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符号学

出版时间:2012-4  出版社:苏州大学出版社  作者:胡易容  页数:256  字数:22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传媒符号学——后麦克卢汉的理论转向》主题是传播与媒体研究的符号学范式。《传媒符号学——后麦克卢汉的理论转向》上篇以麦克卢汉为原点,剖析了“媒介技术学派”的路径及其与符号学的内在关联;下篇从符号学角度探讨传播与媒体研究,介绍了国内外的研究态势并初步探索传媒符号学的理论起点。在新的传媒语境与学科背景下,传播学正在发生新一轮符号学转向——“传媒符号学”正在成为传播学研究的一种重要理论范式。

作者简介

胡易容(1978-),男,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四川大学符号一传媒学研究中心成员,《艺术研究与评论》(Art
Review)执行编辑。主要从事符号学视野下的传媒、艺术、品牌研究。主持及参与各级课题十余项;发表CSSCI及核心期刊论文多篇;积极践行产业规划与品牌实务,先后为数十家企业提供传播战略及品牌管理咨询。

书籍目录

引论:传媒研究的理论路径
  第一节 学术研究的类
  第二节 传播学流派的二分法
  第三节 传播学理论范式三分法
  第四节 从“元理论”看传播学的流派与理论范式
上篇 麦克卢汉与媒介环境学派
 第一章 围观麦克卢汉
  第一节 麦克卢汉研究的起落
  第二节 国内的麦克卢汉研究
 第二章 麦克卢汉式批判
  第一节 “媒介讯息论”的文化危机意识
  第二节 “媒介冷、热论”的社会心理基础
  第三节 “媒介文明论”的民主忧思
 第三章 延伸麦克卢汉:从技术环境到符号语境
  第一节 麦克卢汉媒介思想的技术哲学渊源
  第二节 麦克卢汉的师友——英尼斯
  第三节 媒介环境学派及其符号学命题
下篇 传媒符号学初探
 第四章 传媒符号学的起点
  第一节 从“信号传递”到“符号传播”
  第二节 从“物态媒介”到“社会性传媒”
  第三节 从内容分析到文本研究
  第四节 从信息指令到元传播
 第五章 传媒研究的符号学化
  第一节 文献观察:中国大陆传媒符号学的兴起
  第二节 “交流学”:北美传播符号学的独特分支
  第三节 译文《交流学百年进路》
 第六章 传媒符号学应用研究(一):新闻、广告、网络传播
  第一节 全媒体背景下的广告创意突围策略
  第二节 品牌势能与符号资源战
  第三节 以符号分节 理论为“新新闻主义”正名
  第四节 在全文本法则中建构新闻经典
  第五节 新传媒语境下的语义涌现——以“山寨”为例
 第七章 传媒符号学应用研究(二):艺术与当代视觉文化
  第一节 当代艺术的“元”解读
  第二节 流行文化研究:“变态美”的流行与符号标出动力
  第三节 视觉设计艺术(一):招贴赏析与符号文本的层次
  第四节 视觉设计艺术(二):招贴的“符号温度”与受众卷入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以“是之是”为理论之普遍性本体,开启了学科分类,但“分类学”并不被完全接纳为一种“科学”。这是由于,人们认为分类学(taxonomy)并不直接提供经验世界的解释。实际上,它包含了解释世界的角度。例如,我们总是力图用边界清晰的概念认知世界,但这种清晰实际上有某种误导作用。它令我们往往忽略了被概念片段建构的世界实际上延绵不绝而从未断裂。世界本来是混沌的整体,只有通过分类才能达成对世界的有效认知。分类的可怕之处在于它总是预设分类的角度。在分类之后,人们往往以之为世界的真相而放弃对其他关照维度的探索。 在符号学中,将对事物指称的分类称为“分节”。分节是多重的,分节的多重性指示着世界的多维度性。人们对事物的认知依赖概念,而概念只是人们根据自身有限认知的归纳,是具体生活需要的反映。“分节”反映出分节实施者对事物不同侧面的注重,它甚至能反映文明的程度和方式。例如在不同国家,户籍制度所体现的身份分类就不同:中国长期以来实施城乡二元户籍制,根据地域和家庭成员关系将户籍属性划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美国执行“出生死亡登记大纲”制,只进行公民出生、死亡登记,平时公民可以自由迁移、移民;法国则执行详尽的社会信息登记制,不仅登记公民出生年月、性别、单双胞胎等内容,而且还登记其父母的职业、经济收入、国籍、宗教信仰等相关内容;日本实行的是户随人走的“住民票”制,以家庭为单位标明每个人的身份、夫妻关系、父子关系等,一旦成人,完全自由。同样作为现代社会的国家公民,中国公民身份最重要的分节是“城里人”与“农村人”(当然,这种分节正在变化)。其背后的逻辑是,中国城乡问题是该国面临的大问题,因此反映于社会文化。

媒体关注与评论

  索绪尔与巴尔特曾经隔着阴阳界辩论:符号学与语言学,究竟何者包含何者?最近几十年来,也就是在本书处理的“后麦克卢汉”时代,这个问题变成:符号学与传媒学,究竟何者包含何者?当今传媒发展铺天盖地,成为符号学必须面对的最重要文化现象,偏偏“传媒符号学”至今未能成形。胡易容此书,在传媒符号学建构之途上,投石问路,恰逢其时,掬深取远,大有可观。  ——赵毅衡

编辑推荐

《传媒符号学:后麦克卢汉的理论转向》从“技术学派”与“符号学派”这看似毫不相关的两种路径入手,发掘其内在勾连,以期说明从“媒介环境”分析到“传媒符号语境”研究是一种重要的视角转换:“媒介环境”诉诸技术工具,而“传媒符号语境”诉诸“表意形式”。书中所用的“传媒”既指“传”的过程,也指作为载体的介质和传播机构。因此,《传媒符号学:后麦克卢汉的理论转向》的主题就是“符号学视野下的传播与媒体研究”。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传媒符号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传媒符号学:后麦克卢汉的理论转向》是四川大学“符号学-传媒学”研究中心推出的符号学开拓丛书系列在传播学领域的著作,赵毅衡主编。 本书主题是传播与媒体研究的符号学范式。上篇以麦克卢汉为原点,剖析了“媒介技术学派”的路径及其与符号学的内在关联;下篇从符号学角度探讨传播与媒体研究,介绍了国内外的演技态势并初步探索了传媒符号学的理论起点。在新的传媒语境与学科背景下,传播学正在发生一轮新的符号学传向——“传媒符号学”正在成为传播学研究的一种重要理论范式。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