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山石窟

出版时间:2004  出版社:外文出版社  作者:孙迪 编著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孫迪 編著/外文出版社/2003/21x28.5/中&英簡介caption/192P/彩色圖版18幅/黑白圖版246幅/插圖66幅/9787119034430
天龍山石窟位於山西省太原市西南約40公裡處,主要洞窟2l座﹒全部造像242尊,規模雖遠遜雲岡、龍門、敦煌等大型石窟,但天龍山魏齊隋唐歷代石佛皆堪稱同時代造像之白眉翹楚,藝術成就比之上述著名石窟實在有過之而無不及。正因為藝術魅力的高妙,20世紀20年代天龍山石窟遭遇了幾乎整體搬遷式的大肆盜鑿,將近200處造像被盜,流散後珍藏於海外各大公私文博機構。本書是國內第一部探討流失天龍山石窟造像的專著,一方面就天龍山石佛所受異域遺像風格的影響以及“天龍山式樣”的形成做了概貌式的討論;另一方面盡可能的搜羅到海內外近百年來出版的相關圖文文獻,較為完備系統的梳理了流失異域的天龍山造像資料,其中包括石窟未遭破壞前珍貴的歷史照片以及流散異邦後精美的實物圖版,結合實地勘查及考古報告對流失天龍山石佛的窟室原位以及歸屬真偽做了進一步考訂。全書圖文並茂、資料翔實、直觀生動、考證精當,堪為佛教美術研究者、愛好者提供探討天龍山石窟造像藝術所必需的第一手資料。

作者简介

孙迪,2002年毕业丁天津医科大学药学制专业,2003年8月起供职于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佛教美术的自由撰稿人,致力于流失海外中国佛教造像相关图文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大学其问曾只身赴大同、太原、承德、西安、临潼、敦煌、兰州、天水、洛阳、平遥、石家庄、止定、易县、新降、绛县、洪洞、定襄、五台等地实地考察古代佛教文化遗迹,行程逾万公里。初步展开了对河北易县八佛洼辽代三彩罗汉造像、山西南部古代寺观壁画、泥塑、木雕佛像以及龙门、巩县、响堂山、天龙山诸石窟造像的复原定位研究。曾在《收藏》、《文物天地》及台湾《故宫文物月刊》发表文章若干篇。著作除《天龙山石窟——流失海外石刎造像研究》之外,尚有《禹域国光——海外文博机构庋藏中国佛教美术名宝举隅》、《山西平阳府金代木雕造像研究》二部书稿特刊。

书籍目录

天龙山石佛祭(代序)天龙山石窟艺术天龙山石窟造像复原与断代天龙山石佛辨伪图表天龙山石窟造像总目表天龙山石窟造像统计表天龙山石窟流失造像一览表图版壹图版贰彩色图版主要参考文献及图版来源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图63所示的第18窟内西北角的原始照片提供了关于北壁右首坐、立姿两身菩萨像的详细情况。透过上述细节,图64所示的今藏于荷兰莱顿国立民族学博物馆的这尊头像,可以很容易的确认为原属右首那身坐姿菩萨像。这尊离体头像具有诸如小嘴,微闭的双眼,小巧玲珑的圆润下巴等等与第18窟北壁右首坐姿菩萨相同的五官特征。此外,那以平直流畅的线条雕刻而成的独特发型,恰在额头正上方冠饰处配置的那朵独立的小头花皆可进一步证实此头像归属于原窟北壁右首坐姿菩萨。该头像的鼻子、耳垂、发冠以及头部左上方的一部分曾经修补。右首立姿菩萨现藏加拿大多伦多皇家安大略考古学博物馆。考察图65所示的原窟北壁东侧原始图片中的细节,不难认定图66所示头像原属其中的左首——坐姿菩萨。圆滑的刀法,眼睛和嘴唇流畅的轮廓,嘴巴更接近鼻子而非下巴的布置安排,都体现出了图66所示头像与原窟坐首坐姿菩萨像之间的相似性。发型的设计为两者的一致性提供了明显的具体参照:高耸的穹顶状头部上装饰的尤为均匀的发纹线条,发脊处卷曲线纹的数目,独立的圆形头花装饰及其在发脊前部上所处的位置。东京的根津氏收藏的那尊著名胸像的头部,原属第18窟北壁左首立姿菩萨。比较根津氏收藏之胸像与图65所示原窟两者面貌五官的特征及风格,可以认定根津氏所藏像的头部应归属于北壁左首该立姿菩萨。尤为值得注意的是两者相应结构的一致比例以及迄今仍可于卷曲的发脊前部隐约见到的圆形头花并发髻上相应的装饰。此外,柔和的向下贯通的眉毛,睁开的眼睛,靠近鼻子安置的小嘴以及玲珑圆润的下巴,所有这些根津氏所藏头像具备的特征,皆与北壁左首立姿菩萨的头部很好的吻合。自上述造像中体现出的,基于圆滑流畅的线条与柔和圆润的块面所创造出的整体上的谦和柔韧的风貌,是在整个天龙山石窟雕塑中以该左首立姿菩萨像为代表的第18窟北壁造像所独具的特色。

编辑推荐

《天龙山石窟:流失海外石刻造像研究(英汉文本)》是由外文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天龙山石窟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