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高乐 巴顿

出版时间:2012-6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作者:王林 等 著  页数:231  

前言

  时光在流逝,生命在燃烧。当我同理想和希冀相伴的青少年时代依依惜别,即将步入厚重的中年时,一种“人生几何”的感喟时常萦绕于怀。遥忆往昔贫寒的童真岁月,仍愿咀嚼那涩涩的酸楚中播撒出的永生不灭的希望之火。  幼年的时候,家乡总共不过百种物品的“百货店”里,竞有一个柜台是专门售书的。在这里,我发现了牛顿,知道了高尔基,认识了列宁,记住了鲁迅。记得那是小学三年级的事。一天放学回来,一位女同学悄悄地对我说:“供销社来了一本好书,去看看!”我们一同跑到柜台前,一看是《闪闪的红星》,价格是3角5分钱,这在当时是7个鸡蛋的价钱。我一连三天,每天放学都要去看一看那本书,很怕被别人买走。第四天,我终于鼓足勇气,对母亲说明了缘由。我怯生生地站在母亲面前,好长时间母亲没有说话,母亲那慈爱的目光一直留在我的脑海里。我拿着3角5分钱,终于如愿买回了那本书。“那一年,我7岁,听大人们说,闹革命了……”一晃,20多年过去了,当我面对苍老的母亲时,仍会清晰地记得买书的情景和书中的故事。  今天,当我踏上生于斯、长于斯又阔别多年的故土时,先要找回的还是少年的梦。还是那个位置,还是那个供销社,房屋早已翻盖一新,店主当然不再是戴着近视眼镜、眼睛一眨一眨的老师傅。除“大件”外,几乎和城里的物品一样丰富,应有尽有。可柜台里再也找不到一本书。当我看到读初一的侄子和读小学五年级的侄女的书架上,课外书几乎都是机器猫、卡通之类时,喉咙里似乎有什么东西难以下咽,心里沉甸甸的。时代不同了,教育的内容、目标和对象都在发生变化,社会改革和财富增长无疑是一个时代的进步,我没有恋旧癖,更无意美饰贫乏的年代。但当怀念起童年少年时代那种难以忘怀的景象时,内心深处总觉得我们这个社会在走向富裕的路途中还应弥补一些遗憾——强健精神的遗憾。  人无法超越生命的自然极限,但可以超越生命本身。人类正是通过他们的创造将自己的文明史推向前进。当我驻足在色彩斑斓的历史画卷前,分明感受到伟大人物的人格力量和生命的另一种延续。……毫无差错却被外公毒打;不是为了几枚铜板而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勇气在棺木上睡觉;为了生生不灭的理想在阴暗的面包房里读书:这一幕幕情景仿佛伏尔加河畔不屈的少年高尔基就站在我的面前,与苦难的命运抗争。出身贵族家庭却自幼身残的拜伦,在高贵与卑贱的矛盾中让内心的苦楚升发出一种倔强、刚毅和力量。苦难的确是人生的最好教科书。当他们用心灵慢慢消受种种不幸时,也在创造一种辉煌和永恒。“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每一次记起陈独秀《敬告青年》中的这几句话,都有一种催人奋发的鞭策力量。对于不再拥有生命自然时段上的青少年时期的我,真想让心灵再走一番青少年的路:热爱生命吧!因为生命是一次性“消费”;珍惜青春吧,让青春的亮点变成一片光明,普照以后的所有生命里程。  影响人类文明史的中外名人在他们有限的生命里,创造了辉煌和永恒。他们的许许多多成功在青少年时代就奠定了基础,他们在青少年时代就怀有救国救民、立志创业的信念,这种信念强烈地影响了他们的一生。名人成功以后的事迹为人们所熟知,但他们成功之前的历史却鲜为人知,这方面的材料也很缺乏。本书对名人的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等着墨颇多,尤其探究了中外名人之所以成功的主客观因素,我们由衷地希望这番努力对成长中、探索中的青少年会有所裨益。  林乾

内容概要

  《戴高乐巴顿》对戴高乐、巴顿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等着墨颇多,尤其探究了本人之所以成功的主客观因素,希望可以对成长中、探索中的青少年会有所裨益。

书籍目录

戴高乐引子书香门第动荡历史中的小“教徒”童年的梦想不行!法国是我的进入军界初上战场一生功绩卓著附:戴高乐生平大事记巴顿家世童年生活在私立学校投身军校西点受训步入军界铁血生涯

章节摘录

  书香门第  戴高乐祖先曾在佛兰德、香巴尼和布尔戈尼等地居住过。  15至17世纪,戴高乐家族以戎马征战为主。那时,法王和英王进行了多次战争,战争也把戴高乐的先祖牵扯扯进去,为了法王的利益,戴高乐的先祖曾拼杀在战场上。连续不断的战争,使得这个家庭养成了恪尽职守、为国效忠的传统。  18世纪,戴高乐家族曾有人在司法界为官,担任过巴黎议会的检察官。进入19世纪,戴高乐家族又以科学文化为主要职业,成了令人钦慕的书香门第。  这是一个在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中破了产的、笃信天主教的小贵族家庭。在这个家庭中,对戴高乐一生产生直接影响的是他的祖父母。  戴高乐的祖父名叫朱利安·菲力普。  1835年,朱利安·菲力普同约瑟芬·安娜·玛丽·马约结婚。  约瑟芬家虽然在敦刻尔克拥有一家烟草工厂,却是里尔市人。这样,布尔戈尼的戴高乐家族又恢复了他们的祖先和法国佛兰德地区的联系。  从戴高乐祖父母的结合来看,不失为一桩有趣的婚事。  从社会地位看,它使布尔戈尼一个贵族文官家庭和以勤劳著称的佛拉芒人居住的北部地区的一个资产阶级家庭结为姻亲;从个人角度看,它使一位史学家和一位作家成为眷属。这样的结合,可以说影响了戴高乐以后的一生。仅以他以后对法兰西民族的巨大号召力而言:一方面,由于戴高乐出生于下层贵族和中产阶级家庭,又是一位参加宗教活动的天主教徒,因而对心地善良的法国守旧派具有号召力;另一方面,他家境贫寒,因而鄙视资产阶级以及法国企业主全国理事会的老板们,这就使他能与共产党争夺左派的选票。所以说,戴高乐祖父母的结合,本身就是法兰西民族内在的保守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朱利安·菲力普是一位历史学家。他致力于史学、古籍研究,潜心阅读中世纪的证书,辨认和收集巴黎教堂的铭文,1839年出版了《巴黎及其近郊新史》一书。  从信仰上来说,他是正统的保皇分子。他认为在正统思想遭受严重的破坏之后,历史应该恢复其连续性,祖国应该重建。他的巴黎史是对已退休的国民公会议员迪洛尔的巴黎史的回击。他认为:“迪洛尔扬起世纪的尘埃,只是为了寻找点燃他仇恨之火的干柴;他祭起历史的亡灵,只是为了把它变成魔鬼和怪物。”  戴高乐的祖父属于这样一种人:对于他们来说,法国历史应该使法国人团结在一起,正如宗教圣徒们团结在一起一样。  戴高乐的祖母约瑟芬·马约,在事业上似乎比丈夫更具影响力,堪称文学界女豪杰。约瑟芬·马约出生于一个烟草厂主家庭,也许这个资产阶级出身使她不像丈夫那样受旧思想和旧传统约束,也不像一般富家闺秀那样胸无大志。 约瑟芬也是一位天主教徒,她曾写过许多关于宗教道德的书,书中浓厚的宗教道德色彩,在当时颇受称赞。但是,活跃的思想并没有被宗教精神禁锢住,她在一家《家庭通讯》刊物任主编,经手发表了社会主义者朱尔·瓦莱斯的文章,还曾著文颂扬颇为著名的社会主义者蒲鲁东。然而,她并不是社会主义者。  她思想活跃,才思敏捷。使她一举成名的小说《阿代马尔·德贝尔卡斯托》至今仍然吸引着不少读者。当时,她的文学作品源源不断。在19世纪的法国,可算得上是一位多产的女作家,在国立图书馆的目录卡上,她的作品目录占了8页之多。  特别是她的传记体裁的作品,更有着极高的艺术及社会价值。其中有记述法国浪漫主义诗人夏多勃里昂的传记;有记述追随拿破仑多年曾护送他去厄尔巴岛的特鲁奥将军的传记;还有记述爱尔兰政治家达尼埃尔·奥康内尔的传记。  戴高乐在幼年时就极为钦佩夏多勃里昂并欣赏他的诗句,他还对祖母的《爱尔兰解放者奥康内尔》一书爱不释手。书中描述的奥康内尔,由一个爱尔兰的独立运动的成员,一步步成为国会议员,并参加英国宪章运动,为“暴力派”领袖之一;后又创办《北极星》报,宣传暴力改革思想;最后变成为合法主义者,不再主张暴力斗争。其一生的经历对戴高乐影响极大。在祖母的《奥康内尔传记》中所阐明的主题则贯穿了戴高乐的毕生活动。约瑟芬·马约在《爱尔兰解放者奥康内尔》一书中赞扬了那位爱尔兰的爱国者进行的是一场不流血的革命,他用尊重法律和秩序的办法解决了问题。  ……

编辑推荐

  《戴高乐巴顿》精选了戴高乐和巴顿青少年时代的故事,阅读这些故事,可以帮助青少年朋友们了解名人们的成才经历。希望阅读本书,能鼓励青少年朋友更加发奋学习,激励青少年朋友不断进步,进一步引导他们成长为有责任和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合格公民,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后备军。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戴高乐 巴顿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