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节日

出版时间:2010-7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作者:乔继堂  页数:160  

内容概要

节日在我们的生活中绝不仅仅是点缀装饰,它从种种方面实实在在地调节着我们的生活,维系着社会关系,凝聚着也体现着民族精神。就“调世”而言,节日可以让我们的身心得以小憩,使生活丰富多彩,我们几乎不能想象没有节日的生活。就“维系”而言,四时八节的亲友问候、馈赠,春节时的拜年,冬至节的向长辈献袜、请老师宴飨,都是其体现。而节俗活动中体现的重视天人和谐、关心亲情戚谊、追求红火圆满等等,均反映了我们民族的好尚和追求,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我们今天生活中的节日,可谓应有尽有,如果细加推寻,也许一年中的每一天几乎都要成了节日。对节日加以分类,首先可以分出传统节日和现代节日。在传统节日中,也还可以从功能、主体等方面进行分类。比如从主体来分,就可以分出官方节日和民间节日、宗教节日,我们的这本小册子就是专门介绍民间节日的。其实,我国的传统节日是大众、官宦乃至皇室都要过的,之所以把民间与官方并立,意味着本书排除了那些官家规定的节日,比如皇帝生日的所谓“万寿节”,也不介绍相应节日中国家祀典的情.节。对于宗教节日,以大众参与程度为选择,比如浴佛节、观音诞等大众参与较多的则加以介绍。此外,行业性的纪念节日也属民间节日,但因其主体的局限性,本书基本不作介绍。    我国的传统节日有着丰厚的内容,但这里的简略介绍已经足以让我们了解每一个节日的形成背景、发展脉络、节俗活动、节物时品。了解了这些,我们的节日会过得更为充实、写意。

书籍目录

立春日——迎春鞭春劝农耕春节——三元复始拜新年破五——禁忌解除,开业上工元宵节——花灯处处闹社火填仓节——添仓补天祈年丰龙抬头节——扶龙熏虫剃龙头花朝节——花开蝶舞春光美寒食节——禁火寒食念子推清明节——扫墓祭先伴宴游上巳节——曲水流觞踏青行立夏节——迎夏荐新吃补食浴佛节——浴佛舍豆结法缘端午节——避毒食粽赛龙舟夏至节——祛病健身夏至面六月六——晒衣曝书浴猫狗立秋节——咬秋防痢戴楸叶尝新节——尝新荐新品收成七夕节——鹊桥相会乞巧忙中元节——照冥赈孤荷花灯中秋节——拜月赏月庆团圆孔子诞辰——中华民族的圣诞节重阳节——登高赏菊插茱萸寒衣节——寒衣烧化送先人冬至节——扶阳履长敬师长腊八节——腊日腊祭腊八粥祭灶节——糖瓜祭灶过小年除夕——一夜连双岁

章节摘录

立春日——迎春鞭春劝农耕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一个与传统年节最为接近的节气——不只在于时间接近,更在于去旧迎新意念的接近。由于我国传统上是一个以农立国的农业国,而且“一年之计在于春”,所以每当春天来临——立春的时候,礼俗活动就多了起来,立春也就俨然成了一个节日。立春日的节俗活动,概括起来主要有迎春、鞭春、咬春等,主要表现的是欢庆春天到来、劝励农耕、祈求一年丰稔的主题。一、幡胜迎春立春是春季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春天的开始。因此传统上在这个日子有迎春、庆春之举。迎春是一种比较古老的节俗活动,早在先秦就已经存在,《礼记•月令》有过记载。当时的迎春是一种国家祀典,这种官方的礼仪活动后来和鞭牛劝春结合在了一起,一直延续到近现代。与国家祀典相对,民间的迎春活动要简单却有趣得多。贴宜春帖、戴华胜、挂春幡,在表达迎春、庆春之意外,也在百花绽放之前就把春天装扮得烂漫多彩。宜春帖也叫“春帖”、“宜春方字”。“宜春”,大意为春天是个很相宜的季节,是祝颂春天的语汇;宜春帖,就是写有这两个字的帖子。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晋代已有贴宜春帖之俗,只是未说明贴在何处。唐代孙思邈的《千金月令》则明确指出是贴在门上。后来,这天所贴的帖子,不仅写“宜春”二字,也有“福”、“喜”等字。这种习俗现在在一些地区仍然存在,帖子写的是“宜春”或“迎春接福”等字样。《荆楚岁时记》所记载的贴宜春帖,是和“剪彩为燕以戴之”联系的。这里的彩燕,与人胜、华胜同类,是一种燕子形状的妇女装饰品。所以用燕形,大概是与燕回春到的候鸟习性有关。当然也有不用燕形而用别的形状的,如蝶形、钱形。又因为是在立春日簪戴,所以也叫“春胜”。还有一种剪成旗幡形状的立春装饰品,叫春幡。它有戴在头上的,也有挂在树上的。春幡有自己用的,也有作为馈赠的礼品,唐宋时还有宫廷赐给臣下的,说明了这种时令装饰品的宝贵和风行。当然,就簪戴而言,春幡更多地用于妇女,但也不乏男人使用。宋代大文豪苏轼立春日簪戴的幡胜多过了弟弟苏辙,侄儿们打趣他:“伯伯,老人也簪那么些幡胜么?”苏轼也未能“免俗”,正说明了这种习俗的意念深契人心——实际上,人们以种种行为迎春,也正是在庆贺、祝愿人生的春天。二、鞭春劝农立春的另外一种节俗是鞭春,这种节俗虽然也源自上古的迎春庆春,但中古以后则更多指向祈祝丰收——向春神祈求,向土牛祷祝。先秦时代的迎春,并未涉及什么春神、春牛,典籍里只提到迎春于东郊。到汉代,开始有土牛耕人、青帝句芒(春种)的记载。汉代的立春节俗中虽然有“施土牛耕人”“以示兆民”催劝农耕,但还未提到鞭春。唐代以后,出现了“执杖鞭牛”之举,这也就是所谓鞭春。鞭春也叫鞭春牛,民间则叫打春牛。春牛也叫土牛,顾名思义,是一种泥质的牛,外加彩绘装饰。所谓打春牛,就是立春日在街头开阔之处,用柳条等做成的春鞭鞭土牛。其用意显而易见,即以催促春牛劝勉人们适时耕种、勤劳农作。打春牛时有一种习俗,就是捡拾乃至争抢土牛的碎块,民间认为得到这种碎块是一种吉兆。所以,也有人以这种碎块馈赠亲友的。与此相应,有些地方除大土牛外,还做许多小土牛,用来送礼祝福。旧时打春牛的活动大多是由官方组织的,有一定的仪式。比如,关于土牛的制作,宋代曾由朝廷颁布了一部《土牛经》。又如,鞭打的时候,如果在年节前立春,打春牛的肩部;如果年节后立春,打牛的腹部;如果是元宵之后立春,则打牛膝。不过,老百姓似乎不大注意什么部位,为了丰收,只管尽情地鞭打了去:一打风调雨顺,二打地肥土暄,三打三阳开泰,四打四季平安,五打五谷丰登,六打六合同春。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民间节日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可以了解我们中国的民间节日,不错!
  •   人的文化在消逝,证明人也在消逝。书不错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