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剧大师魏喜奎传

出版时间:2009-2  出版社: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作者:周桓,魏喜奎 著  页数:438  

前言

作为一个观众,我认识魏喜奎同志早在三十年前,但接近较多还是在担负剧协工作这几年中;不过,真正了解她却是在看了这部《曲海扬波》以后。我们都是从旧社会生活过来的人,对书中那一部份记述,不仅能理解,而且感受深切,使我对它的作者更加同情和钦佩。回顾走过的这一段艰辛的历程,不仅令人感慨,也令人欣慰;然而,更需要的是总结它,认识它。回顾过去是为了未来,向研究者提供一份真实、形象的资料,向后来者提供一些可供学习、参考的经验。我想,魏喜奎竭尽心力来写这部艺术生活回忆录重要的用意也许在此。魏喜奎同志出身于家境贫寒的曲艺世家,父兄都以弹唱唐山大鼓为业,她自幼随父学艺,六岁开始演出(今天,这样年龄的孩子也许正是在妈妈怀里撒娇的时候)。为了谋生,走南闯北,撂地摊、赶庙会,到处演唱。在旧社会里,艺人是被人看不起的,特别是这样的无名小辈,连有的同行也会歧视。地痞、流氓、汉奸、官僚、反动军警,甚至小报记者,都可以肆无忌惮地欺凌、侮辱,都可以无法无天地任意敲榨、勒索。哪一处没打点到,哪一个人没有送到礼,无端的诬陷和迫害不知何时就会临头。这样一个幼小的孩子向哪里去求援助?旧社会是无法给以保护的,多少有才能的艺人因而消沉、堕落,葬送了艺术生命。

内容概要

一代曲剧伶人的故事,定格成绚烂虹霓。朱颜笑口,暗香盈袖。宛转河,三千清音袅袅。新人如是,除却戏苑无此曲。不是一鸣惊人,她,和诸多同时的文化名人一样,在个人经历中,融选无限辛酸和坎坷。她却一鸣惊人,创奉调大鼓、北京曲剧,成就的何止是个人的辉煌?犹有梨园声在,念那人天北。

书籍目录

前言序一序二楔子 奉调曲剧 连创大功竞 绝后空前 世上独一家第一章 我怎样走上舞台 一 出生唐山 幻想耍皮影 二 谋生营口 邂逅遇师叔 三 应邀天津 家庭遭厄运 四 困居盘山 庙会初试唱 五 滞留蓟县 苦练基本功 六 旅居南市 一心学评戏 七 初到北京 登台露锋芒第二章 名师·名家 一 走入电台 老曹携后进 二 登上“屋顶” 小白帮知音 三 来往西单 勤学乐亭调 四 定居天桥 苦练坠子板 五 两进“三庆” 三唱《打面缸》 六 一识“鼓王” 五学《截长江》第三章 奔走于京津两地 一 重抵津门 初登庆云台 二 幸遇金老 实授梅花鼓 三 喜逢“蘑菇” 试演文明戏 四 忍气群英 怒离天津卫     五 频走堂会 试曲会贤堂 六 提携侄女 共学绕口令 七 参加“风鸣” 获益白凤岩第四章 我如何创成奉调 一 再临津门 问艺小彩舞 二 试改唱腔 借助《玉堂春》 三 又到天津 受教白云鹏 四 集会名流 反串《法门寺》 ……第五章 曲剧问世的前后第六章 曲剧在成长当中第七章 大师永世铸辉煌尾声魏喜奎历史年表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第一章 我怎样走上舞台一 出生山幻想要皮影旧社会,人分三流九等。在“第三流”的劳动群众中,说书的、唱戏的、唱曲的、卖艺的又算是最低一等。那时管干这行的叫做“下九流”;卖的力气大,熬的时间长,可挣的钱最少。而且走到哪里,都得受欺侮。那时候,艺人们有句话:“笤帚疙瘩戴上帽子,也能欺侮你!”艺术好的,演唱成了名,挣到的钱能多一点儿,社会地位好像提高了一点儿,可实际上仍然是任人宰割的对象。那些有钱的、有势的,腿粗的、胳膊根儿硬的,都想从你这儿找到各种便宜。他们想尽一切办法让你就范。没有点儿“道行”,还真逃不出他们手心儿去。所以,在旧社会,谁家里只要有点儿法子,也不肯让自己的儿女去学艺。一九二六年八月,我出生在一个说书、唱曲儿的艺人家庭里。境遇所迫,我不得不走上卖艺的道路。我原籍京东,家在东八县中的蓟县。可是我却落生在唐山。因为我父亲魏永富,那时正在唐山定居演唱。我父亲当时三十七岁,以说唱乐亭大鼓为业;我爷爷当时已经六十开外,给父亲弹弦;还有我的同父异母哥哥魏宝华已经二十岁,嫂子金兰英,比哥哥小几岁,也跟着一同卖艺。嫂子同样说唱乐亭大鼓,由哥哥给她弹弦。我母亲是续娶的外行,随同流动,主要伺候全家的起居饮食。我父亲是北方著名曲艺老艺人王祯禄的徒弟。王祯禄久占北京,以说唱乐亭大鼓长书为业;除此以外,他也能唱别的曲艺,又能弹弦子。内行管这叫做“肚子里阔”(就是会的玩艺多)。因此走近前来向他投师学艺的大有人在。学成后或回到原来的地方作艺,或走南闯北,这么一来,他的徒弟就遍天下了。

后记

距今二十二年前,《北京艺术》编辑孙惠弟女士,动议魏喜奎写一篇题为“我是怎样走上舞台的”长文,由她在该刊上发表。魏喜奎嘱我协助完成这一任务,我们便开始动笔。孙惠弟女士要求尽量写得详细,魏喜奎便仔细回忆了她从幼小父亲不想让她继承说唱艺术,认为女孩儿干这一行,遭受的磨难更多;母亲则说:“长大了找个主儿,跟人家过日子去吧!”但是,魏喜奎终究还是吃了鼓曲这行的饭。按过去的说法是“万般皆由命,半点不由人”。从字面上看,是属于宿命论的,搁到现在来说,就是机遇了。魏喜奎正是由于机遇,进入鼓曲之门。由此开始,直到她虚岁十三时,以演唱唐山大鼓,登上北京庆乐戏院舞台,而且一鸣惊人。回忆了一个全过程,我们写了近两万字。陆续刊登,不断受到好评。孙惠弟女士便说:“既然这么受欢迎,就往下写吧。写一个自传,将来出本书。”我们也觉得越写越有滋味,兴趣越浓,就往下写了。仍然本着尽量详细的宗旨,一直写到一九八四年,共写了三十五万多字。

编辑推荐

《曲剧大师魏喜奎传》是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曲剧大师魏喜奎传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