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金融

出版时间:2010-6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作者:阮加  页数:233  

前言

  金融学一般包括三部分:宏观金融、微观金融和公司金融。  宏观金融,倾向于对货币经济的总量研究,同时涉及货币市场、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三部分。对单一市场进行研究,比如,仅研究货币市场、商品市场或劳动力市场,问题会比较简单;当我们将几个市场放在一起进行研究时,任何一个问题的相关因素都会变得十分复杂。一般来说,在研究抽象劳动力市场时,我们无须考虑货币总量问题,但是,大量研究证明,1929年的世界经济大萧条导致失业大幅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政府执行了不恰当的货币政策。因此,宏观金融不仅是金融学的重要问题,也是经济学、社会学的重要问题。  在金融学的教学和研究过程中,我们总会觉得,既有的理论体系并不能反映宏观金融学的发展,甚至不能反映宏观金融领域正在发生的事实。的确如此,在本书面世之前,国内尚没有以宏观金融为研究方向的著作或教材正式出版。  在内容上,宏观金融主要包括宏观金融目标、基础利率决定、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治理等。  新古典综合多元目标的宏观经济政策看上去很完美,但在实践中总是相互冲突,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弗里德曼的以货币量为主控手段的理论体系则由于难以操作,鲜有成功实践的案例。古典经济学的二分法将货币分析和商品交易分析分裂开来,交易就是实物交换,货币是一层面纱,有没有货币对实体经济没有影响。新古典经济学在将市场竞争形式化的过程中,生产函数、效用函数等理论框架与分工没有任何关系。凯恩斯及其追随者在将与产权理论、分工理论、企业理论无关的“宏观经济学”形式化(IS-LM曲线)的过程中,强调了利率的重要作用,忽视了价格变动对利率和货币价值的影响,当出现无法克服的“凯恩斯陷阱假定”时,则转而强调非市场因素的干预——财政政策的作用。  本书建立了一个基于分工理论的货币理论框架,将斯密理论与费雪理论进行了有机结合,将产权理论、分工理论、企业理论、货币理论和价格理论融为一体,用总量分析代替边际分析,用最基本的经济学理论去解释货币市场、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之间的关系。

内容概要

本书详细介绍了货币理论的最新发展,建立了一个基于分工理论的货币理论框架,将斯密理论与费雪理论进行了有机结合,将产权理论、分工理论、企业理论、货币理论和价格理论融为一体,用总量分析代替边际分析,用最基本的经济学理论帮助读者理解货币市场、商品市场、劳动力市场之间的关系。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金融、经济、管理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教材,也可供经济、金融、投资行业的实际工作者及研究人员参考。

书籍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经济增长过程是分工交易的演进过程    1.2  宏观经济中的价格    1.3  经济学方法论      1.3.1  资本的异质性与非边际分析      1.3.2  分裂的宏观、微观经济学与一体的经济学      1.3.3  生物进化与经济演化    小结    思考题  第2章  产权与价格    2.1  动物的领地减少了同类之间的冲突    2.2  法律社会的所有权    2.3  所有权的可交易性与所有权均等    2.4  权利让渡与价格    2.5  资产总量中租金与价格的互相影响    小结    思考题  第3章  使用权与价格    3.1  契约已经让渡的使用权不属于其所有者    3.2  没有竞争性定价,所有的激励都是无效的    小结    思考题  第4章  货币经济中的企业    4.1  企业是什么    4.2  成本与利润      4.2.1  企业收入中的权利关系      4.2.2  资本所有者与利润      4.2.3  企业控制权与利润    4.3  企业法人:以最后责任人为核心的契约集合      4.3.1  分工经济中的权利与责任      4.3.2  企业的最终责任人      4.3.3  上市公司和跨国公司的最后责任人问题    4.4  雇佣关系的复杂性      4.4.1  土地资本与人力资本      4.4.2  在资本雇佣劳动和劳动雇佣资本之间      4.4.3  最后责任人的契约转换    4.5  预期商品价格对企业行为的影响    小结    思考题  第5章  经典货币理论    5.1  货币理论      5.1.1  凯恩斯主义的视角与货币主义的视角      5.1.2  费雪的视角与马歇尔的视角    5.2  利率的性质与决定      5.2.1  休谟的利率思想      5.2.2  马歇尔的利率思想      5.2.3  魏克塞尔的利率思想      5.2.4  凯恩斯的利率思想      5.2.5  弗里德曼的利率思想      5.2.6  利率控制与货币供给量控制    5.3  货币起源与货币幻觉      5.3.1  货币的起源      5.3.2  黄金作为货币与“劣币驱逐良币”定律      5.3.3  重商主义思维的原因      5.3.4  关于凯恩斯陷  小结    思考题  第6章  货币与利率的进一步讨论    6.1  货币      6.1.1  货币中性      6.1.2  内生货币与外生货币      6.1.3  贴现率决定与作为资本租金的市场利率决定      6.1.4  债权货币与债务货币,同一个主体的两面性      6.1.5  货币的总量控制与利率控制      6.1.6  存量、流量    6.2  利率      6.2.1  实物利率的决定因素      6.2.2  利率与价格关系及其矛盾      6.2.3  负(小于0)名义货币利率      6.2.4  货币利率与法定货币利率      6.2.5  法定利率(利率外生)中的资产结构调整    小结    思考题  第7章  需求、供给与价格的范畴  第8章  货币内生的需求理论 第9章  商品市场与劳动力市场的关系 第10章  价格、货币与就业第11章  货币政策目标与中介目标 第12章  用利率水平控制价格水平第13章  货币政策应用中的几个问题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1.3.1 资市的异质性与非边际分新  在经济学理论中,边际分析理论首先用于对效用的分析,由此建立了它的理论基础——边际效用价值论。在今天的经济学理论中,它已经覆盖了经济学分析的所有领域(如对效用、成本、产量、收益、利润、消费、储蓄、投资、要素效率等的分析都有边际概念)。边际即“额外的”、“追加的”意思,指“追加下一个自变量单位”时因变量的变化值,边际值表现为两个增量的比。  分析对象的同质性是边际分析的前提。如果不将分析对象抽象为同质品,边际分析就不能成为该分析对象的分析方式。  在经济意义上,不仅具体的人与人不是同质的,即使物量单位相同,由于时空的不同,所有具体的资本也都不是同质的。  就人而言,不同的天赋、经历使得任何两个人都是非同质的。按照边际理论,以一个企业为例,每增加一个人力资本的投入,其效用是递减的。在真实的环境中,增加一个优秀人才有可能使一个企业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而增加一个无能的当权者则有可能导致一个企业的迅速消亡。原因在于,在经济学意义上,任何两个人都不是同质的,因此也就不能用边际理论去分析。  ……

编辑推荐

  创新型国际化教育研究项目  作为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新古典综合的多元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看上去面面俱到,但在实践中这些目标总是难以兼得,相互冲突。弗里德曼的以货币量为主控手段的理论体系则因为难以操作,鲜有成功实践的案例。《宏观金融: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较系统地阐述了“通货膨胀目标制”的理论基础,包括企业理论、价格理论,货币内生的供求理论等,并且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用利率水平控制价格水平的逻辑过程。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宏观金融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