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书

出版时间:2004-7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作者:[日] 岩井俊二  页数:256  译者:穆晓芳  
Tag标签:无  

前言

樱花般淡淡清香的感情    安妮宝贝    有一个朋友很喜欢《情书》,一直念念不忘。问他最喜欢哪一处,他说是电影最后,藤井树看到书卡背后画像而感动落泪的时候。仿佛百转千回,豁然开朗。爱的无心隐藏和善意袒露,到最后都是人性深处共通的折射面。    电影《情书》是岩井俊二在中国一举成名的代表作,即使后来他有更具备深度的《燕尾蝶》及《关于莉莉周的一切》等作品出场。但《情书》的简单纯粹,却更像一个小小记号,鲜明得不假思索。    我忘记是几时看的碟了,也不知道能不能再翻出来。有些镜头是一直记得的。比如一开场的苍茫大雪。感冒中的短发女孩收到陌生人的问候信。女孩藤井树在自行车停车处等待男孩藤井树。他从山坡上跑下来,用一个袋子罩住她的头。恶作剧是典型的内向少年表达感情的方式。两个少年的美丽容颜,有像月光一样的明亮光泽。    镜头感是很干净的。有对细节和光线的讲究。作家导演的特质非常明显。    不知道小说里的少年藤井树,会不会是岩井俊二写给自己的一个映照。散漫懒惰,不善于和人打交道。特立独行却又心意执著。  “他那样的人,经常眺望远方。那双眼睛总是清澈的,是我迄今为止见到的最漂亮的……他喜欢登山和绘画。如果不是在画画,就是在登山。”    廖廖数言。深情的男子,总是更像一棵沉默的树。一个真实的创作者,在自己的作品里,投影的不仅仅是自我,也许还有他企望中的世界。即使只是幻觉。    我想,那种樱花般淡淡清香,繁盛留恋,又可以寂静而坦然地走向离别的感情,应该是他所喜欢的吧。所以他写,所以他拍。    一段少年往事中的暗恋,随着博子与藤井树之间的通信,被逐渐地抽丝剥茧,真相大白。而对几个当事人来说,就如同在挖掘宝藏一样,突然之间,发现时间深处,居然有一段如此宛转曲折的心意存在。    无论如何,它都像是缓慢渗出,静水流深的清凉泉水一样,是能让人的心变得柔软及澄澈的回溯。    曾经和朋友聊起过关于爱的方式。在一个充满了死亡,离弃,怀疑及不信的成人世界里,是否能够有古典及洁净感的感情存在。    古典感的爱,可以在静默中没有任何声响和要求地存在。暗中点燃的小小火焰,只用来温暖自己的灵魂,照亮对方的眼睛。而洁净的爱,它也许会有盲目,犹豫,创伤,但一定不会有任何功利性的目的,也无私心,仿佛只是为了信仰而存在。    不知道有多少人是在把爱当作一个信仰来追问和找寻。也许它更容易被粗糙地沦落为种种工具,标准,衡量,评判和误解。它需要的耐心和容量太大。以至很多人没有信心。    博子在雪地上醒过来,仰脸看着雪花飘落的海报,本身似已成为一种情感源泉的象征。生与死的对照,记忆与消逝的回响,以及对爱与时间的真挚追问。一切都多么珍贵。    所以真实的感情最终是和一切盛大无关的事。和幽深艰涩的宗教哲学无关。和坚不可摧的道德伦理无关。和瞬息万变的世间万物无关。也许仅仅就是白雪皑皑的群山之中一次泪流满面的问候:你好吗?我很好。    寂寞地眷恋和想念着一个人,就像留恋我们无可言喻的生之欢喜和苍凉。    如果说有盛大,那也仅仅只是属于时间的细微记忆和线索。        安妮宝贝:自由作家。已出版长篇小说、小    说散文集、摄影图文集《告别薇安》、《八月未    央》、《彼岸花》、《蔷薇岛屿》、《二三事》等。    所有作品均持续进入全国畅销书排行榜,在众多    读者中深具影响。

内容概要

  在日本神户,渡边博子在未婚夫藤井树的三周年祭日上又一次陷入到悲痛和思念之中。博子在藤井树的中学同学录里找到了他在小樽市读书时的地址。由于抑制不住对爱人的怀念,博子按着这个地址给远在天国的藤井树寄去了一封充满问候和思念的书信。  不可思议的是,不久博子竟然收到了署名为“藤井树”的回信。经过进一步了解,这个藤井树是一个年轻的女子,而且她还曾经是男性藤井树的同班同学,原来是博子从同学录中误抄了她的地址。为了多了解一些男友在中学时代的情况,博子继续与女性藤井树保持书信来往。而藤井树在不断的回忆中,竟逐渐发现中学时代那个和自己同名同姓的少男曾经对自己产生过一段真挚的感情……  《情书》由一个同名同姓的误会开始,通过两个女子书信的交流,以含情脉脉的笔触舒缓地展现了两段可贵的爱情。女主角博子对藤井树的眷恋,两个藤井树之间朦胧的情感,都没有由于藤井树的意外死亡而枯萎,而通过细腻感人的影象深深地印在每一个观众的心里,永远不变。  在精心描绘爱情的同时,岩井俊二还着意表现了对逝去岁月的怀念和追忆。《情书》正象普鲁斯特那本小说的名字,追忆着似水的年华。过往的爱情和青春也正是在主人公的回忆中才逐渐清晰、复活。与现实相比,影片中的过去更为明快优美。在那一幅幅唯美的画面中,漫天飞舞的片片樱花,暗生情愫的少男少女,都唤起我们的无限遐想。而《情书》中所构筑的那个美好的中学时代,可能也正是岩井俊二和很多人最为温馨纯洁的回忆。  《情书》中对过去的追忆和有关生死的描绘都极具东方气质,含蓄优美、感而不伤地表达了故事的主题——珍惜有限的生命和宝贵的爱情。  购买本书点击链接进入:

作者简介

岩井俊二,作家,导演。1963年出生,毕业于横滨国立大学,深具多方面的艺术修养。 在90年代佳作迭出的“日本新电影运动”中,简单纯粹、深情唯美的《情书》于1995年公映后,引起空前轰动,迅速风靡整个亚洲,并在世界电影的版图中取得无可争议的重要一席。岩井俊二成为日本电影界的首席代表。 此后,岩井俊二创作并执导的更具深度的《燕尾蝶》以及《关于莉莉周的一切》等作品问世后,进一步奠定了他在世界文坛和影坛的地信。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成为无数人视听和精神的盛宴,令人久久流连,回味无穷。 至今,《情书》中讲述的深沉眷恋和一去不复返的少年往事,已成为亿万人心中珍藏的记忆。而美丽与忧伤的记忆,总是深深唤起我们对真爱与生命的珍视。

书籍目录

樱花般淡淡清香的感情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你的小说没有输给你的电影

章节摘录

书摘渡边博子:    你好。    我爸爸是得感冒久治不愈而死的,这事发生在我上初中三年级时的正月。    正月里忙着办葬礼,家里已经乱作一团了。葬礼结束后,这次是妈妈倒下了,因为劳累过度。所以,新学期开学了很长一段时间,我也没能到学校去。    有一天,我买东西回来,看到一个人站在门口。    我还当是谁呢,原来是他。    可是他看见我,也吓了一跳。    我问他,你在干什么?他说,你怎么在家?    然后,我们同时问对方:没上学?我还记得那奇妙的瞬间。我还以为他来干什么,原来他让我帮他还从图书室借的书。那是《追忆逝水年华》的第三,第四卷;这种书就算摆在中学的图书室里,肯定也没有人去碰。不管怎样,我追问他,为什么非得我帮他还,于是他说,他不能还了,所以才拜托我的。我问他为什么,他没说理由。    他说,你别管了,拜托你了,硬把书塞给我,就回去了。    得知真相,是一周后我终于到学校去的那天早上。    一进教室,我发现他的桌子上摆着花瓶。    我的心跳几乎要停止了。可是,这不过是男生的恶作剧罢了。    我问同学,他们说他突然转学了,原来如此,所以他才没办法还书的。    你猜我接下来做了什么?    我说:  “我讨厌这种玩笑!”不知怎么就摔碎了他桌子上的花瓶。    一刹那,班里鸦雀无声,所有人的视线都集中在我身上。现在想想,为什么那么做,我自己也不清楚,不过,肯定在生什么气-虽然我想不通当时为什么生气,可我觉得,或许当时我自己也不很清楚。    然后,我一个人去了图书室。为了实践对他的承诺……这么说有点小题大做。总之,我不过是把答应替他还的书完好地还给了图书室,    这是我们之间最后的插曲,也是能讲述给你的最后的故事。    藤井树    爷爷和我一起出院了。    妈妈和阿部粕他们问我们想要什么样的庆祝,找和爷爷要了住惯了的那所房子,阿部粕侥着脑袋问,那栋公寓怎么办?可是,妈妈还是同意了。

媒体关注与评论

读岩井俊二《情书》,听心碎的声音爱与死本是文学的两大主题,不朽的文学多是悲剧,而悲剧则总是写爱而不得,写反抗命运而无力。《情书》是不是可以不朽,现下当然不敢断言,毕竟作为时尚的“新经典”,尚待时间考验。但是,这个关于初恋和死亡的故事,无论以影像或是文字来表述,都必将因其巧妙、独特和深邃,一次又一次地打动世间男女的心灵。事实上,如果一部电影有着巨大魅力,那么,一部讲述了同样内容的书,它的魅力往往要来得更悠远深长些。借用经典日剧作家北川悦吏子评价《情书》作者岩井俊二的话来说,“你的小说没有输给你的电影”,只要你曾经为中山美穗和柏原崇的演绎而疯狂,我相信你必将再一次沉醉在岩井俊二那令人回味无穷的文字之中;因为它们虽然是不同的介质,却都那么美轮美奂,传达了同一种刻骨铭心的情愫。   岩井俊二的笔调再淡,读者也能深深感受到一个情窦初开的男生那份沉默而固执的初恋。他爱得那样刻骨铭心,每一张借书卡上都写着她的名字,并在一张借书卡后面,怯怯地画着她的样子;那是最后一张,当他要转校时,通过书亲手交到她手中的。这样的微妙与青涩,美得让人震撼。更令人觉得内蕴丰富的是,那张他画她的样子的卡片,插在《追忆似水年华》后面。普鲁斯特笔下的故事并不瑰奇,他凭那种炫目的、仓皇的、一切皆不可挽留住的、令人心痛的回忆的情调勾人魂魄。也许当小男生藤井树还未设计好那张卡片时,正是类似的情调在心中作祟。当然,这也许只是作家精雕细刻的许多个小小细节之一。   比美更美的,是美的毁灭。故事中的她和她有着相似的面庞,却是不同的性格,不同的人生。而他和她,有着一样的名字,有着共同相处的那段青春时光,却终究擦肩而过。他已经不在这个世界上,本来这便是一个结局。然而,通过一个阴差阳错的地址,一切交错在一起,寄往天国的信件带来了时光的穿梭,他,她,她,还有我们,于是一起听到心碎的声音。百转千回之后,得到的,却发现其实从未得到或者早已失去了。   确实,是不是每个失去爱人的人,余生都要在寻找与他相似的种种存在中度过?是不是许多美好的事情,从头到尾我们都不要发觉才是最好?这大概就是作者岩井俊二要通过这部小说让我们来回答的吧。   《情书》简洁、清丽、跳动,似从电影语言中学来,这大约是作为一名出色的电影导演,岩井先生技痒售技吧。不过,这却未必不是书的看点。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任羽中樱花般淡淡清香的感情有一个朋友很喜欢《情书》,一直念念不忘。问他最喜欢哪一处,他说是电影最后,藤井树看到书卡背后画像而感动落泪的时候。仿佛百转千回,豁然开朗。爱的无心隐藏和善意袒露,到最后都是人性深处共通的折射面。  电影《情书》是岩井俊二在中国一举成名的代表作,即使后来他有更具备深度的《燕尾蝶》及《关于莉莉周的一切》等作品出场。但《情书》的简单纯粹,却更像一个小小记号,鲜明得不假思索。  我忘记是几时看的碟了,也不知道能不能再翻出来。有些镜头是一直记得的。比如一开场的苍茫大雪。感冒中的短发女孩收到陌生人的问候信。女孩藤井树在自行车停车处等待男孩藤井树。他从山坡上跑下来,用一个袋子罩住她的头。恶作剧是典型的内向少年表达感情的方式。两个少年的美丽容颜,有像月光一样的明亮光泽。  镜头感是很干净的。有对细节和光线的讲究。作家导演的特质非常明显。  不知道小说里的少年藤井树,会不会是岩井俊二写给自己的一个映照。散漫懒惰,不善于和人打交道。特立独行却又心意执著。“他那样的人,经常眺望远方。那双眼睛总是清澈的,是我迄今为止见到的最漂亮的……他喜欢登山和绘画。如果不是在画画,就是在登山。”  廖廖数言。深情的男子,总是更像一棵沉默的树。一个真实的创作者,在自己的作品里,投影的不仅仅是自我,也许还有他企望中的世界。即使只是幻觉。  我想,那种樱花般淡淡清香,繁盛留恋,又可以寂静而坦然地走向离别的感情,应该是他所喜欢的吧。所以他写,所以他拍。  一段少年往事中的暗恋,随着博子与藤井树之间的通信,被逐渐地抽丝剥茧,真相大白。而对几个当事人来说,就如同在挖掘宝藏一样,突然之间,发现时间深处,居然有一段如此宛转曲折的心意存在。  无论如何,它都像是缓慢渗出,静水流深的清凉泉水一样,是能让人的心变得柔软及澄澈的回溯。  曾经和朋友聊起过关于爱的方式。在一个充满了死亡,离弃,怀疑及不信的成人世界里,是否能够有古典及洁净感的感情存在。  古典感的爱,可以在静默中没有任何声响和要求地存在。暗中点燃的小小火焰,只用来温暖自己的灵魂,照亮对方的眼睛。而洁净的爱,它也许会有盲目,犹豫,创伤,但一定不会有任何功利性的目的,也无私心,仿佛只是为了信仰而存在。  不知道有多少人是在把爱当作一个信仰来追问和找寻。也许它更容易被粗糙地沦落为种种工具,标准,衡量,评判和误解。它需要的耐心和容量太大。以至很多人没有信心。  博子在雪地上醒过来,仰脸看着雪花飘落的海报,本身似已成为一种情感源泉的象征。生与死的对照,记忆与消逝的回响,以及对爱与时间的真挚追问。一切都多么珍贵。  所以真实的感情最终是和一切盛大无关的事。和幽深艰涩的宗教哲学无关。和坚不可摧的道德伦理无关。和瞬息万变的世间万物无关。也许仅仅就是白雪皑皑的群山之中一次泪流满面的问候:你好吗?我很好。  寂寞地眷恋和想念着一个人,就像留恋我们无可言喻的生之欢喜和苍凉。  如果说有盛大,那也仅仅只是属于时间的细微记忆和线索。文:安妮宝贝      (自由作家。已出版长篇小说、小说散文集、摄影图文集《告别薇安》、《八月未央》、《彼岸花》、《蔷薇岛屿》、《二三事》等。所有作品均持续进入全国畅销书排行榜,在众多读者中深具影响。)问爱的唯一真谛小说《情书》虽然没有电影的唯美画面作武器,但是文字细密绵长,于平淡的白描里写尽了心潮澎湃,它句式越单薄,你心跳越加剧,结尾处,基本震惊至无话可说。对不爱视觉冲击只想静静体会文字的人来说,小说绝对比电影值得倾心以待。  如一读者所言,这是个“对死去的恋人无法忘怀的可爱少女,得知恋人喜欢自己的原因,其实是因为自己像他的初恋情人”的残酷故事。   去除男藤井的离世,对博子来说,真相真的残酷么?  假如是在20岁的时候看这部小说,一定暴跳,然后大叫:“人心太可怕了!博子好可怜!”再过两年30岁了,看完《情书》,心念电转,情愿自己是博子。  如果冥冥之中确有天意,那天意一定是为不再开口的逝者传递心曲。不管别人自《情书》处看到什么,我流泪是因为我坚信,男藤井若是可以回转过来,或者他有来世,一定会选择博子而非从前暗恋的女藤井。  《情书》的结局,对博子而言,是最好的结局。男藤井已经把所有的重负,包括爱的思念,情的蚀心腐骨,全都转给了女藤井。他要他的博子抛开一切,重新寻找自己的人生,要知道,他永远不会再回来,他和她,相见除非梦里。如此的天意弄人,九九十八弯的峰回路转,就是为了请你幸福地活下去,在你需要的时候,身边永远有肩膀可以依靠。相濡以沫的庸常,比多少天崩地裂都实在。因为我们清楚:日子永远在继续,失去什么也不能失去向前走的勇气。  爱的唯一定义———让对方,心无挂碍没有恐怖地幸福地活下去。  豁然明白,所以落泪。文:江筱湖

编辑推荐

首先进行小说创作,然后开始电影拍摄。这是日本著名作家、导演岩井俊二早就公开的秘密,但是众多的读者和影迷一直未能读到他的文字。今夏,由天津人民出版社推出了小说《情书》,广大读者将会发现,这位在世界电影版图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新锐导演的小说创作才华,竟然是如此的令人惊讶。☆“你的小说没有输给你的电影”☆“如果当初我勇敢,结局是不是不一样。” “如果当时你察觉,回忆会不会不一般。”“最终我还是没说,你还是忽略。” “这是不是最好的结局,我们都已经不计较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情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1条)

 
 

  •   情书所讲述的是一去不复返的少年往事也许是拿错试卷的不以为意也许是图书馆里孕育的眼神又或许是重名所带来的某种生生入骨的联系总之 那深沉的眷恋总能唤起我们内心深处的某种触动安妮宝贝为情书作序中写道电影最后 藤井树看到书卡背后的画像而感动落泪的时候仿佛百转千回 豁然开朗爱的无心隐藏盒善意袒露到最后都是人性深处共通的折射面往往简单的探寻才能求得深意真相逐渐被抽丝剥茧得时候就像缓慢渗出静水流深得清泉凉水一般能让人的心变的柔软一个人寂寞的想着另一个人就像留恋我们无可言语的生之欢喜和苍凉如果说又盛大的存在那也仅仅是属于时间的细微记忆和线索整个电影的镜头感很干净对细节和光线的把握也恰到好处当然在我理解小说和电影大抵有所不同有些在电影里你无法揣摩的心思都将在小说中找到答案
  •   说实话,看电影版感觉更震撼。书还是很精致的,小巧,不厚,我一个小时就看完了。没耐心的人可能觉的叙述的有点罗嗦。有耐心的人会觉的情节铺垫的有意味。其中其实我最欣赏的是北川悦吏子写的后记中的一段话:这是个”对死去的恋人无法忘怀的可爱少女,得知恋人喜欢自己的原因,其实是因为自己像他的初恋情人“的残酷故事吧?而且,还是个”没完没了地从那个初恋情人那里收到‘他是这样爱上我的’这种满不在乎的信”这样极其残酷的爱情故事。看见这样的评论,觉得心真的都酸溜溜的。
  •   这是岩井非常早的一部作品了,一直没有看,许是因着作品本身的名气过大对于名气过大的作品,诸如小说、电影、展览,我大都有着排拒的但我想说,感动不过时在看书之前,我没有先看电影。文字先于画面。我想,还是应该先看文字非常美的文字,澄清敲着胸口我想,我要变坚强装帖净雅,昏黄的纸对眼睛很照顾电影导演的文字,画面感大抵很强,阿巴斯是其中的佼佼者整部小说 12 章,各章篇幅大抵,也是导演作风?篇头序是安尼宝贝的,安尼一直是我最为中意的国内女作者之一,在她最为激烈的创作时期竟也会有如此温煦之作,实难得她将这段悸动形容为淡淡樱樱花香, 而在淡淡的樱花内里又有着多么激烈的品格有人说樱花只为幻灭开,绽放了,穷其一生而不留安说,真实的感情终是和一切盛大无关的事 你好吗?我很好。寂寞地眷恋和想念着一个人,就像留恋我们无可言说的生之欢喜和苍凉如果说有盛大,那也仅仅只是属于时间的细微记忆和线索
  •   《情书》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部小说,里面叙述的是主人公对学生时代的回忆,岩井俊二的文字功底是在是了不得,他把那些纯纯的青春记事娓娓道来,一切就好像流水一般,在不经意当中悄然流逝。当我慢慢读着这部小说,我的中学时代似乎就在我的眼前浮现,那些花儿是否还在烂漫的开着,我不知道,我只是希望,活着的人继续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勇敢的活下去……
  •   这个月14号订的,18号收到,24.25两天读完的这本《情书》,没想到这么快居然就缺货了呀。《情书》是一个关于爱情,亲情的故事,一段与青春年少青涩的初恋有关的美好回忆,看到这本书就想起我们十五,六岁时最流行的那首歌曲:发黄的相片古老的信以及褪色的圣诞卡年轻时为你写的歌恐怕你早已忘了吧过去的誓言就像那课本里缤纷的书签刻划着多少美丽的诗可是终究是一阵烟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两个人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流泪的青春.....的确如此我们每个人都有过属于自己的那段美好时光,心中都深藏着一段关于初恋的美好记忆,虽然那时日子一去不再复返,可它常常在我们看到某部电影,听到某段音乐,甚至看到某一书的章节时,记忆突然复苏,能够唤起你心中最柔软最细腻的那部分,或许对某些人来说是最心痛的那部分,但不管怎样,有着回忆有一个可以在记忆中用来思念的人这就是很幸福的事情了,最怕的是一片空白。《情书》没有用多么取巧的曲折的情节,也没有用多动人的语言,它只是静静的讲述了一个...温情脉脉的故事,不知是不是女人都特别情绪化,或者说是岩二非常擅于抓住女性的特点,总之在平淡的叙述中就这么的抓住了你的心,尤其让人感动的是当我看到阿树的爷爷为了及时的把生病的阿树送到医院,不顾惜自己已经年迈的身体,冒着大雪把她一路不跑的送到医院,而自己也因为负荷而倒在医院.....读来让人有点眼泪婆娑心里难受,于是你会不由自主的想到自己的亲人自己身边最亲近的人,不论如何只要和他们相处的日子,应该都要彼此用心的去照顾对方,爱对方,就象博子一直向他的男友问候的那样,很简单的话“你好吗?”回答“我很好!”是的,不管在天堂在人间,我们都希望爱人的很好! 阅读更多 ›
  •   没看电影,但是觉得这个书还是经典
  •   和书比起来,我更喜欢看电影,不过我这个书当时是在什么书友会买的,买贵了
  •   进一些旧版的书吧,老是新的,又新的不够优雅,还比老的看上去显老!
  •   一个晚上一口气读完了,淡淡纯纯的感情,最后却给人一种心灵的触动,看书和看电影感觉还是不同,看书有了更加广阔的想象空间
  •   现代人很少写信了… 给心爱的人写一封情书吧~
  •   电影好看多了,很少有这样的情况
  •   一个唯美而又凄婉动人爱情故事,因为同名的相识,因为捉弄的巧合,在那个充满浪漫的年龄,男孩站在被风吹起的白色窗帘旁,风浮动,吹起窗帘,吹动,男孩那一撇的头发,他认真的看着一本书,认真的忘记了那是个多浪漫的斜阳,多么美丽的气候,也不曾留意那个一直注视着他的女孩,或许她并不明白那是什么样的感觉,他爱捉弄她,爱在她面前展示自己的炫耀,从来都是戏弄的手法,也不曾明晰那种... 阅读更多
  •   有一种淡淡的感觉,书比电影有韵味,但是电影也很好看,推荐大家看
  •   很唯美的故事但是其实结局有点悲凉出人意料喜欢他和东野圭吾的书
  •   因为很喜欢岩井俊二的电影,所以买了收藏一下。
  •     纵使是时间把他的心撕碎了抛向山谷,以为那些过往的细小的尘埃会被掩埋。但最终,多年之后,我们都能听见跳动的回音。
      
      “你好吗!我很好”那些青春真实的美和力量展露地淋漓尽致。
      
      所有的一切的往日的情怀也好、伤痛也好、细小的回忆和玩笑、梦境和真实、惘然的惆怅和莫名其妙的哀伤,都化作这个细腻的暗恋故事里一道小小的回音,悄无声息。
      
      但即使是这样微小地泛着涟漪,在这条清澈寂静的溪流里,这样花般的年华,这样的春夏秋冬,我对你的爱如同蝉。
      
      你好吗?我很好。
      
      当最后看到《追忆似水年华》素描的那刹那,所有的情绪都上来了。
      一言难尽。
  •     是花了两个小时读完了的,但并不意味着故事单调无华,反而从简短易懂的文字中透露出温暖。
      故事的开头是藤井树的三年祭,他的未婚妻渡边博子在他的葬礼上又一次陷入悲伤。在极其思念阿树的心情下,博子按照阿树中学时期的住址寄去一封信,权当寄给在天国的藤井树。而不可思议的是,博子竟收到了阿树的回信,经过进一步了解,才知道这位和她有书信来往的阿树啊名女子,她和未婚夫阿树在中学是同班同学,而地址也是博子误抄了女子阿树的住址。为了多了解自己未婚夫中学的情况,两位女子开始了书信往来,而藤井树也在和博子的不断回忆中,发现了男生阿树的一个小秘密:原来在中学时代,他便是喜欢着自己的。
      印象最深的是小说的最后,藤井树看到书卡背后自己的画像感动到流泪的一幕,仿佛百转千回,豁然开朗。爱的无心隐藏和善意袒露,到最后都是人性深处共同的折射。而《情书》这么一个单纯的小故事,也想是青春的记好一般,鲜艳得让人觉得柔美。
      
      书中也有一处是震撼到我的。渡边博子和藤井树的母亲的对话。
      [“阿树对我说他真的爱我,但怀疑他爱我的原因是不是因为我令他想起这个女孩子。如果专业的话,我真不知道要怎样想。”
       藤井太太微笑道:“请你,博子,只需要爱我的阿树,这就是我的唯一请求。”]
      这是一个妻子,严格说是未婚妻心里的小波折,一段感情总会有来自各方的阻碍,而最致命就是自己内心的动摇。
      
      我喜欢着作者近乎懒散的文字,里面有一段对少年藤井树的描写。
      [“他那样的人,经常眺望远方。那双眼睛总是清澈的,是我迄今为止见到的最漂亮的……他喜欢登山和绘画。如果不是在画画,就是在登山。”]
      是这样一个特立独行又心意执着的男生。
      
      喜欢这本书,是因为这个让人惊喜的故事,而作者细腻的笔风和踊跃出纸面的角色,更让我深深感动。
  •     这本书是在学校阅览室的一个小角落发现的
      那时候只是恰逢没课 恰逢书虫惊蛰
      当天南京下了一场好久不见的大雪
      所以印有皑皑白雪的封面 让身处暖气充足环境下的我 莫名的温暖
      
      这个故事里充满着浪漫的巧合
      我写这个不是影评的影评文字 只是想分享关于他的“巧合”魔力
      这要先说在书中发现的一片花瓣
      我不知道它是什么花的花瓣 但我想是樱花吧
      博子在回家的途中樱花含苞欲放
      书中的花瓣保持着她盛开的姿态
      
      花瓣的位置的文字是
      秋叶满是愕然的望着博子。
      “博子...”
      “这才合乎逻辑。”
      “这才不符合逻辑呢!”
      “但....你不觉得浪漫吗?”
      “也许是浪漫吧。”
      
      耳机中的随即歌曲在256首中刚巧挑选出了一个名叫“花见”的音乐电台
      主持人在用他磁性的嗓音正说着有关樱花的故事
      这是256/1的巧合
      随手把这个插曲发给男朋友
      他简单的回复 他说他也很喜欢 他说他正在喝酒
      我说少喝点早点回家
      
      我一直相信着命中注定和预兆,就像《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中所说的马克图布
      这段感情开始于我的懵懵懂懂和不安
      我曾经疑问 如果我谈了一个男朋友 他心中有个我永远无法超越的初恋我该怎么办呢
      也许书中已经给了我答案了吧
      
      你好吗 我很好
      
      
  •      晚上的时候,特别是一个人独处的时候,看书用来打发时间是最好用的,用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匆匆读完了这本很早想读却又一直未读的日本小说,昨天终于耐着性子,读完了,也算是对过去的自己有个交代。
       正好小说里写到的两位腾井树,突然觉得这个世界上能称之为巧合的事情实在太多了,也许这是上天的安排,注定这一男一女之间会发生些什么。
       前段时间在长辈们的安排下,遇到了她,可剧情并未像很多形式上的相亲那样,最初的电话联系认识,朝着结婚这个终极目标前进。
  •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题记
       钱钟书《围城》中有一句形容爱情的话:“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男藤井树的未婚妻渡边博子就是那个徘徊在城外的人,如她自己所说,她是一个“自私"的人,在藤井死了这么多年还想探寻他过往生活的点点滴滴。当她奋不顾身冲进爱人过往的世界,她获得了一开始的怅然与后来的释然。而这种释然却怅然了另一个人的回忆。在女藤井树的回忆中,她一直将自己定义为那个城内的人,因为与男藤井树同名同姓而引发的不愉快交集,(小说中也有交代)曾因同名同姓之苦,她还坏坏想过那家伙父母离婚,他随母姓,从此冲出这道困扰自己的“围城”。伴随着后来男藤井树的转学,当她不攻自破冲出这道"围城"时,唯美的钢琴配乐伴着纯色窗帘外飘进的樱花,女藤井在图书室最后一个回眸后,空气中却弥漫着一种淡淡的忧伤。那时的她也许还不知,此情可待成追忆了。当她明白这份爱,想在一次冲进“城”去,已是曲终人不见,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只留下十年前淡淡素描勾勒的情书供她满心惆怅。她终究是“城外”的人,想冲,却再也冲不进那段青春岁月,只能在梦里依稀可见当年光影。
       也许最伟大最平凡的爱,就是前世今生后世永远的守护。影片中常伴有女树的梦境,尽管其中没有交代她后来发烧昏睡时的梦境,也许,她再次梦见了他,是他将至死难忘她从死亡线上唤了回来,也只有她继续活下来,才是他在这人间最好的延续。也许最唯美最感伤的怀念,是在高烧醒来后,依旧呢喃着他的名字:“亲爱的藤井树,你—还—好—吗?我—很—好。”时,眼角已不知不觉噙满了泪花,那是对永不再复过往无尽的追恋。也许,最动情最痛楚的爱,是一袭红色毛衣的博子对着爱人罹难的雪山,对着染红了天际的朝霞,撕心裂肺的呐喊:“你好吗?我很好。你好吗?我很好........”天空中经久不息的啜泣。在那一声强过一声对生命的呼唤中,使得原本阴霾的天空也变得无比空灵晴朗,与远处白茫茫的雪山融为一体。这恐怕是全片的高潮,也是我夺眶而出的桥段,还能用什么语言来描述这释然与怅然无比壮美的感伤呢?
      这个 曾在二战犯下滔天罪行,常与我们闹的不可开交的国家,究竟是什么力量让它勾勒出如此令人动容的经典?是似水年华的唯美勾起身处纷扰中现代人对往事无尽的追忆?还是导演岩井俊二为我们所营造的晶莹白雪?亦或是柏原崇欲言又止对女孩无声的表白,酒井美纪的后知后觉?还是岛国骨子里所流露出的特有的清新雅致——回忆一开始,便伴着纷纷扬扬的落樱,飘荡在女孩子们的裙摆间,回忆结束时,也是唯美的A Winter Story 钢琴曲伴着阳春落樱飘过白色窗帘,飘进那段只属于两棵树的青春,永不再回的图书室里。欲问大和魂,朝阳底下看山樱。岛国樱花开放时即是凋落时,那转瞬的凄美恰像那段动人的感情,岛国以其最美的景给我们营造了最悲的情。千言万语,只此一句:“你好吗?我很好”淡淡的问候。
       于我而言,这是一部青春的圣经,金凤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世间无数。当雪国的天空逐渐放晴,那些曾经的幸与不幸在旷野中也无比清晰。男树的不幸也许在于:对他和女树来说,这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当年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以至于他至死未得到女树的爱。男树的幸则在于他的青春因为有了她的存在而充满意义,又如他母亲安代所说,在他走了这么多年后还有人惦记着他。女树的不幸也许在于,当我想对你寄上一封信,写上“你还好吗”,却再也不可能像博子一样等到“藤井树”“我还好”的回音。女树的幸则在于,在那样美好的青涩年华,有那么一个人在她受到调皮同学欺负时默默用拳头为她教训调皮蛋,保护着,爱着她。只是当时已惘然。
       片末,博子将那些女树寄给她的信件寄回给了女树。博子是自私的,自尊的她不忍做爱人眼中的替身,那旷野嘶声裂肺的呐喊后,释然的她选择了秋叶:博子又是善良的,她深爱着自己的亡夫,尊重亡夫潜藏于心底的意愿,成全保留所有关于他初恋美好的回忆。
      这样的你,在天国,还好吗?
      如今的我,很好。如今的她,依然爱着你。
       尾记:(附上陆游与唐婉的和诗以及泰戈尔的诗)
       《钗头凤》(陆游)
         红稣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钗头凤》(唐婉)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乾,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不知道我爱你;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不知道我爱你,而是爱到痴迷却不能说我爱你;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不能说我爱你,而是想你痛彻心脾,却只能深埋心底;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不能说我想你,而是彼此相爱,却不能够在一起;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彼此相爱却不能够在一起,而是明知道真爱无敌却装作毫不在意;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树与树的距离,而是同根生长的树枝,却无法在风中相依;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树枝无法相依,而是相互了望的星星,却没有交汇的轨迹;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星星之间的轨迹,而是纵然轨迹交汇,却在转瞬间无处寻觅;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瞬间便无处寻觅,而是尚未相遇,便注定无法相聚;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鱼与飞鸟的距离,一个在天,一个却深潜海底;
      
      亲爱的,如今,你就在我身边,我们却不能在阳光下相爱。——泰戈尔
      
      
         
      
  •      (我把藤井树当作女主人公,而不是博子)
       《迷夏》……lost the summer ,大片大片的绿色,以及耀眼的阳光,男女主角的轻快跳跃,构成的画面让我想到四维的夏至未至。看电影的时候我闻到阳光的味道,一天的压抑也随之飘散。电影的不成熟,以及演技的不到位还有剧本的不严谨,说不上是不好电影。只是,那是一种生命,忽视电影的本身,看到的是一群青春的人,不知道怎么定义青春,也许就是这样简简单单的努力,追求梦想吧,如夏日里的阳光……
       《迷夏》这部微电影的导演是我一朋友的朋友,年轻的我们,总想知道我们的资本到底有多少,勇气有多少……做过的事就是结果,未被电影感动,被我们青春的自己感动……
       导演说电影的灵感来自岩井俊二的电影《情书》,读过这本书,很纯的爱恋,没有什么景物的描写与心理的阐释,只是简单的对话与书信的往来……书中的爱情淹没在一种默默的感觉中。正如我们所说的暗恋总是美的,收藏着的爱恋在内心发酵散出淡淡的幽香,迷倒的是自己,独享的也是自己。我们渴望着唯一,只有藏在心底,那才是你一个人的,正如藤井树一直写着藤井树那个名字,没人知道他写的是女主角。那是一份默默的爱,消失,离开还不是悲情所在,或者不能说是悲情,因为暗恋的幸福程度是只有暗恋的人才了解的,我更喜欢把这本书当作一本充满幸福的书。
       男主角早在两年前就消失在这个世界,他的爱在一封本以为毫无结果的书信来往中重新展现在我们面前,他走了,却没带走那份爱……小说没有罪恶的第三者,纠结的剧情,只是一个爱的女子,一个藏着爱的男子,一个重新去得知被爱的女子……淡淡的,没波澜起伏的诉说,给默默的爱一个安静的空间。
       我一直不知道为什么把爷爷的那段写进去,那个细节让我很感动,直到爷爷说院子里的那棵树也叫阿树时,女主人公问:“我为什么不知道?”爷爷的回答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有些事只有默默地做更会觉得美与幸福”……那时的男主人公也是这个心里吧……
       也许对于爱的女子是一种残酷,她只是一个替身,但她依旧爱的很深,正因为有一种不顾及的爱与藏着的爱的对比,使我们觉得爱原来如此,没有罪恶,只有默默地,一点一滴。
       一切都淡淡的,当那个“寻找藤井树”游戏接近尾声时,没有煽情,只是女主人公的不知所措悄然停笔,当名字变为一幅女主人公的画像时,一切都明了……
       寻找藤井树……
       09年10月
      
  •      说到这本书,避不开这部电影,至少我是这样。
       我在书目之前看过电影,不仅仅只是看过,是痴迷过。这部电影是我电影梦的开始,也是我对爱情的启蒙片,这个故事在看书之前,我便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
       在当时那个朦胧的年纪遇到了这样的故事,小小的人儿仿佛能呼吸到大大爱情,就是那样的感觉。
       后来我买来这本书,封面青青蓝蓝的颜色,还有星星点点的雪迹,好像他笔下的爱情,清净澄澈,缓缓回溯的柔软。
       一个同名同姓的美丽巧合,还有院子里那棵与树一起长大的树,一切好想冥冥中的一种注定。
       很惊奇一位男作家用一位女生的主观写故事,怎么能这么酣畅,怎么会有这么美的故事,该是有怎样的心灵啊。
       男主人公出现的地方不多,甚至一开头就是男主的葬礼,分分明明的悲剧,但是却一点催人泪下,这就是我喜欢的感觉,哀而不伤,微微惆怅。
       结尾的那句更是画面感十足,余味无穷。
      
       真正的爱情说到底不是会令人苦痛悲伤的。
  •     看《情书》的时候,年纪正当好,容易哭容易感动容易相信一切,不会像现在,对一切真心都抱有敌意,想一想,那时候,可真好啊。人是奇怪的动物,会因为吸引而抗拒,再因为抗拒而被吸引被安排。这一定是特别的缘分,就算是单方面的徘徊。
        
        暗恋到底是怎么一件事情呢,像小时候舍不得吃,藏在柜子里直到发霉的饼干,
        我们还能凭借往事就脸红心跳大叫一声么。
        过去的,就过去了。
        
        我拼命锁住那个密码箱子,我捂住嘴巴吃了一肚子眼泪,我忽然的回头,并没有人站在身后,我看再悲的电影也没有了大哭的理由。
        
        回忆像一座不会说话的城市,人来人往,匆匆路过,彼此间没有只言片语,点头,笑一笑,皱眉,掉头,继续走。只怕在重逢的时候,先把一些话说出口。就让秘密成为秘密,就让过程成为一个过程。你不必问,如果你想起来了,请再忘掉。
        
        他是谁呢,坐在你的身后,藏在图书馆里,他有秀气的眉毛,他手中的钢笔是一首小诗,日日朗诵,不能忘记。她的小辫子就悄悄的垂在你的课桌上,触手可及,像婴儿的睫毛,忽闪忽闪的乱了心跳。他们就那样大大方方的,住在你的往事里,你们从未搭腔,从未正视。你们没有任何交集。
        
        对待青春,我们总能编一个蹩脚的,仓促的谎言,关于一个人。
        那是怎样的感情,让人叹息让人脸红让人伤心让人跃跃欲试又让人欲言又止,开幕落幕,一个人的表演,都止步在一个人的国度里,甜蜜么心酸么快要被自己感动了么,可是他在哪里呀。找不到。
        
        如果你肯花时间留心,你会发现我在你身后,像一个自言自语又悲伤的鬼。你的书桌你的背包你喝过的留在操场的汽水瓶,你的校服上衣系在腰上你逃过的课你被老师点了几次名字,你背过双手磨磨蹭蹭的踢着易拉罐经过我的面前,你爱吹刘海的碎发,你嘻嘻哈哈的叫着谁的外号,你蹙眉抱怨,你那么美,却与我无关。
        如果你肯发现,我就在你的身边,不是深情的,却永不短暂。
        
        那种感情是什么,像是夏天里猛的喝一口汽水,打了一个嗝,鼻子和眼睛都酸酸的,却是甜蜜的。我默默的注视着你,像一个深情又假模假样的机器,观察着,仿佛这就是一项伟大的工程,仿佛与你同在。到如今,你发现了那个人么。如果没有,那就在明天。把那个人揪出来,瞧住她的眼,瞧住她所有为你保留的秘密。那么简单,都在一双眼里。
        
        我的青春该是有多细密温柔呢,像多雨的季节,像逆风处的朝阳。
        别哭别下雨别带走它们。
        站在转角,她挥挥手,他没看见。
        这就是结果。
        
        三人行的时候,你一定想先拉她的手。
        但是你没有。
        
        回忆就是回不去。我仓促的回头,看见一个不存在的人,在那里唏嘘在那里鼓掌在那里落泪在那里哭哭笑笑没有尽头,可能那就是我。给过去的自己一个响亮的巴掌,她就有勇气了么。她还不会。
        
        暗恋的人有他、她自己的身份,不上场不退场。有些话,不必说,说了就是多余的,也不会有任何奖赏。还不如说给自己听,自己重复自己默认。你说他会不会真的因为那个藤井树,而找到了博子呢,你说他会不会一辈子都爱着藤井树呢,你说如果他不死的话,他们会再在一起么,其实是不是藤井树也是喜欢藤井树的呢,只是离别打散了一切对吗,他们真的是那样的是吗?
        
        如果你相信,那他们就是真的。
        不许怀疑。
        
        有些事,自己重复自己默认。
        就是科学,就是真理,就是最好的结局。
        这世上,我们不需要要别人。
        
        最后一瓶北冰洋汽水,递给你。
        那是我所有的秘密。
  •      薄荷绿色苍穹里,雪撒下一捧朦胧的白色,其中渐渐透出出一只冰封的蜻蜓……这就是《情书》的封面,如裹在其中的故事一般,纯粹而隽永。
      
       女藤井树以一种好奇的姿态怀念着男藤井树,殊不知自己一直在男藤井树心中,直到死亡,甚至永恒;博子对男藤井树毫无保留的爱,甚至承受了作为替身的残忍事实。
      
       他们每个人的情感,都犹如黑夜中微茫的火苗,温暖而寂寞。这是洁净的爱,它也许会有盲目,犹豫,创伤,但一定不会有任何功利性的目的,也无私心。这通过书中朴实平和的文字、书改编电影里简单纯净的一幕幕镜头,呈现在面前,无不告诉我们:爱,是纤尘不染的。
      
       《情书》里,雪地里一只欲要展翅的蜻蜓冻住了,年华仿佛定格住了最美的一瞬。爱的纤尘不染,不但澄明,而且没有太多的纠结。
      
       真实的感情是由心而生的不朽,不附加视觉与欲望的防腐剂,不论爱情抑或友谊。岩井俊二也说:生命是短暂的,爱情却是永恒的。所以,我相信逝去的藤井树的爱依然弥留人世。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多少人嚷着再不相信爱情。“把爱当作一个信仰来追问,或许因此它更容易沦落为种种标准,衡量和误解。它需要的耐心和容量太大,以至很多人没有信心。”安妮宝贝的这些话或许就是其中原因。
      
       感情因为复杂了,染上了污尘,所以许多人选择不再相信它。其实,真正的爱纤尘不染,它仿佛博子在群山中那次泪流满面的问候背后,那一片满山遍野的、永不融化的皑皑白雪。
      
      
      (之前在博客里:http://cloverq.blog.163.com/blog/static/182929512201371103328220/)
  •     早前对他的这部电影就很感兴趣,看这本书就是出自对电影的喜爱。
      很精致,很浪漫,很清新,一下午便读完了,意犹未尽的感觉。
      电影和小说精美的不分伯仲,都会产生看完后马上想再看一遍的冲动。
      这样的书在我心里经常有分享给别人或不分享的矛盾纠结,因为它很完美所以想分享给别人,但又害怕别人不够珍惜,哎。
  •     “。。。什么?”
      “你不知道吗?”
      “不知道。”
      “没人知道。这种事偷偷地做才有意义。”
      爷爷一边说,一边笑嘻嘻的。
      “真的吗?不是刚编出来的吧?”
      “不是说了吗?偷偷地做才有意义啊。”
      
      
      可能跟大家不一样吧,这段留给我的印象是最深的,是爷爷和树的对话。
      
      
  •     没想到这本书居然这么短。课设时的队友推荐,这几天一直在找它的电子版,今晚找到了,如获至宝般将它存到kindle里,忙完了要做的事,躺在被子里读。本想着要读几天呢,还以为这几天都能沉浸在美美的爱情中真好。
      结果翻了几页,kpw提示还有51分钟读完全书...然后就一口气读完了。
      
      首先是吐槽。
      当时跟队友聊天,我说,听说《嫌疑人x的献身》是写爱情的,我特别喜欢。然后他就推荐我读《情书》,说这本书的爱情写的特别美~然后这几天就一直特别期待~在幻想着一个专门写爱情故事的日本作家会带来怎样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结果今天一读才发现,剧情太简单了吧!一点曲折离奇都没有,就是一件小事记叙下来,我还一直期待着故事情节来个转机呢。
      可能是最近东野圭吾的书看多了留下的后遗症。
      
      吐槽结束开始说正经的。
      初中大概是爱情最纯粹的时候吧。可能是一个很简单的原因,就会把两个人连在了一起。两个孩子,面对着跟自己「距离很近」的异性伙伴,为拥有一个聊的来的异性而开心,也从心底里懵懂的期待着朦胧的爱情。
      哈~如果有一天,我收到一封来自西班牙大母牛的信,向我打听阿洋同学初中时的故事,那该是多么美妙的时刻。
      
      对人对事,我仍然习惯保持温柔的幻想。不认同的人和事却也能引起内心的崇敬。推荐给别人的书,竟是如此一本小清新,淡淡的一层。能够想象他内心的宁静。人一旦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就会变得那么可爱,哈哈。那种平平淡淡,该是怎样的爱和文化浇灌出来的啊~
  •      昨天刚看完电影,马上找来小说,一口气看完,有种文字与影像交错的奇妙感觉。可能很多人跟我一样,还没看过《情书》,就对书名有所耳闻了。最近常常问别人一个俗气却又严肃的话题,你相信爱情吗?其实,我并不是想知道别人的答案,而是想知道自己的答案。这本书,让我再次思索起来。
       故事有点倒叙的感觉,其间又穿插现实场景。与其说倒叙,不如说文中主角在寻找逝去的回忆,就像最后那本书名《追忆逝水年华》一样。
       故事因男女主角同名同姓而起。那段同班的中学岁月,对少女藤井而言,是被她误解、错失的青春,而对博子来说,那是自己深爱的人不为自己所知的一面,掺杂着些许酸涩的不可原谅,如果只是因为长相酷似而来的一见钟情。于少年藤井而言,那段岁月,是少年时代特有的不善言辞,却又执着美好的心情。
       整部小说承载了一个美好的青春爱恋,却又因年华逝去,古人不再,而透露着惋惜的忧伤。
       我不是个喜欢看悲剧的人,可是《情书》却给我结局本该如此的感觉。如果少年还活着,他将面对博子的质问,少女藤井的不知所措,幡然悔悟。如此结局刚刚好,不破坏初恋该有的美感,在时光的洗礼中,似书院典藏,泛着岁月沉积下来的温暖的光。
       最后那句在山谷中回荡的“我很好!你好吗?”无意间,戳中泪点。
       是告别,也是重生吧!
       想起了王菲的那句,“我很好。你也保重!”
       凡此种种,世间恩怨。
      
  •     看书的时候,就想起读书的时候的同桌,那好像,是夏天刚开始的时候。
      那个时候老师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于是,在那个时候,我有幸分得了一个同桌,女生。说不上漂亮,头发全部扎在后面,露出一个额头,这样的她,让我头疼。
      刚坐在一起,借个铅笔、橡皮擦、涂改液都不忘说谢谢,不客气。偶尔她会问我数学题,而我也会给她解答,解答完我们就各做各的事情,在不参与对方的事情。
      有一次,坐在我身后的女孩说要和我换位置,想想没事,就同意了。然后,那个女孩好像不时就会找前排的女孩聊天,听不清楚在说什么,但好像一直在说。随后,我们去机房上了一节电脑课,说是电脑课,其实是去上网,因为那个时候,每台电脑都是连着网线的。闲着无聊,便想要她的qq,便轻轻戳了她的手臂一下,说要qq。给了,然后说要我下节课可不可以不换位置。似懂非懂的我点了点头,原来成全了别人的同时,忽略了她的感受。等到下一节课的时候,我就换回了自己的位置,身后女生问,为什么,口拙,没有回答,得到抱怨,心想,算了。然后,等来的,是安静的一节课。但,不让人讨厌。
      说不上为什么,每每碰到这种事情的时候,都会事先考虑她的感受,说是感觉,其实也谈不上。
      那个时候,每个月都会订一本《读者》,在寝室看还不够,还要带到教室来,每当看到一件有趣的事情,便想让她看,看看我眼中有意思的事情,但,却不知应该如何表达。一天,我正在看一个关于梁静茹的故事,正准备翻页时,她开口说,能不能借我看一下,便借给她。要我现在回忆,我想,我还是回忆得起那个故事的。
      李宗盛当时发现梁静茹,便将其悉心栽培,在马来西亚录制专辑,因受不了,便偷偷回家,在家里待够一段时间后,再次录制,终于录制成功。
      看过那么多的故事,有很多我都想不起,但,唯独这一个,我还是想起了一个大概。我想,我不是喜欢这个故事,是因为心中思念同桌,藉由同桌才想起了这个故事。
      那个时候,夏天刚开始,她梳着斜刘海,后脑勺的头发被一个蓝色的蝴蝶结扎在一起。
      后来,我看到书上写着:
      想着玲美对秋叶的感情,秋叶对博子的感情,博子对藤井树的感情,藤井树曾经对同名同姓的女孩子的感情,以及那个女孩子对现在曾经同名同姓的男孩的感情。
      有一个可以想念的人就是幸福。
  •     这是见过的最浪漫的发生在内心深处的爱慕。女藤井树无疑是最幸福的那个人,年少的未知并不代表是个遗憾,至少是,她最后知道藤井树对她的感情。
      通篇里这个死去的藤井树将博子和女藤井树串在一起,我很难想象到,那段年少时的暗恋是多么的深沉才会有他以后的选择。但是后来我又猜测,是不是就是因为年少的没有得到,所以才会有一股执念。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博子才是那个可怜人。我是很喜欢博子小姐的。我脑海中勾画的她会是一个很温润的女孩子,很细腻,可能会身边的每个人都会喜欢她。所以这样,我才会更同情她,这么美好的女孩子,在没得到爱的同时,为什么还要承受失去爱人的痛苦。
      重新回到我的标题。
      藤井树的浪漫,不是惊天动地的,但是却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乍一看没感觉,仔细品的话,会让你觉得心肝都难受。这是一场与时间的奔跑,即使知道会输,还是会义无反顾。这种看似平淡的感觉,往往最致命。
      我只看过一点点的电影版,无奈电影的风格对我来说有点太压抑,我就没再继续。我不知道情书算是个喜剧或是悲剧,至少小说给我的感觉是明亮的。
      如果你有一个暗恋的人,千万觉得所有人都欠你的。看看藤井树,是多么深沉的暗恋。
      
  •     上午在图书馆晃荡,在日本文学区本来想找西加奈子的《葵》,无奈书排的好乱,找了许久也是无果,淹没在杂乱中了。
      搬着好几本书,准备要走了。
      但我习惯在图书馆乱晃,总觉得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这种未知是极美妙的感觉。突然,瞥见了这本封面淡雅的名作,电影已经下载很久,却一直没看。犹豫一下,想来,还是先读书吧,书籍的人物形象你可以自行想象,电影的话,总会禁锢一些思维。
      
      下午上完课,找了个还算有点阳光的教室,坐下来,静静翻开来。结果,一不小心看快了,大概四十分钟就看完了。。。
      
      这部让柏原崇和酒井美纪红起来的电影原作,起初,我看柏原崇饰演的是少年藤井树,便潜意识想当然以为是那种配角。而且原本以为是那种恋空式的苦恋或是中年人深沉的爱。看了书才知道,都跟我当初想的不同。小说的构思的确让我吃了一惊。通过两个陌生女人的不断通信,抽丝剥茧,一份清澈的爱就此构建,明晰起来。
      同时,也有很多让我唏嘘不已的地方。
      
      
      要是有人问我对日本文学的印象,我首先想到的印象是单纯与阴暗并立。无疑,情书是樱花般清香纯洁的感觉。少年藤井树沉默着深情着,却又是那么淡淡的。让我读完书之后的回味不仅仅是那么一份苍白的爱。感觉是那么纯净,而又那么丰富
      
      这份婉转曲折的心意啊
      
      我想,电影中的结尾部分,一定很美
      
      
      再顺带说博子和秋叶,博子是替代品吗?为什么偏偏是俩人长的极其相像,为什么当年男藤井对博子是一见钟情式?可是,我突然又不想探究很深。宁愿相信藤井树还是很爱博子的。人的心中,都有个影子存在。【每一段记忆都有一个密码,只要时间地点人物组合正确,无论尘封多久,那人那景都将在遗忘中被拾起,你也许会说:不都过去了吗?其实过去的只是时间,你依然逃不掉,想起了就微笑或者悲伤的宿命,那种宿命叫做“无能为力”。】不知博子心里到底会怎样想
      
      秋叶似乎爱着博子,在博子心中秋叶又是一个怎样的存在?斯人已逝,几年过去,开始一段新的恋情也再正常不过。
      
      或许,人的情感真的是说不清道不明。难以描述
      
      岩井俊二留下了很多可以让人思索的东西。
      
      安妮宝贝在序里面写“所以真实的感情最终是和一切盛大无关的事”。我想说,can't agree more。为什么喜欢你?答:因为我就是那么那么那么喜欢你
      
      藤井树❤藤井树
      
      寂寞地眷恋和想念那个人
      我就是喜欢你
      
      
      
      改天,也还是再看看电影。
  •     看完了《情书》,这是一个让你的心安静,再安静下来的故事。
      
      你好像也没办法给这两段爱情什么特别的评价,因为它是那么自然的流露,单纯得让你不忍用世俗去评判。
      
      合上最后一页,你会偷偷地回想,自己是否也曾经被那样怀念和眷恋过,自己是否也曾经那样怀念和眷恋过别人。
      
      喜欢安妮宝贝对它的那句评价,“所以真实的感情最终是和一切盛大无关的事。和幽深艰涩的宗教哲学无关。和坚不可摧的道德伦理无关。和瞬息万变的世间万物无关。也许仅仅就是白雪皑皑的群山之中一次泪流满面的问候:‘你好吗?我很好。’”
      
      ——你好吗?
      ——我很好。
  •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
      对你我未做努力。却耗尽了自己的全部勇气。无法再开口。无法再回头。只是很久以后。再看见与你相像的女子。只能说峰回路转。哪怕不是你。也希望这个像你的女子留在我的身边。开口便问。请问你相信一见钟情吗。我是沉默内敛的。却愿为你再鼓一次勇气。因为我不愿再离开。我是藤井树。我心中留着的那个女子也叫做藤井树。我心中她的样子是温和的。是柔软的。但却是坚强的。我走了。她还在。看到她终于明白了我的心思。我也笑了起来。也许再不能一直陪伴在她的身边。但你懂了。我心安了。
  •      因一个同名同姓的误会而开始。在书信的交流中,博子对藤井树的眷恋,两个藤井树之间朦胧的情感,跃然纸上。最后,女藤井树看到借书卡背面的她的素描,所有的情节至此结束,可是所有的情结又从此蔓延。在你不知道的时候,我在爱着你,当你知道的时候,我已不在。 忧伤 纯美的追忆。
  •      最初是先看的电影,依稀记得是初中一年级的时候。那个时候一切都在启蒙中,这部在现在看来很轻松舒心的小电影在那个时候看来却是很是文艺,有的情节没有看懂。
       今天在图书馆里无意间看到了这本书,就借来看了。在图书馆与一本书偶遇已经是我的习惯了,很少会专门找书来看,都是无意间遇到了而已。这本书很简单干净,就是我们的年少的微微心悸一样透着一股青涩和纯真。在很短的时间就看完了这本书,然后又迫不及待地找来电影再看了一遍。果然,很忠于原著,毕竟作者和导演是一个人。但是,隐约觉得电影里添加的小细节更加让人心动,也更加真实和俏皮。一直记忆如新的是那个场景:在撒有阳光的白色窗帘后那个白衣少年看书的样子。
       每个人经历的青春各不相同,但是在它们的背后有着相同频率的心跳。所以这本书和这部电影能引起我们无数人心中的共振。然后,回忆起只属于我们的那年年少。
       随着年龄的增长,早已不再期冀那种怦然心动,在图书馆里也早已没有了当年的白衣少年,而只是拥挤在聒噪的风扇下面埋头看着教科书的他们。但是,即便如此,总有一个角落能容纳我们心中那现实世界装不下的纯真的梦想和悸动。那个角落叫[情书]。
  •      刚开始知道「情书」是因为电影,而这部高评分听闻赚取了千千万万观众眼泪的电影却一直一直没有决心去看。几个月前和人说起这部电影,在人的强烈推荐下一个人躲在角落看完这本书。
       原来「情书」很短,并没有想想人们看电影说的那样哭得死去活来,在最后的画面,女的阿树终于看到男的阿树对自己的感情,那一段着实起了鸡皮疙瘩。小说与其说来的伤感跟不如说来得温暖,是在漫天雪地里的温暖。我曾默默爱着你,看你看过的书,画你认真的模样。我终究无法将爱意亲手传达给你,但我终还是拖给一个人一群人帮我转达。不得不佩服文字的力量,短短的字里行间就将人变得千思万绪。
       看完小说,其实更好奇电影的近两个小时是不是更将故事发挥的淋漓尽致,但还是没有鼓起勇气去看,可能我希望这部小说留给我的更多是温暖,并非伤感或感动吧。
       这个夏天终于读到了两个 阿树 的故事。很庆幸。
  •     人的无能为力有两种,一是太困难了以至于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二是可能在自己能力所及之内但找不到方法或出口,卡在一个坎儿上。
      
      事实上我有一个喜欢的人,虽然已经分手了,但我还是无能为力地喜欢着他。分手的理由不在我的接受范围内,但再不愿意承认,人们总还是得面对所有生活中活生生的事实。所以直到现在,我也相信、但并不确定地认为他也无能为力地喜欢着我。
      
      我是一个挺浪漫主义的人,所以想在这段看似不了了之的爱情里,以我的方式给自己一个结尾——可能就是写封信给他吧。
      
      我们有段日子没联系了,分开后的头几天还能看到他发的一些配着图的状态,其实是跟我没一点关系的东西,但我还是怀着矛盾的心情期待那些——不管怎么样,让我知道他过得还好,也就行了。后来就没有了,一切都趋于平静,我并不心急,却也觉得没着没落的。萌生写信的想法不是一天两天了,还在一起的时候就想写,不过幸福的日子里,人总是倦怠懒惰的,一拖再拖,直到今天这些信还积压在我左手边的抽屉里。
      
      我们各自漂泊的生活导致我们对彼此爱情的无能为力——这是第一种。而因为一些无伤大雅的自尊导致的羞于启齿,是第二种无能为力。我现在就被困于这第二种之中。在标题里我就说了,有个地址总是好的。所以我想博子这种近乎于自毁式的寄托和问候,对她自己来说是种幸福。
      
      为什么说是自毁式的呢。在我看来,“写一封寄往天国的信”这种事的自毁性不亚于它的浪漫。任现在哪一个成熟的女性都不会做出这种事,明知道收到回信的几率与韩红减肥成功的几率相差无几还去写,反复纵容回忆里的伤口撕裂溃烂——谁都不是自虐症患者。
      
      也就回到我刚刚说到的了,因为没有我喜欢的人现在的住址,我连自毁的资格都没有。
      
      两种无能为力,哪种都不好受,不过在我看来,第二种比第一种痛得多。
      
      而博子的自毁还不仅仅局限在这里,因为她收到了回信。“一个人在胸中抹煞可信和不可信的界限,多是因为生活中巨大的压力。走投无路的人就容易迷信,而且是什么都信”。我想从那时候开始,博子心里就怀有一股强大的迷信的力量吧。通过这种方式挖掘了解到了更多关于自己已故男友的过往,包括,那个一直在状况外的藤井树。
      
      书中让我记忆尤深的场景是博子第二次拜访已故男友家,指着毕业相册中的一个小姑娘问男友的母亲:我长得是不是很像她。作为一个普通人,我想谁也不能接受另一半之所以跟自己在一起是因为自己长得很像他年少时暗恋的人,这种理由是不被允许的。我于是看到“如果……如果是这样……我就不能原谅他……”
      
      书中有很多这样的对话。没有对人物表情动作过多的描写,大篇幅的对话,仅用双引号和一些其他简单的标点符号就让每个人物都活生生地站在书里,这种简单的魅力正是《情书》的魅力所在。
      
      故事从博子开始,到藤井树结束。有时候自己费尽心力,却演绎了别人的故事,这无疑是给自己最残忍的答案。说实话,看书的过程中,大多数时间我都对这个状况外的藤井树抱有不太善意的看法,仅是因为不了解不知道这种理由就去无辜就去逃脱,在我这里是行不通的。但又有什么办法呢,过去了就是过去了,最后剩下的,大概只有追忆的资格了吧。
      
      至于博子,通篇我都在说她自毁说她可怜,我也的确心疼这个姑娘。但是不管怎么样,她在山上,在苍茫的天地间声嘶力竭地呼喊、问候:你好吗?我很好。从那时候我就知道,她有自己的故事,她也终将让这个故事幸福收尾。我所说的这种自毁,对她来说,何尝不是一种自我的治愈呢。
      
      我想这也是我一直想将手里这些快发霉了的信寄出去的理由。
  •     《情书》是在地铁车厢里读完的一本书。
      少年藤井树对学生时代同名同姓的少女藤井树的感情像一泓清澈纯净的泉眼,被遗忘在幽静的森林里。春天有大朵大朵的泡桐花,那是一种沉默高大的速生树种。夏天有蝉鸣与阳光穿过密林。秋天井口铺满枯落的黄叶,偶尔有一只觅食的野兔窜过。冬天有皑皑的白雪,夜晚甚至能听见泉水流动的声音。就是这样婉转的情意最终在博子追问之下,水落石出,真相大白。
      多少年过去,我能想起来最美好的爱情始终是满天繁星,脉脉不语。合上书本,车厢里稀稀落落的人群众中有对学生模样情侣,两人之间基本没什么语言交谈,眉目之间却满满全是爱,在上了一天班满脸疲惫成年人之中显得格外耀眼。
  •     在盛夏溽暑读岩井俊二的《情书》,有一种奇妙的违和感。窗外是明晃晃的太阳,脑海里,却是北海道小城小樽,雪,簌簌地下个不停。
      
      整个故事里博子应该是最让人怜惜的,可不知怎么,感情的天平还是倾向于藤井。那个从头至尾一直打着喷嚏,烧得迷迷糊糊的女孩。也许是初恋总是未满,想着,要是两个藤井树在一起了有多好啊,仿佛这样才能填满那个在大多数人的生命中缺省的遗憾。
      
      可是那个沉默寡言的少年藤井树的爱这样清浅,不费力气就找不到它存在的痕迹。如果不是博子的直觉,那种女人天生的敏感,也许他就带着这个秘密永远地消失在雪山那边了。藤井树就是那座无言的雪山,他的爱,远远的,带着一种不可触及的圣洁,让人望而生畏,莫名的悲伤。
      
      18岁的柏原崇凭借《情书》成了亚洲偶像。印象里,他的角色几乎没有完整的对话。默默地站在图书馆的窗边,风吹起窗帘,遮住少年的侧脸。他的喜欢,夹杂着孩子一样的任性和偏执。同样让他定格在青春美少年这个形象上的,是另一部偶像剧《一吻定情》。名字里同样带个“树”字,性格同样的高傲孤僻。连爱一个人的方式都是一样的。我爱你,这就够了,你不需要知道。就像爷爷在藤井树出生的时候,在院子里种下了一棵树。“这种事偷偷做才有意义嘛。”
      
      博子形容阿树“他那样的人,经常眺望远方。那双眼睛总是清澈的,是我迄今为止见过的最漂亮的眼睛。”“他喜欢登山和绘画,不是在画画,就是在登山。”明知道答案不是自己想要的,却忍不住追问。这女孩的痴,让人心疼。
      
      虽然这样说有些残酷,但这个故事,因为一场死亡,变得异常美丽。
      
      《情书》是标准的冬日读物,高频出现的落雪,让人怀疑作者是否有爱情洁癖。不过如果读了他那本《华莱士人鱼》,会很颠覆。那是一个典型的夏日故事。文字和情节都浓密粘稠,分泌出一种燥热和不安。而作为导演随笔的那本《垃圾筐电影院》,思维跳跃,话痨堪比村上春树。所以说,这位大叔还真是一个富有层次感的人啊。
      
      能将自己的作品亲自改编成电影,是件很幸运的事吧。不过《情书》的文字就是半个脚本。也许是导演的职业习惯,岩井俊二写的故事也富有镜头感。书信两端角色的互相转换相当严丝合缝。情节的推进也有电影场景变换的感觉,比如博子和藤井树乘出租车错过那个片断,一个在车里,看窗外的雨夹雪;另一个下了车,因湿冷的天气,不禁有点发抖。又比如,博子跟着秋叶重返藤井树遇难的那座山,心生悔意,央求秋叶“求求你…让我回去吧”,而这边厢,刚刚得知阿树罹难的藤井回到家,“躺在床上,好长时间一动也不动。”两条情节线,像双轨列车,有条不紊地交替浮现。
      
      如果说岩井俊二用其导演的经验出色地控制了小说的节奏,那么他也用了作家的天份来做恰到好处的留白。博子和秋叶去探访藤井树曾经上过的中学那章结尾,“秋叶画的双人伞的涂鸦,一直留在三年级二班的黑板上,直到春假结束。”这就是所谓的意味深长,此处无声胜有声吧。当然,最经典的留白,还是开启了这个秘密的那封信。
      
      藤井树:
      
      你好吗?我很好。
      
       渡边博子
      
  •   这种小清新~
  •   谢谢木木的支持:)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