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统区的文化与文化人

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作者:朱猷武,王俊芳 著  页数:251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文化人”一词,在今天用的不是特别频繁,即使使用,与抗战时期的含义也有了较大的区别,因此有必要对“文化人”这一概念稍加说明。抗战时期,较早使用“文化人”这一概念的,是文化界著名人士邹韬奋等人。作为一种在抗战期间出现的且有着丰厚历史内涵的文化现象,当时的“文化人”主要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特指专门从事文化事业和宣传工作的人士;二是泛指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知识分子。该词的出现是知识分子在民族危亡关头自我意识和群体意识再度觉醒的产物,也反映了当时政府和民众对于广大致力于文化抗战的人士的期望与尊重。还需特别指出的是,在那个时期,“文化”这一概念常常用“文艺”来指代,其内容则泛指“精神产品”以及与此紧密相关的活动,从外延上说既包括文化产品,也包括文化活动。

书籍目录

一、抗战时局与文化的使命  1.民族危机及抗战文化的产生  2.抗战时期文化的使命  3.抗战文化的多元格局  4.国统区抗战文化运动的特点二、唤醒民族精神的努力  1.国难中的知识分子及知识界的分化  2.国民政府的文化纲领与文化政策  3.遥相呼应:共产党的文化政策  4.文化运动:民族危亡中的泣血呐喊  5.民族向心力的空前凝聚三、顽强抗争的新闻出版业  1.新闻出版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2.国民党与新闻出版业  3.共产党和其他各党派的新闻出版  4.主导传媒  5.新闻出版中心  6.新闻出版业的文化人四、为抗战而呐喊的文艺界  1.面向大众的抗战文艺  2.匕首与投枪:讽刺文学  3.诗歌与街头诗运动  4.戏剧界的努力  5.电影和音乐五、文化名流与文艺组织  1.“赴汤蹈火”的老舍  2.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  3.胡风与“七月诗派”  4.阳翰笙与抗日文艺组织  5.南方局  6.国统区的外国文化人六、现代民族文化的构建  1.战时教育及人才培养  2.高校内迁  3.思想的境界:知识分子的学术努力  4.未来“中国之命运”  5.构建民族文化与唤醒民族精神结语 现代民族精神的形成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1941年2月7日,国民党为进一步加强控制抗日文化运动,“切切实实履行思想领导责任”,在中央宣传部内成立了“中央文化运动委员会”(简称“中央文运会”),由宣传部部长张道藩任主任委员,宣传部副部长潘公展任副主任委员。中央文运会的“工作目标”,虽然标榜“以文化力量增强抗战力量,以文化建设促进国家建设”,主要任务是“规划全国文化运动之各种方案”,“协助策进各地文化事业”,但它实际上是想方设法限制各地、尤其是重庆抗日文化运动的蓬勃发展。“中央文运会”要求,“今后无论团体或个人,应大仁大勇,身先作则,领导全国人民,切实服从政令军令”,“要完成三民主义的文化建设”。众所周知,当时所谓“政令军令”主要是消极抗战,积极反共,而“三民主义”又必遵国民党当局的解释,这必然严重妨碍和限制抗日文化运动的蓬勃发展。1943年9月8日,国民党在重庆召开的五届十一中全会还通过了《文化运动纲领》,这一纲领集中体现了国民党领导抗日文化运动的倒退的、保守的、反动的指导思想。该《纲领》强调:“仁爱即民生哲学的基础,民生哲学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哲学基础。”它要求“建立三民主义的哲学、社会科学及文艺的理论体系”,等等。这样的《文化运动纲领》反映了20世纪40年代以来国民党文化(包括文艺)思想理论的党化和法典化,也暗含了其复古和倒退、反动。这个《纲领》严重地阻碍和破坏了国统区的抗日文化运动。3.遥相呼应:共产党的文化政策国统区的文化不单单由国民党方面倡导,共产党的作用同样不容忽视,并且在国统区的文化政策更是起到了正确的指导性作用。而过去的作品对国统区共产党的文化政策的关注较少,故本书开辟专节来阐述这一问题。

编辑推荐

过去的作品对国统区共产党的文化政策的关注较少,《国统区的文化与文化人》开辟专节来阐述这一问题。国统区的文化不单单由国民党方面倡导,共产党的作用同样不容忽视,并且在国统区的文化政策更是起到了正确的指导性作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国统区的文化与文化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