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卷·大家国学

出版时间:2008-8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作者:闻一多 著  页数:342  
Tag标签:无  

前言

  闻一多(一八九九—一九四六),湖北浠水人。著名诗人、学者和民主斗士。一九二二年毕业于清华学校,同年赴美留学,学习西洋美术和现代英美诗。一九二五年回国,先后被聘为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武汉大学、青岛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等校教授,历任教务长、训导长、文学院院长等职。抗战后期,出于对国民党反动派专制独裁的无比义愤,积极投身民主运动,一九四六年七月十五日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闻一多对中国文化的贡献,首先是新诗创作与新诗理论的研究和探讨。他是我国早期新诗界中的著名诗人之一,其代表作《红烛》、《死水》两诗集及所倡导的格律诗论在我国新诗发展史上都曾产生过较大影响。 古典文学研究是闻一多对中国文化最主要的贡献。他出身书香世家,自幼备受“子日诗云”熏陶,对中华文化怀有深厚的感情和清醒的认识。 他在评郭沫若诗集《女神》时曾特别强调:“我爱中国固因他是我的祖国,而尤因他是有他那种可敬爱的文化的国家……”(《之地方色彩》 )他深刻地认识到传承和弘扬国学的重要意义,认为“我国前途之危险不独政治、经济有被人征服之虑,且有文化被人征服之祸患。文化之征服甚于他方面之征服千百倍之。杜渐防微之责,舍我辈其谁堪任之!”(一九二五年致梁实秋信) 闻一多的国学研究是本着一种追根溯源的精神进行的。他首先从唐诗入手,而后是《诗经》、《楚辞》,再后是汉魏六朝诗、《周易》、《庄子》,然后是古代神话、史前人类文化学,步步上溯,直至远古。他的最终目标是推出一部新的中国文学史。生命后期,他曾打算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撰写这部著作,但因遭反动派的杀害而未能实现。 在古典文学研究中,闻一多非常重视古籍的整理工作,第一步是文字校勘和诠释。中华古籍文字难懂,再加年代久远,多次翻刻、传抄,常有错漏。针对这种情况,他首先从诠释词义和校正文字入手。为此,他的研究工作又扩展到了甲骨文、钟鼎文等古文字学的领域。在研究方法上他承袭了清代高邮王氏父子的训诂学,同时在他们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他不是孤立地就文字研究文字,而是同时代背景、社会形态、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民歌民谣等等因素联系起来,并借助弗洛依德学说,进行科学的综合分析、探讨,而后下结论作判断。因此,他的诠释、解说往往能更准确地揭示出有关文字、词句的本义。 经过多年辛勤耕耘,闻一多的研究,硕果累累,已收入《闻一多全集》的计有《诗经新义》、《楚辞校补》、《庄子内篇校释》、《周易义证类纂》等十几种专著。此外,还有许多单篇论著,也都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闻一多研究古籍的基本态度也反映了他的治学特点。他不迷信古人和权威。无论是探讨整个中华文化的发展,还是探讨一部作品,或该作品中的某一句,甚至某一个字,都不墨守传统注疏,盲从他人,而是独立思考,独辟蹊径进行探索。他往往能够提出有别于古今各种诠释和解说的独到见解,而这些见解并非无源之水、无根之木的主观臆断,而是下了苦工夫,遍翻古今书籍、资料,有充分例证作依据的。因此,郭沫若说他对《诗经》、《楚辞》、《庄子》、《周易》等四种古籍“实实在在下了惊人的很大的工夫”,称赞他眼光犀利,考索赅博,立说新颖而翔实,独具只眼,“不仅是前无古人,恐怕还要后无来者的”。朱自清也赞扬他说:“他的校勘古书,有些地方胆大得吓人,但却是细心吟味所得;平心静气读下去,不由人不信……他的成就骎骎乎驾乎高邮王氏父子而上之。” 按照《大家国学》丛书的编辑方针,本丛书主要对象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学术有兴趣的中间层面读者,不是专业学者、研究者,只重点选录关于中华传统学术研究的普及、介绍性文字。闻一多的著作大多是精、深、专、僻的专业性著作,普及、介绍性的很少,本卷只好选些接近普及、介绍或介乎专业与普及之间的文章。 国学是我们民族的瑰宝,体现着我国悠久的文化和传统。加强国学研究,取其精华,无疑对深化我们的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大家国学·闻一多》虽不能包括闻一多国学研究的全部精华,但大致反映了他对国学中的某些问题的分析与论述,以及其研究中的某些方法。这既是闻一多国学研究的一部分,也可使今人在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问题上,获得一些启迪。 一九四八年开明版《闻一多全集》郭沫若、朱自清两先生之序,有助于更准确、深入地了解闻一多其人及他的学术成就、治学思想、治学态度和方法等,特作为附录一并收入本卷,以资参考。 考虑到《大家国学》丛书的主要读者对象,本卷未收录闻一多为数甚多的重要专著,没有也不可能全面反映其国学研究的宽度、深度和高度。 其次,本卷所收著作并不都代表作者最后的观点和看法,因有些早期的著作,后来见解发生了变化,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写或者没有来得及写成文章。这个情况有必要加以说明。  闻立雕

内容概要

  按照《大家国学》丛书的编辑方针,本丛书主要对象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学术有兴趣的中间层面读者,不是专业学者、研究者,只重点选录关于中华传统学术研究的普及、介绍性文字。闻一多的著作大多是精、深、专、僻的专业性著作,普及、介绍性的很少,本卷只好选些接近普及、介绍或介乎专业与普及之间的文章。 国学是我们民族的瑰宝,体现着我国悠久的文化和传统。加强国学研究,取其精华,无疑对深化我们的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大家国学:闻一多》虽不能包括闻一多国学研究的全部精华,但大致反映了他对国学中的某些问题的分析与论述,以及其研究中的某些方法。这既是闻一多国学研究的一部分,也可使今人在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问题上,获得一些启迪。

书籍目录

总序前言唐诗编类书与诗四杰宫体诗的自赎陈子昂(六六一——七○二)孟浩然(六八九——七四○)贾岛(七七九——八四三)杜甫诗经编诗经的性欲观诗新台鸿字说匡斋尺牍说鱼楚辞编读骚杂记端午节的历史教育屈原问题——敬质孙次舟先生人民的诗人——屈原端午考什么是九歌九歌古歌舞剧悬解庄子编庄子神话编高唐神女传说之分析神仙考龙凤两种图腾舞的遗留文学史编歌与诗文学的历史动向附录开明版《闻一多全集》序(郭沫若)开明版《闻一多全集》序(朱自清)

章节摘录

  宫体诗就是宫廷的,或以宫廷为中心的艳情诗,它是个有历史性的名词。所以严格地讲,宫体诗又当指以梁简文帝为太子时的东宫,及陈后主、隋炀帝、唐太宗等几个宫廷为中心的艳情诗。我们该记得从梁简文帝当太子到唐太宗宴驾中间一段时期,正是谢朓已死,陈子昂未生之间一段时期。这期间没有出过一个第一流的诗人。那是一个以声律的发明与批评的勃兴为人所推重,但论到诗的本身,则为人所诟病的时期。没有第一流诗人,甚至没有任何诗人,不是一桩罪过。那只是一个消极的缺憾。但这时期却犯了一桩积极的罪。它不是一个空白,而是一个污点,就因为他们制造了些有如下面这样的宫体诗: 长筵广未同,上客娇难逼。还杯了不顾,回身正颜色。(高爽《咏酌酒人》) 众中俱不笑,座上莫相撩。(邓鉴《奉和夜听妓声》)这里所反映的上客们的态度,便代表他们那整个宫廷内外的气氛。人人眼角里是淫荡: 上客徒留目,不见正横陈。(鲍泉《敬酬刘长史咏名士悦倾城》) 人人心中怀着鬼胎: 春风别有意,密处也寻香。(李义府《堂词》) 对姬妾娼妓如此,对自己的结发妻亦然(刘孝威《都县寓见人织率尔赠妇》便是一例)。于是发妻也就成了倡家。徐悱写得出《对房前桃树咏佳期赠内》那样一首诗,他的夫人刘令娴为什么不可以写一首《光宅寺》来赛过他?索性大家都揭开了: 知君亦荡子,贱妾自倡家。(吴均《鼓瑟曲有所思》) 因为也许她明白她自己的秘诀是什么。 自知心所爱,出入仕秦官。谁言连尹屈,更是莫遨通?(简文帝《艳歌篇》十八韵) 简文帝对此并不诧异,说不定这对他,正是件称心的消息。堕落是没有止境的。从一种变态到另一种变态往往是个极短的距离,所以现在像简文帝《娈童》、吴均《咏少年》、刘孝绰《咏小儿采莲》、刘遵《繁花应令》,以及陆厥《中山王孺子妾歌》一类作品,也不足令人惊奇了。变态的又一类型是以物代人为求满足的对象。于是绣领、柏腹、履、枕、席、卧具……全有了生命,而成为被玷污者。推而广之,以致灯烛、玉阶、梁尘,也莫不踊跃的助他们集中意念到那个荒唐的焦点,不用说,有机生物如花草莺蝶等更都是可人的同情者。 罗荐已擘鸳鸯被,绮衣复有葡萄带。残红艳粉映帘中,戏蝶流莺聚窗外。(上官仪《八咏应制》) 看看以上的情形,我们真要疑心,那是作诗,还是在一种伪装下的无耻中求满足。在那种情形之下,你怎能希望有好诗!所以常常是那套褪色的陈词滥调,诗的本身并不能比题目给人以更深的印象。实在有时他们真不像是在作诗,而只是制题。这都是惨淡经营的结果:《咏人聘妾仍逐琴心》(伏知道),《为寒床妇赠夫》(王胄),特别是后一例,尽有“闺情” 、“秋思”、“寄远”一类的题面可用,然而作者偏要标出这样五个字来,不知是何居心。如果初期作者常用的“古意”、“拟古”一类暖昧的题面是一种遮羞的手法,那么现在这些人是根本没有羞耻了!这由意识到文词,由文词到标题,逐步地鲜明化,是否可算作一种文字的裎裸狂,我不知道。反正赞叹事实的“诗”变成了标明事类的“题”之附庸,这趋势去《游仙窟》一流作品,以记事文为主、以诗副之的形式,已很近了。形式很近,内容又何尝远?《游仙窟》正是宫体诗必然的下场。 我还得补充一下宫体诗在它那中途丢掉的一个自新的机会。这专以在昏淫的沉迷中作践文字为务的宫体诗,本是衰老的、贫血的南朝宫廷生活的产物,只有北方那些新兴民族的热与力才能拯救它。因此我们不能不庆幸庾信等之人周与被留,因为只有这样,宫体诗才能更稳固地移植在北方,而得到它所需要的营养。果然被留后的庾信的《乌夜啼》、《春别诗》等篇,比从前在老家作的同类作品,气色强多了。移植后的第二、三代本应不成问题。谁知那些北人骨子里和南人一样,也是脆弱的,禁不起南方那美丽的毒素的引诱,他们马上又屈服了。除薛道衡《昔昔盐》、《人日思归》,隋炀帝《春江花月夜》三两首诗外,他们没有表现过一点抵抗力。炀帝晚年可算热情地效忠于南方文化了,文艺的唐太宗,出人意料之外,比炀帝还要热情。于是庾信的北渡完全白费了。宫体诗在唐初,依然是简文帝时那没筋骨、没心肝的宫体诗。不同的只是现在词藻来得更细致,声调更流利,整个的外表显得更乖巧、更酥软罢了。说唐初宫体诗的内容和简文帝时完全一样,也不对。因为除了搬出那僵尸“横陈”二字外,他们在诗里也并没有讲出什么。这又教人疑心这辈子人已失去了积极犯罪的心情。恐怕只是词藻和声调的试验给他们羁縻着一点作这种诗的兴趣(词藻声调与宫体有着先天与历史的联系)。宫体诗在当时可说是一种不自主的、虚伪的存在。原来从虞世南到上官仪是连堕落的诚意都没有了。此真所谓 “委靡不振”!  ……

编辑推荐

  《大家国学》顾名思义是传统文化普及性读物,收录了近代以来在民族文化领域有广泛影响的代表作,其中有人们耳熟能详的梁启超、章太炎、鲁迅、闻一多、朱自清等20人的作品。由于选题具有鲜明的高端性,将之解读为“国学大家”也恰如其分。尽管今天的学术界对“国学”的争议尚无定论,诸如“复辟”、“复古”的批评不绝于耳,但从“接续文脉”的角度看,丛书的出版对普及传统文化具有相当突出的价值和意义,尤其在当下社会文化急剧变革的时期,翻读昔日博学鸿儒的著作,至少可以看清中国文化发展的脉络。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闻一多卷·大家国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