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心理学

出版时间:2012-4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作者:宋宝萍,魏萍 主编  页数:263  字数:421000  

内容概要

《创新思维心理学——培养与训练》主要针对非心理学专业的大学生设计和编写,书旨在帮助大学生正确地认识和把握自己,提高心理素质,特别是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个性,促进学生不断地提升自己和超越自己。全书共7章,内容包括概述、发散思维与创新、形象思维与创新、柔性思维与创新、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推理能力与创新、思维训练。
《创新思维心理学——培养与训练》既可作为高等院校大学生开发思维与创新的教材,也可供广大心理学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家长等参考,还可以作为大学生和青年朋友提高自身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自学参考书。本书由宋宝萍、魏萍主编。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思维发展与大学生
一、什么是思维
二、思维的种类
三、思维的心理结构
四、大学生的思维心理特点
第二节 创新与大学生
一、什么是创新心理
二、创新的特性
三、创新心理的结构
四、创新的心理发生动力
五、大学生创新的特点
第三节 大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形成与培养
一、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对创新视角的影响
二、创新敏感区形成的基础条件
三、引发创新的几种情况
四、创新心理训练题及训练方式
第二章 发散思维与创新
第一节 发散思维内涵
一、什么是发散思维
二、发散思维的特点
三、发散思维的类型
四、经典案例
第二节 发散思维的基本条件
一、发散思维的具体途径
二、发散思维的实现方法
三、典型案例
第三节 发散思维与创新的关系
一、发散思维对创新的影响
二、典型案例
第四节 发散思维的专题训练
一、材料发散思维专题训练
二、功能发散思维专题训练
三、结构发散思维专题训练
四、形态发散思维专题训练
五、组合发散思维专题训练
六、方法发散思维专题训练
七、因果发散思维专题训练
八、关系发散思维专题训练
附录A 发散思维训练题参考答案
第三章 形象思维与创新
第一节 形象思维内涵
一、形象思维的内涵
二、形象思维的特点
三、形象思维的类型
第二节 形象思维与创新的关系
第三节 形象思维的专题训练
一、模仿法形象思维专题训练
二、想象法形象思维专题训练
三、联想法专题思维训练
四、组合法形象思维专题训练
第四章 柔性思维与创新
第一节 柔性思维的内涵
一、什么是柔性思维
二、柔性思维的特点
三、柔性思维的种类
第二节 柔性思维法则
一、有形与无形思维法则
二、整体与局部思维法则
三、有利与有害思维法则
四、主要与次要思维法则
五、过程与环境思维法则
六、宏观与微观思维法则
七、静态与动态思维法则
第三节 柔性思维训练
一、有形与无形思维训练
二、整体与局部思维训练
三、有利与有害思维训练
四、主要与次要思维训练
五、肯定与否定思维训练
六、过程与环境思维训练
第五章 批判性思维与创新
第一节 批判性思维的内涵与风格
一、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二、批判性思维的风格
第二节 批判性思维要素之论题与结论
一、论题的种类:描述性论题与说明性论题
二、如何确定基本问题或论题
三、如何寻找结论的线索
第三节 批判思维要素之理由与歧义句
一、理由+结论=论证
二、什么是理由
三、开始提问过程
四、有助于确认理由的词语
五、理由的类型
六、直接标明理由和结论
七、哪些词句有歧义
八、如何寻找歧义词句
九、歧义词句与上下文
十、歧义词句与有感情色彩的语言
第四节 批判性思维之价值观假设、价值观冲突
一、什么是价值观假设
二、确定价值观假设的一般思路
三、在确定价值观假设时要避免的典型问题
四、寻找你自己的价值观假设
第五节 批判性思维之描述性假设
一、什么是描述性假设
二、寻找假设的线索
第六节 如何识别推理中存在的谬误
第六章 推理能力与创新
第一节 推理与创新的关系
一、什么是推理能力
二、推理的种类
三、推理与创新的关系
四、经典案例
第二节 推理与定势思维
一、什么是定势思维
二、定势思维的作用
三、典型案例
四、推理与定势思维
第三节 推理能力的专题训练
一、概念推理能力的专题训练
二、逻辑推理能力的专题训练
三、类比推理能力的专题训练
四、突破定势思维的专题训练
附录B 推理能力的专题训练参考答案
第七章 思维训练
第一节 图表解析法
第二节 思维持久力与飞跃力的训练
第三节 重新描述法训练
第四节 分析力的训练
参考书目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主体与现实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必须不断地调节自己与现实的关系,以保持动态的适应平衡关系。调节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改变主体自身,使主体适应现实;一种是改变现实,使现实适应主体。 主体对自身与现实之间质的发展变化,以及适应这种发展变化所需要的根本性的调节,往往有不同的意识水平,有的是显意识的,有的是潜意识的,有的是理性的,有的是非理性的。当这种意识达到一定水平,就会产生需要,这种需要就是创新需要。创新需要能够转化为动机、兴趣和理想,推动主体去进行有选择的学习与探索。创新需要以及由其转化而来的创新动机、兴趣、理想等,还会进一步转化为创新期望,并参与认知监控系统,调节认知与创新活动。这种经常的、有一定方向的认知与创新活动,会引起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广泛的神经联系,以及同化、顺应、转换等信息结构的改组,这将增加信息结构改组的活性,特别是创新性信息结构改组的活性,并将使一定范围内的神经联系越来越紧密,突触间隙变得越来越窄,从而形成创新性的信息结构中心,并以此为基础,与大脑皮层的其他机能区发生广泛的联系,使创新敏感区逐渐形成。可见,创新需要是创新敏感区形成的基础条件之一。 (二)创新人格 如前所述,创新人格也称创造性人格,是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较早提出和使用的概念。具体表现为:对创新活动的热爱,有强烈的创新欲望和目的意识,在创新活动中勇于克服困难,具有执著、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以及独立自主的个性。大学生正处于创新人格的形成时期,也是创新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关注其创新人格的塑造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创新人格也是建立创新敏感区的又一个基础条件,没有创新意识、创新的目标追求、创新情感、创新的行为习惯,以及克服困难的意志力,是难以形成创新敏感区的。

编辑推荐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通识类课程:创新思维心理学(培养与训练)》既可作为高等院校大学生开发思维与创新的教材,也可供广大心理学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家长等参考,还可以作为大学生和青年朋友提高自身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自学参考书。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创新思维心理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对孩子的培养比较有用,做学术研究稍有欠缺。但是本书的风格就是通俗易懂的,很好
  •   很好很超值!书的内容很好!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