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商道

出版时间:2011-1  出版社:辽宁人民  作者:葛荣晋  页数:213  

内容概要

  商人是什么?  首先.他是普通人:其次,他是以买卖为职业的普通人。  既然有买卖,就一定有利益;既然有利益,就一定有面对利益的志度。  这个社套太浮躁,太急功近利。  和古时候的商人相比,现代中国商人少了平和,少了诚信,少了简单、朴素而又充满智慧的商道哲学。  《道德经》里说:“水善利万物而有争”;“将欲取之,必固与之”;“轻诺必寡信,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为无为,则无不治”这是道家哲学:不争,不敢,无为。这与商人的基本价值取向似乎相悖,却能“为无为,而无不治。

书籍目录

自 序“上善若水”与商人的理想人格老子以水比喻圣人之道,认为圣人的最高德性应如水一样,只要能做到“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就可以达到“几(接近)于道”的圣人境界。中国商人的理想境界应是“首重信,次讲义,第三才是利”。一 “赚钱”不是“争私利”二 商人以“下流”自居三 商人以“淡定”自律四 做“仁商”还是做“狼商”五 诚信是最好的政策六 无为而“治”是大“治”七 唯一不变的是“变”,知变则胜八 在逆境中寻找生机“逍遥游”与商人的人生境界“逍遥游”即是适情任性,闲放不拘,超然于物外,无往而不适。大体上相当{现在说的“自由自在”、“怡然自得”。商人于熙来攘往的利益之争中而得“逍遥游”“逍遥”的就不仅仅是商人自己了。一 厚积,才得薄发二 游方之外的自由三 通往“逍遥游”的“坐忘”之路……“身重于物”与商人的潇洒人生“为而不争”与商人的“舍得之道”“光而不耀”与商人的“低调做人”“上德若谷”与商人的和谐人生“道法自然”与商人的生态智慧“柔弱胜刚强”与商人的人生谋略“方而不割”与商人的“方圆之道”“大智若愚”与商人的糊涂哲学“自胜者强”与商人的“无为”品格“无为而治”与商人的现代管理“不知有之”与商人的管理境界“有无相生”自 序“上善若水”与商人的理想人格老子以水比喻圣人之道,认为圣人的最高德性应如水一样,只要能做到“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就可以达到‘‘几(接近)于道”的圣人境界。中国商人的理想境界应是“首重信,次讲义,第三才是利”。一 “赚钱”不是“争私利”二 商人以“下流”自居三 商人以“淡定”自律四 做“仁商”还是做“狼商”五 诚信是最好的政策六 无为而“治”是大“治”七 唯一不变的是“变”,知变则胜八 在逆境中寻找生机“逍遥游”与商人的人生境界“逍遥游”即是适情任性,闲放不拘,超然于物外,无往而不适。大体上相当{现在说的“自由自在”、“怡然自得”。商人于熙来攘往的利益之争中而得“逍遥游”“逍遥”的就不仅仅是商人自己了。一 厚积,才得薄发二 游方之外的自由三 通往“逍遥游”的“坐忘”之路……“身重于物”与商人的潇洒人生“为而不争”与商人的“舍得之道”“光而不耀”与商人的“低调做人”“上德若谷”与商人的和谐人生“道法自然”与商人的生态智慧“柔弱胜刚强”与商人的人生谋略“方而不割”与商人的“方圆之道”“大智若愚”与商人的糊涂哲学“自胜者强”与商人的“无为”品格“无为而治”与商人的现代管理“不知有之”与商人的创新精神

章节摘录

  一 “赚钱”不是“争私利” 所谓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是说水虽是生命之源,施利于宇宙万物,即水普遍地滋润宇宙万物,但从不为私利而争取回报。“善利万物”与“为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是“道”的一体两面:对“万物”来说,是“善利”;对“道”而言,是“不争”、“处恶”。这是一种只讲奉献、不求索取的崇高品格和“专门利人,毫不利己”的道德精神。  “道”对于万物虽不索取,但是也能从宇宙万物那里获取最丰厚的回报。由于水以善行恩惠于广袤土地上的花草树木,从而造就了万物共生共荣的优美自然环境,使天空能够及时地降雨,汇聚于河流、湖泊之中,及时地弥补了因空气蒸发和土地渗透而流失的水分,才使得江河之水不会变成沙漠和戈壁上的“内陆河”,甚至干涸、枯竭。由此可见,利他即是利己,奉献即是索取,施舍即是获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这就是老子所说的“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老子》八十一章)的哲学道理。  战国时期,中山国君有一次以羊肉汤宴请都城里的军士,在座的唯独大夫司马子期没有分到一杯羊肉汤。他一怒之下,就跑到了楚国,劝楚王攻打中山国。中山国被楚国攻破后,中山国君只好狼狈逃走。在逃走的路上,只看见有两个手拿武器的人,总是跟在他后边保护他。中山国君问:“这是为什么?”两人答曰:“我们的父亲有一次快要饿死了,是你把一壶水泡饭给他们吃,才救活了他们。所以,父亲临终时,一再嘱咐我们:‘中山国君若遭事变,你们一定要尽死力报效他。…中山国君听后,仰天而感慨地说:“给予,不在多少,而在于正当别人困厄急需之际;怨怒,不在深浅,而在于恰好损伤了别人的心灵。我因为一杯羊肉汤而逃亡国外,也因为一碗剩饭而得到两个救我的人。”  商道如水。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有所失必有所得,有所得也必有所失。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这也就是老子所说的“将欲取之,必固与之”(《老子》三十六章)的哲学智慧。  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回报社会就像水恩惠于万物,消费群体和个人就像森林和草地。企业家为消费者创造利益和价值,消费者自然也会通过认同而购买,汇聚钱财反哺于商家,如同草木使点滴雨水反哺于河流一样,企业才能得到进一步发展。如果商家只从消费者那里赚钱而不向社会奉献,势必会使自己变成“内陆河”,迟早会在市场上消失。这就是市场中“舍”与“得”的辩证法。  按照“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价值观,中国古代商人皆能在“舍”与“得”之间进退自如,要求经商严格恪守“鄙利己,奉博爱”、“利从义出,先予后取”的原则。晋商王文显训诫其子日:“夫商与士同心。故善商者赴财货之场而修高明之行,是故虽利而不污。”清末晋商乔致庸也认为商人最重要的东西是“首重信,次讲义,第三才是利”。摆对“义”与“利”的关系,是极为重要的价值观。  在现代市场中,香港首富李嘉诚在数十年的商海中,始终认为内心的财富比外在的财富更为重要。在他看来,外在的财富可聚亦可散,只有“鄙利己,奉博爱”的内心财富才是真财富。李嘉诚的事业,说到底是两件事:一是如何“利从义出”的“赚钱”生意,二是如何回馈社会的“不断花钱”。所以,他把1980年创办的“李嘉诚基金会”戏称为“第三个儿子”。他说:“我就算是把财产留给两个儿子,他们也只是多了一点儿。我着力培育’第三个儿子‘,是想让更多的人得到多一点。”李嘉诚告诉世人:李氏家族成员或基金会的任何其他成员,都不能在基金会获取任何利益。自基金会成立以来,李嘉诚已捐出及承诺捐出的款项超过数十亿港元,专门用以扶贫、医疗和教育。  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认为“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老子的商道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