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

出版时间:2011-5  出版社:天津人民  作者:郁达夫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郁达夫身上有中国传统才子文人的影子,他的散文偏爱自我表现,即使写景也有情绪化的底色,在《故都的秋》中我们总能触摸到一个作家坦诚真实的心灵世界。郁达夫在文学创作上主张“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因此在小说和散文中毫不掩饰地勾勒出个人生活的轨迹,也深深植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个性和人生际遇。

作者简介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早年留学日本,与郭沫若、成仿吾等创建文学团体创造社。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曾在安庆、上海、北京、广州等地教书、编辑刊物。1927年定居上海,曾参加“左联”。1933年迁居杭州。抗日战争期间在南洋从事抗日救亡宣传活动。1945年被日本宪兵杀害于苏门答腊。主要作品有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她是一个弱女子》、《迷羊》、《迟桂花》、《出奔》等。

书籍目录

故都的秋
故都的秋
江南的冬景
北平的四季
钓台的春昼
杭州
雁荡山的秋月
超山的梅花
花坞
城里的吴山
福州的西湖
西溪的晴雨
浙东景物纪略
杭江小历纪程
苏州烟雨记
马六甲游记
一个人在途上
一个人在途上
感伤的行旅
还乡记
还乡后记
零余者
怀鲁迅
回忆鲁迅
志摩在回忆里
怀四十岁的志摩
给一位文学青年的公开状

章节摘录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浑浑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式的。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  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的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青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着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的说:  “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可不是么?一层秋雨一层凉啦!”  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北方的果树,到秋来,也是一种奇景。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的长大起来。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了,北方便是尘沙灰土的世界,只有这枣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没有的Golden Days。  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颂赞秋的文字特别的多。但外国的诗人,又何尝不然?我虽则外国诗文念得不多,也不想开出账来,做一篇秋的诗歌散文钞,但你若去一翻英德法意等诗人的集子,或各国的诗文的Anthology来,总能够看到许多关于秋的歌颂与悲啼。各著名的大诗人的长篇田园诗或四季诗里,也总以关于秋的部分,写得最出色而最有味。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来,我想也一定会感到一种不能自已的深情。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了。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的。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故都的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0条)

 
 

  •   第一次接触郁达夫,我以为是个外国作家……失策。不过他的文章如同他那个年代的人一样。是充满旧气息的。刚开始看以为是我们学业试卷上的现代文阅读呢。不过文字朴实,值得一看的。
  •   郁达夫的文章一直是散文中的佼佼者,文笔流畅,作者见识广。但有些文字较深,有些不能理解。
  •   犹记在大二的文学课上,昏睡中听到老师说我们今天进入郁达夫的专题。不是谁都能在文学课上被开设专题。也不是每个被开设专题的人就都有这个资格。当然,郁达夫,在我看来受的起这样的专题。从图书馆借回这本书,放置在桌边很久才拿起来阅读。读郁达夫的东西有种压抑的畅快感。在知晓了他所处的背景和时代后,这种感觉更甚。
  •   郁达夫的文章,清丽可人,有一种其人的特质萦绕其中,令人陶醉
  •   带着思想,带着独一无二的感情
  •   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
  •   一下买了三本,还没开始看呢
  •   精致描写很细腻,个人很喜欢。
  •   挺适合看看的
  •   很好,孩子挺喜欢的。
  •   里面有衢州和龙游的记叙,喜欢
  •   太多的好书,把所有的工资都交在当当了。
  •   内容是好的,只是字体和纸张让人不是很舒服。建议广大书友认清出版社再购买
  •   细细阅读。慢慢品味。
  •   应该还不错,还没来的看呢!
  •   书的质量还是可以的,就是来的时候,书皮上有被咯的痕迹……总体很不错
  •   读起来挺闷的,而且语句什么的也不算很优美,本来是想为写作文搜集一点句子的,不过看来是失望的了
  •   一直在当当买书,但这本不满意,书封皮有些脏,像二手的。内容还好,女儿说正好要学散文,还没正式开看。
  •   为什么是二手的啊
  •   还没开始看 等看完再说吧 今天刚到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