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的智慧人生

出版时间:2009-12  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  作者:骆继光  页数:324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一个人可以不信奉佛教,但是了解佛教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有益无害的事情。了解佛教,应当首先了解佛教最初的情形。了解佛教最初的情形,应当首先了解佛陀的智慧人生。

书籍目录

引言
一、灵童降生
二、圣贤时代
三、宫苑长成
四、出家求索
五、觉悟成道
六、初转法轮
七、孽海指津
八、降龙收徒
九、王舍弘法
十、初建精舍
十一、喜得高足
十二、舍卫扬真
十三、荣归故国
十四、慈航普渡
十五、巧妙劝化
十六、二度还乡
十七、善调鱼龙
十八、因人制宜
十九、慧斩色障
二十、力救国难
二十一、以德报怨
二十二、前赴后继
二十三、叛徒自毙
二十四、恶王改悔
二十五、息兵拯生
二十六、最后游化
二十七、庄严涅椠
二十八、奉骨集教

章节摘录

  第一个时期是梵志期(学生期)。在这个时期,达到法定年龄(婆罗门五至八岁,刹帝利六至十一岁,吠舍八至十二岁)的男孩要举行“入门式”,然后开始学习。在这个时期就要学习行乞①。  第二个时期是持家期。在这个时期,男子娶妻成家,生育儿女,维持家人生计。  第三个时期是出家期(沙门期)。在生育儿女之后,并确保妻儿能够自行生活的条件下,应当出家修行,以乞食为生。出家的年龄在三十岁左右,出家时间的长短因人而异。  第四个时期是还家期。经过一段出家生活后,重新回到家庭,操持生计,照料家人,传授知识,也为他人诵经祭祀,并且经常布施,直到皮皱发苍,孙辈绕膝。  第五个时期是林栖期(苦行期)。暮年男子要离开家宅,居住在村镇外的树林中或更远的荒山野林中,度过残生。  对于上述规定,礼法要求婆罗门必须严格遵守,因为他们是第一种姓。作为第二种姓刹帝利的国王、王子,作为第三种姓吠舍的商人和手工业者,可参照规定量力行之。至于低贱的首陀罗,根本没有出家修行和乞求布施的权利和义务。在列国时代,随着社会状况的变化,为了打破婆罗门种姓对宗教和文化知识的垄断,许多出身于刹帝利、甚至吠舍种姓的志士也严格依照婆罗门所遵循的礼法,出家修行,以便创立新学说、新宗教(或新宗派)。本书前面提到的“六师”及“九十六外道”就是明证。  例如,尼乾陀·若提子,是一位王子,出生时间略早于释迦牟尼,曾娶妻生女(其妻也名叫耶输陀罗),三十岁出家修行,四十二岁宣称修成正果,被人尊称“耆那”,意为“胜利者”,即战胜一切情欲者。他所创立的新宗教,称作“耆那教”。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佛陀的智慧人生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作为老骆的学生,读完此书,意犹未尽啊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