,病人与医生的关系往往可以置换为:日常生活和医院空间的对立关系”。这也导致了一定的隔阂和误解,人们容易产生对“医院”的恐惧和不信任。当西医进人中国人的生活之后,带来了医院这个神秘而隔阂的空间,带来了听诊器,也带来了手术台,带来了各种实验仪器和检查设备……它们统统制造着如福柯所言的“沉默的暴力”。面对着这些“沉默的暴力”,正如有人概括的那样:西医在改变传统的医患关系中,赋予了医生对病人的权威和责任,同时改变了病人在医疗中的主导位置。面对着这些“沉默的暴力”,病人成了一群没有权利感的消费者。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心血管内科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7条)

 
 

  •   心血管内科学(研究生)
  •   刚拿到才知道是一本研究生的教材,我买的时候还以为是科普读物呢,不过看看内容还是挺满意的,怎么说也是心血管内科的泰斗主编的,错不了!
  •   这本用于研究生做课题是最适合的
  •   说的很泛泛,没有具体的东西,觉得内容有点空洞
  •   发货快只、、,质量是不错的
  •   目前在学习中
  •   本教材内容比较国际化,一些内容很有必要掌握。特别是一些章节是有知名专家的研究内容(综述论文),需要了解。
  •   说的有点泛了,很适合开拓思维。
  •   内容不够广泛
  •   该书不错,很好给我很大启示
  •   质量还行,赞一个
  •   书还不错,当当服务也好。
  •   现在卓越的东西真的是越来越差了,在这里买的书和书店正版的比就是天大差别,汗!!
  •   很多年前的书了,部分资料过时了。对心血管科的诸多疾病有了整体思维、历史感。第一章医学生的另外几堂课,喋喋不休,不知所云,整篇引用名人名言,神经病。关于他汀、高血压、射频消融治疗房颤等,已经更新不少。如果有更新版就好了。可能不是很受欢迎,不然应出更新版了。
  •   正版,送货快捷,方便。治病救人的秘籍
  •   有些知识还是老了,更新太慢
  •   此书为全国重点医学院校心血管专业权威专家编写,内容详实,紧扣指南,特别是有病例分析,理论联系临床,容易理解吸收,很实用。缺点是对于心血管副主任医师实践技能考试,有些内容找不到。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