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经方验案

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人民卫生  作者:聂惠民  页数:496  
Tag标签:无  

前言

经方之精由来已久矣。医之为道,源于岐黄,方术至妙,始于经方。后汉张仲景,发“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之慨,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广《汤液》、《素》、《难》,撰《伤寒杂病论》,引黄帝之经典,集前贤之众说,其言精而奥,法简而详,方圆而矩,别气味之相宜,明补泻之造化,昭然表里,别白阴阳,禀药性之主,攸轻重之分,斯见精方之制。其论证立方,莫不精当,实万世之法,群方之祖也。后世西晋?王叔和搜采仲景旧论,撰集《伤寒论》方证,首发弘扬仲景之端。皇甫谧有感“仲景垂妙于定方”,誉为《经方》之首。六淫之离合,疾病之变化,皆有论有方,仲景开辨证论治之先河,乃医家之师表也。至宋?成无己,尊崇仲景之学,首开草昧,引用《素》、《灵》,以《经》释《经》,发蒙解惑,使仲景经方大伸,厥功伟矣。许叔微《普济本事方》集平生验案,先引病证,后论治法,间以医案,文辞典雅,剖析颇精,每多新见,阐发仲景辨证论治,书以活人。后世医家,诸多崇随,医案之书,由此而兴。元有罗天益治验案,明有江氏父子《名医类案》,至清代经方医案,已逾数百家。如喻昌、尤怡、柯琴、张璐、陈修园、曹家达等皆为案之良者,诸家阐发精义,各有见述,然集古今医案之大全者,历代诸家则鲜见矣。今之北京中医药大学聂惠民教授,当代名医也,天资聪敏,业专经方,酷爱仲景之学,勤博览众,不舍昼夜,尽得其传,念经方医案至今无全,遂率众弟子,广收博采,辑自古迄今,历代经方之案,名医之验,于仲景《伤寒论》一百一十三方,或原方、或加味进退者,——录之,著成《名医经方验案》。是书先述仲景原文,后附原书方药,继论诸世名医验案,引经据典,释案玄机,有论有法,有方有药,有案有验,有治逆有救误,可谓大全。使后之学者,一览是书,即明仲景辨证论治之经义,心中疑惑,霍然冰释。是书历二十余载,发前人所未发,启今人之新用,足以传仲景之学,其用心勤苦,述义详尽,实乃伸景之功臣也。余崇尚经典,久验仲景之临床,亦多良验,今垂垂老矣,观惠民之书稿,欣欣可喜,谨数弁言,爰以为序。

内容概要

本书以继承弘扬仲景学术为宗旨,以经方验案为核心,从近干册古今医籍中广泛收集古今名家经方验案,并从中精选一千三百余例医案进行分析。全书共十五章,以类方分编,方证下列名医验案。每例医案之后皆附有“医案解要”一项,针对验案联系原文进行分析,说明此案辨证与论治依据,取效的原因与关键,进一步阐示其辨证思维方法与论治的思路途径,更好地掌握辨证的要点、难点、疑点;明了论治的焦点、重点,以便激发使用经方的精灵。本书精录之验案分为三类:一有经方论治,精当灵效的典型医案,以彰显经方名家宝贵经验;二有辨证失当,误治危重案,以注意总结吸取经验教训;三有救逆回生案,从误中寻找力挽危机的妙技。本书为经方创研充实了理论基础,更为中医临床疑难杂病的诊治,开辟了众多实践之门径。    本书资料丰富,内容翔实,博采众长,注重全面突出经方临床应用7的独到经验。读者学习本书对于传承经方法术,弘扬仲景方药,提高疑难杂病的诊技水平与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本书是广大中医临床医师、中医院校师生教学与临床重要的学习参考著作。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桂枝汤证类  第一节 桂枝汤证    一、太阳中风证    二、伤风    三、外感风寒兼饮冷    四、外感风寒兼食积    五、太阴中风证    六、发热    七、阳虚内风头痛    八、疟疾    九、小儿惊风    十、谵语    十一、虚劳    十二、发黄    十三、月经失调    十四、脑疽    十五、腰痛    十六、自汗    十七、鼻鼽(过敏性鼻炎)    十八、风疹    十九、下利    二十、失明一桂枝汤救逆案  第二节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    一、伤寒喘急    二、外感咳喘(感冒并发肺炎)    三、表虚哮喘    四、外感诱发素喘(慢性支气管炎)    五、风寒喘满(腺病毒肺炎)    六、误治喘息一桂枝加杏子汤救逆案  第三节 桂枝加葛根汤证    一、太阳阳明合病    二、太阳阳明并病    三、风寒外感    四、项背拘急    五、口眼喁斜    六、寒湿痹证    七、痢疾    八、荨麻疹  第四节 桂枝加附子汤证    一、汗证    二、少腹痛    三、半身冷酸    四、胸痹    五、产后恶风    六、房后受风    七、寒疝    八、大汗亡阳一桂枝加附子汤救逆案  第五节 桂枝去芍药汤证    一、咳嗽    二、胸闷    三、胸痹  第六节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    一、胸痛    二、伤寒阴结一桂枝汤去芍药加附子救逆案  第七节 桂枝加桂汤证    一、奔豚时作    二、奔豚    三、频发奔豚    四、奔豚兼胃痛    五、寒气上冲奔豚  第八节 桂枝新加汤证    一、产后身痛    二、血虚身痛    三、正虚邪恋身痛    四、误治后身冷痛一桂枝新加汤救逆案  第九节 桂枝甘草汤证    一、心悸    二、心悸失眠    三、心悸痛  第十节 桂枝麻黄各半汤证    一、太阳伤寒  ……第二章 痳黄汤证类第三章 葛根汤证类第四章 柴胡汤证类第五章 枙子汤证类第六章 白虎汤证类第七章 承气汤证类第八章 陷胸汤证类第九章 五苓散证类第十章 苓桂术甘汤证类第十一章 泻心汤证类第十二章 四逆汤证类第十三章 理中汤证类第十四章 附汤证类第十五章 其他方证类主要参考书目方剂索引

章节摘录

四、呕逆1.呕吐少年面色青黄,脉小无神,自幼频有呕吐之症,明是饮食寒热不调以致中气不足,咳嗽非外感,不宜疏泄,小建中汤主之。(《三家医案合刻》卷一)医案解要:脾土运化,胃主受纳,同居中焦,为后天之本。中阳不足,纳化腐熟无权,食则呕吐。本例自幼频有呕吐之疾,系主中焦虚寒,纳化失常,升降失职。土虚木易乘之,故见面色青黄,而呕吐更甚。吐越重而中越虚,中越虚而木易乘,如是则久吐不止。土虚不生肺金,金失清肃则咳。治宜小建中汤补虚健脾,培土疏木,土健木疏,呕咳自止。2.呃逆王大福百家奴也,年50余。初冬患伤寒,兼吐下,第七日热退未解,而起呃逆。余以小建中,合陈、夏,加丁香、柿蒂、刀豆子,二服呃止,食进身和,调理半月而愈。(《医案摘奇》卷二)医案解要:脾气主升,胃气主降,司纳化而为后天之本。本案年高身贱,劳倦伤脾,化源不足,正气盈虚,外邪易袭,致升降失常,则吐下不止。急投小建中汤内补脾胃,外调营卫。方中加陈,夏和胃化痰,丁香,柿蒂,刀豆子温中降逆止呃逆。诸药合用,脾胃健,营卫和,升降调而诸证自安。

编辑推荐

《名医经方验案》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名医经方验案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0条)

 
 

  •   《名医经方验案》中把《伤寒论》所有方剂都编写了医案,是研究学习《伤寒论》的很好参考书。
  •   名家编选名案,选材甚广,沙里淘金,多年功夫始成书。这种态度和气魄令人钦佩,让那些拼拼凑凑“赶热闹”的书籍黯然失色。既可当经方的教科书,又可作经方临床的工具书。
  •   很不错医案,以伤寒论的为方证为主。
  •   经方医案精选,不错。
  •   经方医案 值得研究
  •   这是一本很好的经方医案,值得一读,令人有种爱不释手的感觉!好书就如此!
  •   经方案例汇编,对于学习伤寒与金匮多有启迪。书中有案例,有分析,有总结,值得参考。
  •   总结历代经方运用之经验,阐述经方之奥义
  •   很好,没得说,这本书买的值。
  •   表示来货蛮快的 -赞一个 物流给力,可以给送货阿姨奖励么
  •   好书啊,内容丰富,值得常读!
  •   绝对的精品,收藏慢慢看
  •   很喜欢这一类的书籍,对我帮助很大。
  •   不错,值得买,好看
  •   是一本好书 是正版吧
  •   很喜欢,质量也好,得慢慢看*
  •   很多所谓的名医理论基本上都是不通的,所以看医案就好了,所谓的解释最好不要理他们,不然也就向他们那样不通了,这样的中医也就不是真正的中医。
  •   案例贴近临床,医案解析很精彩,值得一读;也有小小不足之处,错别字较多,校对时难免疏漏。
  •   很好的经方医案
  •   值得一看的好书,对临床很有帮助
  •   书字体,排版什么的都不错,内容丰富,有价值,值得推荐。
  •   这是一本很不错的书 集众经方家很有一点的帮助 辩证还好
  •   医案不错,作者评述只是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别太当真
  •   相信这是本好书,因为作者是刘渡舟的助手或学生吧。都是研究伤寒的
  •   书不错,只是不适合我。作二手书出让,让喜欢的人。
  •   我在别的地方买了这本书,翻看一下,觉得非常值:先是给出经方内容、用量、适应症等,然后列举数例经方使用实例,最后编者等方家加以评释。不是中医专业的人也能利用这本书,我自己就有数次用经方治疗自身疾病的经验。看了前言部份,才知道编者是中医名家,前后花费二十年搜集、汇总、编撰而成本书,这本书是为了经方的传世而编的。
  •   比如文蛤救逆案;医案所论明显为误治获效用五倍子的疗效。 聂氏活生生不知,在文蛤汤上为其解析。。何其不认真! 这些解析是在读完全案写的吗?如果是怎么会犯如此低等之错误。
  •   书本不错,装订质量很好,有点儿意外的是这本书的大小是A4的,还以为是普通尺寸呢,收到书之后惊讶了。内容很好,聂惠民的医案一直很出名
  •   商品很好,包装精细,
  •   所选医案还行,但是按语就不怎么样了,作者试图以自己的想法来揣摩先贤的用药思路,适得其反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