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二十讲

出版时间:2008-10-01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作者:王甘(编)  页数:318  
Tag标签:无  

前言

  童年,指的是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之间的那段时期。今天更精细的区分,认为童年是从婴孩起,到十几岁的青春期止。由于较远年代前,人们还没有如今这么细致的时期划分。因此,本书中所说的童年,泛指出生后到成年之间的时期。  历史上,许多伟大的头脑思考过童年的问题。本书所选的,就是这样一些论述。  阅读经典著作,是在和历史上伟大的头脑对话,聆听他们对人类共同问题的看法,扩展我们的视野,开启我们的智慧。  在这方面,名著提要和经典节选各有其功。名著提要,使我们迅速了解一些伟大人物的最主要思想,综合全面,简明扼要。可是,也有着无法回避的缺点:脱离了原文丰富的历史背景和语境,一些精微的论证被简化成干巴巴的纲要。这方面,名著节选则有其长。  经典著作浩如烟海,本书的选编原则是以通俗为主要方针,节选作者某一方面的精彩论述,不求全面反映其观点,但力求表现作者思想特点和思辨过程,以窥一斑而略知全豹。同时在导读中概要介绍该作者大致流派,使读者了解概貌。

内容概要

  《童年二十讲》广泛选取两方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人类学家和历史学家对童年的研究,以期拓展我们成人的视野,启迪我们的智慧,去重新思考今天我们如何面对孩子的童年教育。  儿童到底是个缩小的成人,还是与成人有不同心理过程的人?儿童的思维是如何发展的?童年的发展动力到底来自外界还是来源于自身?教育如何更好地帮助儿童发展?

作者简介

  何怀宏,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著有《良心论》、《世袭社会及其解体》、《选举社会及其终结》、《道德、上帝与人》、《公平的正义》、《伦理学是什么》等;译有《道德箴言录》、《沉思录》、《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正义论》(合译)、《伦理学体系》(合译)等;编有《西方公民不服从的传统》、《生态伦理》等。  王甘,北京大学硕士,耶鲁大学文化人类学博士。长期关注中外教育理论与实践,归国后创办非营利实验型机构“小橡树幼教”。学术研究领域包括儿童早期发展、母亲身份认同、消费、互联网、非营利组织与志愿服务等。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研究员。

书籍目录

编者序王甘第一讲 教育立法[古希腊]柏拉图第二讲 儿童的养育[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第三讲 儿童的教育[捷克]夸美纽斯第四讲 健康教育[英]约翰·洛克第五讲 论儿童期的教育[法]让-雅克·卢梭第六讲 婴儿与儿童的教育[瑞士]约翰·亨利希·裴斯泰洛齐第七讲 少年期的人[德]福禄培尔第八讲 教育即生长[美]约翰·杜威第九讲 儿童的养育与敏感期[意大利]蒙台梭利第十讲 个体心理学看童年[奥地利]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第十一讲 对儿童天性的认识和习惯的重要性[英]伯特兰·罗素第十二讲 夏山学校的教育[英]尼尔第十三讲 儿童期的性心理[奥地利]弗洛伊德第十四讲 永久的客体和感知-运动反应的情感方面[瑞士]让·皮亚杰第十五讲 学龄前儿童的学习[前苏联]维果茨基第十六讲不同文化中的童年[美]玛格丽特·米德第十七讲 迈向"教育"的路径和通向"学习"的路径[美]卡尔·罗杰斯第十八讲 自我效能的发展分析[美]艾伯特·班杜拉第十九讲 道德发展的阶段[美]劳伦斯·柯尔伯格第二十讲 正在消失的儿童[美]尼尔·波兹曼

章节摘录

  雅典人:现在,我们的男孩、女孩都已经出生了,下一步我们当然就要考虑如何抚养和教育他们。这个主题可不能在沉默中放过,但我们的处理将戴上指导和告诫的假面具,而非以法律的形式出现。从一般的观察来看,家庭生活的隐私表现为许多小事,儿童的痛苦、快乐、欲望都会轻易引发这些小事,而立法者不可能就这些小事逐一提出告诫,由此使我们公民的性格变成一堆大杂烩。这样做对于整个公众是一种恶,而在这些微不足道的小错误频繁发生时,用法律来进行惩罚是不合适的,有损尊严的。这种法律,就像我们制定的法律一样,确实包含着一种危险,因为犯罪的习惯就是来自重复这些微不足道的错误。因此,尽管我们无法针对这些小事立法,但要我们保持沉默也不可能。我必须试着想出一些所谓的例子来说明我的意思。而现在我的看法肯定显得像是谜语。  克利尼亚:你说得没错。  雅典人:好吧,我想下面这句话可以被我们假定为至理名言:正确的抚养制度必定最能使身体、灵魂完善和卓越。  克利尼亚:确实如此。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童年二十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