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文化与辽河文明

出版时间:2008-1  出版社: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作者:徐子峰,席永杰  页数:238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红山文化是距今五、六千年间一个在燕山以北、大凌河与西辽河上游流域活动的部落集团创造的农业文化。因最早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郊的红山后遗址而得名。 红山文化全面反映了我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特征和内涵。其后,在邻近地区发现有与赤峰红山遗址相似或相同的文化特征的诸遗址,统称为红山文化。已发现并确定属于这个文化系统的遗址,遍布辽宁西部地区,几近千处。其内涵丰富,拥有一大批造型生动别致的玉器,多与猪、龟、鸟、蝉、鱼等动物形象。随着七十年代这批玉器被识别出来,考古学家发现了红山文化大型玉龙,这是我国最早的龙之一。

书籍目录

自  序 第一章  中国史前新石器时代人类发展进程概述 一、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  二、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分期 三、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文化 四、地理环境对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的作用和影响 五、中国新石器时代对自然环境的利用与改造第二章  兴隆洼文化——辽河文明之源 一、兴隆洼文化聚落形态的类型 二、兴隆洼文化聚落形态的演变及其特征 三、兴隆洼文化聚落形态在中国史前聚落考古中的影响及地位 四、兴隆洼文化的分布范围及发展传承 五、兴隆洼遗址 六、兴隆洼文化的居室墓及葬俗 七、兴隆洼文化的生产工具与经济形态 八、兴隆洼文化类型 九、兴隆洼文化陶器与玉器第三章  赵宝沟文化——辽河文明之序 一、龙凤文化的先河 二、文明信息的流动与传承 三、社会经济形态和社会组织形态隐含的文明因素 四、赵宝沟文化的基本特征第四章  红山文化——辽河文明之光 一、红山文化——赤峰红山后遗址的发现与研究 二、红山文化的源流、性质、特征及分布 三、红山文化的分期与类型研究 四、红山文化玉器研究 五、红山文化坛、庙、冢与文明起源 六、红山文化与仰韶文化的关系 七、红山文化的重要遗址 八、关于富河文化 九、关于小河沿文化第五章  红山文化的聚落形态与埋葬习俗 一、红山文化的房址 二、红山文化的聚落遗址  三、红山文化的社会组织构成 四、红山文化的埋葬习俗 第六章  红山文化的经济形态 一、红山文化的农业经济 二、红山文化的手工业 三、红山文化的坛、庙、冢建筑群 四、红山文化的玉雕艺术第七章  西辽河流域文明起源的模式与道路 一、红山文化与西辽河流域文明的起源 二、独特的文明起源之路第八章  红山文化与先商文明 一、从原生宗教开始的文明因素积累 二、从神权走向王权的复杂社会 三、红山文化墓葬埋藏的文明 四、红山文化是先商文明的重要源头 五、红山文化与先商文明渊源关系辨析后记

章节摘录

 第二章 兴隆洼文化——辽河文明之源  一、兴隆洼文化聚落形态的类型  兴隆洼文化聚落形态可以分为环壕聚落与非环壕聚落两大类,环壕聚落主要有兴隆洼一期聚落、白音长汗聚落、北城子聚落等。其中,兴隆洼一期聚落是目前中国第一个完整揭露出房址、窖穴和围壕等全部居住性遗迹的史前聚落,从而为中国史前微观聚落形态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实例③。 兴隆洼一期聚落、白音长汗聚落、北城子聚落等这些兴隆洼文化环壕聚落有其鲜明的共性。在聚落布局方面,房址均成排分布,聚落外围均发现有环绕房址的围沟。在房屋的结构上,均为半地穴式建筑,平面呈圆角方形或长方形;灶址设在室内中央部位,柱洞布局呈双重或单重排列,室内面积有大、中、小型之分。从房屋的使用功能看,应以居住为主,同时,个别房屋兼有祭祀的功能。 兴隆洼文化环壕聚落也各自均有一些显著特点。在聚落布局方面,兴隆洼一期聚落的房址排列十分整齐,最大的两间房址并排处在聚落中心部位,少数房址内发现有居室墓葬。白音长汗聚落的房址明确分为相邻的两区,外围各环绕一条围沟,房址排列较整齐,没有中心大房址。在房址结构上,兴隆洼一期聚落的房址穴壁较整齐,灶址均为圆形土坑式。所有房址均无门道。白音长汗聚落的房址均为生土壁,较整齐。居住面中央部分抹泥,左、右两侧及前侧边缘则为原生土地面。灶址为方形石板灶,多数房址有一细窄的门道。北城子聚落房址排列较整齐,北、东、南三面环绕有弧形的围壕,西侧临河,地表高出河床约30米。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红山文化与辽河文明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文字资料比较确切,缺乏彩图衬托。
  •   值得看,有内容
  •   书中图片有点少,文笔一般,但多少还算有点价值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