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中毒

出版时间:2010-2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作者:卫生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与卫生监督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  页数:334  

前言

  为进一步落实《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09-2015)》,加强职业病诊断和职业健康检查工作,提高各级职业病诊断机构能力建设,近期卫生部根据财社[2009]241号《财政部、卫生部关于下达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的通知》精神,并以卫办监督发[2009]231号文下发了《2009年职业病防治项目管理方案》。根据方案的要求,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承担职业病技术指导和质量控制工作,并负责组织师资的培训。为更好地为广大职业病临床医师服务,我们针对2002年来新发布和实施的职业病诊断标准,组织有关专家编写了《全国职业病医师培训考核指定教材:职业中毒》。  本书将为全国培训和考核从事职业中毒诊断及处理的医师提供统一的教材,也为广大内科、急诊科、神经科和其他临床医师奉献一本学习和掌握中毒性疾病的诊断及处理的专业书籍。在本书出版之际,我们更加怀念为本书作出杰出贡献的何凤生院士。  感谢中华预防医学会化工分会主任委员孙维生主任医师为本书审稿。  由于修订时间较短,书中难免存在疏漏或不足,殷切期望各位专家和同行不吝指正。

内容概要

  《职业中毒》是全国职业病医师培训考核指定教材。《职业中毒》系统地阐述各器官系统中毒性损害的临床规律和其诊断与治疗的理论基础,全面地述及各种职业中毒性疾病的病因、致病化学物质的接触机会,扼要地介绍其相关的毒理和中毒机制,详细叙述各诊断标准所依据的中毒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讨论其鉴别诊断、治疗与处理原则,以及正确应用诊断标准的要点。书中充分汇集了职业医学、临床医学、急诊医学等专业在诊断和治疗职业中毒性疾病的临床经验。  《职业中毒》可作为全国培训和考核从事职业中毒诊断与处理的职业医学执业医师的培训教材,也为我国广大的内科、急诊科、神经科和其他临床医师以及职业卫生、毒理学基础研究者、法医等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职业中毒总论1第一节 毒物与中毒1一、毒物的基本概念1二、毒性和中毒的基本概念2三、职业中毒的特点5第二节 职业中毒的诊断11一、诊断的概念11二、职业病诊断的特殊意义及要求13三、职业中毒诊断内容13四、职业中毒诊断原则13五、职业中毒诊断的误区17六、误诊原因分析18七、隐匿式毒物中毒的诊断20第三节 职业中毒的治疗23一、病因治疗(解毒疗法)23二、生命支持疗法——心肺骤停39三、稳态平衡的支持40四、器官对症疗法42第二章 职业中毒引起的靶器官系统损害52第一节 职业中毒性神经系统疾病52一、中枢神经系统疾病52二、周围神经系统疾病61第二节 职业中毒性呼吸系统疾病66一、病因66二、发病机制67三、临床表现69四、实验室检查70五、诊断及鉴别诊断72六、处理73第三节 职业中毒性心血管系统疾病76一、化学病因76二、发病机制77三、临床表现79四、实验室检查82五、诊断及鉴别诊断85六、处理86第四节 职业中毒性消化系统疾病89一、中毒性口腔及胃肠疾病89二、中毒性肝病90第五节 职业中毒性造血系统疾病97一、再生障碍性贫血97二、巨幼细胞性贫血99三、铁粒幼细胞性贫血99四、溶血性贫血100五、高铁血红蛋白血症102六、硫化血红蛋白血症103七、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104八、血管性紫癜105九、血小板减少症105十、血小板功能异常106十一、低凝血酶原血症106十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07十三、白血病108第六节 职业中毒性肾病110一、病因110二、发病机制110三、临床表现111四、诊断与鉴别诊断113五、处理116第七节 职业中毒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117一、基本概念117二、发病病因119三、发病机制119四、临床表现122五、诊断及鉴别诊断124六、处理原则126第三章 金属中毒128第一节 慢性铅中毒128一、诊断及分级标准128二、诊断依据128三、处理原则131四、正确使用诊断标准的要点131第二节 急性四乙基铅中毒134一、诊断及分级标准134二、诊断依据134三、处理原则136四、正确使用诊断标准的要点137第三节 汞中毒138一、诊断及分级标准138二、诊断依据138三、处理原则141四、正确使用诊断标准的要点142第四节 慢性锰中毒143一、诊断及分级标准144二、诊断依据144三、处理原则147四、正确使用诊断标准的要点148第五节 镉中毒148一、诊断及分级标准149二、诊断依据149三、处理原则151四、正确使用诊断标准的要点152第六节 铍病153一、诊断及分级标准153二、诊断依据154三、处理原则155四、正确使用诊断标准的要点156第七节 铊中毒157一、诊断及分级标准158二、诊断依据158三、处理原则160四、正确使用诊断标准的要点160第八节 急性钡中毒161一、诊断及分级标准162二、诊断依据162三、处理原则163四、正确使用诊断标准的要点164第九节 急性钒中毒165一、诊断标准165二、诊断依据165三、处理原则167四、正确使用诊断标准要点167第十节 急性三烷基锡中毒168一、诊断及分级标准169二、诊断依据169三、处理原则172四、正确使用诊断标准的要点172第十一节 急性羰基镍中毒174一、诊断及分级标准174二、诊断依据175三、处理原则176四、正确使用诊断标准的要点177第四章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中毒179第一节 磷中毒179一、诊断及分级标准179二、诊断依据180三、处理原则181四、正确使用诊断标准的要点182第二节 慢性砷中毒183一、诊断及分级标准184二、诊断依据184三、处理原则185四、正确使用诊断标准的要点186第三节 急性砷化氢中毒186一、诊断及分级标准187二、诊断依据187三、处理原则189四、正确使用诊断标准的要点189第四节 工业性氟病190一、诊断及分级标准(骨骼X射线改变的分期)190二、诊断依据191三、处理原则192四、正确使用诊断标准的要点192第五节 急性氯气中毒193一、诊断及分级标准193二、诊断依据194三、处理原则195四、正确使用诊断标准的要点196第六节 急性光气中毒198一、诊断及分级标准198二、诊断依据198三、处理原则199四、正确使用诊断标准的要点200第七节 急性氨中毒201一、诊断及分级标准201二、诊断依据202三、处理原则203四、正确使用诊断标准的要点205第八节 急性氮氧化合物中毒206一、诊断及分级标准206二、诊断依据206三、处理原则207四、正确使用诊断标准的要点208第九节 急性二氧化硫中毒208一、诊断及分级标准209二、诊断依据209三、处理原则210四、正确使用诊断标准的要点210第十节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211一、诊断及分级标准211二、诊断依据211三、处理原则216四、正确使用诊断标准的要点217第十一节 慢性二硫化碳中毒218一、诊断及分级标准218二、诊断依据218三、处理原则221四、正确使用诊断标准的要点221第十二节 急性硫化氢中毒222一、诊断及分级标准223二、诊断依据223三、处理原则224四、正确使用诊断标准的要点225第十三节 急性磷化氢中毒225一、诊断及分级标准226二、诊断依据226三、处理原则227四、正确使用诊断标准的要点227第四节 急性氰化物中毒228一、诊断及分级标准228二、诊断依据228三、处理原则230四、正确使用诊断标准的要点230第五章 有机化合物中毒232第一节 溶剂汽油中毒232一、诊断及分级标准232二、诊断依据233三、处理原则234四、正确使用诊断标准的要点235第二节 苯中毒236一、诊断及分级标准236二、诊断依据236三、处理原则239四、正确使用诊断标准的要点240第三节 急性甲苯中毒242一、诊断及分级标准242二、诊断依据242三、处理原则243四、正确使用诊断标准的要点243第四节 慢性正己烷中毒244一、诊断及分级标准244二、诊断依据244三、处理原则247四、正确使用诊断标准的要点247第五节 急性溴甲烷中毒248一、诊断及分级标准248二、诊断依据248三、处理原则249四、正确使用诊断标准的要点250第六节 急性二氯乙烷中毒250一、诊断及分级标准250二、诊断依据251三、处理原则252四、正确使用诊断标准的要点252第七节 急性四氯化碳中毒253一、诊断及分级标准253二、诊断依据253三、处理原则254四、正确使用诊断标准的要点255第八节 氯乙烯中毒256一、诊断及分级标准256二、诊断依据256三、处理原则258四、正确使用诊断标准的要点258第九节 急性三氯乙烯中毒259一、诊断及分级标准259二、诊断依据260三、处理原则261四、正确使用诊断标准的要点262第十节 慢性氯丙烯中毒263一、诊断及分级标准263二、诊断依据263三、处理原则265四、正确使用诊断标准的要点265第十一节 氯丁二烯中毒266一、诊断及分级标准266二、诊断依据267三、处理原则268四、正确使用诊断标准的要点269第十二节 急性有机氟中毒269一、诊断及分级标准270二、诊断依据270三、处理原则272四、正确使用诊断标准的要点272第十三节 急性一甲胺中毒273一、诊断及分级标准274二、诊断依据274三、处理原则275四、正确使用诊断标准的要点276第四节 急性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中毒276一、诊断及分级标准276二、诊断依据277三、处理原则278四、正确使用诊断标准的要点279第五节 慢性三硝基甲苯中毒280一、诊断及分级标准280二、诊断依据281三、处理原则283四、正确使用诊断标准的要点283第十六节 急性甲醇中毒284一、诊断及分级标准284二、诊断依据284三、处理原则286四、正确使用诊断标准的要点287第十七节 急性酚中毒288一、诊断及分级标准288二、诊断依据288三、处理原则290四、正确使用诊断标准的要点290第十八节 急性五氯酚中毒292一、诊断及分级标准292二、诊断依据292三、处理原则293四、正确使用诊断标准的要点293第十九节 急性甲醛中毒294一、诊断及分级标准294二、诊断依据295三、处理原则296四、正确使用诊断标准的要点296第二十节 急性硫酸二甲酯中毒297一、诊断及分级标准297二、诊断依据298三、处理原则300四、正确使用诊断标准的要点302第二十一节慢性丙烯酰胺中毒302一、诊断及分级标准303二、诊断依据303三、处理原则304四、正确使用诊断标准的要点304第二十二节急性二甲基甲酰胺中毒305一、诊断及分级标准305二、诊断依据306三、处理原则306四、正确使用诊断标准的要点307第二十三节急性丙烯腈中毒308一、诊断及分级标准308二、诊断依据308三、处理原则309四、正确使用诊断标准的要点310第二十四节急性偏二甲基肼中毒310一、诊断及分级标准311二、诊断依据311三、处理原则312四、正确使用诊断标准的要点313第六章 农药中毒314第一节 急性有机磷杀虫剂中毒314一、诊断及分级标准314二、诊断依据315三、处理原则317四、正确使用诊断标准的要点319第二节 急性氨基甲酸酯杀虫剂中毒321一、诊断及分级标准322二、诊断依据322三、处理原则323四、正确使用诊断标准的要点324第三节 急性拟除虫菊酯中毒325一、诊断及分级标准325二、诊断依据325三、处理原则327四、正确使用诊断标准的要点328第四节 急性杀虫脒中毒329一、诊断及分级标准329二、诊断依据329三、处理原则331四、正确使用诊断标准的要点331附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病诊断标准目录(职业中毒)333

章节摘录

  (三)毒物对人体危害的类型  毒物对人体危害的性质及程度取决于接触毒物的品种、剂量、体内转化及排泄等,也与机体的健康状态密切相关,全面了解这些情况能对毒物的危害有较完整的认识。  (1)局部作用具有刺激、腐蚀性的毒物,如强酸、强碱或某些药物等,可对接触部位如皮肤、黏膜等引起不同程度的灼伤;有些毒物可引起接触性皮炎、痤疮、毛囊炎、光感性皮炎或色素变化等。牙酸蚀病也是毒物局部作用的后果。  (2)中毒 由于外源性毒物进人体内,产生毒性作用,导致机体的功能障碍或器质性改变、引起疾病或死亡,称中毒。  (3)过敏反应 某些毒物可引起变态反应,这是一种免疫损伤反应,发生机制主要与机体敏感性有关。  (4)非特异性危害 劳动过程中,接触毒物使机体免疫力下降或通过其他机制,诱发某种疾病或致使原有疾病加重,或导致发生工作有关疾病等,称毒物对人体的非特异性危害。由于对非特异性危害作用的影响因素很多,认识并不一致,且目前尚缺少足够的根据以及临床实践资料,故有关这方面问题,尚待今后深人研究。  (5)致癌、致畸、致突变毒物的这些作用引起医学界的密切关注,是研究的重要项目之一。传统上将这些作用不包括在中毒概念中,而随着科学研究技术和理论的不断深入和提高,很多学者主张将这些生物效应纳入毒作用范畴。  (四)毒物侵入途径  不同侵入途径可影响毒物吸收剂量、时间、体内转化等,致使中毒的临床表现、诊治方法等也有所不同。

编辑推荐

  为更好地为广大职业病临床医师服务,我们针对2002年来新发布和实施的职业病诊断标准,组织有关专家编写了本书。本书将为全国培训和考核从事职业中毒诊断及处理的医师提供统一的教材,也为广大内科、急诊科、神经科和其他临床医师奉献一本学习和掌握中毒性疾病的诊断及处理的专业书籍。  全书共分六章,内容包括:职业中毒总论,职业中毒引起的靶器官系统损害,金属中毒,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中毒,有机化合物中毒,农药中毒。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职业中毒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