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创出四重天

出版时间:2011-8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霍建强  页数:448  

内容概要

霍建强编著的《海外创出四重天——在新西兰做国会议员、律师、记者和诗人》这本书既不是“北京人在纽约”,也不是“上海人在东京”,更不是“中国人在新西兰”。《海外创出四重天——在新西兰做国会议员、律师、记者和诗人》这本书试图通过作者所从事的几个职业,通过工作内容来反射移民生活、介绍“西方社会”。
人人都会说的一句话叫“机会只给那些有所准备的人”。市面上常见的关于移民生活的作品,往往是在移民得到或失去机会的过程中着墨过多。这样的作品往往让读者或观众陪着主人公因其得志或失意而感慨一番,或是平添一些司马牛之叹。这时,像我这样的“过来人”,往往会突然想起中学读文言文时被语文老师强迫背下来的句子,例如“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如何结网、如何在机会来到之前(或丧失之后)帮助大家做些准备,便是这部书成型的一个主要参照。因为这个出发点,全书的内容、编排以及锁定的方面,就和传统或想象中讲移民生活的书有很大不同。

书籍目录

新西兰总督为霍建强《海外创出四重天》作序
奥克兰大学校长序
前言
第一部分 国会议员
 第一章 国会第一天
  “政治局”会议
  主席和领袖
  王子街支部
  Caucus
  新的领袖
  蜂巢大厦
  进入角色
  官邸夜话
 第二章 通往国会的三十五级台阶(一)
  女皇伊丽莎白二世
  向女皇宣誓
  《金刚经》
  佛光山
  MMP
  难忘的2007,
 第三章 通往国会的三十五级台阶(二)
  3.16和8.
  《南北时空》
  拜票
  “逼老投票”
 第四章 朝九晚十的国会议员们
  第49届国会开幕
  紧急立法
  就职演说
  国会专业委员会
  国会讲话
  《财政预算(税举措)法案》
  法案如何变成法律
  四种法案
  我的三部个人立法
 第五章 就职演说
  “Maiden Statements”
  就职演说中文翻译
 第六章 东方视点
  01.CCTV不是CCTV:什么时候“中国中央电视台”不再是“闭路电视”?
  02.修佛与马甲
  03.曾国藩的“八宝饭”
  04.牢骚、大唐及新西兰政党
  05.早期华人和毛利人之色与戒
  06.双语呈祥,“玉霞园”成路牌华人面上有光
  07.华人政治生活和新闻文化的一个里程碑
  08.玩噱头“打假英雄”电视节目《靶子》成靶子
  09.玩具巨头美太(Mattel)向中国道歉
  10.消费事务部长:中国生产的衣物安全
  11.新中自由贸易协定
  12.纽币创新高:下滑;央行再加息:暂罢
  13.寻短见,年轻妈妈打电话临终告别;脱口秀,著名主持人送温暖空中救人
  14.说不尽的《隐私法》
  15.24小时不间断电台直访,慈善机构欲破世界纪录
  16.科学与政治的较量
  17.移民精神:《南北时空》的主题音乐
 第一部分附录:近看霍建强(专访四篇)
  第一篇 不停奔驰的骏马,一步一个惊叹号——我所认识的霍建强(胡致华)
  认识霍建强
  近看霍建强
  期许霍建强
  第二篇 一个外国记者眼里的霍建强律师:“Brother from
another:Motherland”,by Darrel Mager(梅建鹤)
  第三篇 蓬莱山对话霍建强(亦军)
  律师收费:六分钟一个单元
  百年大所
  百年大报
  大砍刀新闻
  “洋八股”
  换血
  猴肉事件
  “全场对折”
  第四篇 新西兰工党的首位华人议员:一位优秀的“新西兰人”1
  知性
  理性
  感性
第二部分 记者
 第一章 大报记者
  告别北京
  奥克兰的新移民
  第一次开飞机
  移民新天地
  百年大报
  新时代的《新西兰先驱报》
  洋记者土问题
 第二章 文化冲击与海外生存
  Culture Shock
  卡莱沃·欧伯格(Kalervo Oberg)
  “Cue”
  习惯的力量
  文化不是先天的
  文化冲击不是病
  失落导致失常吗?
  了解社会是进入主流的第一步
 第三章 什么是新闻
  新闻的必然性和随机性
  新闻九大标准
  新闻标准的检验
  检验新闻的几个指标
  检验新闻
  样文一
  样文二
  样文三
 第四章 新闻语言与写作
  新闻语言:LCD原则
  倒金字塔(The Inverted Pyramid)
  新闻写作的洋八股:启、承、转、合
  如何写导言
  导言之后的躯干
  洋八股启、承、转、合案例(样文及分析:佛塔不是火化塔)
  电视、广播和网络新闻
  KISS原则
 第五章 述评及观点性文章
  简论
  第一篇:《新西兰教育法》及国际留学生市场现状与问题
  第二篇:移民、难民及政治人物“搅浑水”
  第三篇:从“绿卡婚姻”看新西兰的国民性格
  第四篇:移民、“阿舅”及井底之蛙
第三部分 律师
 导读
 第一章 新西兰法律制度
 第二章 凯文和艾丽斯的故事
  之一:在新西兰购买房地产
  之二:“海外人士”申请许可
  之三:地产经纪、“警示通告”和《土地让渡法》引发的一波三折
  之四:“最后通牒”与“给丫曝光”
  之五:禁止非法侵入
  之六:未获许可而擅自建筑遭起诉
 第三章 “共同拥有”还是“拥有共同”
 第四章 反垃圾电子邮件法
 第五章 关于《公平交易法》的几个案例
 第六章 法律不计较琐事
 第七章 案例分析:撩起法人面纱
  之一:公司破产和债权人保护
  之二:公司破产与财产转移(高等法院)
  之三:公司破产与财产转移(上诉法院)
 第八章 跨国合同中,司法管辖权条款十分重要——从澳大利亚的一
  个案例说起
 第九章 附录 言论自由与名誉保护——浅谈《1992诽谤法》
第四部分 诗人
 第一章 缘何写诗
 第二章 故乡月照
  第一篇:独上北楼(诗三首寄台北名侠)
  第二篇:诗两首:仿义山,心火
  第三篇:有梦不觉人生寒
  第四篇:应试
  第五篇:青骥(老骥,蜜蜂,风流:仿西江月)
  第六篇:忆故人(两首)
  第七篇:故乡八首
  第八篇:大学·慧原(三首)
 第三章 梦里依稀
  第一篇:大学
  第二篇:大一大二
  第三篇:八月
  第四篇:心田守望
  第五篇:我这样看你
  第六篇:朱丽叶——不眠夜听莫扎特单簧管协奏曲
  第七篇:远去的大雁(歌词)
  第八篇:紫竹院在海淀
  第九篇:九溪烟树(杭州西湖)
  第十篇:如愿
  第十一篇:源头
  第十二篇:近乡
  第十三篇:北京,今夕
  第十四篇:白天的风没有颜色
 第四章 京都九章
  之一:似尘如梦
  之二:双环亭下
  之三:风前有水
  之四:夏夜小荷
  之五:红烛照天
  之六:金蛇狂舞
  之七:关窗掩扉
  之八:大蜀山下
  之九:看动风幡
 第五章 天葬台上
  第一篇:担子
  第二篇:京畿物语(之一,时间流在碰撞)
  第三篇:参禅(外一首,钟声)
  第四篇:秋风
  第五篇:埋葬岁月的日子
  第六篇:清明时节雨昏沉(二首)
  第七篇:漫画: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第八篇:标本
  第九篇:新西兰即景(五首)
  第十篇:在法兰德斯战场(In Flanders’Fields,英译中)
  第十一篇:见与不见(仓央嘉措诗中译英)
 第六章 槛外人语
  第一篇 第五套广播体操
  第二篇 我的父亲
  第三篇 奥克兰今夜无眠
  第四篇 只有生命才能安慰生命——王明霞诗集序

章节摘录

  六  我们兄弟姐妹四个性格各异,面对各种运动,在外力的抗击下,各自有不同的反弹。  大姐性格最柔,当时是应该当红卫兵而不让她当红卫兵的年龄。有一次放学回家,发现前方吆喝声中走来的正是一支戴高帽游行的队伍。其中有我们的爸爸。  大姐不顾脱鞋,径自从路旁的水稻田直穿过去,绕道回家。  哥哥从小沉默寡言。压抑半天实在压抑不住,便挥毫泼墨写下“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二姐个性属皮球,越拍越反弹。有一次一个造反派头头点着她的鼻子,质问她为什么撕大字报。二姐一扭头,甩出一句:“革命大字报,越多越好!”  至于我呢,谈论最多的是关于我的一段淘气。  爸爸有一段时间,造反派命他挂牌子,在医院大门口面对大路的地方,每天站立几个小时,默读《毛主席语录》。  一开始我给自己分派的工作是看钟报时(当时普通人都没手表)。“爸爸,还有十分钟”,“爸爸,还有三分钟”……往来奔跑,乐此不疲。  大概久了嫌枯燥,便用几天时间,做了一个符合自己身量的小牌子。随后便和爸爸并排站着,挂牌子、学语录。有时站累了或注意力不能集中,便小心揭下牌子回家歇会儿。过一会儿,再跑过去,挨着爸爸站着。记不起爸爸当时脸上的表情,也记不清给牌子上画了什么,大概是“小反革命”或“小反动权威”之类。总之爸爸对我一向宽容,一任我胡闹。倒是还交流过心得,爸爸说,如果路过的人盯着你看,你也盯着他/她看,他们就会走开。  这一老一少的风景,事后经大人们演绎,才知道引发了许多响应。革命造反派专门召开过会议,有些人还严肃地指出“霍家小儿子”的淘气干扰了运动的严肃性。但不久爸爸的挂牌站立就被免了。我一直暗自得意,认为是自己立了一功。“文化大革命”热浪也随即慢慢消退,我莫明其妙地兴奋,总以为这和自己的“干预”有关。  七  从此爸爸有了在路口站立的习惯。我当年考上大学进省城读书,爸爸在路口一直看到车子开走。  放假回家,只要事先知道,爸爸一定在路口等我。如果不知道,爸爸一定会在回来的前几天,每天踱到路口,一站就是半天。  大学毕业我分到北京,以及从北京再移民新西兰,都不是从家乡奔赴目的地的,只能在电话里跟爸妈说声再见。  九九年爸爸中风,这是他第一次生大病。我从奥克兰飞回家乡,喜见他虽然虚弱,却恢复得很好,没有留下后遗症。中风后他脾气显然大改,连说话声音都小了。凡事皆好。  我们也少有交流。其实现在想来,早在他中风前好几年,他的脾气和性格就已大变了。什么事也不能打动他,什么事也不大能影响他,凡事他也不怎么表态,一副无可无不可的样子。“未置可否”,可能是比较恰当的一个形容。  爸爸有几枚奖章,那是我小时候的“玩具”,文化大革命抄家时没丢,后来搬家时倒丢了。事后我知道了还不胜唏嘘,爸爸却十分无所谓。二○○五年年初,他获得抗战胜利六十周年金质勋章。我们做子女的高兴得很,自豪地仿佛自己得了勋章,爸爸也只是淡淡一笑。我有几十本连环画(北京俗称“小人书”),是我儿时的最爱,那里汇集了我幼年的全部回忆。妈妈大方地一本接着一本地送给了周围农民朋友的孩子。这对我是个大遗憾,爸爸居然幽默而让你哭笑不得地自问自答:“(那些连环画)市面上还能买到吧!”  八  当年我在北京,借用几篇旧作的标题来形容,可谓“紫陌”、“红尘”、“绿袖”……免不了有那个年龄层和生活环境所特有的苦闷和快乐。静下来,便写了一首小诗:  红烛照天天起风,  东方欲晓蓟门钟。  小月河上无月色,  南国秋千牵残冬。  自认为说了好多“槛内人”知道的事。后来拿给爸爸看。他看了一眼,放下,不置可否。  移居新西兰,做了“洋人百年大报”的记者。说是父母坚决反对,因为“祸从口出”。九九年回家问爸爸,他也未置可否。  其实就是移民出国,父母也是反对的。爸爸当然未置可否。经妈妈的表达,便成了“中国那么大,新西兰那么小;北京那么近,奥克兰那么远”式的意见。  我终究离开了新闻业,做了职业律师。但毕竟没能如父母愿当上医生,尽管大家庭的其他成员几乎全都成了医生。六七月份因事忙,近两个月没打电话,竞成永诀,再也听不到爸爸的声音了。  爸爸走得非常安详,未经什么痛苦,“像睡着一样”。我未能见最后一面。等我带着全家转回到家乡,爸爸的遗体已经火化了。  九  听朋友说那天给爸爸送行的人特别多。从中心医院到城外殡仪馆的大街两旁,站满了人。灵车到处,便是一个挨一个地烧纸钱、放鞭炮,据说青烟缭绕,一时看不清街两旁的楼顶。那时正酷暑,灵车开出医院大门,便起了云头,一会儿便飘起小雨来。妈妈说谢天谢地,否则劳驾那么多人在毒日头底下站着,爸爸一定于心不忍。  据说爸爸生前说过要将骨灰撒了。求证于妈妈,这次轮到妈妈不置可否。  最后经我们兄弟姐妹四人商定,认为将骨灰撒了,可能是当时那个语境中的一句应景话而已。我们做子女的,也都“现代”,对于将骨灰撒了的做法是能接受的。但想到爸爸漂泊一生,我们决定再给他置个家。于是在好友潘总的帮助下,选了一个背山面水的位置。山下的水田,有一大片是他当年“支持血防”的地方。  我们在家乡被称作“外地人”。爸爸出生于河南,参军后在中原一带抗日。负伤后到皖北学医,转业到现在这个“地方”——哪儿才是真正的家呢?四处漂泊,不就是四海为家吗?爸爸一辈子乡音不改,到晚年“不置可否”时,河南口音依然很浓。  我常常想他的“不置可否”,绝不是他没有态度或没有话说。经历了那么多事,这样的不置可否,是不是有点“物来应就,随缘了业”式的味道呢?  人的一生,无论平淡坎坷,想想看也就那么短短一瞬。  (2005年11月24日日记,2006年8月22日重抄)  ……

编辑推荐

  《海外创出四重天:在新西兰做国会议员、律师、记者和诗人》汇集了霍记者、霍律师、霍议员和霍诗人“十五年磨四剑”的海外生活心得。共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东方视点”——国会议员霍建强。共三个单元,收录霍议员首次国会演讲(maidenspeech)、他的时事述评以及媒体对他的报道(精选,主要侧重创业经历)。这一章,管窥蠡测,可以了解海外“新华人”所生存的社会以及与“主流社会”的互动。第二部分:“西方新闻与写作”——记者霍建强,用五个单元介绍新闻的选择标准、英文新闻写作的诀窍(“洋八股”之起、承、转、合)和华人在“文化冲击”以及英文文字方面要注意的几大要素。第三部分:“霍律师说法”——律师霍建强,汇集霍律师近十年用中英文撰写的普法文章,引用案例简要地在地产、公司/商法、信托、信息工程等方面,介绍“共同法”(CommonLaw)在西方生活中的体现。第四部分:“故乡月照”——诗人霍建强,收集霍建强1993年以后未曾发表的诗歌、散文。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海外创出四重天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这本书可能属于冷门,但是对于我来说是很有用的,我也是准备移民去新西兰,看了霍议员的书,对于新西兰的社会文化政治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都是第一手资料。呵呵,过去后,在选举,我投霍议员一票哦。
  •   这样的破书你们也好意思发货?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