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伤杂病临床研究

出版时间:2009-6  出版社:人民卫生  作者:金实 编  页数:375  

内容概要

光阴荏苒,万象更新,21世纪以来,中医药事业发展步伐逐渐加快,高层次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日益受到重视,全国中医药院校招生结构相应出现了较大调整,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为了适应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我们受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和卫生部教材办公室的委托,编写了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研究生教育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中医内伤杂病临床研究》。    中医内伤杂病是中医内科疾病的主要组成部分。内科疾病的范围甚广,但大致可分为外感病证和内伤杂病两大类。按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研究生教材会议的规定,将外感病证列入《中医外感病证临床研究》一书中,而内伤杂病的证治则属于《中医内伤杂病临床研究》的范围。内伤杂病主要是指《金匮要略》及后世内科专著记述的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疾病。该类疾病病因大多以情志失调、饮食不洁、劳逸失宜、禀赋遗传、他病损伤等内伤原因为主,辨治方法大多按照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病理变化进行分类证治。值得指出的是内伤杂病和外感疾病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有时难以截然分开。如外感疾病邪气稽留,内人脏腑,可导致内伤病证,而内伤杂病容易感受外邪,或因感受外邪而诱发加重。外感病证与内伤杂病两者各有特点而又相互联系,给疾病分类造成一定的困难,本书选择的病种仅仅是相对而言的以内伤杂病为主的病证。    本书是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及中药学等专业的研究生教材,也是广大中医药工作者临床、教学、科研工作的高层次参考书。本教材供已完成大学本科教育后的研究生学习期间使用,重点不在于教授基础知识,因此,有关病证辨证论治的基本内容大都简述,以避免和本科教材重复。本书的编写原则是紧紧围绕研究生培养目标,选择中医优势病种,以问题为中心,突出本学科的重点、难点、疑点、热点。在病种选择上不求完整;在内容安排上不求全面;在新说及思考部分,提出问题,摆出观点,针对问题、观点,编者或作出应答,或将不同观点归纳分析,或将疑问留给读者;文中的问题、观点、应答、分析,可能精辟准确,亦可能含糊甚至错误,我们将此留给读者,如能引起评议、争辩、思考,激活中医学术气氛,我们将感到欣慰。本书既综述研究进展,提出最新科研成果;又正视现状,解读困惑,激发灵感,引发思索,提出问题,面向未来。在表达方式上,本书以纲要性的表述,给研究生和讲课老师留有思索和研究的空间。    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总论,阐述中医内伤杂病辨证论治、辨病论治及临床研究的思路与方法。下篇为各论,选择病证29个,每一病证又分【正名】、【析理】、【论治】、【实验】、【思考】五个部分,【正名】论述本病的概念、临床特征及与本病相关的西医病名,简述病名的历史演变,列举别名、异名。【析理】即有关本病病因病机的理论探析。本栏目分经典论述及新说探讨两部分。经典论述部分,简要介绍《黄帝内经》、《难经》、《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中相关论述,以保持本书与本科教材的连续性,新说探讨则重点介绍近代对本病病因病机的新观点、新成果。【论治】栏目分论治研究及名家经典采撷两部分,前者讨论本病治疗的思路方法及临床治疗进展,并加以评析;后者介绍民国以来著名医家的特色经验。【实验】介绍本病实验研究的概况,并归纳分析,加以评论。【思考】将古今医家在理论、临床及实验研究中疑惑不清、难以解决、有争论分歧的问题分项列出,介绍最新研究动态及人们关注的研究热点,以启发科研思维、活跃创新意识、促进读者思考、激发研究生选题研究的灵感。每一病证后附列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书籍目录

上篇 总论 第一章  中医内伤杂病辨证论治的思路与方法 第二章 中医内伤杂病辨病论治的思路与方法 第三章 中医内伤杂病临床研究的思路与方法下篇 各论 第一章 咳嗽 第二章 哮病 第三章 喘证 第四章 心悸 第五章 胸痹 第六章 不寐 第七章 痴呆 第八章 胃痛   附:痞满 第九章 泄泻 第十章 痢疾 第十一章 胁痛   附:胆胀 第十二章 黄疸 第十三章 臌胀 第十四章 眩晕 第十五章 头痛 第十六章 中风 第十七章 水肿 第十八章 淋证 第十九章 癃闭 第二十章 郁证 第二十一章 血证 第二十二章 痰饮 第二十三章 消渴 第二十四章 瘿病 第二十五章 虚劳 第二十六章 癌病 第二十七章 痹证 第二十八章 痿病 第二十九章 颤病

章节摘录

  上篇 总论  第一章 中医内伤杂病辨证论治的思路与方  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活的灵魂,是中医诊断治疗疾病的重要方法与手段,疾病治疗成败的关键就在于是否恰当地运用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思想。辨证论治方法包括四诊收集、辨证分析、确定治法、建立处方等方面,它贯穿于诊治病人的全过程,包含医生诊治过程的全部思维活动。疾病诊断治疗程序如下:首先收集四诊资料,确定主症、主诉并完善病史,为明确诊断奠定基础,根据主症特点、兼症及舌脉明确辨证要点,进行具体分析,最后确立治则治法与处方用药。  (一)全面收集四诊资料  即通过望、闻、问、切四诊,获得辨证所需的全部资料。  1.抓主诉、主症主诉是病人就诊的最痛苦、最主要症状及症状持续时间,中医的诊断与主诉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与诊断相应,基本决定了中医诊断。  2.围绕主诉进行问诊要全面、系统、确切地了解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全过程,即掌握病人的主症特点、诱发及加重的因素、兼次症为何,帮助分析辨证。  3.结合望、闻、切诊望诊包括望舌、神、面色、体态、巩膜及其他分泌物(痰、尿等);闻诊包括病人与疾病有关的各种声音,有语声、咳嗽、呼吸、肠鸣等;切诊包括脉:腹、肌肤等,以进一步判断寒、热、虚、实。  (二)据证分析,方法得当  辨证分析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通过将中医望、闻、问、切四诊所得的信息,结合相关的理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推理、判断并进一步作出诊断的过程。包括病名诊断(基本与主症相符)与证候诊断(结合主症特点、兼次症与舌脉)两部分。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医内伤杂病临床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0条)

 
 

  •   中医临证参考书,不错。
  •   还没有仔细看,感觉对临床应有所帮助和启发
  •   可能作为临床参考书,
  •   留着挺有用
  •   好值得买的一本书
  •   书本质量不错,值得信赖
  •   广泛的介绍了各杂病的临床研究,有一定的实用性,不错的教材!
  •   是研究生教材,我是为评正高准备,希望有用,是十一五规划教材,可惜十二五还没出
  •   南中医老师用的是这本教材,就买了
  •   很好!送货好快!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