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皇帝到娼妓

出版时间:2008年  出版社:山西出版集团,山西人民出版社  作者:赵增越  页数:259  字数:225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娼妓。娼妓是一种古老的职业,人类发明了货币,性也变成了商品。这也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一种表现。这种令人不耻的职业,却是中西方两位伟大的政治家的发明。娼妓不只是用肉体养活肉体,还是增加税收,提高士气,甚至颠覆政权的有效工具,是文人才思的催生剂,是繁荣文艺的载体。妓院是个小社会,有行规也有行语。面对娼妓,有人吐着唾沫,有人咽着口水。唐代大学者韩愈,躺在娼妓的温柔乡中,作着他的道德文章,直至死于“不道德”的难言之隐——梅毒。人们对娼妓百般嘲讽,却不得不承认这些被人看不起的卖身女子,在国家存亡的危难时刻,却能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也乐于渲染妓女用热烘烘的肉体拯救国家与民族于凄冷的故事。有需要就有市场,历史上多次废娼,但卖淫大军仍然“春风吹又生”,这还要在嫖客身上找原因。

作者简介

.

书籍目录

自序深宫男女皇帝 独坐火山口的朝廷大佬后妃 皇家爱情的是是非非宦官 奉旨阉割:中国历史的著名龙套夹着尾巴生存智者 是真俊杰识时务名将 朝廷才是主战场文人 是过客,不是归人历史十字架圣人 一面想象的道德旗帜汉奸 利害与名节的艰难较量贪官 多要了三五斗娼妓 脂粉浸染的历史

章节摘录

插图:皇帝 独坐火山口的朝廷大佬讲中国历史的众生相,当然要从皇帝说起。我们说人民创造历史,但帝王的作用也不能小看。这不仅是因为一部二十四史就是一部帝王将相史,还在于,在今天的国人心目中,皇帝仍是至尊、至高、至善、至恶的化身。中国人崇拜权力,直到现在,新闻节目的主要内容还是领导的活动,单位编写大事记,也常常就是领导活动记录。总之,领导的事无小事,而皇帝是中国古代最大的领导。一、外国的皇帝皇帝是中外都有的,中国有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堪称中国皇帝中的典范,国外也有恺撒大帝、奥古斯都、亚历山大、查士丁尼、彼得大帝、拿破仑皇帝等,其中恺撒和拿破仑可以说是外国皇帝的典范。据说,沙皇就是俄语“恺撒”的谐音,历代沙皇都是以恺撒为榜样进行扩张的。墨索里尼心目中最崇拜的是恺撒,而大独裁者希特勒的偶像就是比他早一个多世纪横扫欧洲的法国皇帝拿破仑。实际上恺撒并未称帝,拿破仑则自称自由思想的信徒,把他主持制定的法国民法典(《拿破仑法典》)看得比几十次战役更重要,正是这部法典确立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拿破仑实际上是一位资产阶级的皇帝。所以说,中国的皇帝与外国的emperor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在中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连人民的生存权都是皇帝给的。而外国的皇帝就太小儿科了。法国国王路易十六要征收新税,以减轻财政压力,还得召开三级会议,结果代表们不但不同意,还把他送上了断头台。有一个“皇帝与磨房”的故事曾颇感动了一些中国人。德国皇帝威廉一世曾在波茨坦建了一座离宫,有一座古老的磨房就在这离宫的围墙外面不远处。一次,威廉一世到波茨坦巡视,住进了离宫,登上高处远眺波茨坦市的全景,但许多景物却被那座磨房挡住了。威廉一世(此公一向刚愎自用,因为血腥镇压1848年革命而得了一个绰号——“炮弹亲王”)大为扫兴,即传令随员去找磨房主人,洽谈买下这座磨房后即行拆除。谁知磨房主人却并不买皇帝的账,他说:“我这个磨房代代相传,无法计算它的价值。”威廉一世听后大怒,立即令人将磨房拆毁。磨房主人对此并不恐惧,一边袖手旁观任其拆毁,一边自言自语道:“当皇帝的可以这样胡作非为,我们国家的法律还有什么用?”不久,即为此向最高法院提起诉讼。最高法院判决威廉一世重建磨房,并赔偿磨房主人的损失。威廉一世只得将已拆毁的磨房重新修建起来。数十年后,威廉一世和磨房主都相继去世了。磨房主的儿子却不能守其旧业,要破产了,想到自己的父亲与威廉一世的这段交往,就写信给当时的皇帝威廉二世,打算卖掉磨坊。威廉二世读信后,十分感慨,亲笔回信说:“亲爱的邻人:我怎么忍心你丢掉这份产业?你应当竭力保住这份产业,并传之子孙,使其世世代代在你家主权之下。这件事与我们国家关系极大,这座磨房应当长期保留下来,以作为我们国家司法独立和裁判公平的纪念。你现在很困难,我十分同情,今赠给你6000马克,供你偿还债务。你亲爱的邻人威廉复。”磨房主的儿子收到威廉二世的信以后,再不提及出售磨房这件事,并且教育其子孙要珍惜这份祖传遗产,因此这磨房一直保存至今。这样的皇帝,到了中国,连个村长都不如!这则故事常令国人扼腕叹息,不只是因为彼皇帝不是此皇帝,还因为我们一些现代的公仆都没有人家威廉皇帝的觉悟,否则中央也用不着为住房拆迁三令五申了。二、中国第一个皇帝那么,中国的皇帝是个什么样子呢?陕西作家陈忠实曾写过《关于皇帝》一文,他说:“皇帝就是高居于由人民垒成的金字塔的顶端的那个人。这个人被神化为上天派来做头儿的,所以称天子;因为是神的意志的化身,便以人间并不存在的龙作为象征,通常被称为真龙天子。这个被称做皇帝的人绝对主宰着天下的所有人的命运,用俗话说,所有人碗里的粥稀稠和身上衣服的厚薄,皆由这个人决定。王朝无论怎样更迭,皇冠和龙袍的样式如何变化,而皇帝君临一切、主宰一切的绝对权力从来没有变化过。”中国人敬畏皇帝,却总有人分不清皇帝与王,网上有篇文章讲中国古代N大皇帝,居然列了伏羲氏、黄帝、大禹、周文王等。在公元前221年秦并六国实现大一统以前,中国还没有皇帝,只有王。对于“王”字,林法先生曾作过一番考证:“王”字本为斧钺之形,而斧钺又是古代军事统帅的象征;用象征军事统帅的斧钺来构成“王”字,说明“中国古代世袭而拥有最高行政权力的王,也是以军事首长为其前身的”。禹的儿子启破坏了原始的民主制——禅让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政权——夏。商朝时,商王称王,臣服的部落酋长只能称侯。西伯侯姬昌因日益坐大,“三分天下周人有其二”而称王(周文王),他的儿子武王灭商建周。周初实行分封制,以首都为中心划出一块广大的土地,称为“王畿”,由国王直接统治,其他土地分封为一百多个封国。只有周天子能称王,封国的君主只能称诸侯,称公、侯、伯、子、男。但先是楚国破了这规矩,公元前704年,南方的楚部落建立楚国,其首领称楚王,后来,楚庄王还率大军观兵于周郊,派人向周王询问九鼎之轻重,以示有吞周之意。其余诸侯国尽管一致声讨,心里却也发痒。到了春秋后期,南方的吴越国君称王,其他诸侯再也按捺不住。也纷纷称王。这种名称的变化并未带来权力的变化。战国七雄互相征伐,结果偏居西北的最为六国所看不起的“戎狄之邦”秦国后来居上,到了秦王赢政时期,终于灭掉了其他六个诸侯国,一统天下。秦始皇觉得自己建立了前无古人的千秋伟业,于是他把丞相御史大夫等召集起来开会。他说:六国已经臣服了,“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意思是我现在身份变了,你们不能像以前那样称呼我了。大臣们纷纷拍起了马屁,大意都是:过去有五帝,中国地方不过千里,但外夷诸侯或朝或否,天子根本控制不了;如今陛下您兴义兵,平定天下,全国都成了大王的郡县,法令统一,这是自上古以来都没有过的功业呀!这是五帝比不上的;古有天皇、地皇、泰皇,泰皇最为尊贵,我们给您上君号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自称为“朕”。赢政最后拍板:“把泰字去掉,取三皇的皇和五帝的帝,就称皇帝吧。其他都听你们的。还有,以前国王死了臣子们总是根据他生前的行为加一个谥号,这不成了子议论父,臣议论君了?这样不好,以后不能这样,从今往后,取消谥法,我是始皇帝,以后的皇帝就称为二世三世以至于万世,传之无穷。”20世纪40年代中,一位伟人与一位民主人士谈起了历史的周期律问题,伟人的回答是他已经找到了一条新路,就是民主。而两千年前的始皇帝肯定也自认为找到了新路,那就是“家天下”。赢政变成了秦始皇。他注意总结历史的经验与教训,取消了分封制而实行郡县制。历史表明,这位始皇帝过得并不轻松,为了弹压六国的复辟势力,他不得不五次巡游,结果病死在路上。他的后代也没能传至一千万世,他的大儿子扶苏被二儿子胡亥逼死,胡亥当了秦二世,不久死于宦官赵高之手,胡亥的儿子又被项羽杀死在马路上。真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皇帝的产生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史学家吴晗指出:秦以前是贵族专政,秦以后是皇帝独裁。皇权是今天以前治权形式的一种,统治人民的时间最长。这种极权制一直延续两千多年。中国人喜欢歌颂大一统,但这种大一统也使古代中国被绑上专制集权的战车,离民主制愈行愈远。中国迟迟产生不了现代意义上的民主制度,以及由制度催生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对比一下中国与欧洲的古代史就知道了。现在很多文艺作品把秦始皇之流的皇帝塑造得威武高大,让人不得不想到是不是这些作者忘不了世世代代当奴才的滋味。秦始皇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他被后世的帝王称为“祖龙”,历代的帝王都以龙作为自己的“真身”,称“真龙天子”。实际上龙是一种“怪物”,人们将自己敬畏的几种动物的器官拼凑在一起,组成一种更凶猛的动物,就是龙。先人是如何杜撰出龙的形象,对此历来众说纷纭,所以龙的出身来历颇有争议。秦始皇也是一个来历不明的人。《史记》记载,“吕不韦取邯郸诸姬绝好善舞者与居”,知道怀孕了,送给子楚,后来生下了赢政。这样赢政就是吕不韦的儿子了。在这一点上司马迁有多大的把握,恐怕只有他自己才清楚。笔者观中国古代名人出身,发现有两个特点:一条是由母亲抚养成人的居多,理论上的解释是男人女性化,往往更有魅力。中国古代老夫少妻比较严重,由母亲抚养长大的人可能更容易体会忍辱负重,更容易激发男人的责任感。看手相的人说“男如绵,女如柴”,是说男人的手软绵绵的才是福相,刚劲有力反而不好。当然这是迷信,不在本书讨论之列。另一条就是来历不明。越是来历不明的人越是有作为,如简狄吞玄鸟蛋而生商的始祖契,姜原踏巨人的脚印而生弃。历代的开国皇帝出生前也总有各种逸闻传说。现代生理学的解释是,非婚生子女其父母必是两情相悦且精力旺盛,其子女当然也就才智出众。像后来由一个亭长起家夺了秦始皇天下的汉高祖刘邦,就说他的母亲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真是难为了刘亭长,为了证明自己出身不同凡响,给自己的母亲设计了这样一场婚外情,还安排自己的父亲来捉奸,为的就是做个证人。大概是刘邦的演义太过直露甚至有那么一点难为情,后世的皇帝在为自己的出身做创意时就含蓄多了。三、谥号、庙号和年号秦始皇还提到了谥号的问题。谥号就是帝王死了之后,朝廷根据他的生平行为给他一个评价,给他一个称号。秦始皇不想让别人评判他,非要取消,但也没有实行多久。从刘邦开始,谥号照常执行。看来后世的帝王在霸气方面还是略逊一筹。谥号是有严格规定的,谥法是给予谥号的标准,基本上是歌颂性的,如经天纬地日文,威强睿德日武,圣闻周达日昭,行义悦民日元,布纲治纪日平,辟土服远日桓,温柔好乐日康,布义行刚日景,柔质慈民日惠,圣善闻周日宣,安民立政日成,照临四方日明,聪明睿知日献,布德执义日穆;也有不好的,如乱而不损日灵,杀戮无辜日厉,好内远礼日炀,恭仁短折日哀,慈仁短折日怀,在国遭忧日愍,等等。离我们最近的清朝,太祖努尔哈赤,他的全称29个字,“太祖承天广运……高皇帝”,这个谥号在当时称谓上是不能错的;最关键是5个字,就是“太祖高皇帝”,实际上属于他的就是3个字“太祖高”,因为“皇帝”那两个字每人都有,其中高是谥号,太祖是庙号。皇帝死之后要进太庙,或者说是家庙,也叫奉先殿。庙里头设一个神主,用一个木牌位来表不,给一个称号,就叫庙号。从汉代起,每个朝代的第一位皇帝一般称为太祖、高祖或世祖,以后的嗣君称太宗、世宗等等。唐以前称殁世的皇帝用谥,号,如汉武帝、魏文帝,唐以后由于谥号加长,不便称呼,而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仁宗等。谥号、庙号之外,还有年号。在过去没有公元纪年,那怎么来纪年呢?从殷代开始用干支纪年,譬如说甲午年、戊戌年、辛酉年等等。干支纪年有一个缺陷,就是60年一轮回,人类历史长河有文字记载的就有几千年,那若干个甲子怎么办?汉武帝时想了个办法,叫做帝王纪年,中国第一个年号(公元前140)就叫“建元”。一个皇帝可以有许多年号,遇重大事件随时可以改元。明朝开始,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如朱元璋的年号是洪武,朱棣的年号是永乐。清朝皇太极有两个年号,先叫“天聪”,后叫“崇德”,所以清朝l2个皇帝,有13个年号。我们现在说“乾隆”,并不是指年号,往往指这个皇帝。严格说起来乾隆是年号,弘历是他的名字。谥号、庙号、年号之外,还有尊号,是皇帝在位时大臣们为捧皇帝的臭脚,而上的阿谀褒扬之词,有点像君臣过家家。不过从这些名来看,中国文化还是博大精深的。外国人过了一千多年还在重复秦始皇的故事,叫什么查理一世、拿破仑三世、路易十五等,太没有情趣了。四、当皇帝的滋味中国人有皇帝情结,一方面是崇拜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力,一方面是羡慕皇帝奢侈的生活。恐怕没有人想像皇帝一样为国事操心。实际上,历史上只要是有一点儿“责任心’’的皇帝,而不是玩闹皇帝,就都不轻松。赵匡胤当了皇帝,反而睡不好觉;朱元璋当了皇帝,看谁都可疑,看谁都该杀。美国总统自嘲说自己是挨骂最多的人,中国的皇帝也是“另类”,当了皇帝就成了“孤家寡人”。这同样适用于秦始皇。为了长寿,他派人东渡求长生不老之药,结果自己成了天字第一号的大傻蛋,自由被徐福涮了一把;为了保住天下,他不得不带病坚持工作,巡视四方;为了享乐,他大造宫室,结果被后人描绘得富丽堂皇的阿房宫还未见雏形,他就病死在路上;为了防范北方的匈奴,他把燕赵魏的长城连接起来,本来是保境安民,却受到后人的唾骂。——中国人应该改一改苛责古人的毛病了。秦始皇的出巡还起到了另一个副作用,即勾起了野心家的欲望。当他巡视东南时,至少有两个人的赞叹载入了史册,一个说“大丈夫当如此也”,一个说“可取而代也”,一个含蓄,一个直露。后来这两个人为了当皇帝打了四年仗,结果是,一身流氓气的刘邦打败了性格粗犷的项羽,当了皇帝。也正是从这里开始,当皇帝成了野心家永远的梦想。刘邦从外地回到长安,见丞相萧何正指挥营建未央宫,刘邦见工程浩大,不禁大怒,大骂萧何说:“打了这么多年仗,老百姓都很穷,你小子给我盖这么大的宫殿,太过分了!”萧何回答:‘‘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且无令后世有以加也。”就是说,你舍不得花钱怎能唬住人呢?刘邦听了默然,点头称是。萧何道出了宫室之壮丽对于皇帝的意义。以后的帝王也颇解个中三昧,大兴土木、搞几座大建筑,成了开国君主给臣民上的第一堂课。建国之初,群臣常常在朝堂上饮酒争功,喝高了就大呼小叫,抬腿踢桌子,拔剑砍柱子,不亦乐乎。本来打江山靠的就是这种“亮剑精神”,但现在已是和平时期了。儒生叔孙通看出刘邦老大不乐意的样子,就自告奋勇,到鲁地征儒生三十多人,又叫上他的学生等一百多人。在郊外演练了一个多月。所谓“周礼尽在鲁”,果然,用了都说好。到了长乐宫建成,举行朝仪。一通繁琐的礼仪之后,百官入内分文东武西站好。等皇帝的车辇出来,百官依次上前行礼,“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静”。礼毕举行酒会,再没有敢喧哗失礼的了。刘邦大为感慨:“我今天才体会到做皇帝的尊贵了!”后世帝王都和刘邦一样,为巩固皇权而绞尽脑汁。最有成绩的当属汉武帝刘彻、宋太祖赵匡胤和明太祖朱元璋。刘邦建立起了皇帝威仪,但他认为秦之速亡在于没有外藩襄助,于是恢复了分封制,又确立了“非刘氏不能称王”的制度,以为从此江山—就姓刘了殊不知刘邦一死,刘家天下就遇到了外戚吕氏的挑战。随后的“七国之乱”更是让这种分封制度千疮百孔。汉武帝在位54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统一思想,依仗“文景之治”积累下的财富,重用大将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那时的口号是:“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论文化禁锢、武力征伐、大权独揽、多疑嗜杀,汉武帝是秦始皇之后第一人。这位好斗的皇帝确立了中国国土的雏形,但常年战争,百姓死伤无数,经济难以恢复,晚年不得不发“轮台诏书”表示悔过。史学家顾颉刚说:“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制裁;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引诱。结果,秦始皇失败了,汉武帝成功了。”汉武帝的推恩令是一个很好的转移矛盾的办法,他要求诸侯王必须推“私恩”,把王国土地的一部分分给子弟,这样层层分割,越分越小,“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诸侯王强大难制的问题就进一步解决了。东汉沿用西汉制度,刘胜是中山靖王,但到了他的玄孙刘备就只能靠织席卖鞋为生了。皇族的力量被削弱,宦官和外戚却代之而起,西汉亡于外戚,东汉亡于宦官与豪强。

编辑推荐

《从黄帝到娼妓:中国历史众生相》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发行部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从皇帝到娼妓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1条)

 
 

  •   黄仁宇用小故事写历史带动大家耳目一新,柏杨李敖用嘻笑怒骂描写历史,我们也时而"金刚怒目"时而"菩萨低眉",其实,历史的写法本不需要太沉重,胡适不说吗"历史就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想怎么写想怎么读这都是随意,这本书作者可能不够上述出名,然而沿用的这套拳法详解古代诸家,心想:了解!
  •   讲的通俗易懂,使我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   给我的感觉好像野史 但是我就是喜欢这一类型 写得太好了
  •   有的观点比较有深度
  •   拥生动的故事刻画了中国传统社会里,上至皇帝,下到娼妓,三教九流,形形色色人物的众生相,对于了解传统社会中的人物活动有所帮助,还是可以看看的!
  •   从另外一个角度领略中国历史其中有些见解很独到
  •   真相
  •   看了第一章,写皇帝的,发现有几处史实硬伤,比如把清朝最节俭的补丁皇帝道光皇帝说成是咸丰皇帝.此外,描写中国历史分析的很肤浅.
  •   书很旧,内容有点小调侃,戏谑的味道,但引人深思的地方,还真不少!
  •   这本书写的太笼统,没有什么特色。
  •   有很多有趣生动的故事例子,但也有一些是野史传说,不足采信的。随便看看还是挺有意思
  •   皇帝、宦官等几个部分写的比较好。整体还算不错,观点鲜明。缺点也非常突出,有几个人物类别明显感觉驾驭力不够。另外,作者的个人爱憎十分分明,比较狭隘,不敢苟同,这不像治史者风范。
  •   从序言能判断一部书,此书序言最好。看过序言,可不必再看书了。如果你时间比较闲,看看也无伤害。总体感觉,读起来,挺痛快!
  •   写得不错,有可爱之处。了解到了一些,看到了一些。
  •   属于普及类的书籍
  •   还可以的样子吧。
  •   概括的不错 描述生动 就是有些章节用词比较粗俗
  •   好好体阿..对于我地高三离讲,,可以加深历史知识.
  •   胸藏千秋万代史,笔触亘古悲欢事。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   让你粗略却深刻的了解了中国上下千年的“那些事儿”书摘也很详细,当机立断买下的,闲暇时看看又获意又学习知识。很好的书,不过没有作者介绍。
  •   有些史书的味道概括的叙述了从古到今的十大人群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