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的大学

出版时间:2011-8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发行部  作者:陈明远  页数:301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那时的大学,厚重而令人神往;
  那时的大学,人才济济而充满个性;
  那时的大学,告诉我们什么真相和真理?
  从前的北大、清华、北洋、南开、复旦、交大……是否就是今日的所谓“贵族学校”?
  “贵族大学”全民办,“贵族大学”民间办,张伯苓校长以实际行动告诉你!
  民国以来的高等院校是否均为“老少爷们儿”的福地?它们可曾是“清贫学子”的寒窗?
  神圣而令人崇敬的学府,跟世俗而令人难堪的金钱之间,跟强权和势利眼的衙门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张伯苓校长们如何让他们达到了和谐共处?
  大学评议会、教授会怎样实现民主管理?怎样保障学术独立和思想自由?学术独立与思想自由,如何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全面进步?
  ……
  《那时的大学》以我国著名高等院校半个多世纪的详实史料,精准数据,提供了解开迷题的线索,引领读者感知名校,走近那时的大学。

作者简介

  生于20世纪40年代。在中文信息处理和数理语言学等科研领域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在计算机科学、现代物理学、心理学、经济学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是著作很多的人文学者,从事中西方文化交流,最早主编一套外国人学习中西方文化的视听教材。

书籍目录


清代晚斯“西学”学堂
清朝末年学堂的缓慢发展
我国最早的现代化大学——北洋大学
从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到北京师范大学
民国前期的北京大学
从“游美学务处”到清华大学
景负盛名的私立大学——南开
从在江师范学堂到国立中央大学
教会学校的体制和经济生活
从震旦学院到复旦大学
从南洋公学到交通大学
上海私立大学的“四大金刚”
我国历史上的大学生费用
抵制国民党的“党义”和训导制
两个犄角——东北大学和四川大学
附录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各地银圆购买力
后记
校订附记

章节摘录

  1914年以后,马相伯历任政治会议、约法会议议员,参政院参政,平政院平政等职。在这期间,马相伯致力于文化学术事业,他与章太炎、梁启超等发起创办“函夏考文苑”。“函夏”一词,出于《汉书。扬雄传》,指全中国;“考文苑”,类似研究院、科学院,是国家最高研究机构。目的在网罗全国著名学者。编纂词典、校勘古籍、奖励优秀著作、表扬高尚德行,惜未办成。  马相伯与天主教爱国人士英敛之一起,联名上书罗马教皇,建议在中国创办大学。他又赞助英敛之在北京香山创办辅仁学社(辅仁大学前身)。  1915年7月,马相伯任“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当时的大总统袁世凯亲自祭天祭礼,提倡“尊孔读经”,企图复辟封建帝制。袁氏党徒并欲在宪法中规定孔教为国教,为袁世凯称帝制造舆论。马相伯坚决反对,著有《一国元首应兼主祭主事否》、《宪法草案大二毛子问答录》、《保持约法上人民自由权》等文,并为全国各区教会代拟五篇请愿书,以“信仰自由”为根本,驳斥立孔教为国教之荒谬无理,并批驳所谓“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的主张。  袁世凯称帝复辟之前,派他最亲信的儿子袁克定,征求严复、马相伯的意见。可惜严复受了欺骗、诱惑,成为“筹安会六君子”之一,这是严复一生最大的污点;对比之下,马相伯虽也深受胁迫,心知“非口舌能争”,却毅然实行消极抵制。马老愤于袁世凯窃国称帝,辞去袁氏总统府里的高级顾问等要职,回到上海创办《天民报》,亲自撰文抨击袁贼“帝制自为”的丑恶行径。  1918年,马相伯发表〈民国民照心镜》一书,系统阐述民主共和的原则,提倡人民自主、地方自治,猛烈抨击袁世凯称帝,认为“天下之大盗,莫大于君主”,断言“百复辟,百自亡”。马相伯与章太炎等革命元勋一起,表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崇高气节,至今仍是我们知识阶层的表率。  1919年,马相伯已届80高龄,年老体弱,“厌闻时事”。此后,他虽在名义上担任过中国科学社董事、江苏省财产交代核算委员会会长、《天民报》总主笔等,但这些职务,有的属临时性质,有的为挂名闲差。垂暮之年,主要在家中整理旧稿、从事译作,唯对教育独立和宗教自主的事业关心不已。  马相伯是个虔诚的天主教徒,可是他对某些外国传教士利用特权进行侵略活动的行径,十分愤慨。他认为“中国人并不反对天主教,而是反对外国的殖民政策”。他希望中国人自己充当司牧,自己传教。他主张外国来华的传教士应“改为中国籍”。马相伯是天主教信徒中反对帝国主义的精神领袖。  马相伯再次倾产捐资震旦大学后,法国天主教表面上承认他是创办人,奉为董事长,但不让他过问校务。马相伯对法国教会的一些做法非常反感,他说:“震旦请洋教习,月俸有六百金,合银圆八九百者,聘华教习,虽五十元亦吝之。”对于这种民族歧视、不平等待遇,表示愤慨。  1928年在震旦大学成立25周年的庆祝会上,马相伯指出:“震旦学院成立较复旦、大同大学为早,而成绩落后于复旦和大同,希望努力赶上。”  历史表明:有外国财阀和宗教势力撑腰的“震旦大学”,虽然经费充裕、校舍精致,在“银子”、“房子”等物质条件上,比民办“复旦大学”的经济实力不知雄厚多少倍;但是历经艰险、奋发图强的“复旦”,则在“出入才、出成果”等方面,远远超过“震旦”。同为马相伯老前辈创立的两所高等学府,它们的不同发展道路,值得后人深思!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那时的大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内容很好,价格也很实惠!!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