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标志物临床与检验

出版时间:2012-7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作者:黄山 等主编  页数:413  字数:674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心脏标志物临床与检验》由黄山、刘志琴、樊学军主编。
《心脏标志物临床与检验》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进程,对近100种心脏标志物的生物学特性、实验室检验方法、临床意义、检验影响因素和正常参考范围作了详尽阐述,是一部具有实用性与指导性的参考书。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心脏标志物概述
 第一节 重视心脏标志物的临床应用研究
 第二节 心脏标志物新分类概述
 第三节 心脏标志物临床检测应用建议
 第四节 心脏标志物检测标准化研究进展
第二章 心脏标志物检测基本技术
 第一节 光谱分析技术
 第二节 半自动生化分析技术
 第三节 全自动生化分析技术
 第四节 生物活性检测法
 第五节 免疫比浊分析技术
 第六节 免疫荧光分析技术
 第七节 放射免疫分析技术
 第八节 酶联免疫分析技术
 第九节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
 第十节 胶体金标记免疫分析技术
 第十一节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第十二节 化学发光分析技术
 第十三节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
 第十四节 流式细胞分析技术
 第十五节 POcT技术及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第十六节 基因芯片技术
 第十七节 蛋白质芯片技术
 第十八节 基因组学技术
 第十九节 蛋白质组学技术
第三章 心脏标志物检测的质量控制
 第一节 引起检验结果变异的生物学因素
 第二节 临床标本的采集与管理
 第三节 临床检验项目选择原则
 第四节 常见心血管疾病检验项目的选择
第四章 血清脂质标志物
 第一节 总胆固醇
 第二节 甘油三酯
 第三节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第四节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第五节 载脂蛋白A I和B
 第六节 脂蛋白(a)
 第七节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第五章 血清酶学传统心肌梗死标志物
 第一节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第二节 α—羟丁酸脱氢酶
 第三节 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
 第四节 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
第六章 急性时相蛋白标志物
 第一节 高敏c反应蛋白
 第二节 ⅡA分泌型磷脂酶A:
 第三节 其他急性时相蛋白
第七章 炎症及Acs斑块形成标志物
 第一节 炎症因子与心脏动脉粥样硬化
 第二节 白细胞介素与心血管疾病
 第三节 白细胞介素—1
 第四节 白细胞介素—6
 第五节 白细胞介素—8
 第六节 白细胞介素—10
 第七节 白细胞介素—18
 第八节 肿瘤坏死因子—α
 第九节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
第八章 ACS斑块不稳定标志物
 第一节 ACS斑块不稳定概述
 第二节 基质金属蛋白酶
 第三节 髓过氧化物酶
 第四节 细胞间黏附分子—1
 第五节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第六节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第九章 ACS斑块破裂标志物
 第一节 心脏动脉粥样斑块破裂概述
 第二节 可溶性CD40配体
 第三节 胎盘生长因子
 第四节 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
 第五节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第六节 血清淀粉样蛋白A
 第七节 热休克蛋白
 第八节 内脂素
第十章 纤溶系统分子标志物
 第一节 组织纤维溶酶原激活物
 第二节 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第三节 纤维蛋白原
 第四节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第五节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
 第六节 von Willebrand因子
 第七节 D—二聚体
第十一章 血栓形成标志物
 第一节 P选择素
 第二节 血栓前体蛋白
 第三节 溶血磷脂酸
 第四节 血栓烷B2
第十二章 心肌缺血标志物
 第一节 肌红蛋白
 第二节 碳酸酐酶Ⅲ
 第三节 脂肪酸结合蛋白
 第四节 缺血修饰白蛋白
 第五节 脱氧核糖核酸酶I
第十三章 心肌缺血坏死标志物
 第一节 肌钙蛋白
 第二节 肌球蛋白
 第三节 糖原磷酸化酶BB
 第四节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第五节 循环microRNA
第十四章 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标志物
 第一节 同型半胱氨酸
 第二节 转化生长因子β1
 第三节 血红素加氧酶1
 第四节 糖基化终末产物
 第五节 核因子KB
 第六节 骨保护素
 第七节 羧基端糖肽
 第八节 瘦素
第十五章 心力衰竭标志物
 第一节 利钠肽与心血管疾病
 第二节 心钠素
 第三节 脑钠肽
 第四节 氨基端脑钠肽前体
 第五节 C型利钠肽
 第六节 钠氢交换体1
 第七节 尾加压素Ⅱ
 第八节 心血管活性肽
 第九节 肾上腺髓质素
 第十节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第十一节 Periostin蛋白
第十六章 先天性心脏病标志物
 第一节 先天性心脏病与标志物
 第二节 先天性心脏病与遗传学因素
 第三节 转录因子Nkx2.5
 第四节 GATA—4基因
 第五节 TBX5基因
第十七章 其他蛋白类心脏标志物
 第一节 P27蛋白
 第二节 钙网蛋白
 第三节 骨桥蛋白
 第四节 小凹蛋白
第十八章 血管内皮功能标志物
 第一节 血管内皮与动脉粥样硬化
 第二节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第三节 肝细胞生长因子
 第四节 脂联素
 第五节 血清抗心磷脂抗体
 第六节 异构前列腺素
 第七节 内皮素
 第八节 血管紧张素(1—7)
 第九节 血栓调节蛋白
第十九章 造血生长因子标志物
 第一节 造血生长因子对心肌作用概述
 第二节 促红细胞生成素
 第三节 血小板生成素
 第四节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十一、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标志物 动脉粥样硬化(arteriosclerosis,AS)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多因素参与的缓慢发展的疾病。AS是一个多种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感染、免疫、炎症三者共同作用,是AS的病理基础。寻找理想的标志物,就是要研究标志物与疾病发生机制、疾病进程和疾病严重程度以及转归的关系,要求标志物要有很强的指示作用,可以评价疾病状况、反映治疗效果,要通过大量的对比研究来进行。许多标志物都与AS密切相关,但是,笔者认为,可以代表AS已形成的确定性的标志物,主要是同型半胱氨酸(Hcy)、转化生长因子β1(TCF—β1)、血红素加氧酶1(HO—1)、糖基化终末产物(AGE)、核因子κB(NF—κB)、骨保护素(OPG)、羧基端糖肽、瘦素等。 十二、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标志物 脑钠肽和氨基端脑钠肽前体是近期发现的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的少数几种有力的血清标志物之一,其血浆水平的升高与左心室功能下降程度密切相关,且在心力衰竭的排除诊断方面具有极高的诊断价值,而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心功能不全和高血压等疾病状态下导致左心室张力增高时,外周循环中的血清脑钠肽(BNP)水平会显著升高。而氨基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为BNP生成过程中产生的无活性肽段残片,它与BNP呈1:1生成,由于其较之BNP血浆半衰期更长,因此变化幅度更大,并与BNP浓度有着良好的相关性,多项研究证实,BNP和NT—proBNP对于临床诊断和评估包括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和高血压在内的众多心血管疾病具有一定的意义。同时,与此类似的标志物还有心钠素( ANP(又称高半胱氨酸,Hcy))、钠氢交换体1(NHE1)、尾加压素Ⅱ(UⅡ)、心血管活性肽、肾上腺髓质素(ADM)、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Periostin蛋白等。

编辑推荐

《心脏标志物临床与检验》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心脏标志物临床与检验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可能对于做科研的同学会有用吧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