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

出版时间:2011-1  出版社:人民卫生  作者:王永炎//鲁兆麟  页数:841  

内容概要

王永炎、鲁兆麟主编的《中医内科学》(第2版)在保持上一版合理内容的基础上,对总论部分进行了梳理完善。特别是对中医内科治疗原则与中医内科常用治法予以补充,内容更加全面。各论部分结合现在临床实际,删掉了上一版中5个病证(失音、湿阻、胆瘅、外感发热和疟疾),新补充3个病证(风温肺热病,瘿病和艾滋病)。共收55个中医病证,按肺病证,心脑病证、脾胃病证,肝胆病证,肾膀胱病证和气血津液病证依次分述。每种具体病证分别从定义、范围,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治疗、转归与预后,护理与调摄、预防与康复、医论提要、医案选粹、现代研究等方面阐述。本书内容丰富,具有一定的深度、广度和高度,体现了高级,权威、实用,创新的特点,充分反映了当前我国中医内科理论与临床研究的新思路、新方法、新进展及新成果,也反映了各位参编专家宝贵的临床经验,是现今内容最全、体例最新、论理最深、文献最精、丰富且实用的中医内科参考书。书末附有,万剂汇编和主要参考书目,万便读者查阅。
《中医内科学》(第2版)可作为中医内科临床、科研,教学人员的必备案头书,也是中医临床研究生的必读参考书。

书籍目录

上篇 总论
 第一章 中医内科学术发展史略
  第一节 先秦时期的中医学术发展
  第二节 两汉—唐宋时期的中医内科学术发展
  一、辨证论治原则的确定
  二、内科时疫热病方面的进展
  三、脉象学的发展
  四、脏腑分证的提出
  五、病因、证候学的研究
  六、运气学说的被重视
  七、药物学成就提高了内科疾病疗效
  第三节 金元时期的中医内科学术发展
  一、脏腑辨证说的形成
  二、病机学的发展
  第四节 明清时期的中医内科学术发展
  一、温病学说的形成
  二、肾命学说的形成与发展
  三、内科杂病理论和临证的发展
  四、丰富多彩的医案促进了内科学术发展
  第五节 近代中医内科学术的发展
  一、中西汇通思想对中医内科发展的影响
  二、中医内科的发展
  第六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医内科学的发展
  一、临床进展
  二、科学研究
  三、中西医结合概况
  四、加强中医学派研究
  五、中医药学的国际发展趋势
 第二章 中医内科疾病病因病机学
  第一节 病因学
  一、病因学概念
  二、外感性致病因素
  三、内伤性致病因素
  四、继发病因
  第二节 发病学
  一、发病学基本概念
  二、发病条件
  三、发病基本机理
  第三节 病机学
  一、病机学基本概念
  二、内科病证基本病机
  三、气血、津液、经络的主要病机
  四、脏腑病机
  五、疾病传变机理
  六、疾病转归机理
 第三章 中医内科疾病的证候与辨证
  第一节 内科疾病证候学要点
  第二节 中医内科常用辨证方法
  一、八纲辨证
  二、六经辨证
  三、卫气营血辨证
  四、三焦辨证
  五、脏腑辨证
  六、气血津液辨证
  七、风火燥湿寒辨证
 第四章 中医内科治则、治法与护理
  第一节 中医内科治疗原则
  一、治病宜早
  二、标本缓急
  三、以平为期
  四、分期论治
  五、异法方宜
  六、辨证施护
  七、扶正祛邪
  第二节 中医内科常用治法
  一、解表法
  二、清热法
  三、攻下法
  四、消导法
  五、补益法
  六、温里法
  七、涌吐法
  八、和解法
  九、理气法
  十、理血法
  十一、祛湿法
  十二、祛痰法
  十三、镇痉法
  十四、开窍法
  十五、安神法
  十六、固涩法
  十七、表里双解法
  十八、润燥法
  十九、祛暑法
  二十、治风法
  二十一、驱虫法
  第三节 中医内科护理
  一、日常护理
  二、心理护理
  三、饮食护理
  四、用药护理
 第五章 中医内科临证思路与病案书写
  第一节 临证思路
  一、临证思路的基本指导原则
  二、I临证思路的步骤方法
  第二节 病案书写
  一、中医内科病案书写通则
  二、中医内科病案书写规范
 第六章 中医内科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一节 病因和病机方面
  第二节 诊断和辨证方面
  第三节 临床研究方面
  第四节 预防和治疗方面
  第五节 今后研究的方向及展望
 第七章 中医内科学的学习要求与方法
  一、严谨治学态度,加强医德修养
  二、注重临床实践,掌握精湛医术
下篇 各论
 第一章 肺病证
  第一节 感冒
  第二节 咳嗽
  第三节 哮病
  第四节 喘病
  第五节 肺胀
  第六节 肺痈
  第七节 肺痨
  第八节 肺癌
  第九节 风温肺热病
 第二章 心脑病证
  第一节 心悸
  第二节 胸痹心痛
  第三节 眩晕
  第四节 中风
  第五节 不寐
  第六节 痴呆
  第七节 痫病
  第八节 癫病
  第九节 狂病
  第十节 痿病
 第三章 脾胃病证
  第一节 胃脘痛
  第二节 胃痞
  第三节 腹痛
  第四节 痢疾
  第五节 呕吐
  第六节 呃逆
  第七节 噎膈
  第八节 泄泻
  第九节 便秘
 第四章 肝胆病证
  第一节 黄疸
  第二节 胁痛
  第三节 头痛
  第四节 痉病
  第五节 胆胀
  第六节 臌胀
  第七节 肝癌
  第八节 颤病
 第五章 肾膀胱病证
  第一节 水肿
  第二节 淋病
  第三节 癃闭
  第四节 关格
  第五节 遗精
  第六节 阳痿
  第七节 腰痛
 第六章 气血津液病证
  第一节 郁病
  第二节 血证
  鼻衄
  咯血
  E主血
  便血
  尿血
  紫斑
  第三节 汗病
  第四节 消渴
  第五节 内伤发热
  第六节 瘿病
  第七节 虚劳
  第八节 积聚
  第九节 厥病
  第十节 痹病
  第十一节 肥胖病
  第十二节 艾滋病
附录
 一、方剂汇编
 二、主要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版权页:四、脏腑分证的提出早在《中藏经》中就专门阐发了辨脏腑虚实寒热的病证。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论五脏六腑虚实寒热生死逆顺之法》等11篇。例如辨肝脏的脉证,首先明确肝脏的生理属厥阴,主春气,与少阳胆互为表里,并以“嫩而软,虚而宽”描写肝主柔和、疏泄的特征。其次分析肝主弦软而有弦长、弦软、弦实、弦虚之不同,及其所主太过、不及的病变等。自《中藏经》第一次以脉证为中心分述五脏六腑寒热虚实病证之后,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宋代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咸宗之,而为脏腑辨证之所本。孙思邈继《中藏经》、《脉经》之后,在《备急千金要方》中将多种内伤杂病用10卷的篇幅分属五脏六腑进行论治。如记载云:“皆备述五脏六腑等血脉根源,循环流注,与九窍应会处所,并论五脏六腑等轻重大小长短阔狭,受盛多少,仍列对治方法,丸散酒煎汤膏摩熨及灸针孔空,并穷于此矣。”意即是说,对每个脏腑病证,从生理、病理、治法、方药等方面一一阐述,形成体系。具体在诊断上,于五脏六腑各卷中列有脉论一节;在辨证上,各脏腑均有寒热虚实之分,并有五脏之劳,筋、脉、肉、气、精、骨等六极,以及髓、脉、肉、皮、骨等五体虚实病证;在疾病归类上,各病证分属各脏腑,每病证之后详列方治。这种以五脏六腑为纲,寒热虚实为目,包括五劳六极、坚瘕积聚等,分成若干单元进行论述的疾病分类法,颇为易学易用。宋代钱乙虽然把五脏辨证的方法运用于儿科临床,但其诊断、辨证的思路,仍属于内科范畴。他结合儿科特点,先列“五脏所主”,即五脏的主证,辨别其虚实,并以虚实寒热为论治的准则。其中把“风、惊、困、喘、虚”归纳为肝、心、脾、肺、’肾五脏的主要证候特点,用虚实寒热来判断脏腑的病理变化,用五行来阐述五脏之间以及五脏与气候时令之间的相互关系,立五脏补泻诸方作为治疗的基本方剂。钱氏不仅强调五脏证治,而且从整体观出发,认为五脏之间可以相兼为病,并应用五行生克乘侮理论,来辨别五脏相兼病证的虚实,判断其预后,以及采取相应的治法。钱氏的这些观点被后世用于内科,其创立的不少方剂亦为内科引申应用,促进了内科学的发展。

编辑推荐

《中医内科学(第2版)》:中医药学高级丛书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医内科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8条)

 
 

  •   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医内科学 可以代表中医内科最高水平的专著!您值得购买!!
  •   内容一般,比一般的中医内科没什么创新
  •   中医内科教材,是学习内科的好工具
  •   这本书堪称中医内科学的经典之作, 书是正品,印刷很清晰,值得购买!
  •   学中医必备必读之书.
  •   集合了各家之长,是不可多得的参考书。但中医不是纸上谈兵,更需要切身的感悟,体悟,心悟。
  •   喜欢研究中医的朋友可以试试啊 希望能过再详细一点啊
  •   对提高中医理论水平有很大帮助!
  •   中医必备!
  •   编著者均为国内中医知名专家,阵容强大
  •   这是一本中医的专业书籍。研修中医的同行不可不读.....
  •   中医经典的好书,值得收藏
  •   买这书是为了写处方方解,很好的参考书,帮助很大。
  •   书的内容不错,质量可以,以后要好好学习了。但赠的礼品券不敢用,越用买的商品价格越高,当当不诚信,当当快完蛋了!!!!!!!!!!!!!!
  •   书内容很好,送货速度也行,但包装太差,只是一塑料袋简便包装。精装书硬壳是坏的,不知本来发的就是一本坏的还是运送过程中弄坏的
  •   结构清晰,内容丰富。
  •   绝对的正版!相信当当网,我还要买这套书的余下部分,送给朋友!
  •   很好的一本书,内容很详细,会认真学习的。
  •   对于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人来说这个很实用,没有比教材更实在的了
  •   书的质量好、内容好。发货的速度快。
  •   以前买过第一版,现在又买第二版,书确实不错
  •   看了这么多,还是这本书内容好些
  •   买了方剂学后觉的很好,所以又买了中内,很实用,双11特价更合算
  •   很喜欢,内容详细,专业。
  •   内容不错,强烈推荐阅读!只是增加三个病症的同时不要把那五个病症去掉就好了!
  •   主要作为教学用。
  •   这套书确实可以,值得拥有。
  •   书挺好,但有几页装订时切的不好,不过沒关糸,不影响阅读,
  •   正版书,很好,比在书店买便宜。
  •   纸张不错,印刷很好。16开本,字体大小适合阅读。纸是那种白白的很光滑的有一定重量的纸。
  •   送货速度很快!正品没的说
  •   条条纲纲,很系统的,适合初,中级的朋友购买,当然还得更多的时间把它消化才行。期待进步!
  •   好书啊,应该再版
  •   外行入门,买本看看,还是不错的
  •   看了,感觉很好
  •   发货快是正版
  •   值得临床医生学习。
  •   印刷好,内容呢,很多很全,是很好的催眠书籍。
  •   西医,看看,不错
  •   买的书送别人 别人评价不错 ,来评下 听说王老很厉害
  •   真的很不错,受益匪浅
  •   还可以 不错
  •   薄膜封装,外观质量还行,纸张印刷很好,装订尚可(中国的图书装订质量普遍坑爹)。
  •   我花了大价(一百七十多)买了这本中医内科学和中药学,下单后就天天盼书到来。终于来了,一看,很不错!我是中医爱好者,读过许多中医药书,但他们大都是教材类,作为了解还可以,但要用来开方治病,感觉还不详细。这两本书都介绍得相当详细,不但古人的详细,现代药理及临床也很详细,非常常用。比如中药学介绍人参,大概就写了八页之多,一般书只写一页多。又如中医内科学写感冒,不仅类别多,加减细,而且还归纳了许多临床经验,其他疗法,民间疗法,后面还有名医医案等等,篇幅多但不累赘,不像有些教材好样重复。推荐给已经有一定基础的人,但未入门的应用大学教材为宜。
  •   非常适合中医初学者,学习中
  •   快递号,书的印刷和内容都很好
  •   若是能支持货到付款就更好了,,,,,,我就可以马上买下它了
  •   非常好的工具书,非常不错!
  •   非常好书的,买给爸爸的,老爸很喜欢
  •   此书评为一等奖有点过高了
  •   包装有薄膜保护,纸张物缺损,订货的第二天就到货了。内容页比较详实。
  •   这本书很好,非常喜欢,以后还来买书
  •   yixuecankaoshu
  •   内容不错,但我是业余的有的看不懂!
  •   书非常好,值得购买.
  •   很好的书,值得好好阅读。
  •   内容广博、深邃,对医学研习大有帮助
  •   中医工具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